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面感叹天公做美,一面徜徉在抚仙湖畔。于我对抚仙湖的印象,如同锁在玉溪深闺中的小家碧玉。几经周折来云南,一直以为只有山可以引以为耀,没想到抚仙湖也能在纵观过无数海的我,也被它深深的吸引,且不说它的大,光从清澈见底的透亮中,我就爱上了它。</h3> <h3>尤其在认识本聪老师后,他的见多识广足让我感到,认识他是我今生的福气。今天我们商定到抚仙湖畔拍梨花,早早的就接到本聪老师的电话。</h3><h3>到了梨花基地,天已大亮,今天我们拍的主题是科技走进梨园,为了能得到真实点的画面,本聪老师准备了医生穿的白大褂,书夹子,钢笔,以及草帽,真可谓做足了功课。张永良老师戴着眼镜,当然适合扮演科技工作者,他像模像样的穿上白大褂,俨然一副科技工作者模样。看到这场景,我有点好笑,但还是忍住了,和本聪老师拍完了这场景。</h3> <h3>本聪老师对摄影的敬业,实在让我自愧不如。他不仅有强壮的体魄,还有对摄影独具匠心的创造风格,正如他所说,人人都能拍出来的片子,有什么意思,摄影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要有突破,才能有出人意料的收获。这一点我对他深信不疑。</h3><h3>抚仙湖在玉溪人心里是母亲湖,是滇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这一点我可以从玉溪人题及抚仙湖,他们的言谈中可以感觉得出来。几次辗转来云南我这个外乡人,学会了吃辣椒,学会了说云南地道的方言,学会了云南人的义气和豪爽,以后的日子我想我会更加喜欢这片土地,喜欢这群掏心置腹的好朋友。</h3><h3>此后几天,和本聪老师都在乐此不疲的沉迷于抚仙湖畔,我们体验了如何把抚仙湖浪花拍摄成牛奶拍摄成雾的过程,我们拍摄抚仙湖畔渔民和残阳,拍一望无际的湖水下天水合一的大场景,拍夕阳下抚仙湖醉人的渔舟唱晚。每天回到酒店,把图片导出的那一刻,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如同渔民打渔归来,卸下重重的渔网,看成活蹦乱跳的鱼儿,那是一天的劳动果实,我得从头到尾慢慢回味咀嚼。</h3> <h3>又是一天下午,本聪老师带我们去拍抚仙湖,我们来到湖边,今天运气还算不错,西边渐渐发红的晚霞染红了整个天际,在本聪的指导下,我们找好机位,机位固定在一艘小渔船以及渔民搭建的简易钓鱼台边,正当我们固定好机位时,一位老渔民前往简易钓鱼台上。记得有人说过,拍风景与人恰当的融合在一起,动静结合拍出来的片子就更引人入胜了。设置好相机参数后,我按下了一张,然后设置好30秒的曝光时间,静静的等待天色暗黑。一个小时过去了,天完全黑了,此时,本聪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特大号电筒扫光,从简易钓鱼台到小渔船,再到周边的树,他到细心的过一遍光,我们则按下快门30秒曝光,这样的动作我们重复了六遍,我们一直拍摄到晚十点多钟才结束,然后合而为一。这一点我的相机只有到电脑的PS强大的合成功能中后期制作。通过这些天的拍摄我真正体验到拍一张照片所付岀辛苦</h3> <h3>此组图片都是在本聪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虽然和老师比,我的作品简直不能称其为作品,但我很享受这种摄影中的快乐,尤其和本聪老师拍片过程中,很多东西都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以后的日子,我将尾随本聪老师将摄影一直进行下去,。</h3> <h3>摄影-邵占祥</h3><h3>编辑-邵占祥</h3><h3>拍摄地-云南抚仙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