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慈祥的爱,是最值得赞美的大爱,“妈妈”一词,是世界上每个婴儿最初的共同发音,今天,5月12日是西方的“母亲节”,东西方文化和对母亲的情感是相通的,相信全球的母亲们,尽情地享受“母亲节”带来的欢乐。深圳诗乐会的男女老少学员,在会长子张先生的带领下,相聚在明德湖畔的潮汕民居,学习传统国学文化(诗经,邶风,凯风),一起缅怀三千年前的母亲情怀,用久违的诵读和吟唱的方式,感受千年以前对伟大母亲的称颂和感激之情。</h3> <h3>学习之前,一起朗诵读(诗经.邶风.凯风)</h3><h3>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h3><h3>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h3><h3>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h3><h3>晛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h3><h3>白话译文</h3><h3>暖风由南吹过来,轻轻吹那枣树苗</h3><h3>苗儿日日长得旺,娘亲时时付辛劳</h3><h3>暖风由南吹过来,吹得枣树成了柴</h3><h3>娘亲爱子甚贤明,我们个个不成材</h3><h3>寒泉之水可浇苗,浚邑城下尽流淌</h3><h3>一生养了七个儿,娘亲至今劳苦忙</h3><h3>黄莺婉转相鸣叫,尽心唱出悦耳音</h3><h3>一生养了七个儿,没人安慰娘亲心</h3><h3>这是一首描写母爱的伟大和子女的自责和惭愧的诗,将母爱的博大美好与做儿女的深深自责进行对比,对于母爱,并没有太直接去描写,而是采用了象征手法,把母爱比作和煦的南风,清澈的寒泉,突出了“孝顺”的主题,借助万物的意象,形象地传达了对母爱的称颂,同时让我们看到作为子女,无所回报母亲而由衷的惭愧,完美的表达了母亲和孩子之间生动情感,融合在彼此的相敬相依的温情里。</h3> <h3>这位来自广东潮汕学员,用地方方言潮州话诵读(诗经,邶风,凯风),大家听听,读的很地道呢。</h3> <h3>第一次听长沙话诵读(诗经),感觉很不一样。</h3> <h3>湖南话诵读(诗经),似乎与普通话有点相似,是的,用不同地方方言读(诗经),但对母亲的情感是一样的。</h3> <p class="ql-block">听完同学们的朗读,心中感慨万千,我想起了我的妈妈,与许许多多母亲一样,她们温柔憨厚勤劳朴实,把自己的儿女抚养长大,自己却老了,长年的劳累身体不再健康,愿天下的母亲健康快乐长寿,特别为母亲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乡愁</p><p class="ql-block">诗~如意</p><p class="ql-block">小时候</p><p class="ql-block">乡愁是黄昏里的夕阳</p><p class="ql-block">我在地上这头</p><p class="ql-block">看着太阳悄悄的藏到山里头</p><p class="ql-block">长大后</p><p class="ql-block">乡愁是离家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家乡那头</p><p class="ql-block">我在城里头</p><p class="ql-block">后来啊</p><p class="ql-block">乡愁是团圆的祈盼</p><p class="ql-block">渴望着有一个家</p><p class="ql-block">把母亲接到城里头</p><p class="ql-block">而现在</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天堂那头</p><p class="ql-block">乡愁是无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忆起母亲勤劳的双手</p><p class="ql-block">温暖着我这个在外头</p><p class="ql-block">忙碌的人</p><p class="ql-block">2022,01,18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今天特别的日子,两位老师感同身受,聊起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祝福天下的母亲!健康快乐长寿!</h3> <h3>今天的“母亲节”,余波老师的感慨特别多,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成了不可再去实现的幻想,中国人的一代代传承,为人父母方知生活不易,唱出心中的歌,怀念远去的母亲,借以抒发我的情绪,今天的特别日子,不但要唱(诗经),余波老师为妈妈赋诗一首,把对妈妈的想念写在诗里,予以舒怀和抚慰对母亲的深深思念。</h3><h3>一把思念的调料</h3><h3> 余波</h3><h3>妈妈作的豆酱</h3><h3>是最有味道的念想</h3><h3>我回忆着它炒的腊肉</h3><h3>香气还在口内荡漾</h3><h3> </h3><h3>妈妈去了天堂</h3><h3>二十多年了</h3><h3>想起妈妈也想起她的豆酱</h3><h3>可喜每次回到家乡</h3><h3>还能得到亲人们的馈赠</h3><h3>虽然它不再是主菜</h3><h3>我已习惯把它当作调料</h3><h3>在我所有的菜里</h3><h3>都撒上一把妈妈的味道</h3><h3><br></h3> <h3>(诗经.小雅.蓼莪)</h3><h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h3><h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h3><h3>蓼蓼者莪,匪莪伊蔚</h3><h3>哀哀父母,生我劳瘁</h3><h3><br></h3><h3>高高大大抱娘草,不是抱娘是香蒿</h3><h3>真真哀忴我父母,生我养我太辛劳</h3><h3>高高大大抱娘草,不是抱娘是牡蒿</h3><h3>真真哀怜我父母,育我累病受苦劳</h3><h3><br></h3> <h3>听完余波老师的分享和吟唱(诗经),在场的学员无不被老师的真挚感情深深的感动,是啊,农耕时代的家庭结构,几乎每个家庭,都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为荣,祖儿孙三代人共同居住,一起生活,相互依偎,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家庭常态已经慢慢改变,现代社会都市紧张的生活节奏,年青人以工作事业为主导,许多人把年迈父母留在乡下,老人院里的“空巢老人”越来越普遍,常回家看看,成为流行的口头禅,提倡传统的“孝道”,关爱老人,重返过去的家庭结构,才能让现代社会更和谐幸福。</h3> <h3>这位爱心妈妈,把幼儿园的孩子带来了,现在也许孩子还听不懂《诗经》,但让他们感受这样的氛围,从小熏陶传统文化,等孩子长大了,未必不是一种非常有趣美好难忘的记忆。</h3> <h3>现场的姐弟俩自告奋勇,要唱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献给在场的妈妈,并祝母亲节快乐!大家开心幸福!</h3> <h3>说起孩子,这位美貌与智慧并兼,年轻有为的幼儿园院长有话要说。</h3> <h3>她从自身的育儿教育出发,讲述培养孩子,不但让孩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还要用实际行动表达,比喻这个母亲节,孩子懂得用她的零花钱,买康乃馨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礼物,价钱并不贵的一束康乃馨,也许就是孩子的一颗感恩的心,有时候生活需要仪式感。</h3> <h3>最后,徐院长还为我们分享了龙应台的书,(写给安德烈的信)里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就是你和他今生今世的缘分,不断地目送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是啊,作为父母,孩子小时候总依赖在我们身旁,孩子长大了,他就要挣脱你的怀抱,独立自主,去闯荡世界,这时候的父母渐渐地老了,却不能依靠孩子,这时总有一些悲伤的感觉,这是人生的真相。徐院长试图在给她的西式幼儿园,有效地融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样也许是最适合现代社会的教育方式。</h3> <h3>这位家长非常认同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教育,她和徐院长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大概是不谋而合。</h3> <h3>看这位家长,把她小小的小朋友也带到现场来,全神贯注地听得入了神,幸福的孩子和称职的妈妈。</h3> <h3>我们全家一起读(诗经),我从小开始,做诗经娃娃。</h3> <h3>西方人有他们引以为傲的《圣经》,我们中国有自己的经典文化《诗经》,《诗经》是一本情商手册,里面讲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君臣,夫妻,父子,兄弟,男女之间的伦理关系。上可观天,下可腑地,人间百态,包罗万象、、、</h3> <h3>听了子张老师对《诗经》的一席话,这位第一次来听讲座的美女深有感触,让她想起小时候读《诗经》,遇到生僻字时的尴尬场面,当然,也让她从此难忘(诗经),期待下期开讲继续来当听众,做(诗经)忠实的粉丝。</h3> <h3>最后她还给我们分享了,余光中的诗(今生今世)。</h3><h3>今生今世</h3><h3>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h3><h3>一次,在我生命的初次</h3><h3>一次,在我生命的告终</h3><h3>第一次,我不记得</h3><h3>是听你说的</h3><h3>第二次</h3><h3>你不会晓得</h3><h3>我说也没用</h3><h3>但这两次的哭声中间</h3><h3>有无穷无尽的笑声</h3><h3>一遍一遍又一遍</h3><h3>回荡了整整30年</h3><h3>你都晓得,我都记得</h3><h3>读完这首诗,大家是否也感觉到?对生命的回忆和对母亲的怀念。</h3> <h3>两位初次相遇,因(诗经)而惺惺相惜,沉浸在对过去时光的怀念。</h3> <h3>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我们《诗经》里上可观天。</h3> <h3>清晨,与太阳一同出现在天空的,有一颗星,名“启明星”,傍晚,和月亮一同出现在天空的,也有一颗星,名“长庚星”,现在,天上的月亮出来了,可惜还没看到,陪伴在月亮旁边的“长庚星”。</h3> <h3>下可腑地,看!一只蜻蜓飞过来凑热闹,跟我们一起听《诗经》呢。</h3> <h3>在这座传统的潮汕民居里,在这里读《诗经》听(诗经),不仅让人们有一种穿越古时的感觉,更让我们领略到,远古时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h3> <h3>深圳市诗乐会,又名深圳诗书礼乐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9月9日重阳节,致力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倡诗书礼乐,在诗乐会会长子张先生的努力推动下,分别在罗湖图书馆,深圳市民中心图书馆南书房,福田区中心公园园博园的潮汕民居,开设讲坛,每周一期,每期不同,邀请来自不同行业,各阶层人士,用多种思维方式,不同角度,以《诗经》为首,诠释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期待你的参与与聆听,来自深圳诗乐会的公益学习文化活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