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b></h3><h3> 孔子说:“可以与鄙夫一起侍奉国君吗?当他没有获得的时候,他总担心不能得到;已经得到了,就又恐怕失去。如果担心失去什么,那么他就没有什么事不敢做的。” 这里的“鄙夫”是指那些着眼追求名利的人。“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其实,人的三种志向分析已看的到“患得患失”的原因。志于道,向内心求,提升自己,克己求仁。不为“功名富贵累心”,自然能不患得也不患失。志于“功名富贵”,是向外追逐,不是担心“功名”不得,就是担心拥有“富贵”会失。孰不知“功名富贵”是人欲望所显,永无止境,越追逐欲望越大。不懂向内心收敛,求心静身安,止于至善。怎么能不“患得患失”,苟且人生呢?正如朱熹所曰:“小则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皆生于患失而已。”我们看到当今一些所谓富豪老板们逐利不择手段,无视法律,轻蔑道德,就是“患失”心态淋漓尽致的表现。</h3><h3><b>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b></h3><h3> 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矜的人不过是恃才而傲难以接近,但行为方正。现在那些所谓矜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伪装出的欺诈啊!”我们可以把孔子总结的这三疾,我们对照上述“六言六弊”来理解。“六言”不加以修养,就会过或不及,走入偏激,但虽不中,个人而言还是表里如一的,所以称为“弊”或“疾”。这里古人的“三疾”如在“六弊”上的外现。“肆、廉、直”是人性失中的表现。而今之人“荡、忿戾、诈”是失去人性胡作非为或利用人性的表现而玩弄权谋了。这也是“礼坏乐崩”的根源了。</h3><h3><b>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b></h3><h3>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很少有仁德。”这在《学而》篇讲过。放在这就是为进步说明上述人性之变。</h3><h3><b>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b></h3><h3> 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只在嘴上做文章误国误民而颠覆国家这样的事情。”这让人想起老子所言的修身法则“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孔子在这是指出人性之变,人们在颜色音乐上的过渡追求,终将导制“利口覆邦”。所以圣人恶之,警告世人要克己复礼。回归自然中和的生活状况。</h3><h3><b>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b></h3><h3> 孔子说:“我不想说什么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何尝说话呢?” 老子讲“圣人行不言之教”,这里孔子“予欲无言”,真是“同出而异名”也。孔子用“天”作比,来说明这种“无言”之妙。怎又不等同于老子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呢?这里同前面所述“二三子,以为我隐乎?吾无隐乎尓”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是一个道理。形而上的道是要去“悟”的,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h3><h3><b>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b></h3><h3> 孺悲想见孔子,孔子托言有病不接待。等通报传话的人走出门外,孔子便取出古瑟弹唱,故意让他听见。有人认为孺悲来求见孔子时,孔子故意让他吃点苦头,受点挫折,然后懂点事理。说孔子不喜欢孺悲什么。我们虽然不知孺悲因何问题求见孔子,但我觉得这不是孔子讨厌孺悲的顾意行为表现。倒应该是针对孺悲的情况,施行的一次“不言之教”。不然,为何“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呢?</h3><h3><b>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b></h3><h3> 宰我问:“子女为父母服丧三年,时间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治理礼仪,礼制必定面临被荒废;三年不整顿音乐,音乐必定渐趋败坏。旧谷才刚吃完,新谷已经上场,取火用的木材又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周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吃着稻粮,穿着锦衣,对你来说心安吗?”宰我说:“心里安然。”孔子说:“你心里觉得安然就这样去做吧!君子居守父母之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到音乐不知道快乐,所居之处感到心里不踏实,所以不那样做啊。现在你如果感到心里能够过意得去,就按你的意思做吧!”宰我退出后,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儿女出生三年,然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仪制啊。宰我难道就没有受到父母三年的眷爱吗?”这一段记录表面上看是关于“三年之丧”时间的问题。但实质也回答了“礼坏乐崩”的原因和如何恢复礼乐的问题。宰予欲改“三年之丧”为一年,理由是不使礼坏乐崩,要君子有所为。是有为于外。而孔子回答“三年之丧”除了感恩回报父母外,是居丧期君子思念亲人而心不安。“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无法有为于外。可以说这是守丧修身的真正原因了。也说明人人心安则身安,人皆身安则天下安的道理,即恢复礼乐的根本要修身于内。</h3><h3><b>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b></h3><h3>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样的人真是太难以启齿了!不是还有博弈的游戏吗?干这个,也比闲着好。” 圣人非教人博弈也,这样讲是教人认识到“无所用心”之不可。如王阳明讲修身做学问“致良知”要在事上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种无所事事的人如行尸走肉,你不要和孔子提的“毋必,毋意,毋固,毋我”混淆。这四毋是良知在事上练后所能达到的理想人格的境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是无志与道,虚渡人生的表现。</h3><h3><b>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b></h3><h3>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大义为上德。君子只有勇敢而不顾道义就会作乱而为害国家,小人只有勇力而不守正义则必沦为强盗。” 义者宜也。君子躬行圣道,但只有勇而不讲方式适宜,就会行为过激,不能守中而乱;小人逐利,有勇而不懂见得思义,为利则不择手段,盗也敢取了。</h3><h3><b>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 讪上者,恶勇而不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b></h3><h3>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里仁》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君子所恶是人性之直了,上述所恶内容就是孔子前面讲的“六弊”“三疾”不守中的言与行。但君子之恶除了对照自身修己,还要以身做则,影响帮助别人改过自新。</h3><h3><b>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b></h3><h3> 孔子说:“唯独女子和小人是最难养的啊。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怨恨。”这句话后世争议很大,孔子得罪了全天下的女人,把女人和小人放在一起了。其实我们前面也讨论过,“小人”“君子”不仅仅是指道德的区分,在古代也是身份的区分。在宗法制度下,天子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除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除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被称为士。士以下的就称为“小人”了。其实我们也有种生活体验,对亲近的人太好她反而“能”的不行,对待疏远不好一点就引来各种报怨了。我们读这句话不应重点放在“女子”“小人”如何如何,而应懂的君子求诸己,面对内亲或远亲该如何处之。正如朱子曰:“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h3><h3><b>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b></h3><h3><b> </b>孔子说:“年过四十岁还做恶被人厌恶,那么他这一辈子也就算完了。”《阳货》篇到此结束了。孔子告诫弟子的这句话,也正好是对阳货这个乱臣贼子的评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