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桥</h3><h3><br></h3><h3>题记:天下的母亲都是伟大的,也是极其普通的,所以选择最为普通的文字与母亲娓娓交谈,并献给母亲!</h3><h3> 小时侯,家住农村。家的附近有座小石桥,有桥的地方必定有水。夏天,天气炎热,每每就会偷偷地约上几个小伙伴跑到桥下的河里游泳、嬉戏。而总是还未尽兴时,夕阳的落霞就已印在了西边。这时,小伙伴的父母们就会陆陆续续带上各自的家法:竹条,扫帚等,来到桥上、桥下,一个个地将小伙伴们“押解”回家。我的母亲每次也都是风风火火地跑上桥,不厌其烦地扯开嗓门呼喊着我的小名:“快点上来,回家吃饭!”而我每次都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扭扭捏捏地被母亲拧着耳朵一路数落着拽回了家。那时,家乡的桥是坚固而健美的。</h3><h3> 那时的母亲,就象一座铁桥,健康而动人。</h3><h3> 小学很快毕业,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因为当时农村的学校教学环境简陋,母亲费尽周折将我送到了离家乡五十公里远县城的一所“名校”就读。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此后三年,为了省钱,母亲总会搭熟人的顺风车在每周一早上上课前准时出现在我的学校门口,千叮咛万嘱咐地让我收好一周的生活费,并且亘古不变地塞给我几个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永远热乎乎的茶叶蛋。印象里母亲总是用通红的脸庞和略显凌乱的头发笑眯眯地目送我进入学校。寒来暑往中,一晃就是三年,每次都是母亲每周送来生活费和茶叶蛋,而假期回家时又是父亲接我回家。而就在最后一年毕业暑假放假回家时,父亲出差在外不能来接我,却是母亲来了。回家五十公里的路程,母亲因为晕车一直吐个不停,跟我母亲已经很熟的司机对我说:你妈可真倔强,每次坐我的车到你学校都是吐得一塌胡涂,而且这条近道上有一座危桥,已经修补过多次,一般我都绕着走,可是你妈一定坚持走这座桥,说是近点,早点到学校,茶叶蛋还能吃上热的。我劝你妈,有必要每周都来吗?你妈可好,说每周能看你一眼才放心。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每次在学校门口见到的母亲总是满脸通红、头发凌乱了,而不论秋冬,茶叶蛋却总是热乎乎的。</h3><h3> 此时的母亲,象一座石桥,坚毅而执着。</h3><h3>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都已经工作。此时的家也已经从农村搬到了城市,而母亲的额头上也不知不觉悄悄地爬上了几道深深浅浅的皱纹。刚刚工作时经常上中晚班,母亲很不放心。记得有一次,冬天,天气很冷,出门时没有带伞,半夜下班时下起了大雨,正在厂门口发愁怎么回家时,惊喜地发现母亲已经站在厂区门口了。只是母亲浑身湿透,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我心疼起母亲才知道,母亲夜里出门时晚了一点,怕赶不上给我送伞,没有走过街天桥,而是着急走了桥下,不想被一摩托车挂倒了。母亲啊!你心里永远只有长不大的儿女。</h3><h3> 当时的母亲,很象一座木桥,已经开始有了伤痕和裂缝。</h3><h3> 人到中年,我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时的母亲,已经老了。今年清明节,拗不过母亲,一定要回老家看看。儿子顽皮,吵着让奶奶带他看我儿时常去的家乡小河和河上的桥。此时的母亲已经需要搀扶才能走上因年久失修而早已破败不堪的石桥。桥上依稀撒满了儿时的脚印和欢声笑语,也布满了母亲对于往事的回忆和无尽的儿女之情。儿子快乐地大呼小叫“奶奶,快下来,这里比城里好玩多了”。母亲颤巍巍扶立在桥头,慈爱地看着桥下疯跑的孙子,“傻孩子,奶奶老啰,下不去哟!”此时,我猛然发现,夕阳下,母亲早已不再挺拔的腰身,越来越弯曲的脊背恰似家乡这古老的桥,承载了太多的辛劳和期盼。“爸爸,这里这么好玩,你为什么哭啊?”儿子天真无邪的眼神里装了满满的不解。</h3><h3> 这时的母亲,是一座心桥,了无私念,如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h3><h3> 桥上的母亲再也不是以前风风火火的母亲!桥上的母亲再也不是中气十足大嗓门的母亲!桥上的母亲再也不是身轻体健的母亲!不敢想象,不知哪一天,家乡的桥,终会断裂?会坍塌?那时,我如何再通过这桥回到家乡?如何再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h3><h3><br></h3><h3> 梁勇 于合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