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

刘铁牛

<h3>岳&nbsp;&nbsp; 母</h3><h3>女儿中考之后,为了方便女儿上学,我举家搬到了学校附近的学区房,有幸住在岳母家楼下,一度成了岳母家的“邻居”。妻子和我说:“这下好了,终于有时间照顾(寡居多年的)母亲了。”然而,在与岳母朝夕相处的三年里,每天不是我们去照顾她,而是八十岁高龄的岳母处处想着照顾我们,弄得我们常常不知所措。比如说,家里的垃圾桶里有垃圾就必须马上倒掉,否则的话,一旦被岳母发现,拦都拦不住就收拾的倒了;随手提提暖壶发现是空的,就烧好热水灌满;每天不等我们下班回来,电饭锅里早就煮好了米饭;如果发现袜子破了洞,就收拾的洗干净再缝补好……老人对我们多年来的关心照顾让我无地自容,倒逼的我们根本没有偷懒的份。我的岳母不仅为我养育了一位贤惠善良的妻子,还帮我带大了女儿,如今还在想方设法的照顾着我们。三十年的亲情交往岳母视我如己出,我们情同母子。她虽已风烛残年,却还在时时刻刻为我们操劳着。我感慨:这辈子不知啥时修来的福,半路地让我遇到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恩情我无以报答,感激之余,只能用我手中的笔书写这位伟大母亲的点点滴滴,也算是我对老人家的回馈和报答吧!</h3> <h3>我与岳母相识有三十二个年头了。在三十二年前,我家与岳母家相距几十里路,是因我与妻子确立婚姻关系之后才成就了我与岳母的亲缘关系。我们也由陌路人变成了亲人、变成了母子。岳母的出现让我多了一份母爱,使我的人生处处充满着爱。在亲情的演变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岳母对我的爱,而且每时每刻体会到岳母的勤劳与善良,以及她那博大的人格魅力。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应从她的童年开始。岳母的童年与过去,我是从妻子口中慢慢了解到的。岳母的童年是在流浪中渡过的。她受生活所迫,随母亲背井离乡,从几百里之外的陕西省府谷县皇甫乡一路行乞来到内蒙地界,落脚于达拉滩树林召地区。当时正值兵荒马乱,为了寻找活路,岳母在十二岁那年,被她的母亲许以李姓人家做了“童养媳”。岳母草草寻得人家,就为有口饭吃。李家原是当地的大户,上有良田百顷,下有长工无数。这么有钱的富足之家,又怎么沦为需要收养童养媳的境地呢?原来,也不知从啥时起,老掌柜两口子都嗜好上了大烟土,抽的良田股份变卖殆尽,致使家道中落,岳母进门时,李家也就是勉强填饱肚子罢了。家里穷的连二十四岁的长子都无钱娶妻,只得寻个“小乞丐”来充当媳妇。岳母到李家做媳妇不是风风光光娶进的,其实就是收了个使唤丫头。就因姥姥(妻子的)擅自做主把岳母送给落魄人家做童养媳,姥爷从此和姥姥断绝了关系,与赶出家门的姥姥至死不再来往。比岳母大十二岁的岳父,由少掌柜蜕变成别人家的长工,为了生计,他又不得不长年在后套(巴盟)揽工受苦。家中的弟妹还小,所有家务活自然全落在岳母一个人的肩上,诸如做饭,洗衣,打狗喂猪,收拾家务,有点空闲还得烧钎子侍候公公婆婆腾云驾雾。善良的岳母从小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又以小乞丐的身份来到地主(解放后划的成分)家,平日里不敢多说一句话,只默默地做着营生。久而久之,岳母练就了勤劳而与世无争的性格。</h3> <h3>岳母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的一生没有可圈可点的宏图伟业,她就是个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岳母的童年是苦难的,从孩童起就承担起了操持家庭的重担,十六岁那年与岳父完婚,后来为李家生育六个儿女。在我看来,岳母的伟大之处,不仅用自己单薄的身体含辛茹苦地把儿女们抚养成人,而且力求孝道,赡养老人,为八十三岁的婆婆养老送终,独自为九十三岁的母亲颐养天年。岳母为了却心愿,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失散几十年的父亲遗骸,并将她们合葬在一起,尽了应有的孝道。</h3><h3>岳母的一生只在付出,不求回报。她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儿女们。当她的孩子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时候,岳母本可以坐享清福了,可岳母宁愿自己少吃或者不吃,也要千方百计地接济孩子们。记得,我刚结婚的时候,我们的工资没有多少,生活过的紧巴巴的。岳母为了减轻我们的生活负担,每每家里的面粉快吃完时,岳母就将亲手加工的小麦粉给我们捎来。每到冬天,岳母把辛辛苦苦喂肥的猪肉分给我们几个儿女吃。这么说吧,在我结婚的十年间,我从没到粮店买过面粉,也没去食品店里买过猪肉,没到市场上买过一颗土豆……岳母对儿女的付出与爱是无私的,也是无穷无尽的。</h3><h3>岳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因为我工作的关系,常能接触到一些悲惨的稀奇事儿,比如说有人出交通事故了,她听后就絮絮叨叨的“唉,可怜死了。”当听说有女人服毒自杀了,她听后就说“唉,可怜死了,她妈怎疼过个呀。”当听说有人离婚丢下孩子没人管,她听后就骂那个人,然后唉声叹气的道“唉,可怜死了,造孽。”村里那些年幼的单亲孩子,更是把她可怜的不得了,不仅嘴上常常念叨,而且也会过去接济接济。假如她看见邻居家的孩子没人带,也把她可怜的不行,非要过去搭把手。比如,她搬来王贵家属区居住时,有个邻居上班孩子没人带,岳母就主动免费帮人家带了十个月的孩子,天天把那孩子亲的毛毛长、毛毛短的叫着。把我们给她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送给非亲非故的毛毛吃,有时我们看不惯,让她不要这样做,她就是不听,还是我行我素。后来毛毛跟着父母搬迁去了东胜,她还经常念叨起毛毛。</h3> <h3>岳母是个热心肠的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助人。要说起岳母的善良与热心,莫过于对小叔子(丈夫的兄弟)一家的关爱。小叔子三十几岁时就不幸早逝,留下孤儿寡母六人,最大的孩子当时才十几岁,最小的孩子还未断奶。岳母把小叔子家的孩子视如己出,整天帮妯娌照料孩子。当孩子们没衣穿时,做件衣裳给孩子穿上;当没米下锅时,就端盆米过去。难以想象,岳母宁可让自家孩子缺吃少穿,也不让孤儿寡母们受罪。在那个年月里,村里因家贫娶不起媳妇的人家很多,像兄弟家的情况,孩子们长大后娶不上媳妇那是肯定的事。然而,岳父母宁可自己家塌饥荒,也要舍出了脸到处东借西凑或给人家担保财礼,硬是给四个侄子拉扯娶过了媳妇。就这样岳父母帮着早逝的兄弟撑起了这个家。人之善良,发自内心;所做善事,不用自说;岳母的善良,十里八乡,众所皆知,口口相传。</h3><h3>岳母是个受人尊重和敬佩的人。岳母在与她人的交往中,从不圪怂小气,总想着怕别人吃亏。凡与她有过接触的人,都会难以忘怀,哪怕针尖大点儿的不是,她都不会给人留下说道。岳母随子女进城已有二十余年,那些曾与她朝夕相处的村民们有时还专程前来看望这位老姐姐、老婶子,甚至还要过上几夜与她叙叙旧情。有时我在街头无意间碰到关碾房(岳母户籍地)的老乡,一旦他们听说我是她家的女婿时,片刻间就听到他们对岳父母的赞美之词。最高评价莫过于:“可是个好老婆儿”,“那老婆儿,可世亲了。”作为她的女婿,每当听到有人夸赞岳母时,仿佛就像夸赞自己的母亲一样,心里感到热乎乎的。</h3> <h3>岳母是个特别热情好客的人,俗语称:“可世亲了”。自从我成为她的女婿之后,只要有空我就会去岳母哪儿坐坐,因为岳母是我所见过的最热情好客的人。按理说,我是她的女婿,不应该算是她的客人,是家人才对。可这三十多年来,岳母待我像尊贵的客人一般,不管多会儿,不管她有多忙,见面总是:“坐那儿歇歇”,接着倒杯热水递过来。作为晚辈,我推脱要自己倒,她却不让,非她倒才行。不管我多会儿去家吃饭,吃得饭菜绝对是家里能拿得出手的、而且是最好吃的。我的岳母亲女婿胜过爱自己的子女。举个例子来说吧,到了冬天,只要我是第一时间去的,肯定吃得是炖猪排骨;如果我去晚了,假如猪排骨没有了,那一定会是炖猪脊骨、或猪大骨、或炒猪黑肉。民间流传的“外母娘亲女婿”一点不假。从岳母对我的好,就可以看出外母娘亲女婿确实是出于真心的。我的岳母不仅对自己的女婿是这般热情,就连那些走亲串门的亲家,哪怕是正赶上饭点的村邻来家,她都会拉住吃了饭再走。只要有人来家吃饭,岳母就怕别人不好意思吃不饱,于是在做饭时总是多做些,结果每顿饭都会剩下很多。吃饭时,岳母又怕来人不敢多吃,于是趁人低头不注意的时候,不是往碗里加匙米饭,就是舀勺肉菜。在那困难年代里,人们普遍具有饥饿感,很看重那口吃食,客人见饭少,有时会不好意思多吃。所以,“世亲”的岳母宁可自己不吃,也得让客人吃饱。凡是知道岳母脾性的人,每当快吃饱饭的时候,就得倍加小心,以防岳母来个突然袭击再添饭加菜。客人看着碗里多出的饭菜,即使吃饱了,也不好意思剩下,只能伸展肚皮吃下去。如今岳母八十岁了,给人加饭的习惯还保留着。只要有人来家吃饭,她还是坐不安生,非要亲自给盛饭以表她的热情。岳母的好客之道深深植根于她的习惯之中。比如,如果岳母家吃稀罕饭,不是给东邻端点就是给西邻送点,哪怕就是秋天里提前腌了点好吃的酸菜,只要是她觉得稀罕的,就要给人家送点过去品尝品尝。现在她住在楼房,还没改变过去的习惯,还是和楼上楼下的几个从农村上来的邻居相互来往着。有时我们劝她不要这样,现在人们生活都过好了,谁也不在乎那点吃的。然而还是劝不住,这种习惯已成为她与人相处的一种思维定式。就连那些上门要饭的讨吃子(乞丐),岳母也比别人家打发的多。记得她在农村住的时候,见讨吃子来了,碰巧开饭,岳母总是给碗饭吃。人家不要饭,想要东西,她就给个大馒头或者半碗米。也许是岳母有过行乞经历使然吧。</h3> <h3>岳母是个很传统的家庭妇女,历来秉承“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古训。在大事上都听岳父的,一般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对于家庭事务来说,不用岳父安排,岳母就会打理的得得当当,井井有条。岳母是个持家的能手,过日子精打细算,勤劳俭节,对子女知冷知热,对丈夫关心备至。岳母还练就一手好针线,全家老少的衣服、鞋袜都要经她手缝制,她裁缝的衣服,针脚细腻,舒适得体,补出的补丁如绣花般好看。在岳母的言传身教之下,她的儿女们对自己的小日子都经营的不错。随着岳母年龄增大,岳母也渐渐失去了接济子女们的能力,子女们开始回馈自己的母亲,每当儿女们给母亲送来好吃的时(主要是肉类),岳母总是舍不得吃,藏着掖着等子女们到齐了才吃,差下那个儿女都不行。有时儿女们送来的东西多了,她会分成若干份,转发给别的子女带回去分享。岳母就是这个家的中心,是兄弟姐妹联络的纽带,也是分享美食的中转站。岳母这样做,既增进了兄弟姐妹间的情感,又为个个子女留下孝顺的美名。</h3><h3>岳母的一生,心里装着的总是别人,却很少为自己着想。年青的时候,家里困难,有吃的先紧公公婆婆,然后才能轮到自己的孩子、丈夫吃,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假如饭少不够吃时,濯濯锅凑乎吃点就是一顿饭。多少年来家里的剩饭、剩菜都是岳母的正餐。在那困难的年代里,家家都有饿肚子的时候,剩饭自然不会多,能吃上剩饭算是好的了。到后来,日子好了,剩饭剩菜自然多了,谁也不想吃旧饭,懂事的儿女怕岳母老吃剩饭,有时偷偷把剩下的饭菜就倒掉了。可只要被岳母发现,总是拦着不让倒,儿女们没办法,只得自己抢着吃。视儿女胜过自己生命般的母亲,哪能让娃娃们吃剩饭,总是找出各种借口自己来吃。</h3><h3>岳母是个爱操心的人。岳母在自己的儿女名下有着操不完的心。不管那家有事,她都会操心。所以有事的时候,儿女们尽量不想让岳母知道,怕岳母过于担心。在我们看来的一些小事,在岳母心里可能就是大事了,一旦让她知道了,她比谁都着急,有时急得整晚睡不着觉。岳母一辈子只为儿女活着,不仅拉扯大了自己的五个儿女(还送养一个),还拉扯大了两个孙辈。八十岁的人了,天天还在为儿女们操心,如果那个孩子几天不露面,她总是牵肠挂肚,坐卧不安,非要弄清楚一切安好才肯放心。如今我住在她的楼下,每天上班走时,抬头就会看到岳母站在窗前目送我们离去,每当我们下班回来,她依然还会站在窗前守望着我们。岳母手里有我家的钥匙,每当我们上班走后,岳母就会替我们收拾屋子、整理衣物、洗碗、扫家、墩地、擦玻璃,倒垃圾,或为我们准备中午的食材。有次,我把手机落在家里了,返回去取,当我打开房门时,看到岳母自顾自帮我做着家务活儿。在耀眼的阳光下,岳母的身影是那么的清晰,我的目光再也无法移开,不由得近前端详起相处三十年的岳母,过去不曾这样仔细观察过我的岳母。当我看见岳母满头银发,看见她那佝偻的背影,弓着腰在擦濯衣柜时……感到在岳母的身上凝聚着天下所有的母爱。有点耳聋的岳母没有发觉我的出现,我站在那里很久,无以控制内心的激动,顿时热泪盈眶。我们再没理由懒惰,岳母正在用行动来教我们做人要勤快,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当天的事必须当天完成,不得偷懒。</h3><h3>夏天,妻去呼市帮儿子带孩子,我除了上班,天天还得为上学的女儿做饭。岳母看到我做饭时笨手笨脚的样子,就提出要为我和女儿做饭。我怕累着老人,坚持不让她来做,故意找个借口说,不想吃那些菜。岳母是个倔强的人,知道我和女儿爱吃青菜,专门到小区门口买青菜回来做,等我下班回来饭已做好,她却仍然站在窗前等着我们。我想拒绝也没有办法。我的一句不想劳累老人的借口,却给老人增添了负担,让八十岁的老母亲来照顾我,心里有种负罪感。岳母就像我的亲生母亲般关心爱护着我们。</h3> <h3>老人家一辈子心中只有儿女,唯独没有自己,从不让儿女为她操心。如果自己有事,只要能自己扛着,绝不会连累子女们。比如前年,岳母下楼时不小心踩空,摔倒在楼梯间的平台上,自己挣扎的爬回屋,忍着疼痛不告诉任何人。晚上我们去看岳母时,楼道里就听邻居说,老太太今天在楼梯间跌了一跤。当我们见到岳母后,岳母装得像没事人似的,还要挣扎的起来给我们倒水。我们问她跌伤了没有,她才告诉我们经过,并说没事,还硬撑着站起要走几步给我们看。经医生检查结果是:半月板断裂。这就是我的岳母,她一生只为儿女着想,自己的事从不放在心上,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哪怕是自己的儿女。当我抱着瘦小的岳母走上楼梯,看着岳母的脸,顿时悲喜交集,无法抑制眼中的泪花。</h3><h3>岳母是个爱干净的人。她穿的衣服多会儿也是勤勤实实,干干净净的。她把屋子收拾的一尘不染,东西放哪儿都有规矩,从不乱放。她放置的东西,不管过了多长时间,都记得一清二楚,不像年纪轻轻的我们,总是丢三落四,刚刚过去的事,转眼就记不清了。直到现在老人还保持着这个习惯。</h3><h3>岳母就是个劳累的命,从不服输,进了城还是念念不忘想回村种地。岳母一生劳累过度,脊柱严重变形,走起路来总是佝偻着身子。我们劝老人少操心,少做营生,没事的时候活动活动筋骨就行了,可老人就是闲不住。比如,岳母外出转悠的时候,见个纸片子、饮料瓶子、都要捡回来卖给收破烂的。</h3><h3>楼上的母亲牵挂着我们,楼下的我和妻子守卫着楼上的母亲。人间真情,难以言表,天伦之乐,其乐无穷。岳母勤劳善良、吃苦节俭、无私奉献的品德,永远是滋养后人的宝贵财富。</h3><h3>愿我的岳母健康长寿,和我们相伴永远!</h3><h3>(2015年5月)</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