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小洋楼里的名人轶事

汤臣

<p>&nbsp;&nbsp;&nbsp;&nbsp;天津“五大道”是以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为名,东西向并列的五条街道。这里汇聚着英、法、德、意、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栋,名人名居50余座,1911年辛亥革命后,许多清朝皇亲国戚从北京来到天津租界寓居,还有富商巨贾、各界名流、一些北洋政府时期要人也曾在此留下足迹。</p> <p>我们先从马场道说起。1886年英籍德国人德璀琳(英租界董事长)通过直隶总督李鸿章争取到了佟楼以南的200亩土地。先是在此建起一座别墅“德璀琳大院”,后来又建了赛马场。1900年赛马场看台被义和团烧毁,1903年重建,同时修建一条由小营门通往佟楼赛马场的道路,从此,马场道两边逐步成为英租界地盘。见下图</p> <p>  马场道2号~潘复旧居,该建筑于1919年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三层欧式花园别墅,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p><p> 潘复(1883~1936)山东济宁人,清末举人,出身名门望族,早年为江苏布政使幕僚。辛亥革命后跻身政坛,加入进步党,从事政治活动。供职过张作霖幕僚、山东实业司司长、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第32任总理,北伐军节节胜利,北洋政府穷途末路,潘复当了350天总理下台,后隐居津门,从此过起寓公生活。见下图</p> <p>  马场道16号~吴泰勋旧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二层砖木结构独立式住宅,带地下室,外檐立面对称,多坡挂瓦顶。</p><p> 吴泰勋(1912-1949)其父亲吴俊升是军阀张作霖的嫡系,历任奉天后路巡防队头领。吴泰勋是张学良的把兄弟,1945年戴笠曾在此居住,并在此建立军统天津站,1949年10月华北人民法院以大汉奸的罪名通缉。见下图</p> <p>  马场道42号~胡若愚旧居,建筑特色:砖木结构的二层西欧乡村别墅式建筑,白色水泥墙体,棕色门框,人字形红色坡瓦顶,上开老虎窗及顶天窗,入口为小石台阶,方门厅,小巧别致,风格鲜明。</p><p> 胡若愚(1897-1962)他与张学良私交甚密,曾担任张学良副官和私人代表,东北易帜赴南京代表,青岛市长、北平市长。然而,西安事变张学良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令胡若愚愤怒与张学良一刀两断。解放前夕迁居天津,原先住建国道27号,1950年购下马场道42号,1962年病逝。见下图</p><p><br></p> <p>马场道50号~徐世昌旧居,白色水泥墙体,棕色门窗,人字形红色坡瓦顶,上开老虎窗及三角顶天窗,入口为小石台阶,方门厅。建筑造型小巧别致,风格鲜明。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建筑现状良好。</p><p> 徐世昌(1854-1939),清末、北洋政府官僚,北洋政府总统。1922年,徐世昌被吴佩孚、曹锟“逼宫”下野,结束了大总统的政治生涯,回到天津了当起了“寓公”见下图</p> <p>马场道54号~王仲刘旧居,3层砖混结构的楼房,为英式高级别墅住宅,现代摩登风格。外檐墙水泥饰面,局部清水墙,首层两侧是半圆转角造型,带铁栏杆和水泥清水墙面的圆阳台,整所建筑逐层内收。楼下有客厅、餐厅和花厅,楼上有书房和卧室。这所楼原为王氏住宅,少帅张学良曾在这里小住。</p><p> 王仲刘,中国水泥大王王锡彤之子。王锡彤曾任民国参政院参政。新中国成立后,该楼曾做为河北省天津地委办公楼,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在此办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