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新疆是我多年的愿望,那首“我们新疆好地方那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还有达板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新疆歌曲从小就记忆深刻,耳熟能详。更有那里的民俗风情、人文历史,地理地貌、边陲风光,想想就欲动。走吧,上新疆。在孩子们策划下,背上行囊开始了我们的自由行。</h3><h3> 有句话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美。新疆按地域分为南疆和北疆,我们这此选择去南疆,首站-乌鲁木齐。<br></h3><h3><br></h3><h3> 乌鲁木齐是“美丽牧场”的意思,座落在天山山脉北麓。拥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和俄罗斯等47个民族。众多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乌鲁木齐五光十色的奇特风采。 </h3> <h3> 傍晚五点落地-新疆地窝堡国际机场</h3> 机场大厅 乌鲁木齐兵团大酒店,今晚我们入住在此。放下行李,简单洗漱一下,就去晚餐。 纳瓦音乐餐厅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漂亮的维族姑娘 餐厅壁画 花样“囊” 艺人在表演新疆民歌 <h3> 小视频:新疆民歌《巴郎仔》-艾尔肯</h3> 餐厅出口处的地标,很有创意。 乌鲁木齐夜景 <h3> 4月26日一早,按照行程十点出发,相当于我们这八点。</h3><h3><br></h3><h3><i><font color="#ed2308"><u>乌鲁木齐博物馆</u></font></i><br></h3><h3> 乌鲁木齐博物馆,是省级博物馆,馆内文物很多,展厅的东西不乏精品,也很有特色。主要有:新疆历史和出土文物展览,少数民族民俗展览,古尸展览(此馆的特别之处,没敢拍)。</h3> 民族风情陈列 各种乐器 <p><i><u><font color="#ed2308">新疆国际大巴扎</font></u></i><br></p><p> 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维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集伊斯兰文化、建筑、民族商贸、娱乐、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和“世界之窗”。大巴扎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特色和地域文化。</p><p><br></p><p> 从二道桥市场右转直走几十米,过一个小十字路口即可到达。</p> 新疆的安检很严,设点也多,出安检继续前行。 大巴扎步行街,因为是淡季,客流量不是太大。 新疆国际大巴扎占地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3000个手工艺品商铺,3000平方米的广场。 可容纳1000人就餐的宴会厅 80米高的观光塔,商用电梯、电扶梯多达55部,堪称“世界第一大巴扎”。 观光塔下半部的浮雕 伊斯兰清真寺 <p> 大巴扎里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民族风情的围巾、精美的首饰、铜壶银器及特色干果、美食和休闲娱乐项目等应有尽有。</p> <h3> 最吸引我们的还是乐器店</h3> <p> 一位维族小伙子弹着我们熟悉的歌曲,仿佛每一个音符都在吐露着新疆之美。<br></p> 小视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p> 新出炉的烤馕,香酥可口、有嚼劲。我们买了两个,边吃边逛。</p><p> 烤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新疆人“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可以一日无馕。”</p> <p><i><u><font color="#ed2308">唐代烽火台遗址</font></u></i></p><p> 从大巴扎出来,沿G216国道向西南行驶20公里左右即可到达。</p><p> 烽火台始建于唐代,是乌拉泊古城五座烽火台里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p><p> 烽火台遗址<br></p> <h3> 烽火台见证了边疆的岁月轮回以及历史变迁,是丝绸之路北道百年繁华的守望者。</h3> <p> 屹立不倒的烽火台,记录了千年来无数骁勇善战的将士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也见证了无数兵团人屯垦戍边变戈壁为良田的历史伟绩。</p> 西山农场烽火台小镇,因历史遗迹烽火台而得名,紧邻国道216线。 可见远处的雪山 <h3> 小镇离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很近,大约10公里就到了。</h3> <h3><i><u><font color="#ed2308">新疆亚洲大陆地理中心</font></u></i></h3><h3> 从烽火台小镇出发,进入S101省道,继续往前走就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了。<br></h3><h3> 新疆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简称“亚心”),位于乌鲁木齐县永丰乡的包家槽子村境内,东北至乌鲁木齐市中心约30公里。</h3><h3> 亚心的主大门宏伟壮观,是一座20多米高的网架结构雄鹰展翅状,寓意为亚洲的腾飞。</h3><h3> 很遗憾,此景区暂时停止对外开放,我们只能在大门外远观、拍照。</h3> <p> 亚心(东经87度19分52秒,北纬43度40分37秒),是由中国地理工作者于1992年7月经过科学测算确定的地理位置。</p> 主干道两旁陈列着亚洲各国特定形象的玻璃钢立体雕塑群像。 <p> 主干道的尽头,是高度为22米的亚心塔。亚心塔由四根方形立柱组成,四面均为“A”字形,取“亚洲”的英文单词“Asia”的首个字母,寓意亚洲之心。塔身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花岗岩贴面,具有典型的亚洲区域特色。</p> <p> 亚心塔(网)塔顶是直径4米的不锈钢球,代表地球;钢球下有中垂心,直对塔基中心的亚洲微缩图心脏,代表“亚心”的位置所在。塔体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该景点被乌鲁木齐市列为新十景之一。</p> <h3><i><u><font color="#ed2308">丹霞地貌</font></u></i><br></h3><h3> 离开亚心,驶入省道S101往西南琉璜沟方向行进,前往丹霞地貌。</h3><h3> S101省道,曾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国防公路,是上世纪60年代为备战备荒防止苏修袭击而修建的天山公路。一路风景好、路况差,却是一条摄影、越野、绘画的好线路,有人把这条路称为“天山地理风光走廊”。只是今天的天气不好,时阴时晴,所拍照片都是灰蒙蒙的。</h3> <h3> 全长309公里的国防公路,仅丹霞地貌,就占三分之一。前大半段是壮美的峡谷风光,后小半段转向天山草原风光。</h3> <p> 硫磺沟绵绵百余里,是我国最长的侏罗系山脉。行驶10多公里,连绵不绝的丹霞地貌不断呈现眼前。</p><p> 丹霞地貌,遗世而独立。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全长约120公里,因此号称“百里丹霞”。</p> <p> 一路西行,开始享受S101带给我们的惊险、刺激和各种震撼的大自然之美。</p> <p> 路两旁的彩色山峦,波浪似地在车窗外延绵而去,虽不及张掖红得耀眼,但那种柔美和壮阔,足以震撼双眸。</p> <h3> 亿万年地壳作用、风雨剥蚀造化了色彩绚丽、景观奇绝的硫磺沟地貌,形成了一道憾人心魄、壮美神奇的景观线。</h3> <p> 丹霞地貌由代表着侏罗纪不同年代的绿色、紫褐色、朱红色、灰绿色、灰白色、淡黄色、棕紫色等砂岩,构成了神奇的七彩山峡谷。</p> <p> 远方的断崖造型奇特,像土林般笔直挺立。</p> <h3> 硫磺沟还是产煤量最为丰富的沟,但地下煤火一直都处在自燃状态。据当地史志记载,清代光绪年间这里就是"裂隙纵横,浓烟弥漫,岩隙间火焰呼呼,经年不绝"。</h3> <p> 煤田火区面积达184万平方米,每年要烧掉176万吨煤,约1.7亿元。</p> 煤田灭火工程于1999年由国家立项,2000年初正式启动,总投资9872万元。工程历时3年多,终于将这场燃烧了百年之久的"地下火灾"扑灭。 沿着S形大弯道继续向西 <p> 这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峦宛如亭塔,断壁酷似城墙,裸露的地层纹理分明。</p> 各色岩石、黄土构成了造型优美的山体,令人目不暇接。 一层红,一层黄,一层绿,一层褐……,色彩斑斓,瑰丽壮阔,美轮美奂。<br> <h3> <br></h3><h3> 一段山体,一段景致,层层叠叠朝天仰起,感叹大自然的惊天之力。<br></h3> <p> 伴随着美景的依然是坑坑洼洼的路面, 几乎废弃了的S101,因年久欠修,路况极差,全程砂石路、车子如同在"搓板"上颠簸。</p> 硫磺沟是色的海洋,赭红中夹杂黄白黑绿等色,泛起眩目的浪花。 与张掖的丹霞地貌相比,S101地貌的色调没那么浓烈,浅浅的红,淡淡的紫,山脚下的黄土也没有那么艳丽,均是素面朝天的沧桑和粗砺。 <p> </p> 硫磺沟是自然的造型师,成就了犬牙交错的铮骨豪情,远望近观,悠悠景致,每每可收。 赭红中夹杂黄白黑绿等色<br> 山脚下的骆驼 <h3> 继续向前会有美丽的哈萨克牧场,石梯子、雀儿沟、鹿角湾、巴音沟等,最为壮观的应是安集海大峡谷与路尽头的独山子大峡谷。</h3><h3> 在S101行驶近两个小时,手机信号几次全无。天色已晚,路上很少有来往车辆,有点担心,只好原路返回。遗憾我们在S101只走了丹霞地貌段,后面的天山草原待日后有机会再补吧。</h3> <h3> 硫磺沟充满了美丽神奇和无限诱惑,如果你也想去见识一下,找个时间去吧。这里距乌鲁木齐也就40余公里。</h3><h3> 明天去天山天池<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