<h3> —— 57团21连知青宿舍 ——</h3> <h3> </h3><h3><br></h3><h3> 前言</h3><h3> 每次翻起这些老照片,心头难抑冲动!</h3><h3> 看着张张熟悉的面孔 —— 大兴岛屯垦戍边的十年便一幕幕跳跃在眼前!</h3><h3><br></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 夏天锄地</h3><h3> 汗流浃背</h3><h3> 秋天收割</h3><h3> 累趴在垄沟</h3><h3> 扬场的木掀</h3><h3> 抖起飞舞的麦粒</h3><h3> 装粮的撮子 </h3><h3> 打出沉甸的大豆</h3><h3> 180斤的麻袋</h3><h3> 压实了脊背肩膀</h3><h3> 崴上了4级跳的粮囤</h3><h3><br></h3><h3> </h3><h3> ——————</h3><h3><br></h3><h3> </h3><h3> 沤麻 起麻</h3><h3> 洗不净的臭皮囊</h3><h3> 脱大坯 和大泥</h3><h3> 修水利,拉大锯</h3><h3> 难熬的北大荒四大累</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雨雪交加的傍晚</h3><h3> 跑步场院苫盖小麦</h3><h3> 抢收抢运土豆 萝卜 大白菜</h3><h3> 冻僵了纤细的手指</h3><h3> 冻硬了湿透的衣裳</h3><h3> </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零下40余度抢运大豆</h3><h3> 感受到穿胸扎背的“透心凉”</h3><h3> 3里地外的背苞米</h3><h3> 腿沉肩肿吭哧吭哧一趟一趟</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趟着夏天的晨露<br></h3><h3> 脚踩着连队的每一个角落</h3><h3> 冒着风雪 酷寒</h3><h3> 土道边 油库前 瞪大双眼站岗放哨</h3><h3> 雷管声中的紧急集合</h3><h3> 练兵场地的劈刺吼叫</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 艰苦的农业劳动;锤打了知青的筋骨,练就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 生活不总是大生产</h3><h3> 还有青春与浪漫</h3><h3> 知青荒友组成的宣传队</h3><h3> 演着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h3><h3> 演着激励抓革命促生产</h3><h3> 爱边疆,守边疆的节目</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夏日黄昏点燃的篝火</h3><h3> 驱赶着瞎蠓 小咬 黑蚊</h3><h3> 映红了青春的脸庞</h3><h3> 竹笛声 手鼓声和着“边疆处处赛江南”的 歌声</h3><h3> 冲淡了乡愁</h3><h3> 抚慰着心房</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 人性禁锢</h3><h3> 压不住“爱恋的火花”</h3><h3> 自然规律 本性释放</h3><h3> 茅草堆边 小西林旁</h3><h3> 一团炽爱迸放</h3><h3> </h3><h3> </h3><h3> 报团取暖 互倾衷肠</h3><h3> 养两头猪</h3><h3> 圈一窝鸡仔</h3><h3> 政治生命 前程仕途</h3><h3> 忘却俩旁</h3><h3> 生活不都是“战场”</h3><h3><br></h3><h3><br></h3><h3> ——————</h3><h3> </h3><h3> </h3><h3> 林彪的“温都尔汗”之坠</h3><h3> 坠出了知青政治上的迷茫</h3><h3> 老一辈革命家的相继离去</h3><h3> 带来了知青的失声大哭和从今路向何方?</h3><h3> 两个“凡是”</h3><h3> 给予知青的是“茫然失措”</h3><h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h3><h3> 知青茫茫前路上的一道闪光</h3><h3><br></h3><h3> ——————</h3><h3><br></h3><h3> 我们陷入了迷惘</h3><h3> 朦胧中透进希望和光芒</h3><h3><br></h3><h3> ——————</h3><h3><br></h3><h3> 从此知青有了</h3><h3> 第一回的北京回招教师</h3><h3> 推荐式“工农兵大学生”的招生</h3><h3> 黎明前拂晓般的——1977高考</h3><h3> 还有五花八门返城名堂</h3><h3> </h3><h3> ——————</h3><h3><br></h3><h3> 我们有从迷惘看到希望</h3><h3> 也有从迷惘走进了困惑</h3><h3> 74~75年间</h3><h3> 我们五位姐妹离开我们</h3><h3> 婚嫁转插去了江苏,安徽,贵州……</h3><h3> </h3><h3> —— 每走一个知青,就似静静的池塘,</h3><h3> 抛下一块石头,砸得无助知青心头发慌!</h3><h3><br></h3><h3> ——————</h3><h3><br></h3><h3> 78年是知青永远永远铭记的一年</h3><h3> 北京知青开始了病退与困退</h3><h3> 犹如黑夜深处的一道电闪</h3><h3> 燃起留守知青回家的希望</h3><h3> </h3><h3> ——————</h3><h3><br></h3><h3> 78年底放开“顶替”返沪</h3><h3> 79年初病退困退返沪开放</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 至此;</h3><h3> 在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指示下 “屯垦戍边”的知青,奉献了青春,完成了中国历史赋予这代人的使命</h3><h3> —— 我们回家了!</h3><h3><br></h3><h3><br></h3><h3> 吕龙年写于2019-5-31</h3><h3><br></h3><h3>———————————————————</h3><h3> </h3><h3> 大兴农场21连人员大事记<br></h3><h3><br></h3><h3>一,1965年建立七星农场大兴分场。</h3><h3> (转业官兵若干,复原官兵若干,</h3><h3> 59年山东支边青年若干,</h3><h3> 60年山东移民若干,</h3><h3> 本地居民若干。)</h3><h3>二,65年北京,哈尔滨社会知青若干。</h3><h3>三,66年8月(7位)哈尔滨女知青。</h3><h3>四,67年12月(21位)北京知青。</h3><h3>五,68年7月(30位)北京知青。</h3><h3>六,69年3月兴凯湖劳改农场移民若干。</h3><h3>七,69年6月(27位)上海知青。</h3><h3>八,69年8月(68位)北京知青。</h3><h3>九,69年9月(20位)哈尔滨知青。</h3><h3><br></h3><h3>———————————————————</h3><h3><br></h3><h3> 大兴农场21连上海知青人员变动</h3><h3><br></h3><h3>一,73年陈武红 (加工连)穆人恢(4连) 上学。</h3><h3>二,73年崔凤梅 韩惠珍政策返沪。</h3><h3>三,74~75年间5位女知青婚嫁转插江苏,安 徽,贵州。</h3><h3>四,78年男知青1位商调长沙。</h3><h3>五,尚剩6位结婚,8位有对象,3位男单身。</h3><h3>六,现全部回沪。</h3><h3><br></h3><h3>———————————————————</h3><h3><br></h3><h3> 兵团/农场转换建制的21连</h3><h3><br></h3><h3>一,65年大兴分场4队。</h3><h3>二,68年6月18日;</h3><h3> 组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h3><h3> (由沈阳军区管辖)</h3><h3> 大兴4队 更改为;3师25团1营5连。</h3><h3>三,70年抚远东方红团与25团1营合并;</h3><h3> 更改为 6师57团21连。</h3><h3>四,73年更改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h3><h3> (由黑龙江省管辖)</h3><h3>五,76年2月25日撤销兵团。</h3><h3> 更改为黑龙江农垦总局。</h3><h3> 名称57团21连。</h3><h3>六,77年3月57团更改为大兴农场。</h3><h3> 名称21连。</h3><h3><br></h3><h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 </h3> <h3><br></h3><h3> (表姐)徐玉琴 (表弟)陈华顺</h3><h3>—— 摄于1969-6-16上海火车站(老北站)</h3><h3><br></h3><h3>(当年就是这辆绿皮车,满载着千余上海知青,过长江,经泰山,一路逶迤济南,天津,山海关,沈阳,长春,哈尔滨,直达终点福利屯。)<br></h3><h3><br></h3><h3><br></h3> <h3>左右依次为;</h3><h3>冯茂生 许士云</h3><h3>摄于1969-6-16上海火车站(老北站)</h3> <h3>右左依次为;</h3><h3>(妹妹)朱爱妹 (姐姐)朱爱宝</h3><h3>摄于1969-6-16上海火车站(老北站)</h3> <h3>崔凤梅(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连队卫生员。</h3><h3>73年享受“独子”政策返沪。</h3> <h3>朱扣宝(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6-20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h3><h3>75年自寻门路转插江苏。</h3><h3>现退休返沪</h3> <h3>黄雪芬(67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h3><h3>75年自寻门路转插江苏张家港。</h3><h3>现退休返沪</h3> <h3>叶惠珍(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后勤养猪。</h3><h3>78年12月顶替回沪。</h3> <h3>姚佩珍(66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6-20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食堂司务长 </h3><h3>80年商调返沪 85年对调北京。</h3><h3>现退休在京。</h3> <h3>胡广月(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71年春调入武装连4连。</h3><h3>~工作经历;连队食堂。</h3><h3>79年顶替回沪。</h3> <h3>朱爱妹(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6-20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71年调入服务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 理发师。</h3><h3>79年病退返沪。</h3> <h3>徐玉琴(67届高中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连队学校教师。74年调入2师任教老师。</h3><h3>79年1月困退回沪。</h3> <h3>李玲裕(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 文书 司务长</h3><h3>79年顶替返沪。</h3> <h3>王海宝(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 妇女排长</h3><h3>75年自寻门路转插南通。</h3><h3>现退休返沪。</h3> <h3>赵正龙(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小型车驾驶员。</h3><h3>79年顶替回沪。</h3><h3><br></h3> <h3>吕龙年(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 拖拉机工。</h3><h3>78年12月顶替返沪。</h3> <h3>许士云(68届初中上海知青)</h3><h3>69-6-20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司号员 统计 副连长。</h3><h3>80年商调回沪。</h3> <h3> 北大荒人</h3><h3><br></h3><h3>王坚(67届初中北京知青)</h3><h3>67年12月9日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长。</h3><h3>80年商调来沪。</h3> <h3><br></h3><h3> 战斗在边疆</h3><h3><br></h3><h3> 王海宝(上海知青)</h3><h3><br></h3><h3><br></h3> <h3><br></h3><h3> 军垦战士<br></h3><h3><br></h3><h3> 朱扣宝(上海知青)</h3> <h3><br></h3><h3> 赵正龙(上海知青)</h3><h3><br></h3><h3><br></h3><h3><br></h3><h3> 棉衣的故事</h3><h3>看到这件绿大衣,想起了很多尴尬!</h3><h3>下乡那年,上海政府给每人发了件棉大衣和一套棉衣裤,斜纹咔叽布,漂亮的国防绿还带点闪色</h3><h3><br></h3><h3>寒冬到了,我们各地的知青都套上了新棉袄。北京,哈尔滨知青穿的都是黄绿色棉衣,上海知青穿的是斜纹咔叽国防绿色的棉衣,一个个都挺精神的!</h3><h3><br></h3><h3>一个星期后“情况”就出现了!</h3><h3>先是觉得这么厚的棉衣怎么不暖和?</h3><h3>一比较得知;北京的棉衣做的很贴身,上海的棉衣太大灌风不暖和。</h3><h3><br></h3><h3>又过一个星期出现了“新情况”!</h3><h3>棉衣太重,棉絮四处跑,堆成个球!</h3><h3>再仔细比较才知;北京的棉衣棉花用量恰到好处,棉絮与里子一行一行缝的很密,所以既轻又暖和,棉絮不会跑。</h3><h3>嗨!这冬天过得!<br></h3><h3><br></h3><h3>第二年是早早的洗了,一行一行密密的缝实了棉衣棉裤。<br></h3><h3><br></h3><h3> 吕龙年写于2019-6-3</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 军垦战士</h3><h3><br></h3><h3>冯茂生(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CK4收割机驾驶员。</h3><h3>79年春顶替回沪。</h3><h3>82年调北京。</h3> <h3><br></h3><h3><br></h3><h3> 叶惠珍(上海知青) 姚佩珍(上海知青)<br></h3> <h3><br></h3><h3> 战斗在边疆</h3><h3> 刘志军 张苏</h3><h3><br></h3><h3>刘志军(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食堂 后勤。</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张苏(初中69届哈尔滨知青)</h3><h3>69年9月5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h3><h3>现定居深圳。</h3><h3><br></h3> <h3><br></h3><h3> 吕龙年(上海知青) 陈华顺(上海知青)</h3><h3> 摄于69年冬~25团照相馆</h3> <h3> </h3><h3> </h3><h3><br></h3><h3> 祭何兄</h3><h3><br></h3><h3> 惊悉好友何跃民病故,心头不啻五雷轰顶。胸中塞满悲伤,欲哭无泪! 往事在悲恸中浮现!</h3><h3> 69年6月16日我们同乘一列火车共赴北大荒。上车便见我的座上贴有标签是“吴淞二中”吕龙年,诧异中抬头又见,只见对面座上贴有标签谓“江浦中学”何跃民,心中似有所悟;大概搞错了吧!一会,一位个头不高,老成敦厚的小伙站到了座位跟前,打量着座位上的标签……我试探的问了句:你是?回应:我是吴淞二中何跃民。</h3><h3> 就此我们一路北上,别了山海关,过了哈尔滨。在福利屯我两一同坐上了开往3师25团的解放牌大卡车,一同走过了去大兴岛那晃晃悠悠的木板桥,在东方红拖拉机轰鸣的突突声中,我们走进了晨雾弥漫的连队!</h3><h3> 从那天起,我们便融入到黑土地,开始了繁忙的夏锄,晒场,脱坯,拉合辫,盖房的紧张劳动中。</h3><h3> 大概是火车上的那点故事,或者是陌生环境的那种孤独感,小何与我交流的比较多些,闲暇之时,经常会说起以前学校的故事,聊聊上海近况,讲讲文革怪事,还有时事……我们常常聊的忘了时辰。</h3><h3> 刚到连队那阵,他分在3排我在2排,一有闲空我们就会凑在一起;晚上他在场院值班,我撂下饭碗,擦个脸,早早地过去,帮着堆堆粮,盖盖苫布,完后就坐在那个休息的草屋里聊天说笑!</h3><h3> 有段日子连队想改善下职工的居住条件盖砖房,请了个烧窑师傅烧砖头。轮着我夜班烧窑,小何得空就过来帮忙,帮着递柴禾,闲了就听“老窑工”讲山东老家的那些故事……至今还记得那个;新婚之夜小俩囗玩驴尥蹶子!</h3><h3> 过了几年,同来的上海知青都陆续的调整工作了,开小车的,当通讯员的,做统计的,做卫生员的……而我依旧在农工排,因为成分不好,情绪十分低落! 整个农工排的大铺上就我一个上海知青了!</h3><h3> 小何时为粮食化验员兼场院副主任,本来应住在前排大宿舍后勤炕上的,为了我不至孤单,陪我一起睡在了后排大宿舍的西上铺。现今我仍然清楚的记得,西上铺的最南边是贾续祥,紧挨着他是周安,我在周安边上,我的北边是小何。</h3><h3> 我们一起度过了近4个年头 直至我被调入机务排开拖拉机。</h3><h3> 这是我青春期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彼此依靠,互相帮助,无话不说!</h3><h3> 小何个头不大,脑袋蛮大,两眼深邃有神,为人厚道,做事爽快,还有一手修理“半导体”的好手艺。我们连大部分老职工,知青损坏的“半导体”都是小何给修好的,因此我常能享受到老职工送给他推也推不掉的鸡蛋,番茄及其它农副产品,有时还陪他上老职工家去喝点小酒。</h3><h3> 在上铺第一年的年底,小何回家探亲带回了两条香烟,一条前门,一条飞马牌。这烟本是小何姐姐给父亲买的,只因小何父亲和小何弟弟早走了一天,赶往南京梅山钢铁厂上班去了。赶上小何探亲到期,正准备回北大荒, 小何母亲便把烟给了小何,并关照说: 拿去,送给那边的领导,以后做事可有个方便!</h3><h3> 这两条烟方便了我俩,从那天起我和小何,每晚一人一根烟,呛着呛着呛完了两条烟,烟抽没了,抽烟学会了!</h3><h3> 大概是77年底吧,小何经人介绍去了20连,做了一名电工,在20连的3年中,小何如鱼得水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期间在连队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重绕匝线,修复了一台发电机,保证了连队的用电。</h3><h3> 在知青大返城的日子里,小何回来的较晚,不知是上海的病退材料来的晚了,还是连队电工的交接成了问题!</h3><h3> 回家后,我们都一头扎进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找工作成了第一件大事,落实了工作,又开始了充电;补学历,学专业,找对象,生孩子,养家……无休无止! 经过漫长的一段时间,我和小何又联系上了,我得知;他结婚了! 结婚后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鸳鸯房”!</h3><h3> 再过段时间我们又见面了,我告诉他我在读高级电工,他惊奇说:高等数学难不难?我说:还好! 因为积分,微分在电学上能够解释一个充放电的过程,很好理解。</h3><h3> 没多长时间小何辞去了公司食堂管理员的工作,去学他的本行电工了——因为我知道他就像他知道我一样!</h3><h3> 退休后小何被市北供电所聘为电站值班工程师,服务在铁路新客站的变电站,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我们经常会交流些变电站的管理方式及设备的合理使用。</h3><h3> 2014年的12月28日,何跃民因肺癌撒手离开了我们!在4个月与疾病的扛争中,为了不让我们看到他被病魔摧残后的孱弱身子,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让我们担忧!何跃民与我们失联了! —— 但你可知;你留给了21连上海知青一个终身遗憾!</h3><h3> 不能忘怀!在我心里最弱的那些日子——是你伸出了温暖的手,助我度过了那个冷冷的季节!</h3><h3><br></h3><h3><br></h3><h3> 吕龙年予2015-6-5</h3><h3><br></h3><h3>注: (1)鸳鸯房~当时上海为解决青年结婚而建造的一种简陋的临时过度的婚房。</h3><h3> (2)南京梅山钢铁厂~上海编制,当年上山下乡有一政策;如上海职工去梅山钢铁厂,可携带一位子女落户钢厂。</h3><h3> (小何弟弟是69届,上山下乡对象)</h3> <h3> 兄弟情深</h3><h3> 陈惠元 何跃民 吕龙年</h3><h3><br></h3><h3>陈惠元(初中66届北京知青)</h3><h3>68年分配至3师25团1营工二连。</h3><h3>工作经历;卫生员。</h3><h3>68年工程二连,74年21连,76年团卫生队。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何跃民(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69年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粮食化验员 电工 (爱好半导体收音机修理)</h3><h3>76年调至20连。</h3><h3>79年病退返沪。</h3><h3>2014年病逝。</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 天津姐妹合影</h3><h3><br></h3><h3> 牛书亮 牛书明 冯玉环</h3><h3><br></h3><h3>牛书亮(初中67届天津知青)</h3><h3>69年5月21日分配至东方红团10连。</h3><h3>工作经历;71年调入21连 后调入修理连。</h3><h3>78年病退回津。</h3><h3><br></h3><h3>牛书明(高中68届天津知青)</h3><h3>69年5月21日分配至东方红团10连。</h3><h3>工作经历;后勤。</h3><h3>78年病退回津。</h3><h3>现居北京。</h3> <h3>左至右依次为;</h3><h3>潘淑清(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张秀珍(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叶惠珍(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 </h3> <h3>左至右依次为;</h3><h3>黄雪芬 李中兰 陈红珠</h3><h3><br></h3><h3>李中兰(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号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小卖部,文书。</h3><h3>79年病退返沪。</h3> <h3>左至右依次为;</h3><h3>徐玉琴 叶惠珍 姚佩珍</h3><h3><br></h3> <h3>左至右依次为;</h3><h3>王海宝 李中兰 程先浦</h3><h3><br></h3><h3>程先浦(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h3><h3>75年自寻门路商调贵州。</h3><h3>现退休返沪。</h3><h3><br></h3> <h3><br></h3><h3> 穆人恢 徐玉琴 叶惠珍</h3><h3> 胡广月 姚佩珍</h3><h3> (上海知青)</h3><h3> 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 <h3><br></h3><h3> 大兴四队43号包车组</h3><h3><br></h3><h3>第一排~</h3><h3>孙铁印 (驾驶员) 王莲英 李连雨</h3><h3>第二排~</h3><h3>刘宝兴 于占明 (车长) 张志聪</h3><h3><br></h3><h3>王莲英(哈尔滨知青)</h3><h3>66年8月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女拖拉机手 后建三江管局政法委</h3><h3>现定居建三江管理局。</h3><h3><br></h3><h3>李连雨(北京知青)</h3><h3>65年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拖拉机驾驶员。</h3><h3>78年回京。</h3><h3>病逝。</h3> <h3><br></h3><h3> 苞米丰收后的喜悦<br></h3><h3> 北京知青拍摄于21连场院</h3><h3><br></h3><h3>左至右/下至上依次;<br></h3><h3>冯向东 刘丽华 张秀珍 叶虹 刘美华 张新爱</h3><h3><br></h3><h3>张秀珍(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br></h3><h3>工作经历;连队教师。</h3><h3>74年上学回京。</h3><h3><br></h3><h3>刘丽华(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连队教师。</h3><h3>74年上学回京。</h3> <h3> </h3><h3><br></h3><h3> 上海知青大宿舍前的留影</h3><h3><br></h3><h3> 王海宝 陈红珠 徐玉琴 程先浦 李中兰<br></h3> <h3><br></h3><h3> 披挂冬雪的小西林</h3><h3><br></h3><h3> 第一排~张秀珍 (北京) 叶惠珍 (上海)<br></h3><h3> 第二排~周秀华 (北京)叶虹 (北京)</h3><h3><br></h3> <h3> </h3><h3> 连队文艺爱好者雪地练操</h3><h3><br></h3><h3> 李冠甫 许士云 赵学良 崔玉京</h3><h3><br></h3><h3>李冠甫(初中66届北京知青)</h3><h3>67年12月9日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康拜因手 连队宣传队骨干。</h3><h3>74年上学回京。</h3><h3><br></h3><h3>赵学良(初中67届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拖拉机驾驶员。</h3><h3>78年自寻门路商调长沙。</h3><h3>返沪后车祸过世。</h3> <h3><br></h3><h3> 上海知青场院掰苞米</h3><h3><br></h3><h3> 第一排~李中兰 徐玉琴 <br></h3><h3> 第二排~王海宝 陈红珠</h3> <h3> </h3><h3> 我想当个女拖拉机手</h3><h3> (摄自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h3><h3><br></h3><h3> (左至右/下至上)</h3><h3> 周秀华 叶虹 叶惠珍 张秀珍</h3> <h3><br></h3><h3> 老职工家留个影</h3><h3><br></h3><h3> 第一排~黄雪芬 李中兰 <br></h3><h3> 第二排~“小金子” 王海宝</h3><h3><br></h3><h3>“小金子”是场院赵主任的爱人,待人真诚热情,好多知青都愿去他家玩耍。</h3><h3> 场院赵主任更是一位要大家不要小家,一心扑在连队场院的好管家。</h3><h3> 在赵主任“死心眼”的管理下,场院粮食堆放有序,入囤粮食从没有“发烧浪费过” ,是我们知青学习的榜样!</h3><h3><br></h3><h3> 吕龙年草于2019年6月</h3> <h3><br></h3><h3> 上海知青听电唱机</h3><h3> 摄自上海知青许士云家</h3><h3><br></h3><h3> 吕龙年 赵正龙 王维祖 何跃民 许士云<br></h3><h3><br></h3><h3>王维祖(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h3><h3>工作经历;服务连修理收音机。</h3><h3>77年自寻门路商调宁夏 银川。</h3> <h3> </h3><h3> 上海姑娘扬场 堆麦 灌麻袋</h3><h3> 摄自21连场院</h3><h3><br></h3> <h3><br></h3><h3> 中秋节的聚会</h3><h3><br></h3><h3>左3 倪银忠(初中70届上海知青)</h3><h3>71年10月分配至6师57团科研连。</h3><h3>工作经历;(卫生员)</h3><h3>78年病退返沪。</h3><h3><br></h3><h3>左5 贾续祥(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9月2号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 (特长主持 朗诵 曾被评为北京婚礼十大金牌主持人)</h3> <h3><br></h3><h3> 西林子边的麦地</h3><h3><br></h3><h3> 赵正龙 许士云 吕龙年 朱宝和 张友德<br></h3><h3><br></h3><h3>朱宝和(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 (57团汽车连)</h3><h3> (78年病退返沪)</h3><h3>张友德(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 (拖拉机驾驶员)</h3><h3> (79年病退返沪)</h3> <h3><br></h3><h3> 杨树林边上的集体照</h3><h3><br></h3><h3>左至右依次为;</h3><h3>王宏宝 王宏宝孩子 程丽娟 江云亮 </h3><h3>吴淑杳 吕龙年 孙铁印 何跃民 张友德</h3><h3><br></h3><h3>王宏宝 (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 (后勤 79年病退返沪)</h3><h3>程丽娟 (本地青年)</h3><h3> (婚后调上海)</h3><h3>江云亮 (本地青年)</h3><h3> (婚后到北京)</h3><h3>吴淑杳 (北京知青)</h3><h3> (病退回京)</h3><h3>孙铁印 (老职工 机务副连长)</h3> <h3><br></h3><h3> 大宿舍留影</h3><h3><br></h3><h3>第一排~冯向东 刘美华 <br></h3><h3>第二排~刘丽华 张秀珍 张新爱</h3><h3><br></h3><h3>冯向东(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68年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后勤。</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刘美华 (初中67届北京知青)<br></h3><h3>68年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副连长 指导员 57团副政委。</h3><h3> </h3><h3> </h3><h3><br></h3><h3>张新爱 (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68年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br></h3><h3>工作经历;排长 付指导员。</h3><h3>73年上学回京。</h3> <h3><br></h3><h3> 21连宣传队排练(乐器)</h3><h3><br></h3><h3>崔玉京(北京知青)~月琴</h3><h3>付正红(北京知青)~胡琴</h3><h3>王广玉(北京知青)~手鼓</h3><h3>许士云(上海知青)~竹笛</h3><h3>李冠甫(北京知青)~快板</h3> <h3><br></h3><h3> 21连宣传队排练(POS)</h3><h3><br></h3><h3>左至右(姑娘);</h3><h3>刘丽华 王文侠 梁玉华 郑慧素 叶虹</h3><h3><br></h3><h3>王文侠(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57团宣传队。</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郑慧素(初中69届哈尔滨知青)</h3><h3>69年9月5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连队小卖部。</h3><h3>75年转插哈市郊县,后调入哈尔滨。</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 <h3><br></h3><h3><br></h3><h3>第一排~</h3><h3>李永兰(本地青年)叶惠珍(上海青年)</h3><h3>第二排~</h3><h3>小蒋(本地青年)井绪兰(本地青年)</h3><h3>李全广(老职工)</h3><h3> </h3><h3> 🌻先进猪号班🌻</h3><h3><br></h3> <h3> </h3><h3> 🌻先进猪号班🌻</h3> <h3>第一排~</h3><h3>程丽娟(本地青年)李永兰(本地青年)</h3><h3>第二排~</h3><h3>周秀华(北京知青)俄立凤(本地青年)</h3><h3>叶 虹(北京知青)</h3> <h3><br></h3><h3> 知青的最爱~小西林子</h3><h3><br></h3><h3>张友德 吕龙年 赵正龙 许士云 朱宝和 冯茂生<br></h3> <h3><br></h3><h3> 田野里绽放的青春</h3><h3><br></h3><h3> 胡广月(上海知青)</h3><h3> 李玲裕(上海知青)</h3><h3> 贾晓春(北京知青)</h3><h3> 耿玉环(北京知青)</h3><h3><br></h3> <h3><br></h3><h3><br></h3><h3>我喜欢这张像片!</h3><h3>喜欢这张像片的缘由,是它反映了我们知青当年的一部分生活。</h3><h3><br></h3><h3>相片拍摄于一九七七年春天。</h3><h3>那天天气比较往常热很多,地里翻浆化成一片泥泞,车下不去地,人下不了脚,连领导根据地里的实际情况放了大伙半天假。</h3><h3><br></h3><h3>大伙无事悠悠,发着呆,蹲在墙边晒太阳。</h3><h3>一会周安进屋拿了一把🎸吉他出来弹了起来,来了几小段和弦随即弹起一首忧郁的外国民歌“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 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h3><h3>琴声委婉深沉,勾起了大伙的思乡情!</h3><h3><br></h3><h3>当时我正好面对周安,倾听着悠扬的吉他声,忽地脑中呈现出一幅图画 —— “草屋 土墙 破窗 / 沉思的知青”—— 这正是我们知青生活的部分写照。</h3><h3><br></h3><h3>我想留下那一刻,做个纪念!</h3><h3>当即对着大伙说: 各位别动啊!给大家照个相。</h3><h3><br></h3><h3>我即刻进屋拿了相机, 构好图,对好光圈速度与焦距,叮嘱了另一位知青战友;摁快门手别抖,照我说的拍。</h3><h3>因此;<br></h3><h3>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相片!</h3><h3><br></h3><h3><br></h3><h3> 吕龙年于2019-6-3</h3><h3><br></h3><h3><br></h3> <h3><br></h3><h3> 聆听吉他弹奏的知青</h3><h3><br></h3><h3><br></h3><h3>赵建华(北京知青)杜成昌(北京知青)</h3><h3>吕龙年(上海知青)康克文(北京知青)</h3><h3>吉他🎸周安(北京知青)</h3><h3>小胡(本地青年) 宋士明(本地青年)</h3><h3>于斌德弟(哈尔滨知青) 李木匠儿子</h3><h3><br></h3><h3>康克文(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69年9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 司务长。</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杜成昌(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9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后勤 收割机。</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2019年病逝。</h3> <h3><br></h3><h3> 场院上剥苞米的女青年</h3><h3><br></h3><h3>左至右;</h3><h3>第一排~朱扣宝(上海知青)</h3><h3> 张 苏(哈尔滨知青)</h3><h3> 佟桂荣(北京知青)</h3><h3>第二排~ 王 坚(北京知青)</h3><h3> 张新爱(北京知青)</h3><h3> 王文萍(北京知青)</h3><h3> 俄桂琴(本地青年)</h3><h3> 崔相国(北京知青)</h3><h3>第三排~ 黄雪芬(上海知青)</h3><h3> 郑秀荣(本地青年)</h3><h3> 徐玉琴(上海知青)</h3><h3> </h3> <h3><br></h3><h3> (57团)欢度六一儿童节(21连)</h3><h3><br></h3><h3> 第一排~教师徐玉琴(上海知青)</h3><h3> 第二排~教师林国权(同济大学肄业)</h3><h3> 教师张秀珍(北京知青)</h3><h3> 教师刘丽华(北京知青)</h3><h3> 教师林淑萍(北京知青)</h3> <h3><br></h3><h3> 知青老师与21连学生</h3><h3><br></h3><h3>冯玉环(天津知青)</h3><h3>李树桩(天津知青)</h3><h3><br></h3><h3>李树桩老师(初中67届天津知青)</h3><h3>69年5月21日分配至东方红团10连。</h3><h3>工作经历;71年57团21连教师。</h3> <h3><br></h3><h3> “拉合辫”大宿舍前留影</h3><h3><br></h3><h3>第一排~林淑萍(北京知青)<br></h3><h3> 周建设(天津知青)</h3><h3> 梁玉华(哈尔滨知青) </h3><h3> 李中兰(上海知青)</h3><h3> 张新爱(北京知青)</h3><h3>第二排~ 滕化青(北京知青)</h3><h3> 陈红珠(上海知青)</h3><h3> 冯玉环(天津知青)</h3><h3> 崔相国(北京知青)</h3><h3> 郑秀敏(本地青年)</h3><h3> 程秀娟(本地青年)</h3><h3><br></h3><h3>冯玉环(高中68届天津知青)</h3><h3>69年5月分配至东方红团10连。</h3><h3>工作经历;71年57团21连 75年25团3营</h3><h3>学校工作。</h3><h3>93年商调回津。</h3> <h3> </h3><h3> 黑土地上的战友情</h3><h3><br></h3><h3>第一排 ~ 周安(北京知青)<br></h3><h3> 吕龙年(上海知青)</h3><h3> 张铁良(北京知青)</h3><h3> 冯茂生(上海知青)</h3><h3>第二排~ 徐章荣(北京知青)</h3><h3> 贾续祥(北京知青)</h3><h3> 陈惠元(北京知青)</h3><h3> 何跃民(上海知青)</h3><h3><br></h3><h3>周安(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 鱼梁子 宣传队 司务长。</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张铁良(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后勤 (爱好摄影 修收音机)</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 <h3><br></h3><h3> 剥苞米集体照</h3><h3><br></h3><h3><br></h3> <h3><br></h3><h3> 粮囤上的上海女知青</h3><h3><br></h3><h3> 王海宝 徐玉琴 陈红珠 李中兰<br></h3> <h3><br></h3><h3> “猪号”三姐妹</h3><h3><br></h3><h3> 李永兰 叶虹 周秀华</h3> <h3><br></h3><h3> 场部大道照个相</h3><h3> 姬惠东 王坚 李建华</h3><h3><br></h3><h3>姬惠东(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67年12月9日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70年修理连</h3><h3>73年上学回京。</h3><h3><br></h3><h3>李建华(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70年调入加工连。</h3><h3>78年病退回京。</h3> <h3><br></h3><h3> 知青姐妹笑迎大豆丰收</h3><h3><br></h3><h3> 李中兰 陈红珠 王海宝<br></h3> <h3><br></h3><h3> 宿舍前姐妹留个影</h3><h3> 李玲裕 穆人恢 胡广月</h3><h3><br></h3><h3>穆人恢(初中67届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 70年4连,73年上学,武钢厂,梅钢厂。</h3><h3>退休返沪。</h3><h3><br></h3> <h3><br></h3><h3> 21连和加工连姐妹杨树林留影</h3><h3><br></h3><h3>第一排~</h3><h3>李淑敏(北京知青)陈武红(上海知青)</h3><h3>林 华(北京知青)何淑鲜(北京知青)</h3><h3>第二排~</h3><h3>陈红珠(上海知青)程先浦(上海知青)</h3><h3>陈凤琴(北京知青)</h3> <h3><br></h3><h3> 六师黑龙江省劳模留影</h3><h3><br></h3><h3>左至右;</h3><h3>叶惠珍(57团上海知青)</h3><h3>朱敏敏(上海知青)</h3><h3>王秀兰(天津知青)</h3><h3>洪波 (北京知青)</h3> <h3> </h3><h3> 苏式自行收割机(CK4)留影</h3><h3><br></h3><h3>左至右;</h3><h3>冯向东(北京知青)</h3><h3>张新爱(北京知青)</h3><h3>刘美华(北京知青)</h3><h3>张秀珍(北京知青)</h3> <h3> </h3><h3> 茅草屋前的五朵金花</h3><h3><br></h3><h3> 前排~胡广月 马秋文<br></h3><h3> 后排~李玲裕 耿玉环 贾晓春</h3><h3><br></h3><h3>耿玉环(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70年14连。</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贾晓春(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68年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70年14连。</h3><h3>自寻门路回京。</h3><h3>现定居加拿大。</h3> <h3><br></h3><h3> 油灯下土炕上~学习毛主席语录</h3><h3><br></h3><h3>梁玉华(哈尔滨知青)佟桂荣(北京知青)<br></h3><h3>林淑萍(北京知青) 王 坚(北京知青)</h3><h3>滕化青(北京知青)</h3><h3><br></h3><h3>林淑萍(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67年12月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 教师。</h3><h3>现定居新西兰。</h3><h3><br></h3><h3>滕化清(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病逝</h3>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黑土地的情谊</h3><h3> </h3><h3>1969年9月5日,哈尔滨20名青年,在一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呼声中。<br></h3><h3>我们踏上了北去的列车,来到了57团21连,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北大荒生活!</h3><h3>“我爱你北大荒,爱你那广袤的沃野。爱你那豪放的风姿!你为我的命运焦虑,我为你的收获欢喜。啊!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 !”</h3><h3>1972年春节,我们有幸一同回家探亲,六姐妹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h3><h3>光阴荏苒,半个世纪已过。今天的我们尽管满头白发背弓脊弯,黑土地知青岁月的经历,已成为抹不去的宝贵回忆!</h3><h3>尽管我们分离多年,彼此仍牵肠挂肚!</h3><h3>——思念!</h3><h3><br></h3><h3> 梁玉华于2019-6-2</h3> <h3> </h3><h3> 哈尔滨姐妹72年春节的相会</h3><h3> </h3><h3> 刘波 梁玉华 陈淑芝 马秋文</h3><h3> 马坤 王嘉秀</h3><h3><br></h3><h3>刘波 (69届初中哈尔滨知青,69年分至 21连 ,79年返城)</h3><h3>梁玉华(69届初中哈尔滨知青,69年分至 21连,73年转插,75年返城)</h3><h3>陈淑芝(69届初中哈尔滨知青,69年分至 21连,73年团部饭馆 ,79年上海)</h3><h3>马秋文(69届初中哈尔滨知青,69年分至 21连,70年14连,79年返城)</h3><h3>马坤 (69届初中哈尔滨知青,69年分至 21连,78年北京)</h3><h3>王嘉秀 (69届初中哈尔滨知青,69年分至 21连,70年加工连,79年返城)</h3> <h3><br></h3><h3> 富锦县背煤返程前的合影</h3><h3><br></h3><h3>第一排;罗呈林 张新爱 陈红珠 滕化清<br></h3><h3>第二排;李中兰 张苏 井绪兰</h3><h3>第三排;梁玉华 刘志军 王淑琴 朱鸿燕</h3><h3><br></h3><h3>罗呈林(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食堂。</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王淑琴(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h3><h3> 现大兴农场定居。</h3> <h3><br></h3><h3> 中华儿女多奇志</h3><h3> 21连北京知青合影</h3><h3><br></h3><h3>第一排;潘淑清 周秀华 乔俊玲</h3><h3>第二排;刘丽华 王坚 张秀珍 张新爱</h3><h3><br></h3><h3>潘淑清(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食堂。</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乔俊玲(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食堂。</h3><h3>78年病退回京。</h3> <h3> 林边军号~哒哒嘀嗒</h3><h3><br></h3><h3> 司号员许士云(上海知青)</h3> <h3>陈华顺(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 农工排长。</h3><h3>71年武装4连,74年68团,77年57团。</h3><h3>79年3月病退返沪。</h3> <h3><br></h3><h3> 丰收的喜悦</h3><h3><br></h3><h3> 无转基因大豆 --“七星一号”</h3> <h3><br></h3><h3>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h3><h3><br></h3><h3> (李中兰 上海知青)</h3> <h3><br></h3><h3> 喜看稻菽千重浪</h3><h3><br></h3><h3> (佟桂荣 北京知青)</h3> <h3> 加工连的留影</h3><h3> 陈武红</h3><h3> (初中68届上海知青)</h3><h3><br></h3><h3>69年6月20日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出纳 。</h3><h3>70年加工连,73年上学。</h3><h3>现杭州定居。</h3> <h3><br></h3><h3>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h3><h3> </h3><h3> (叶惠珍 上海知青)</h3> <h3><br></h3><h3><br></h3><h3> 黑土地友谊</h3><h3> 许士云 崔玉京</h3><h3><br></h3><h3>崔玉京(67届初中北京知青)</h3><h3>68年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拖拉机驾驶员。</h3><h3>78年病退回京。</h3> <h3> </h3><h3> 北京兄弟</h3><h3> 孙宝俊 赵志德</h3><h3><br></h3><h3>孙宝俊(初中66届北京知青)</h3><h3>67年12月9日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25团修理连。</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br></h3><h3>赵志德(初中66届北京知青)</h3><h3>67年12月9日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后勤,服务连。</h3><h3>78年病退回京。</h3> <h3><br></h3><h3> 荒野里的青春</h3><h3><br></h3><h3> 胡广月(上海知青)李玲裕(上海知青)</h3> <h3> </h3><h3> 闲谈-知青话题</h3><h3><br></h3><h3> 前不久微信见宏论一篇——让历史真相说话;谁拯救了知青。</h3><h3>大意是“知青自己救了知青”。根据是78年云南农场的知青罢工,绝食,卧轨,上中央诉求,得到中央领导的人性关怀,最后知青大返城。</h3><h3> 这篇知青行为定性的大论触动了我久已麻木的神经,让我想起了曾经的“知青生涯”!</h3><h3> 69年的6月16日终身难忘!</h3><h3> 中午时分,火车悄无身息的启行了,随即则是撕心裂肺的哭喊声!</h3><h3> 北行的列车让我认识了了哈尔滨, 知道了福利屯,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20号的凌晨。</h3><h3> 当我走在连接大兴岛的木板桥上——在桥的晃动下;我看到了白色的水鸟在头顶盘旋,蓝色,黄色等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开放在无涯的草甸子上,一条弯弯曲曲身带两条深深辙痕的烂泥路无边无尽的伸向天边……!</h3><h3><br></h3><h3> 当我第一次探亲时,我邻居偷着说:你妈在你走后断断续续哭了一年多!</h3><h3> 在第一个秋天里,我面对苍凉陌生环境,躲在西林子边的草垛旁大哭了一场!</h3><h3> 我曾开过拖拉机收割机,做过保管员,因出身不好而倍感压力!</h3><h3><br></h3><h3> 最有成就感的是;参加了77年高考,为改变命运努力了一回!</h3><h3> 最无奈的是;眼看着那些扯不清,道不明的知青一个个离开了我们!</h3><h3> 最难受的是;八月十五了,我们人手一根“烟”齐刷刷一排站在草屋外,低头向冰冷的月亮🌙许愿——那天命运之神能够青睐我们一回!</h3><h3> 最悲哀的是;好多女同学熬不下去了,婚嫁转插去了南方乡下!</h3><h3> 最难熬的是;北京知青都回京很久了,上海知青回城还杳无音信!</h3><h3> 最焦心的是;胡子很长了,顶替,病退材料还未到!</h3><h3> ❤️心情最复杂的是;一张回家的商调文函在知青手中慢慢传递,战友脸上露出的那些羡慕及焦虑不安的眼神!</h3><h3><br></h3><h3> 最解气的是;1979年的冬天,我把羊剪绒帽,棉胶鞋和棉手套摔在了哈尔滨站台……!</h3><h3><br></h3><h3> 岁月荏苒,我们距人生终点已没有多少路程了!我也时髦下“佛说”!</h3><h3>佛说: 大概你们这辈的青春就该如此吧!</h3><h3>佛又说了: 受过苦的,快乐起来!</h3><h3> 遭过罪的,幸福起来!</h3><h3> 得过益的,温暖起来!</h3><h3>让我们高唱王佑贵的知青歌曲“我们这一辈”,携手走向美好彼岸!</h3><h3><br></h3><h3><br></h3><h3> 吕龙年予2015年5月15日</h3><h3> </h3><h3> </h3><h3> </h3> <h3><br></h3><h3> 一九七七年的知青大宿舍</h3><h3> </h3><h3> 吕龙年(上海知青)赵建华(北京知青)<br></h3><h3><br></h3><h3> 赵建华(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 69年9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 工作经历;后勤。</h3><h3> 78年病退回京。</h3> <h3><br></h3><h3> 玉米大丰收</h3><h3><br></h3><h3> 王坚(北京知青)朱鸿燕(北京知青)</h3><h3><br></h3><h3>朱鸿燕(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9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农工排。</h3><h3>73年困退回京。</h3> <h3><br></h3><h3> 许士云家的栅栏外</h3><h3><br></h3><h3> 吕龙年(上海知青)徐章荣(北京知青)</h3><h3><br></h3><h3>徐章荣(初中69届北京知青)</h3><h3>69年9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h3><h3>78年病退回京。</h3> <h3><br></h3><h3> (猪号)姐妹情谊深</h3><h3> 摄于连队边上的小西林子</h3><h3><br></h3><h3> 叶惠珍(上海知青)周秀华(北京知青)</h3><h3> </h3> <h3><br></h3><h3> 大兴岛的水泥桥</h3><h3><br></h3><h3> 陈华顺(上海知青)朱朝茂(上海知青)</h3><h3><br></h3><h3>朱朝茂(初中70届上海知青)</h3><h3>71年10月分配至6师57团4连。</h3><h3>工作经历;服务连。</h3><h3>78年病退返沪。</h3> <h3><br></h3><h3> 白桦林的友谊</h3><h3><br></h3><h3> 赵学良(上海知青)许士云(上海知青)</h3> <h3><br></h3><h3> 姐妹花</h3><h3> 相片摄于57团汽车连</h3><h3><br></h3><h3>(姐)朱爱宝(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在21连。</h3><h3>72年调入汽车连。</h3><h3>后病退返沪。</h3><h3>(妹)朱爱妹(上海知青)</h3><h3>69年6月20日分配在21连</h3><h3>71年调入服务连。</h3><h3>79年5月病退回沪。</h3><h3><br></h3> <h3> </h3><h3> 七星河之恋</h3><h3> </h3><h3> 叶惠珍 吕龙年</h3><h3> 摄于1973年夏初</h3><h3> </h3><h3> </h3><h3> 那段时间连队气氛宽松了很多,谈恋爱的也陆陆续续公开了。</h3><h3> 一个晴朗的周日,我俩带着海鸥相机,慢慢散步来到了七星河边 ,那时的河边还是一大片水泡子(沼泽地),颤悠颤悠的很吓人,不过我们已经能够根据草的种类,塔头跳跃着走到河边。</h3><h3> 弯曲的七星河一直流向天边,一望无际的草地没有尽头,几朵莲花般的云朵在头顶悠悠飘过……荒原的绿,天空的蓝,云朵的白,七星河的婀娜多姿,交织成无与伦比的美!</h3><h3> 找了一个塔头,铺上手帕,放好相机;自拍延时10秒,光圈11,速度1/100,距离大概3个米吧,摁下。</h3><h3> 一张值得一生纪念的“知青友谊”像片呱呱落地!</h3><h3><br></h3><h3> 吕龙年于2019年6月</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 <h3><br></h3><h3> 杨树渐渐长大了 </h3><h3><br></h3><h3> 孙铁印(老职工) 吕龙年(上海知青)</h3> <h3><br></h3><h3> 纪念下乡50周年</h3><h3><br></h3><h3> 1967年12月9日是文革后第一批北京知青抵达北大荒的日子,那天正赶上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零下37度)。</h3><h3> 1967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还未来临,当时只有十六,七岁的我们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告别北京,告别亲人,去了祖国边陲屯垦戍边,置身于人迹罕至,艰苦异常的北疆荒原,用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承担起“改天换地”的重任,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永远镌刻在了北大荒广袤的大地上。</h3><h3> 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仍然令我们终生难忘的是哪段蹉跎岁月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令我们最为珍惜的是青春岁月中战友间结下的深情厚谊,更令我们自豪的是昔日的北大荒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是富饶美丽的北大仓,北大荒已经成为我们永远难以割舍的情怀。</h3><h3> 抚今追昔,不胜感慨!</h3><h3><br></h3><h3> 叶虹写于50周年纪</h3> <h3><br></h3><h3> 相聚北大荒</h3><h3> 刘友敏 叶 虹 林淑萍</h3><h3> 邹桂兰 袁淑琴</h3><h3> 王新中 吕则生 姬惠东</h3><h3><br></h3><h3>初中66届及67届北京知青,67年12月9日志愿边疆建设,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共计21人。</h3><h3><br></h3><h3>叶虹(初中66届北京知青)</h3><h3>67年12月9日分配至七星农场大兴分场4队。</h3><h3>工作经历;后勤 会计。</h3><h3>73年推荐上学。</h3><h3>定居广州。</h3> <h3><br></h3><h3> 北京老知青相聚天安门</h3><h3> (一九六八年)</h3><h3><br></h3><h3> 第一排~</h3><h3> 张希林 李锡武 王忠义</h3><h3> 第二排~</h3><h3> 姬惠东 谢凤华 王 坚</h3><h3> </h3> <h3><br></h3><h3> 相约黑土地</h3><h3><br></h3><h3> 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 68年7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br></h3><h3> 第一排~张春喜 张新爱 张秀珍</h3><h3> 第二排~ 谢玉田 程秀珍</h3><h3> 第三排~于秀金 贾晓春 林 华</h3><h3><br></h3><h3>于秀金(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68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h3><h3>工作经历;小型车 付指导员。</h3><h3>75年上学回京。</h3><h3>程秀珍(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8月分配至3师年25团1营5连。68<br></h3><h3>工作经历;后勤 团卫生队。</h3><h3>78年病退回京。</h3><h3>谢玉田(初中67届北京知青)</h3><h3>68年8月分配至3师25团1营5连。<br></h3><h3>工作经历;食堂。</h3><h3>78年病退回京。</h3> <h3><br></h3><h3> 🌻大兴岛姐妹情深谊长🌻</h3><h3><br></h3><h3> 第一排~谢秀英 董凤兰 李福娟</h3><h3> 第二排~智春玲 李中兰 刘波 智春洁</h3> <h3><br></h3><h3> 松花江背煤的21连姐妹</h3><h3><br></h3><h3>左至右;</h3><h3>第一排~潘淑清 罗呈林 陈红珠 黄雪芬</h3><h3> 朱扣宝 滕化清 乔俊玲</h3><h3>第二排~周秀华 佟桂荣 刘志军 朱鸿燕</h3><h3> 梁玉华 王淑琴 张新爱</h3><h3>第三排~刘丽华 张秀珍 王坚 张苏</h3><h3> 井绪兰 李中兰</h3> <h3><br></h3><h3> 再见了!</h3><h3> 屯垦戍边十载的黑土地!</h3><h3><br></h3> <h3><br></h3><h3> 文革串联中的上海学生火车票</h3><h3><br></h3><h3>注释;</h3><h3> 上海政府在北京文革运动的冲击下,不得不放开了学生串联运动,但规定必须有组织的展开串联,每个班级可选5名代表去北京。</h3><h3> 8月底选出了学生代表,分了3批去京,我们是最后一批1966-10-17,特殊的是我们这批不仅有年级最低的68届,还有教师进京代表。</h3><h3> 半个月后,上海全面开放文革串联。</h3><h3><br></h3><h3> 吕龙年于2019年6月</h3> <h3><br></h3><h3> 红卫兵证</h3><h3><br></h3><h3> 文革串联回来最大收获有二,一是走遍了北京的高等学府,二是认识了我校几位高中66届的学哥。</h3><h3> 在北京我们住在邮电学院,斜对门就是电影学院,大学大多都在海淀区。我去中国人民大学次数最多,认识了几个学姐,她们对我很好,给了我好多文革资料。</h3><h3> 有次我又去了哪里,学姐们正在准备徒步串联的物品,不知何因,或许是一玩笑,学姐们很诚恳的邀我一块徒步延安!</h3><h3> 还有一次在北大,见好多人都往一个方向走过去,我以为有什么大事,文革小组领导来北大了?赶紧跟着人流涌了过去,出了一个大门,一会见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漂亮牌楼,再一会见一威武气魄大门楼,上面挂着一牌,书着;北京市人民公园。</h3><h3> 当时我哪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颐和园”!</h3><h3><br></h3><h3> 这二和“红卫兵证”相关是,</h3><h3> 串联中认识的我校高66-2班学哥;钱晓和郭悦瑟。回校后他们搞了一个红卫兵组织,“红卫兵上海司令部”。</h3><h3> 这是一个较大的红卫兵组织,钱晓邀我参加了红卫兵上海司令部。钱晓和红卫兵组织“司令”的关系很好,记得是同济附中的,别名“向东飞”,喜欢穿一身纯黑的学生装带一白口罩 ,蹬一兰陵刹车的自行车,能说会道,号召力很强!</h3><h3>我是钱晓他们的“小跟班”,出去活动老带着我,所以那个时期的所有红卫兵活动基本都参加过。</h3><h3> 比较大的有;文化广场的全上海红卫兵大会,接应红革会撤出解放日报社,山东路体育馆一次一次的红卫兵聚会。那时的会议场面真的体现了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集体朗读毛主席语录声是此起彼伏,最让人钦佩得的是;很多学校的红卫兵,竟可以不看“宝书”直接用毛主席语录,来回答其他学校提出的一个一个问题!</h3><h3> 毛主席的红卫兵当之无愧!</h3><h3> 那一次人民广场集会斗争“资产阶级当权派”,我校的红卫兵在检阅台做保卫工作,可能贪吃,喝了汽水,又啃🍞面包,也许是个人卫生没搞好,我肚子疼的站不起了!</h3><h3>学哥郭悦瑟二话没说,找了几片药让我吞下送我回了家,我的家在辽阳路/长阳路可是蛮远的。</h3><h3> 有闲的时候我还会想起他们的!</h3><h3><br></h3><h3>(说一些文革时期的真实经历 ,只因知青~老三届~红卫兵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那时的我们是:</h3><h3> 读毛主席的书 !</h3><h3> 听毛主席的话 !</h3><h3> 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h3><h3><br></h3><h3> 吕龙年于2019年6月</h3> <h3><br></h3><h3><br></h3><h3> 后语</h3><h3><br></h3><h3>最近各地知青都纷纷利用各种形式举行了下乡“50周年”的纪念活动!</h3><h3>我们下乡在“大兴岛”21连的北京,上海,哈尔滨知青也开始了各自的纪念准备活动;回首青春 相拥黑土地! </h3><h3>1969年对于68届69届及一部分其他各届未被城市消化的学生而言;是一个一生都会记住的年份,在毛主席68年12月21日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旗帜下 —— 3师25团1营5连相继在6月20日接受了27位上海知青,9月初接受了68位北京知青,9月接受了20位哈尔滨知青。</h3><h3>在数月前;</h3><h3>他(她)们大多还是在校“复课闹革命”的16,17岁学生。</h3><h3>她(他)们大多只有小学或中学一年的文化!—— 实在有愧于“知识青年”的光荣称号!</h3><h3><br></h3><h3><br></h3><h3>在毛主席“知青去农村”指示前;已有很多学校的“尖子学生”写血书,坚决要求去兵团屯垦戍边,(当时要求很严;学校表现优秀的,成分要红色的)</h3><h3>我的学校对学生的分配也近尾声。66届大约分配额度为75%左右,67届大概是45%左右,分在上海工作,其他未分配的去向为崇明岛务农。</h3><h3>68届的班主任已经在准备学生们的分配工作。</h3><h3><br></h3><h3>那时毛主席说的话是最高指示,都要游行响应的!68-12-22那天晚上我的两个最要好的同学骑着自行车来到我家,相约去了学校,教室里大概来了20几位同学,心思都蛮重的,没说多少话就回家了。</h3><h3>又过了个把星期,同学通知每人交2毛钱开班会。开班会那天教室外走道红旗招展,教室里串上了彩条纸,课桌椅拼成长方形4个长桌,桌上放了很多好吃的有瓜子,糖块等……原来我们班的几位女同学预感到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不长了,搞了一个聚会。</h3><h3>这天好几位同学表演了节目;有唱京剧的,朗诵的,唱歌跳舞的,吹口琴吹笛子的……气氛很热闹,连校革委会主任都亲自来了我班,勉励同学们听毛主席的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h3><h3>回家的时候,大多数同学是带着一脸的沉默离开了教室,至此离开了伴随三年多的学校!</h3><h3>从此;上山下乡,天各一方!</h3><h3>这一日,我今生难忘!</h3><h3><br></h3><h3>早前我曾参加过学校工宣队组织的动员下乡活动,坐着学校的三轮卡车(三轮卡车由上钢三厂工宣队提供)敲锣打鼓,编着快板去学哥,学姐家做下乡思想工作。</h3><h3>68-12-22最高指示后,角色转换。</h3><h3>轮到我们68届学生为动员下乡对象!</h3><h3>“一刀切”,68届一律下乡!(“一片红”由此而来)</h3><h3>那时分配方案已下;大致有黑龙江,云南,吉林,安徽和江西,黑龙江与江西属照顾对象,比如家中老人生病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其他特殊困难的!</h3><h3>因我母亲受过惊吓,心藏患病,我的班主任很照顾我 ,除了黑龙江和江西有名额时征求下我的意见,其他下乡地方从不问我。</h3><h3>同学都走的差不多了!我最好的同学2位去了江西万年县,3位去了吉林珲春县,1位去了黑龙江勤得利农场……只剩我了!</h3><h3>母亲老思想不让我走,因为就我一个儿子,走了还剩2个妹妹!</h3><h3>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到处都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标语,到处都是敲锣打鼓的动员声,我的心情很烦躁!有时候真想悄悄取走户口本,迁走户口再说!看看卧床不起的母亲,实在是下不了这个决心</h3><h3><br></h3><h3>我的父亲有很复杂的历史问题 ,土改前跑到了上海,土改后成分富农。(那是工作以后才知道的)小时候亲见警察及老家派员来调查,态度很严肃的!</h3><h3>懂事后问过我父亲几回成分问题,父亲和我说成分你就填工人,我解放前就在厂里做工人的吗!也是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那么闹,也没闹到我父亲身上,那时侯是“牛鬼蛇神”一个别想跑!</h3><h3>过完69年春节后,有一天我父亲没回家。后接到厂里通知;父亲现在厂里办学习班,请家属送洗漱用具及睡觉用品。</h3><h3>我们全家都楞住了,没想到我父亲会有事,那么大的运动都没牵连到我父亲,怎么现在会出事呢?</h3><h3>父亲在厂里的防空洞里自省,交代问题。我们全家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不知父亲摊上了多大事?对我们全家有多大影响!</h3><h3>(现在回想起来,生活工作在上海是多么的幸运,如果在其他地方的,我的父亲,我的家不知会有怎样的结果!)</h3><h3><br></h3><h3>6月10号左右,对门冬梅妈(街道主任爱人)来我家做客,说了下乡这件事;小龙姆妈,格次有得黑龙江军垦,蛮好格!大概最后一次机会了,拿工资格,部队里人管理,我看侬让小龙去勿,等了屋里也不是事体。</h3><h3>噢!还有我寻街道去小龙阿爸厂里,讲一讲,让小龙阿爸回来。</h3><h3>这天晚上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母亲哭了一个晚上,终于同意我去黑龙江军垦了,我也如释重负!</h3><h3>果不其然,2天后我父亲回家了!</h3><h3>没有什么话,默默地为我准备着下乡的行李,我能感觉到父亲眼神里的愧疚!</h3><h3>6月16日我告别父亲母亲和俩个妹妹 ,在两个从小一块玩的邻居送行下 ,来到了老北站,离开了上海!</h3><h3>(一年后,我的两位送我下乡的70届邻居,也分别离开上海,去了兰州工矿和安徽绩溪插队落户。)</h3><h3><br></h3><h3><br></h3><h3>想了好久!</h3><h3>下乡50周年的最好纪念是什么?</h3><h3>都说老三届所经历的文革,下乡是一部有着教训,反思且有争论的史实!</h3><h3>我觉得把你所经历的事实写出来,就是最好的纪念!</h3><h3><br></h3><h3>假使若干年后;我们的下辈有兴趣从中感受到些什么或悟出点什么……也就不枉此述了!</h3><h3><br></h3><h3>实际上我们6-16那列北上火车大部分都是学校报名来军垦农场的,一小部分,包括我及21连大部分上海战友,已经被推上了街道,因为69届的学生必须进中学了。</h3><h3><br></h3><h3>有关“青春不悔”“青春有悔”的争论一直不停。我是持“青春无悔”的。</h3><h3><br></h3><h3>每个人的经历及得舍 ,决定了你的取向和观点!</h3><h3>你有幸被推荐上学,上调工厂或在下乡有得一官半职,回城后发展很好。</h3><h3>你就有可能是一位“青春不悔”拥戴者。</h3><h3>你默默无闻在最基层做着脏累差的工作 没有读书机会,没有上调可能,回城后,没有发展,还是干着最低层的繁重劳动。</h3><h3>你就有可能是一位“青春有悔”支持者。</h3><h3><br></h3><h3>青春无悔者为现实主义者。</h3><h3>青涩青春已逝 ,读书机会已过;</h3><h3>你有时间磋叹曾经留下的脚印,你不如踏实迈好你现今的每一步。</h3><h3><br></h3><h3>比较起一身硝烟的十万官兵,</h3><h3>比较起各大院校,下乡的中专,大学毕业生。</h3><h3>“有悔者”有资格后悔吗?<br></h3><h3><br></h3><h3>那些下乡三五载犹如观光旅行,</h3><h3>挟得一官半职回城。</h3><h3>“嚷嚷不悔”有意思不悔吗?</h3><h3><br></h3><h3>事物都有多样性,存在总有存在的理由。只是别有了“进步”再卖萌,以主流自居;没得别人叹息人生,遗憾当读年龄未得书读,害了个人拖累了国家的泄愤之声!<br></h3><h3><br></h3><h3>实则当年下乡的时候,就没想到还能迁回户口回城。<br></h3><h3>正因为有了八路大仙,各显神通的回城途径,才刮出了78年的返城风!</h3><h3><br></h3><h3><br></h3><h3> 吕龙年2019-6-5</h3><h3><br></h3><h3> ——————————————————</h3><h3><br></h3><h3>制作:吕龙年 </h3><h3>整理:吕龙年</h3><h3><br></h3><h3>照片提供:</h3><h3>徐玉琴 王坚 李玲裕 </h3><h3>李中兰 叶虹 叶惠珍</h3><h3><br></h3><h3> ———————————————————</h3><h3><br></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