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 峥嵘岁月

晓粤

<h1>&nbsp; 四十年前,已有八年军龄的我,与千千万万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一起,怀着满腔热血,为保卫祖国的和平,为保卫共和国边境的安宁,毅然踏上了自卫反击的战场。</h1><h1> 当年我所在的第三十八野战医院在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前,由院首长奉命率领应急组建的院部和两个野战医疗所,开赴广西省龙州县,执行中越自卫还击战中的一线野战医院卫勤保障及伤员救治任务。我也由原二所抽调到一所。</h1><h1>&nbsp;&nbsp;&nbsp;&nbsp; 四十年后,已经退休的我们已是满头华发、儿孙满堂,但是我们来了,我们从广东、河北、上海、山东等地来到南宁,与广西的战友相聚,一起重走参战路,再去凭吊那块曾经撒下热血的土地,缅怀和祭奠那些为捍卫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寻找我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救死扶伤的足迹。</h1> <h1>  从广州出发的战友在广州南站候车</h1> <h1>  部分战友相聚在南宁</h1> <h1>  乘车前往凭祥途中,在高速公路崇左服务区休息时遇到了原广州军区某部舟桥四连参战老兵联谊会的老兵及烈士家属,他们也是前往龙州烈士陵园祭拜战友和亲人。</h1><h3></h3> <h1>  在高速公路崇左服务区偶遇原广州军区舟桥连的老兵</h1> <h1>  1978年12月28日凌晨5时许,第三十八野战医院执行任务的人员携带医疗战备物资,分乘12辆解放牌卡车从南口出发,经广州换乘专线军列奔赴崇左,到达崇左火车站后,又自己动手将医疗战备物资从火车上搬运到汽车上,并于1979年1月2日抵达广西龙州芹江大队驻地。</h1><h3></h3> <h1>  与战友们在崇左火车站广场合影留念</h1> <h1>  崇左火车站站台</h1> <h1>  与战友们在站台合影留念</h1> <h1>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h1><h1>&nbsp;&nbsp;&nbsp; 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唯一取得胜利的“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指挥的“镇南关起义”均发生于此。</h1><h1>&nbsp;&nbsp; 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鸡陵关。</h1><h3> </h3> <h1>  黄色小楼为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法式楼)。于1914年由法国人设计建造,后为大清邮局。</h1><h3></h3> <h1>  友谊关法式小楼</h1> <h1>  与战友及导游合影留念</h1> <h1>  1979年6月13日上午,中国方面在广西友谊关至越南同登公路零公里处,释放了第四批557名越南被俘武装人员(其中64名女战俘),越南方面也释放了65名中国被俘人员。</h1><h1> 由于有女战俘,前指命令我院派出女性医生护士二十一人执行此次任务。图片记录了即将离境时女战俘的复杂心情。</h1><h3></h3> <h1>  在友谊关执行交换战俘任务时留影</h1> <h1>  与执行第四批交换战俘任务的战友们在友谊关合影留念</h1> <h1>  当年交换战俘时的场景,背背包的是越方女战俘。</h1> <h1>  当年执行交换战俘的地点及参与者</h1> <h1>  与战友们在友谊关合影留念</h1> <h1>  友谊关口岸与战友们合影留念</h1> <h1>  国道零公里处</h1> <h1>  两国交界零公里处合影留念</h1> <h1>  身后为越南同登口岸</h1> <h1>  在龙州烈士陵园与舟桥连老兵再次相遇并合影</h1> <h1>  龙州烈士陵园</h1> <h1>  与战友们合影</h1> <h1>  祭军魂</h1> <h1>  第三十八野战医院于1979年1月2日抵达驻地勤江大队。进行战前准备和训练。</h1><h1> 当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茅草棚及帐篷。</h1> <h1>  现在的勤江大队路碑</h1> <h1>  当年的勤江路牌</h1> <h1>  当年搭建茅草棚地方的现状</h1> <h1>  当年搭建的茅草棚</h1> <h1>  战友们故地重游合影留念</h1> <h1>  当年搭建茅草棚地方的现状</h1><h3></h3> <h1>  当年搭建的茅草棚</h1> <h1>  战友们身后就是当年清洗敷料和伤员被服,以及清理个人卫生的小河</h1> <h1>  当年在清洗敷料、伤员被服及清理个人卫生的小河合影留念</h1><h3></h3> <h1>  在当年搭建茅草棚的地方留影</h1> <h1>  战地留影</h1> <h1>  当年与战友们的合影留念</h1> <h1>  当年就是在水口口岸接收由高平前线送下来的伤员,最紧张的时候前接组直接经由水口口岸到高平前线接收伤员。</h1> <h1>  水口口岸</h1> <h1>  水口口岸界碑</h1> <h1>  身后的建筑物就是越方高平口岸。</h1> <h1>  水口口岸与战友们合影留念</h1> <h1>  79年2月12日,医院从芹江大队紧急转移到距离越南前线只有十几公里的北跃中学,开始临战的各项准备工作,2月17日清晨7点中越自卫还击战的炮声响起,大炮由我院后边发出,顿时映红了半边天,全院上下立即投入紧张而有序地救治工作。</h1> <h1>  北耀中学:当年38野战医院医护人员驻扎的地方。</h1> <h1>  北耀中学:当年运送重伤员的直升飞机停机坪。</h1> <h1>  开战不久为防止敌特工队的袭扰及空袭,根据上级的指令,4天后又后撤到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农屯生产队,在那里搭建帐篷,收治从前线转下来的伤员。</h1><h3></h3> <h1>  农顿屯:我身后的排灌沟是当年清洗敷料、伤员被服及清理个人卫生的地方。</h1> <h1>  农顿屯</h1> <h1>  中央慰问团团长黄镇副总参谋长率中央慰问团前来慰问</h1> <h1>  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我所在的一所荣立集体一等功,我个人也立了三等功。</h1> <h1>  四十年前同一战壕并肩战斗,四十年后战地重聚同叙战友情。</h1><h1>&nbsp;&nbsp;&nbsp; 龙州当年曾经是战斗的前沿,现在因它秀美的山水又成为了旅游胜地。在重走参战路、祭拜众战友后,游览了他们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捍卫的祖国大好河山。</h1> <h1>  石景林景区</h1> <h1>  明仕田园景区</h1> <h1>  鹅泉景区</h1> <h1>  德天瀑布</h1> <h1>  旧州</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