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此次上海之行为期一周,共聆听了10场专题讲座,考察了3所学校,观摩了2堂现场课,开展了2场参与式培训,观看了1节直播课,行程满满,收获颇丰,尤其是上海教师培育工作的成功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上海的教师培育工作如此成功呢?一路看来,笔者认为在教师培育上,上海做到了“遵道、守法、重术”。</h3> <h3> 一、教师培育之道。何谓“道”?道乃规则,自然法则。上海的教师培育之道,一是遵守了育人之道,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把教育看做“培养人”的活动,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而无论是关景双老师的“师之蕴”工作室,还是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后茶馆式”教学,都把“人”和“人的发展”摆在了首位;二是遵守了教学之道,教学不能脱离课堂,无论是张人利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撰写》,还是祝庆东老师的《从问题、专题到课题》,都是基于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三是遵守了学校治理之道,无论是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还是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都注重建设育人环境,让每一面墙都说话,都注重培养一群爱读书的老师去带着一群学生读书。</h3> <h3> 二、教师培育之法。法者,方法、法理也。上海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育教师呢?一是立足实际,根植问题。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充分利用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市招生、可以接纳外籍学生的优势,确立“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办学理念,因此学校培养广大教师要有开放思想、广阔国际视野;二是追求超越,鼓励创新。黄浦区一中心小学把老、中、青结合起来,不追求“卓越”,而是鼓励老师们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鼓励老师创新;三是科学构架,长期坚持。祝庆东老师就提到:上海要求入职3年内的新手教师要参加教师“双基”规范培训,入职10年内的胜任教师要参加提升培训,从而构建起“老、中、青”衔接的科学培训体系。</h3> <h3> 三、教师培育之术。形式、方式乃谓之“术”。上海在教师培育上注重采用恰当的“术”,一是专家引领,让大学教授或教育学院专家担任教师工作坊或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要求骨干教师参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激活全体,采取主题研究或者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不同年龄段的老师都参与进来,以研带培,以培促研,激活全体教师参与的激情;三是线上线下融合,上海敢于运用互联网+的手段,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克服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又发挥线下培训的优势,做到了“线上融通,线下融合”。</h3> <h3> 术合于法,法基于道,上海经验可谓道、法、术三者兼备,岂有不成功之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