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5月11日上午8:30,</h3><h3>辽宁文化遗产保护者协会宋阳老师</h3><h3>带领沈阳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一行18人来开原市内和开原老城开展访古活动。</h3><h3>上午活动内容,</h3><h3>开原市文旅广局文物管理所所长闫忠毅老师,民间文化学者张林成老师,宝伯南老师,王国田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在开原市内进行现场讲解。</h3><h3>下午内容,将前往开原老城(咸州古城)继续参观。开原历史学会(筹委会)成员宝伯南(萤火虫)和开原抗战史研究学者张林成老师跟随访问活动。由开原四中退休教师、开原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姜洪海老师主讲,在开原老城进行现场介绍。</h3> <h3><br></h3><h3>图为</h3><h3>开原历史学会(筹委会)负责人王义(右)</h3><h3>和开原文管所所长闫忠毅老师(左)在为文保协会考察团介绍开原的历史<br></h3><h3>这是辽宁文保协会今年第二次来开原考察</h3> <h3><br></h3><h3>上午第一站一行来到90年历史的开原火车站。</h3><h3>目前的开原火车站是开原历史上修建的第四个火车站,</h3><h3>第一个开原站是俄国人建设的(位置在现在开原货场北侧附近孙台路西头)大约在19 03年前后,比较简陋当时叫小孙台站。</h3><h3><br></h3> <h3><br></h3><h3>此车站为日本人所建,为红砖二层车站,</h3><h3>当时称“开原驿”。</h3><h3>此站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施工,</h3><h3>次年竣工,第三年1929年5月交付使用。</h3><h3>建筑面积3049平方米。</h3><h3>此站设计先进,为“满铁”车站之一流。</h3><h3>站舍(候车室及地下室)</h3><h3>建筑面积为2093平方米,</h3><h3>办公楼(北楼)建筑面积为956平方米。</h3><h3>伪满时期,开原车站属南满铁路线上的大站。站舍建筑规模,仅次于长春(当时叫新京)、四平、沈阳、大连等站。</h3> <h3><br></h3><h3>到今天(2019年5月)已经使用了91年,</h3><h3>目前还在正常使用。<br></h3><h3>甚至大厅顶棚,广播室,检票员休息室的门窗还都是当年的,保存的很好,没有改变和破坏。</h3> <h3><br></h3><h3>图为</h3><h3>开原(近代史)抗战史研究学者张林成老师</h3><h3>在介绍开原历史</h3> <h3><br></h3><h3>开原历史学会(筹委会)负责人王义(右一)</h3><h3>开原文保所所长闫老师(右六)与</h3><h3>辽宁文保团队在开原火车站大厅合影</h3> <h3>第二站</h3><h3>辽宁文保协会来到位于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食堂院内的莲宗寺(西寺)</h3><h3>对应稍后建设的位于现开原人民西门附近的东寺。(东寺现已不见)。</h3><h3><br></h3> <h3><br></h3><h3>高清林老师在十几年前拍摄的照片,</h3><h3>门前雨搭还在。</h3> <h3><br></h3><h3>据开原文保所闫老师介绍<br></h3><h3>莲宗开原西寺 在今开原二中北院,</h3><h3>1910年前后修建。青砖大片瓦,日式庙宇。供观世音,属日本佛教,曰莲宗正宗派。</h3><h3>正殿坐北朝南,建筑规模较小,只是一层拱式建筑。该庙呈方形,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现殿中空空,不见遗物。</h3><h3>正殿之东尚存两间配房。应为神职人员的住所和库房</h3><div><br></div><h3><br></h3> <h3><br></h3><h3>莲宗开原东寺 属开原西寺的分寺,</h3><h3>1934年建。位置在今普觉寺路南,</h3><h3>坐西朝东,红砖水泥瓦,也供观世音雕像。</h3><h3>1950年前后,该神社亦被拆掉。</h3> <h3><br></h3><h3>第三站:满铁开原附属地地方事物所”。</h3><h3><br></h3> <h3><br></h3><h3>“满铁开原附属地地方事物所”简称“地方部”,是日伪时期管理开原街(即今开原镇)的行政机关。</h3><h3>同时也是搜集当地政治经济情报的机关</h3> <h3><br></h3><h3>1937年日本人为了掩人耳目,</h3><h3>将“附属地”经营权移交给伪满洲国。</h3><h3>“地方事物所”随之改称“开原街公所”。</h3><h3>1939年开原县公署由老城迁到新城</h3><h3>(今开原镇)。</h3><h3>从此,开原街公所遂成为开原县公署的辖区。</h3><h3>解放以后成为部队房产,</h3><h3>曾经作为部队医院使用。</h3><h3>现已闲置</h3> <h3>第四站,</h3><h3>日本横浜正金银行开原支行,</h3><h3>在今汽车修配所路西,三层红楼还在</h3><h3>修建时间在19 10 年左右。</h3><h3>解放后曾经做过部队宿舍</h3><h3>现已停用。</h3> <h3>第五站</h3><h3>开原驿水塔</h3><h3>此塔于1917年建设</h3><h3>1918年投入使用</h3><h3>目前还在正常使用。</h3> <h3><br></h3><h3>开原站附近曾经还有一个俄建小水塔1903年建成。</h3><h3>1918年以前用的是俄建小水塔,只供铁路用水。</h3><h3> 1918年,满铁在老火车站北400米处,</h3><h3>新建水塔一座,高约30米,新水塔是深井提水,向街内敷设自来水管道,从1918年始,满足火车站用水外还向部分市民提供饮水。</h3><h3><br></h3> <h3><br></h3><h3>如果说“满铁”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急先锋”,</h3><h3>那么么“附属地”就是其侵略的前沿阵地。</h3><h3>“附属地”的发展、扩大,</h3><h3>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深入和掠夺的加剧。</h3><h3>直到1945年,开原“附属地”才回到中国人手中</h3> <h3>上午,沈阳文化遗产保护者协会自愿者在开原市内访古活动告一段落,</h3><h3>下午13点将前往开原老城(咸州古城)继续参观。开原历史学会(筹委会)成员宝伯南(萤火虫)和开原抗战史研究学者张林成老师跟随访问活动。</h3><h3>下午由著名开原古城历史文化学者姜洪海老师主讲。</h3> <h3>下午第一站</h3><h3>开原老城迎恩门</h3><h3>姜洪海老师介绍,现在的位置是</h3><h3>开原老城明代城墙遗址南门—迎恩门</h3><h3>明朝后期,满洲日渐强盛,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在旧土城东面新建一座砖城,即今日的开原老城。开原老城城池呈方形,城墙高三丈五尺,周围十三华里零二十步,是当时整个东北地区仅略小于辽阳的第二大城池。全城设有四门,东称“阳和门”,西称“庆云门”,南称“迎恩门”,北称“安远门”。</h3><h3><br></h3> <h3><br></h3><h3>开原老城的历史:</h3><h3>辽天显元年(926)在夫余城子城罗城东</h3><h3>建郝里太保城,</h3><h3>开泰八年(1019)废弃夫余城</h3><h3>升郝里太保城为咸州。</h3><h3>金称咸平府,</h3><h3>元称开元路,</h3><h3>明初改为开原。</h3><h3>今恰逢咸州(开原老城)设立1000年</h3> <h3>下午第二站:</h3><h3>图中姜老师在给大家介绍开原老城的标志性建筑——慈寿寺塔</h3><h3><br></h3> <h3><br></h3><h3>崇寿寺塔:</h3><h3>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老城街道</h3><h3>西南隅崇寿寺内。</h3><h3>1963年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建筑时间:辽乾统年间(1101--1110);</h3><h3>形制、特点:</h3><h3>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原高45·82米;</h3><h3>现状:现高66米,1963省保</h3> <h3><br></h3><h3>塔身八面佛龛,八佛端座。</h3><h3>且各面佛像各不相同,</h3><h3>由南、西南依次而顺为:</h3><h3>昆卢尊佛、无忧德佛、</h3><h3>阿弥陀佛、须弥相佛、</h3><h3>云自在佛、庄严王佛、</h3><h3>功德王佛、定幢光佛。</h3><h3><br></h3> <h3><br></h3><h3>龛上宝盖各有一组飞天浮雕,线条流畅,</h3><h3>形态逼真,各角原有木檐悬有铜铃,</h3><h3>微风吹动,铃声叮冬。</h3><h3>塔顶上有塔刹,刹杆串有5个铜质宝珠。</h3><h3>塔身各层挂有数百铜镜,</h3><h3>西面悬有铜鼓一面。</h3><h3>日伪当局于1936年以修缮为名,</h3><div>将塔上之铜鼓、铜镜等悉数取下,</div><div>宝贵文物被掠夺一空。</div><div>其飞檐上的风铃,原不是铁的,</div><div>而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风摩铜铃,</div><h3>亦被日盗走了。</h3> <h3><br></h3><h3>下午第三站</h3><h3>民俗考察</h3> <h3>近几年,开原老城鼓楼附近,开设了好多民俗馆,文玩店。</h3><h3>这家魏家大院是附近最大的一家。</h3><h3>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h3> <h3><br></h3><h3>下午第四站</h3><h3>开原老城清真寺</h3><h3><br></h3> <h3>姜洪海老师介绍</h3><h3>开原老城清真寺始建于</h3><div>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div><div>距今已有610多年历史。</div><div>整体寺容为坐北朝南、青砖青瓦的四合大院,门前有照壁,总占地面积为3383平米,</div><h3>建筑面积800平米。</h3><h3><br></h3> <h3><br></h3><h3>开原老城清真寺现为省级文保单位</h3> <h3>1931年10月12日,伪开原县人民自治分会成立,王用宾为执政委员长,赵幼樵、康作民为副委员长。</h3><h3>此宅据介绍为王县长,私宅,现保存完好。</h3><h3>位于清真寺西侧一百米左右。</h3> <h3>第五站开原市级文保单位</h3><h3>仁爱医院</h3> <h3><br></h3><h3>仁爱医院就是中国近代100多年的缩影</h3><h3>1890年英国传教士在此传教</h3><h3>1900年被义和团运动毁坏</h3><h3>1906年用清政府赔款重新新建教堂和教会医院,</h3><h3>负责辽北地区的传教,</h3><h3>并派人员到铁岭开设男科医院</h3><h3>九一八事变后台湾人黄先生在这里开办医院。并派出人员去昌图,西丰,辽源开设西医院</h3><h3>光复以后,被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反复占领</h3><h3>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里作为志愿军后方医院。病房楼是苏联援建的。</h3><h3>文革时期缺乏教师,这里有10余年时间是铁岭师范学校。</h3><h3>改革开放以后又重新成为医院</h3><h3>目前为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的疗养院区。</h3><h3>在这个院子里有英氏建筑,俄式建筑,日式建筑,中式近代建筑,中式现代建筑。可以说是辽北地区历史和建筑史的缩影。</h3> <h3><br></h3><h3>在建的开原老城博物馆远景</h3><h3><br></h3><h3>开原老城有30多座大小庙宇</h3><h3>开原老城历史上名人辈出的地方</h3><h3>开原老城历史上的经贸重镇</h3><h3>……</h3><h3>相信未来的开原老城会建设的更好,</h3><h3>会有更多的远方的客人来开原老城探幽访古。</h3> <h3>爱家乡</h3><h3>爱开原</h3><h3>爱祖国</h3><h3>希望开原未来更美好!</h3><h3>欢迎辽宁文保团队的朋友再来开原做客!</h3><h3>也欢迎更多的嘉宾到开原游览,做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