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广东回来,已有十余天。久久没有提笔,籍口忙于处理之前半个月累积的诸多事宜,但自己明白,真正的原因还在于,想让许多事情、许多感念,先下沉到心里,让其保持最原始的状态……。那些回忆,或是师生情谊,或是同学友情,亦或是当地醇厚的风土人情,都成为了心里柔软部分。现在,可以提笔了。</h3> <h3>一、华师气质,名师内涵<br>(一)好同行,好同坐,共携风<br>这次培训支教行动中,进一步感受着华师气质,并受这种气质浸润。王红部长的高位引领,黄院长、童博士的一路呵护,还有蔡老师的高级订制。华师是高标准负责任严要求的,华师又是贴心的亲近的可爱的。在这不平凡的“人间四月天”,支教行动排得满满当当——听课、上课、交流、讲座、调研。我们以“无缝对接”超强节奏,开展实实在在的教育行动。<br>4月14日上午,在华师,听王红部长讲座《善育自信人格是教师的核心能力》。王部长说的每一句话都沁入心中,引起学员们强烈共鸣,引发大家对教育教学的思考。<br>比如,既强调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还要凸显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从而使教师真正不可替代。<br>比如学习三个关键词——兴趣、效能、韧性,“学习的目的何在?为了发现自己,知道自己有何潜力,更好了解自己,自己的生命价值与生命特征”“不能总是靠讲道理。对孩子来说,他自己都没有办法指挥自己。成人也是如此。兴趣是让自己保持的内在动力”。<br>如何做到善育自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给学生充分的爱,是培育自信的关键。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认可,通过爱。爱是对学生的充分的接纳和充分的关怀。”“不自信的人基本上都是安全感缺乏的人。如何有安全感?建立在对他的接纳与关注基础上。”“尊重差异性,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每个人有不同的节奏、优势领域。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实现对差异性的尊重。选课走班,是让学生保持自信的重要途径。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优势的地方,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班。在不同层级的学习当中,找到自我肯定的地方。在制度设计上,不能简单化。”对照到我们浙师大附中的全科全员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实践,就更能理解个中的教育意义。<br>“让我们更专业,让孩子更幸福;只有我们更专业,孩子才能更幸福”。看着老师温暖而自信的笑容,听着老师清晰而生动的案例,为这次领航支教行动领航。内心也更确认我们领航班的14位学员之间是心灵关系:建立在价值观高度一致基础上的情感关系。</h3> <h3>下午,坐大巴赴丰顺。“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车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将14名学员名字嵌入,蛮有意思。<br>华师基地领航支教行动开启有记<br>华师启航,送教粤地。<br>无问西东,五岭逶迤。<br>卓卓炎采,有凤来仪。<br>明慧凝瑛,丰裕顺利。<br>溪桥云吐,林苍无极。<br>志同气和,珍贵结谊。<br>念兹在兹,感亦咏之。<br>后来,在支教行动即将结束时,又写了一首嵌名诗,既呼应第一天的诗,更表达同学之情,正所谓诗拙情真。<br>华师基地领航支教行将结束有感<br>燕燕于飞,其语呢喃。<br>瞻望云波,空水澄鲜。<br>新苔林丛,溪桥忽见。<br>悠然其中,可意湖山。<br>燕燕于飞,掠风款款。<br>玉有瑛华,美言炎炎。<br>凤之象也,五色均赞。<br>因势利导,慧心塞渊。<br>燕燕于飞,辞归翩翩。<br>四时迭代,世事苍远。<br>粤东念功,洁谊淳绵。<br>念兹在兹,心有牵牵。</h3> <h3>(二)下十分功,十分志,十分诚<br>支教行动中,我深切体会着名师的“名”与“师”。半个月里,大家每天备课到半夜,来自港澳的三位老师课程特别多,还要克服语言思维转换的困难,当蔡老师要给洁谊老师减去一门课的时候,洁谊还是坚持上;刘校长累到耳鸣,可一上讲台,立马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所以,“名”在自我加压,“名”在精益求精,“名”在一份担当,“名”在永远的追求。那么,什么是师呢?“师”在学高身正,“师”在示范引领,“师”在心思相接,“师”在灵魂碰撞,“师”在鼓励成长。这一点在后叙中会进一步展开。<br>半个月里,房间的电视机一次都没有打开过。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听新闻联播。后来聊起此事,想不到大家与我一样,不禁会心而笑:“友谊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志同道合的结果。”大伙儿也常常聊起,尽管我们这个团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但我们身上的共性也很鲜明,都特别爱学习,特别能吃苦,为人豁达,待人真诚,性善而赤诚,志同而气和。在备课,上课与交流分享中,我们把在丰顺、揭东的每一个日子都过得简单而纯粹,充实而闪亮。真为自己是这个团队里的一员而自豪!咱们一群人,在华师,一起走,一起做有温度的事情,一起遇见美好,收获美好,分享美好,期待更好!</h3> <h3>二、激活唤醒,丰盈精神<br> 在丰顺实验中学和揭东第一中学,我在四个班里各上了一节课,几乎都遇到同一个现象:上完课后,老师们惊异地表示,这帮学生,在您的课堂上,表现怎么这么好呢?反应怎么这么快呢?表达怎么这么积极呢?老师的许多问题,还是蛮有思维难度的,他们居然都能七嘴八舌说出来?在交流、听课、讲座中,我特别与老师们分享了个中的奥秘。<br>(一)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指向聚焦于学生的学。<br>教师不做保姆,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和思,不能包办学生的学和思;当然,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不能简单地只是考虑完成自己预设的各个环节,为教而教。<br>1、能让学生自主阅读的,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提供阅读的一些方法。比如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比如与学生一起,关注到课文中的大时段,以及大时段下的几个小时段,提炼每个时段的主题关键。<br>2、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学生学会思考,比记住一大堆过去的知识更重要。教学要求真,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空,让他们自己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拓展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愤不启,不俳不发”。方法比答案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br>3、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老师不是拉着学生走,更不是背着学生走,而是在下一个路口耐心期待,并给予足够的期许。如我在教授《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一课时,有一个环节:请学生根据材料,从经济运行合作模式和争端解决机制两个视角比较三大区域集团的特点。因为有一定的思维难度,那就给足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并让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碰撞,学生相互协作,一点点、一层层把关键的要点提炼出来。答案完全出自学生的口中。当我将同学们的回答写到板书上,同学们的成就感化为了自豪感,自豪感又内化为了下一步学习思考的动力。这正是教学过程的闪光之处和魅力所在。</h3> <h3>(二)教育的核心在于激活和唤醒。<br>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当然,这往往发生在不经意之间。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受、贴近学生;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观察捕捉细节;予以学生更多的信任和期待,你对他有信心,他才能对自己有信心。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都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内在潜能,使学生天性中最灵动、最优美的东西发挥出来。信任和理解、宽容和谅解、赏识和鼓励、期待和督促、启发和引导,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br>对话是激活和唤醒的重要法宝。一方面,历史本身就是一场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永无停歇的对话,在对话中实现理解;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平等对话,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课堂上,教师将自己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者,不分彼此。这种新型的学习关系使学生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中,思维状态逐渐活跃,于不知不觉中,推动学习向深度发展。内在动力一旦被激发,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让人刮目相看,恰如老师们所惊叹的那样:这是我平日里教的那帮学生吗?怎么变得那么聪明、能干?那么有悟性,懂事?这就是激活和唤醒的力量。</h3> <h3>三、至嘱深听,如琢如磨<br>(一)学员之间相互听课、互动交流<br>每天在备课听课上课讲座交流中,流淌着光阴的故事。期间,领航班学员之间开展了许多互动,或专门的,或即兴的,并得到华师王部长、童博士、蔡老师的全程关注与指导。很享受这个过程,感觉着亦师亦友的幸福与快乐。期间,聆听了黄院长和童博士在启动仪式上的重要讲话,李代贵和汪均裕两位校长作为学员代表的精彩发言,听了李代贵校长三节历史课,一次讲座,还听了政治卞珍凤老师、英语史云波局长、语文万瑛校长等同学的课,香港何亦桥老师还给学员们分享了一节体验独特的体育课。感谢华师,也感谢何校,使小伟和潘凯两位优秀的青年教师能参加此次高端活动。他俩参与了在广州和丰顺的培训支教行动。</h3> <h3>因为同学科的关系,我与南京溧水高中的李代贵校长一起开课,听课,交流,评课,互动最多,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观点惊人一致,产生颇多共鸣,他的乐于阅读善于思考勤于笔耕,让我由衷敬佩,他的乐观豁达风趣幽默和对语言的超级敏感,也给学员们附添了诸多笑声。</h3> <h3>李代贵老师的课,大气而厚重,潇洒而凝炼,给人以欣赏美诗般感受;严谨中又带有丰富趣味的历史课堂,让人回味无穷。既展示历史大家的风范,又深入学生的心灵。时间,在李校长的课堂上,仿佛流逝得特别快,往往下课铃响起,同学们还舍不得下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从师生各自生活的行政区划变迁导入,注重经典史料的选取和应用,呈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宏观历史认知,营造家国情怀的课堂氛围。</h3> <h3>《鸦片战争》一课从南京静海寺的来历变迁导入,切合鸦片战争的关键地域广东和南京,与作者的来去呼应。在激情悲情中透着教师的理性分析,教学背后有强大的学术支撑,体现出老师的丰厚学养、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及较好的思辨性。</h3> <h3>《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以“危从何来”和“机在何处”两大主题,激情而理性,诗意而忘我,博大而弘毅,挥洒大气,磅礴开放,历史的眼光,家国的情怀,给学生以较大的情感冲击和思考。</h3> <h3>(二)与当地学校老师之间深度交流、多元互动<br>本次领航行动形式和内容很丰富:同课异构、专题讲座、课堂指导,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指导,学校诊断指导,手拉手结对等。期间,我共授课4节,听课9节,讲座1次,学科交流7次。前期未曾谋面的网络微信交流,现场随时随地面对面交流,期间和之后的书面总结反思以及微信网络延续交流,意犹未尽。</h3> <h3>1、坚持个性化、分层次的评课交流原则<br>(1)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在鼓励中期待成长。<br>“每个人都是他人的慰籍。”尤其是年轻教师,认真虚心,渴望成长,却容易在与名师的比对中自我否定。我们帮他们找到其自身的闪光,并在其中渗透我们的教育思想,表达一种期望,耐心等待其成长。在感动感怀中,相信我们传递的,更是一种力量,一份情怀。如洪声老师,听了他一节诊断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为一名刚工作一年不到的年轻教师,洪老师有三“清”三“老”。三“清”:一是形象小清新,二是讲话清晰、授课平实、板书工整,三是气质清朗;三“老”:少年老成、老到老练、上得老实规矩。有较好的历史观,注重纵横比较,加深学生理解。总之,像个历史老师的样子。<br>(2)工作5—10年的青年教师,在引领中深度反思。<br>这批教师工作有干劲,有活力,有较为明显的教学气质。如陈银霞老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讲解过程中能深入学生的心坎里。课堂上将时政热点有效结合起来,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和社会人文关怀,有自我的见解又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课上得扎实而平实。又如吴晓丹老师同课异构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以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为中华梦想而努力导入,努力突出史证意识和家国情怀,白板与黑板交互良好,课堂教学和线索较为到位。</h3> <h3>结合我和李代贵老师自身的教学设计意图及实施效果,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建议:<br>教学设计时要有宏观的视野,关注课的立意。课程预设成分太多,缺乏比较灵活的教学生成互动。材料的选取与使用上,往往材料过多,一方面挤压学生思考时空,同时也不能将材料用足用好用透;要区分材料的不同性质,体现历史学科的实证意识,摈弃虚拟人物,慎用影视资料;要有问题,问题聚焦,指向明确,要有思维的进阶与梯度。给学生阅读、思考、对话的时间。课堂要有思辨性,允许学生答错。以学定教,按照学生的逻辑认知来展开教学。<br>同时,这批教师尤其是女教师,还面临着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易产生焦虑情绪,需要学校给予及时的关注跟进。</h3> <h3>(3)工作10年以上中青年教师,在示范下明确责任。<br>这批老师个人素质较好,教学风格基本成型。如吴育珊老师《走向世界的日本》。通过设计推进畸形发展的民主之路、风起云涌的强国之路、蓄谋已久的扩张之路和敢问路在何方,环环递进,教师历史素养较好,课堂常规有序推进。如陈丹婷老师同课异构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借助ppt课堂教学常规有序展开,教师素养良好。<br>根据课堂观察与之后的交流,结合我和李代贵校长的课堂教学效果、自身教育经历、教育追求,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br>学生观、考试观、知识更新等,都要与时俱进。克服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重燃教育工作的激情。</h3> <h3>2、几个共性的建议<br>(1)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者,但不是学生学习的代劳者。没有人能够代替另外一个人的自主学习和思想。学生不是教师答案的笔录者,也不是教师每一张ppt翻阅过程中的浏览者;要在激活与唤醒中发现潜能,发展个性;要研究高考方向,提供典型史料,借助有梯度、有逻辑、指向清晰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有比较意识,开放而聚焦,以整合意识、立体设计,追寻形式简约而内涵丰盈的课堂。<br>(2)关注核心素养落地。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关注与渗透,与考试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对立。研究近年高考试题,重在研究命题意图与方向。不能打着考试的旗号,曰抓双基,行满堂灌。同样,也不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日常教学实际相脱节,两张皮。<br>(3)重视教师专业阅读,尤其是历史教师。我和李代贵老师开设的讲座,题目各为《基于专业阅读的历史教学设计》《翻越那座山:从读而教的心路历程》。从不同的视角,阐述同一个问题域:专业阅读。我的讲座关注教师学养,强调逻辑实证,关注史学通感。通过学术阅读支撑,借助自身的具体教学案例,引发听课老师思考与共鸣。李代贵老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讲述读书、行走、思考和写作对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幽默而发自肺腑,生动而意味深长,特别打动人。</h3> <h3>(4)撷取部分老师的反思与微信交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此次活动虽表面上暂告结束,实则延续着,无论是思想上的持续共鸣,还是线上的持续交流。</h3> <h3>晓丹的反思:这几天学习交流让我视野打开了不少。之前自己思维比较僵化,备课教学经常打不开局面,搜集的材料不懂得做减法,听完专家的课,跟专家交流后发现了很多新世界,由此也对自己今后工作有新的提升。作为历史老师,要带领学生解决“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功夫用在课前,平时要多读书,多思考,李代贵老师说:“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这话也恰好说明了名师的成长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日积月累。历史是对学生未来健康成长有深远意义的渗透型学科,如何让学生真正读史明智,历史教师肩负重任。<br>跟很多新老师一样,在准备公开课时,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个课上得与众不同呢?所以当陈亚利老师说这个问题时我点头如捣蒜,她说:“如果你一开始就想要与众不同,那你的方向就错了,首先你自己要理解课程内容,把握学情,按照学生的认知逻辑开展教学,那么这节课就能上得平实又不失历史味。”这个回答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回过头看我这节课的设计,感触良多。相信只要我们去浮去躁,潜心课堂教学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高,我们的专业发展也会有新的天地和新的起点。</h3> <h3>银霞的反思:听了陈老师的两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非常值得学习:1、老师的整合能力特别强,《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中,将三大区域组织合在一个表格,然后结合时政和材料,引导学生比较理解、思辨认识三个核心知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陈老师巧妙设置了一个时间轴,突出了历史时空观念,并在书本知识基础上对其整合升华。2、在陈老师授课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史料丰富且新颖、典型、多样,充分契合了当前高考改革重视史料的现状,体现了当前历史核心素养中所强调的通过史料实证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的要求。3、陈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一个印象就是亲和力十足,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面带微笑,站在学生身边;在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时,会通过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去诱导学生,让学生去顿悟,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老师,喜欢上历史课。而且,陈老师善于将学生的回答作为新话题、新问题的基点,从而有更好动态生成。这体现出陈老师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高超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底蕴厚重的专业素养。</h3> <h3>洪声的反思:陈老师特别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特别善于采用恰当史料把学生引导至历史情境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交流频繁,语言精确亲切,有新颖度,有深度,也有宽度;授课语气亲蔼,肢体语言丰富,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讲台上走下来,拉近与学生距离;授课有侧重,轻重缓急;结合时政,易于学生理解。评价:气质超佳,极易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语言平实、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历史情境,突出重难点又突破重难点。<br>通过这次宝贵的国培计划,聆听专家老师授课,收获很大。首先,最大感触是李校长、陈老师学识渊博、专业素养扎实,能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反观自己,平时上课更多的是把课本知识强塞给学生,布置习题作业,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这是牵着、逼着学生学习,而不是引导学生学习,在以后工作中,要用心去改变。其次,和专家们满腹经纶相比,自己知识量实在是令人羞愧,因此平时生活中要多多看书,多写多记,不断的充实的自己脑袋。</h3> <h3>四、雨生百谷,清净明洁<br>撷取我的三则支教日记。<br>4月20日 周六 <br>今天谷雨,意味着,春即去,夏将来。“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这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郑板桥诗曰: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将所有的情深都在心甘情愿里,简静,喜欢。<br>丰顺支教行动即将结束。最美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春色将时光定格成诗。<br>4月25日 周四<br>下午听李代贵校长讲座,感触良多,强烈认同。尤其是提到陶行知先生,对照眼下支教行动,更是心念先生教育思想,体会先生教育改革和实验之路。特别想起先生说过的几句话:<br>“向农民烧心香”,胸怀平民情结,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大爱无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支教行动,本身主旨就是为了推进教育精准支持、教育均衡发展。<br>“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对于这次支教行动,我们团队和相关学校,至始至终,都开展得认真而扎实,不做表面文章,不作秀忽悠,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实验和教育研究,为学校基础教育的发展寻找生长点和突破口。<br>“带一颗心来”,“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作为教师,努力让每位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健康成长,体会学习求知的幸福,并为以后幸福人生奠基;作为校长,重视发展好每位教师,激发教师责任感、成就感和由此带来的幸福感,走专业发展道路,和学生共成长;唯此,学校自然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br>“做一个整个的人”。先生望学生做一个整个的人,自己的事自己干。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要有独立的思想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联想到这几天和李校长一直在向老师们强调的一点:要围绕学生的学展开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思考学习的目的。确实,太重要了。至于前一点,想起自己已多日不运动了,今晚,要么到揭东一中的操场上跑几圈?<br>4月26日 周五<br>揭东支教近尾声。心底弥漫着深不可测的珍惜,一趟灵魂的旅程,一次心灵的相遇。人生最美的遇见,就是历经万水千山,仍能拥有最初的自己。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依旧温润,携一缕明媚,心存柔软。不过,离别半月,我也很想念我的那帮正读高三的学生们了。<br>安又琪的那首《心香》,里面歌词甚合此时之意: <br>也许 再遇见 给我这世间 一切偶然 再因为爱 恒久的想念 一朵花 心香一瓣 它的梦 能够飞多远 也许 到天边 光的尽头 会发生改变 孩子的笑 太阳的温暖 恒久的春天 给我这世间 一切偶然 再因为爱 恒久的想念 整个旅程 歌声飘远 自由的春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