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下,主要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并好于预期。<br></h3><h3>“察势者智,顺势者赢”。察“形”辨“势”,不难感受到中国经济有稳的基础、更有进的态势,长期向好的大势不会发生改变。</h3><h3>正确认知宏观经济大势,首先要看基本面。</h3><h3>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继续保持在中高速区间,就业持续增加、市场信心明显增强、PMI重返扩张区间,居民收入增长跑赢经济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持续回升。</h3><h3>各省区市纷纷交出的“成绩单”同样亮眼,特别是很多传统产业集中省份以及能源资源大省正逐步走出困境,例如辽宁、山西、河北等。</h3><h3>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发展韧劲大、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应对外部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充分的腾挪空间。</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中国经济再迎“全面体检”2<br></h3><h3>“稳”有基础是大局,“进”在加快是本质。</h3><h3>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经济正呈现持续优化、加快优化的态势,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h3><h3>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是一国经济根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齐头并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在加快。</h3><h3>一季度,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6.9%,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4%和19.3%。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模式,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正成为增长亮点。</h3><h3>观众参观新能源汽车。 新华社发</h3><h3>从需求结构看,外需市场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内需代替外需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投资保持稳定,消费成长为“顶梁柱”。强大的国内市场可以有效化解外部冲击,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产业体系中的影响力。</h3><h3><br></h3><h3></h3><h3></h3><h3></h3><h3></h3> <h3>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中国经济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源”。<br></h3><h3>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特别是深化“放管服”、大规模减税降费、支持创新创业创造、规范政府投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组合拳”式的政策措施推出、实施,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价格回升、成本下降、盈利改善、信心增强的良性循环。</h3><h3>一季度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6%和9.5%,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h3><h3>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放宽外资准入、自贸区扩容等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大力实施,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去年营商环境世行排名大幅提升32位,居全球第46名。</h3><h3></h3><h3></h3> <h3>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4.8%、88%。在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外资青睐中国,充分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对中国投资环境认可。<br></h3><h3>中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h3><h3>近14亿人口汇聚出全球最大的多样性市场,并拥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未来10年还将新增1.85亿城镇人口。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都是中国发展的磅礴动力。</h3><h3>不可否认,当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但这些变化不足以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也阻挡不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