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打望,本是句四川方言,原指观望、观看某事物,后被调侃成“看美女”的意思了;至于巴塞尔有啥不一样,我也说不清。若是逼急了,我只能微笑着反问一句:“美女有一模一样的吗?”😄</b></h1><p class="ql-block"><b> —题记</b></p><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b> 与我周围的朋友说起瑞士这个美如天堂的山地小国,大家好像只知道日内瓦、洛桑,甚至那个国际论坛举办地达沃斯;曾经去过欧洲旅游,到过瑞士的,也只记得苏黎世、卢塞恩、因特拉肯等旅游名城。若是问起瑞士首都的大名,全都一头雾水;更何况,名不见经传的巴塞尔哦!😄</b></h1><h1><br></h1><h1><b> 其实,巴塞尔在瑞士,是仅次于苏黎世和日内瓦的第三大城市。若按中国的排名,它是“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中的老三。但是,它的面积仅有37平方公里,人口截止去年底,也只有19万,可能相当于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个县城。由于没有特别的风景名胜,所以旅行团队是不会光顾的。</b></h1><h1><b> </b></h1><h1><b> 虽然地盘小、人不多、无名气,又地处瑞士西北的三国交角处。但在我眼中,她就是“藏在闺中无人识”的“小家碧玉”。通过此次七天八夜的长时间打望,似乎有点喜欢、有些心动了哈!😄</b></h1><h1><br></h1><h1><b> 若你也有点好奇,就跟随我的手机镜头去“打望”一番吧!</b></h1><h1><b> </b></h1><h1><b> </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我喜欢那条著名的莱茵河从她身边静静流过…</b></h1><p><br></p><h1><b>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麓,全长1320公里,是欧洲西部一条著名的长河。它流经瑞、德、奥、法、荷等发达国家,最后在荷兰鹿特丹汇入大海。巴塞尔以下是莱茵河的中段,河流穿城而过,东西两岸隔河相望,互为风景。</b></h1><h1><br></h1><h1><b> 不远万里,来到巴塞尔的当天下午,细雨霏霏,初暖乍寒,时差还没倒过来呢,我们就迫不及待,去河边寻找那雨中漫步的感觉…</b></h1><p><br></p> <h1><b> 巴塞尔地理位置<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独特,</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北邻法国的阿尔萨斯,</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东北与德国的黑森林山脉相邻。悠闲的走在大街上,一不小心就会误入邻国境内。许多在巴的“上班族”,喜欢生活在消费水平较低的邻国小镇,上下班就靠便捷的列车来回穿梭。</span></b></h1><h3><b><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span></b></h3><h1><b><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因此,巴塞尔是瑞、法、德三国都在此设有火车站的交通枢纽。莱茵河边的游轮码头不知是三国共享,还是各自为阵哦?下图这艘漂亮的游轮,据说每天都在跨国航行。</span></b></h1> <h1><b> 雨后放晴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又过桥蹓跶到河东岸。还在桥头,就见三三两两的当地人,在河堤上或席地而坐、或顺势仰卧,晒太阳了!🌞而我们几个“老外”只能戴墨镜、撑阳伞,边走边打望、边拍照。累了,树荫底下喝口水、玩微信,然后闭目养神,或望天发呆…</b></h1> <h1><b> 隔河远眺的双尖顶就是巴塞尔大教堂,是小城的地标也是名片。</b></h1> <h1><b> 我喜欢在她尚末梳妆的清晨,逃避繁华与喧嚣,孤独地穿行于背街小巷,在享受宁静安逸的同时,让思绪任性地蔓延…</b></h1> <h1><b> 巴塞尔的背街小巷,特别是历史悠久的教堂、城堡附近地面,几乎都用这种色调沉稳的小石块铺设。雨后,格外湿润,格外凝重,格外醒目。</b></h1> <h1><b> 我喜欢她身上那一片片清爽宜人的绿,徜徉在草坪和大树之间,心旷神怡…</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br></b></h1><h1><b> 据说,不大的巴塞尔,大大小小的公园近百个,私家小花园就难以计数了。</b></h1> <h1><b> 不仅在公园里、教堂周围,而且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枝繁叶茂、树龄几十上百年的参天大树。</b></h1> <h1><b> 那抹绿色,就这么任性地爬到人家的墙头窗外。</b></h1> <h1><b> 我喜欢她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跨进这座城,走进这扇门,穿过那片古老大学的小树林,让我在时光穿越中,时梦时醒…</b></h1><h3><br></h3><h1><b> 以下里巴塞尔市政厅及其所在的市集广场。这里是巴塞尔的历史中心,也即巴塞尔最初的发源地。</b></h1><h1><b> </b></h1><h1><b> 这栋红色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巴塞尔市政厅。最早</b><b>建于1290年,后毁于1356年的巴塞尔大地震。1504年,开始重建,历时十年建成,距今已有五百多年。</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 </b></h1><h1><b> 市政厅外墙使用的全部是红色砂岩。彩色屋顶技法似乎在巴塞尔很流行,</b></h1> <h1><b> 墙上很多绘画,估计与巴塞尔或瑞士历史上的战争有关吧。最上方的人物应该是查理大帝。点击放大看的话,连玻璃上都有绘画。</b></h1> <h1><b> 市政厅院中的这尊雕像,就是当年罗马驻高卢总督,路奇乌斯.马内修斯.普兰库斯。据说他就是巴塞尔的创建人。</b></h1> <h1><b> 以下这座深红色砂岩打造的罗曼式加哥特式教堂,就是巴塞尔大教堂。它不仅是巴塞尔的地标,也是瑞士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就葬在这里。</span></b></h1><h3><b><br></b></h3><h1><b> </b></h1> <h1><b> 巴塞尔大教堂建于12世纪,1356年遭地震破坏,后得以重建。红沙岩砌成的高墙,五颜六色的瓦铺成的房顶,高耸的双塔,这一切的一切使大教堂成为巴塞尔重要的特色之一。其中的酒窖、唱诗班、伊拉斯谟之墓、加卢斯福特和两个回廊见证了大教堂几个世纪的沧桑。</b></h1> <h1><b> 以下两张分别为教堂回廊和内堂,与欧洲大部分教堂基本相同。</b></h1> <h1><b> 教堂漂亮的彩色屋顶在其他教堂少有见到。</b></h1> <h1><b> 下图的上部为后建的部分,有哥特建筑飞扶壁的重要标志。</b></h1><h3><b><br></b></h3><h1><b> 教堂的下部仍是原来的罗曼式。</b></h1> <h1><b> 巴塞尔大学成立于1460年,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该校的生化系居世界领先地位。曾在巴塞尔大学任教的两位科学家曾先后获得诺贝尔医学奖。</b></h1><h3><b><br></b></h3><h1><b> 2013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与巴塞尔大学签署共建孔子学院协议。</b></h1><h3><b><br></b></h3><h1><b> 因为投宿的酒店与校园几步之遥,几乎毎个清晨和傍晚,我都会在其中两个小树林中散步或小憩,在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和似懂非懂的校园壁画及有些古老的陈设时,似乎也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b></h1> <h1><b> 这个我看不大懂。那个仰卧的石雕人物是不是巴塞尔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或者是创始人哦!</b></h1> <h1><b> 斯巴伦门是巴塞尔古代城墙上的一个城门,也是保存下来的三个城门之一。它被认为是瑞士最美的古城门之一,既是巴塞尔的地标,也被列为瑞士国家遗产。</b></h1> <h1><b> 我们就下榻于这家与老城门和巴塞尔大学隔街相望的酒店。</b></h1> <h1><b> 我喜欢她大智若愚、低调收敛、藏而不露的个性。突然觉得,这娇而不艳、素面朝天的“小女子”,闺中宝贝还不少嘛!…😄</b></h1><h3><b><br></b></h3><h1><b> 在巴塞尔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城中,竟然藏着40多座博物馆!有些就隐匿在偏街小巷或市郊旷野。由于建筑风格和门脸装饰十分简约,即使相逢,不一定相识。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巴塞尔历史博物馆。 另外,艺术博物馆、古代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玩具世界博物馆、文化博物馆、当代艺术博物馆、瑞士建筑博物馆、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等,不胜枚举。</b></h1><h1><b> </b></h1><h1><b> </b></h1> <h1><b> 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894年,是瑞士最大的历史博物馆和国家遗产之一,备受游客好评。博物馆分为四个部分(建筑)。其中赤足教堂、樱花园和音乐博物馆三座位于市内,马车博物馆则位于巴塞尔市郊的明兴施泰因。</b></h1> <h1><b> 这是历史博物馆内部,建筑装饰都十分独特精美。</b></h1> <h1><b> 巴塞尔艺术博物馆拥有瑞士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众艺术藏品,已经被列入“瑞士国家和区域重要文化财产名录”。该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61年。该馆还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大汉斯•霍尔拜因及其家族作品的最大收藏地。</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坐落在巴塞尔的里恩。这个远离闹市区的区域紧贴德国边境,洋溢着恬静淡然的气氛。</b></h1><h1><b><br></b></h1><h1><b> 博物馆建筑由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大师伦诺·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契合,有着完美的协调感。博物馆建筑呈扁平长方形,靠马路一侧是完全封闭的墙体,面朝花园的一侧则是完全透明的玻璃。设计师在细节上也做了精心处理,特别是莫奈和贾科梅蒂作品的展示空间,配合户外的池塘以及照射进来的阳光,演示着唯美的空间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展览馆之一。而置身休息室长廊,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墙,可以眺望到德国的田园风光。</b></h1> <h1><b> 巴塞尔,因为拥有诺华和罗氏两大世界500强企业,而具有着浓厚的工业气息,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她出水芙蓉般的天生丽质。因为,丰盈的税收和充足的就业机会,正在持续不断地为她的“养生美颜”注入勃勃生机与旺盛活力!…</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br></b></h1><h1><b> 两大制药企业集团总部分别座落于莱茵河东西两岸边。下图中,河对岸那栋浅色高楼就是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的总部所在。</b></h1> <h1><b> 离开巴塞尔前夕,我们应邀去诺华公司总部参观游览。</b></h1><h3><b><br></b></h3><h1><b> 据说,诺华公司总部的设计,是著名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 的作品。这里的建筑简洁有力,不被某一种形式所束缚,才拥有更多的可能。</b></h1> <h1><b> 在美丽的莱茵河畔,在绿草茵茵的环境中,聊聊工作、品品咖啡、晒晒暖阳,那是何等惬意的享受哦!😊</b></h1> <h1><b> 据说,这是公司一位股东花巨资购买的一副恐龙化石,就在总部一栋大楼免费展示。</b></h1> <h1><b> 水池中的几十条锦鲤,据说也是以重金从日本购进。在我眼中,清澈的水、美艳的鱼、倒映的树,分明是一幅精美的油画,也是一池游动的风景!</b></h1> <p class="ql-block"><b> 有人说,不一样的巴塞尔,就是不一样。</b></p><p class="ql-block"><b> 她将古典优雅的气息和当代极简的艺术体现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低调而奢华。或许,只有亲自来到这里,才能感受到她别具一格的魅力。</b></p> <h1><b>【谢谢浏览!】</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