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健康与养身学]</b></h3> <h3><b><i><u>喜欢养生的人知道,想要不生病,需要均衡饮食、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等,但真正能做到这些的人,却是少之又少!</u></i></b></h3><br><h3><b><i><u>当我们难以坚持好的习惯时,想要不生病的话,一定不能再去做伤害身体健康的事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不生病”的经验总结,其中不乏院士、名医的养生秘方,想要不生病,一定要记住这“不生病的10条铁律”!</u></i></b></h3><br><h3><strong>定律一</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郝万山:不生气,就不生病</strong><br></h3><h3>“不生气就不生病”,这句话不是谣言,是<strong>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郝万山</strong>50年从医经验的总结。</h3><br><h3>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发现,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h3><br><h3></h3> </h3></br><h3><strong>▲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strong></h3></br><h3>郝万山教授说:“你看好多人,到处都抱怨,看啥都不顺眼。国家怎么这个样子,社会怎么这个样子,单位怎么这个样子。回到家就抱怨,家里人怎么这个样子,抱怨就是一种负向情绪。”</h3></br><h3>郝万山教授还说:“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嘿,只要我们把控好情绪这个关,我们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h3></br><h3>正所谓,病由心起,魔由心生。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早死。</h3></br><h3><strong>定律二</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许良:不熬夜</strong></h3></br><h3><strong> </strong></h3></br><h3><strong>▲许良,上海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strong><br></br></h3></br><h3><strong>上海市中医医院神志病科主任医师许良</strong>指出,熬夜,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经常现象,认为熬夜后昼补就行了,这些认知是不正确的。</h3></br><h3>长期熬夜的人,皮肤受损也会非常严重,皮肤休息最好的时间就是晚上,晚睡会增加皮肤的负担,引起一系列皮肤问题,肤色暗淡,起痘;熬夜者喜欢吃夜宵,夜晚进食使人难以入睡,还会白昼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诱发肥胖。由此,疾病丛生。</h3></br><h3>研究认为,一般睡眠以晚上9-10点至早上5-6点为正常睡眠时间,一夜睡7-8小时,一般不得少于5-6小时。只有这样尊重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才符合人类的生理规律。</h3></br><h3><strong>定律三</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于娟:不乱吃</strong></h3></br><h3> </h3></br><h3><strong>▲复旦女博士于娟</strong></h3></br><h3>前些年,因癌症去世<strong>复旦女博士于娟</strong>曾这样剖析过自己的患癌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好的饮食习惯:瞎吃八吃(因为爱尝鲜,吃过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等),暴饮暴食、嗜荤如命。</h3></br><h3>于娟在其博客中写道,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h3></br><h3>然而,我却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h3></br><h3>我们要相信我们聪明的祖先,<strong>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他们筛选了悠长悠长的时候,远远长过我们寿命时间的无数倍,才最终锁定了我们现在的食材</strong>,并由此豢养。如果孔雀比鸡好吃,那么现在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h3></br><h3><strong>定律四</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王敏清:不能不动</strong></h3></br><h3> </h3></br><h3><strong>▲王敏清,原中央保健局局长</strong></h3></br><h3><strong>原中央保健局局长王敏清</strong>曾在一场讲座中指出,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能坐车的绝不步行;宁愿排长队等电梯,也不畅畅顺顺爬楼梯。这应当是很多人不曾察觉,但却每天都在遵循的“生活潜规则”。</h3></br><h3>长此以往,后果就是身体各项机能全面退步。“<strong>动物、动物,就得多活动;不动?那就死得快</strong>”,王敏清说得很直接。</h3></br><h3>王老78岁的时候,还爬楼梯去看望住在22层的老师,不坐电梯;干家务爬上爬下,动作麻利,行为敏捷;十多年的体检报告里,各项指标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h3></br><h3>“多活动,不贪图享受,保护自己的功能,才能健康长寿。这比你先大口大口不节制地吃,结果三高了、肥胖了,又挖空心思减肥这样瞎折腾要好得多。<strong>想健康,就得对自己狠点儿</strong>”,王老的话总是特别实在,却又十分在理。</h3></br><h3><strong>定律五</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何裕民:不较真</strong></h3></br><h3> </h3></br><h3><strong>▲何裕民,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strong></h3></br><h3><strong>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strong>提到,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让他注意到一个现象,相对来说,城市里有一批人特别容易生癌:财务、会计、审计、人事、统计等职业女性以及中小学老师。</h3></br><h3>这些工作需要非常认真的工作态度,不能出差错。这就导致她们养成了一种一丝不苟、非常谨慎、压抑自我、吹毛求疵,甚至追求完美主义的习惯。所以,神经系统的弦始终都绷得紧紧的,内分泌就紊乱了,靶器官也受不了了,癌症也来了。</h3></br><h3>追求完美是个好事情,但是过度追求,对于健康来说,有的时候又绝对不是好事情,特别是那些有点洁癖的、对细节都重视到极致的人。</h3></br><h3><strong>定律六</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不过度伤心</strong></h3></br><h3> </h3></br><h3><strong>▲18岁山东女孩徐玉玉</strong></h3></br><h3>2016年,18岁山东女孩徐玉玉因被骗巨额学费,伤心欲绝而亡,让人扼腕,可见伤心多么的要命。</h3></br><h3>据《辽宁日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过度悲伤有可能使心脏受到伤害,出现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包括胸闷、呼吸急促等,这类症状被称为“心碎综合征”。此外,英国也有类似研究证实,情绪激动变化或心理压力过大,如失去亲人等,会使人“心碎”而死。</h3></br><h3>因此,当出现伤心情绪时,要学会倾诉。找朋友、家人聊聊天,不能憋在心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控制住了情绪的人,实际上却使情绪的垃圾可能转入体内,反而给体内器官带来压力。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发泄,例如健身运动等。</h3></br><h3><strong>定律七</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支修益:不压抑自己</strong></h3></br><h3> </h3></br><h3><strong>▲支修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strong></h3></br><h3>“在临床肺癌病人中发现,接近一半的病人与长期的心情压抑、性格抑郁有关。”<strong>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strong>曾这样介绍。</h3></br><h3>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好发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h3></br><h3>精神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使癌细胞突破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进而形成癌症。</h3></br><h3><strong>定律八</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不透支自己</strong></h3></br><h3> <br><h3><strong>▲功夫巨星李连杰患甲亢前后的对比图(右为病后照片),眼球突出、眼睛变大是甲亢突眼的典型表现。(图片来源:丁香医生)</strong></h3><br><h3>2016年年底,微博上有人发文称:彼时刚刚53岁的李连杰,看着却像个70岁的病态老头。常年的打戏,使得李连杰脊椎严重受损,再加上他得了甲亢,一直服用激素导致身体发福,使得往日铁骨铮铮的功夫巨星,成了今天面部浮肿,沧桑憔悴的模样。</h3><br><h3>工作上拼命三郎类型的人,生命的弦始终紧紧地绷着,很容易透支自己,这就极易导致人体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经常处在紊乱状态,身体也自然好不了。</h3><br><h3>人体是有使用寿命的,会保养的人活得久一点,随意浪费自己健康的身体就活得短一点,比如无限制地加班,无限制地玩乐,无限制地用眼。</h3><br><h3><strong>定律九</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不要太操心</strong><br></h3><h3>孩子已经过了三十,连个对象也没有;</h3><br><h3>儿子两个月没来了,是不是做生意赔了?</h3><br><h3>天气冷了,也不知道穿毛衣了没有?</h3><br><h3>……</h3><br><h3>有的中老年朋友操心自己的事情不多,但却总是操心儿女,甚至因此产生了很多紧张焦虑的情绪,胃肠道能感知我们的压力和情绪变化,长期不良情绪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很多爱操心的人会发现总是出现腹痛、腹部不适及排便习惯改变等毛病。</h3><br><h3><strong>定律十</strong></h3><br><p class="" data-brushtype="text"><strong>不能太孤独</strong><br></h3><h1><b><u>孤独无助的老人易患忧郁症、老年痴呆症及心血管病症。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互助来往,其良性情绪与信号,对维护心血管功能有益处。</u></b></h1><br><h1><b><u>心脏病人有人陪伴,可在心脏病猝发时获得他人的救助,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寄托与慰藉。结伴共同生活并非局限于配偶,只要不孤独、寂寞,对心脏即有裨益。</u></b></h1><br><h3><strong>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何裕民博客、于娟博客、上海市中医医院官微、辽宁日报、39健康网、丁香医生</strong></h3><br> <h3><font color="#010101"><i><b>来自:[健康与养身学]版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b></i></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