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晚秋墨迹

记云凤实验小学校五年级研学旅行 <h3>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认为,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研学旅行让孩子们真正认识这世界,帮助他们成长。在旅行中学习、感悟,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2019年5月8日,我校组织三校区五年级学生赴都江堰—汶川映秀,开展为期三天两夜的研学旅行活动。</h3> 第一天 <h3>  踏着初夏充满活力的步伐,顶着明媚的阳光。一路欢笑一路歌,历经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研学基地。</h3> <h3>  下午,教官们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他们也许害怕,也许胆怯,但在伙伴们鼓励的眼神中,还是踏上了征程。终于在活动中,他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遇见了自信的自己!</h3> <h3>  夜幕降临之际,便是才艺展示之时。同学们或歌唱或舞蹈,无论哪种形式,都能和台下的小观众们引起共振,连天上的雨滴也想来凑个热闹。</h3> 第二天 <h3>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都江堰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历经2260年而不衰,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也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独一无二的无坝引水枢纽。 我们去观景,不是为观景而观景,更主要的是接触中国古代治水文化,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拜祭历史的治水功臣。宝瓶口、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无不诉说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与智慧。</h3><h3><br></h3> <h3>  都江堰不仅迎来了我们这些小小游客,还有许多中外游客。一直生活在小城的孩子们遇见了许多的外国友人,他们有向往也有胆怯,但总有一两个胆子大的,与他们交流、握手、合照,终于在学以致用中遇见了勇敢的自己!</h3> <h3>  夜晚,星空变得璀璨。孩子们的脸上为何挂满了泪珠?台上拿着话筒的那个姑娘为何泣不成声?哦!原来是教官那句句打动人心的话语戳痛了孩子们内心的柔软。他们向父母向老师,或致歉或感恩。那晶莹的泪珠无不意味着他们遇到了一个感恩的自己!</h3> 第三天 <h3>  汶川映秀5•12,一个不想提及,却又无法忘却的记忆。当下车走进映秀之时,孩子们似乎并没有多大的触动,嘴里都在摆谈着这风格迥异的小镇。可当走进漩口中学遗址的那一刻,孩子们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那轻快的步伐也渐渐沉重。听着解说员的解说,望着那坍塌的教学楼,孩子们的拳头攥紧了,他们也互相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人性的光辉!</h3> <h3>  渔子溪的山上,这里也曾郁郁葱葱,如今却成了埋葬几千人的大坟茔,一个个墓碑、一张张照片、一排排陌生的名字都在诉说着逝者如斯,生命如斯。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地震后戛然而止,从此红尘中的喜怒哀乐与他们无关,永远长眠于此,孩子们望着这片特殊的土地不由得为之发颤!</h3> <h3>  在博物馆,我们不仅了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还学到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更感受到了在大灾大难前,一个众志成城的中国!</h3><h3> 在映秀,我们遇见了一个懂得珍惜的自己!</h3> <h3>  我们再次乘车返回研学基地。午餐后,我们隆重进行了本次研学旅行闭营仪式。研学公司表彰了在本次研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我校苟小勇校长也表示“此次研学是一次自我的修行,也是一个收获的旅程”!</h3> <h3>  5月10日19点,我校五年级师生安全返回校园,为期三天两夜的都江堰—汶川映秀研学旅行至此结束,但是属于我们的知识、收获并没有结束。通过研学旅行,学生们通过实地体验锻炼了自己、挑战了自己,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h3><h3> 研学旅行,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坚信,别样的课堂,定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h3> <h3><br></h3><h3><br></h3><h3>撰稿:李 梅</h3><h3>制作:黄小艳</h3><h3>审核:苟小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