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萱草又名忘忧草,花语是爱的忘却,代表“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放下他(她)放下忧愁。</h3><h3><br></h3> <h3>因为花形相近,不少文献都混淆了萱草、黄花菜。萱草不等于黄花菜,黄花菜是萱草属植物的一种,但除黄花菜外的萱草属植物多半不可食用。我们日常种植玩赏的萱草花不是黄花菜,而是大花萱草、卷丹之类;黄花菜一般出现在菜地里,而非花坛中,吃货们切勿从花坛中采“萱草”来吃,以免中毒。其实不同品种的萱草还有强大的药用价值,早就被我们的老祖宗开发出来了,大家有兴趣可以问问度娘。</h3> <h3>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中国传统的母亲从不说爱,总是说:哎呀我家这个崽子特别不懂事。体现了老母亲为孩子祈求大家宽容些的一种表现吧。时时牵挂,事事担心是中国式的母爱表达方式…...隐忍而含蓄...在这个快节奏伴生着浮躁的社会里,这些需要走出家庭工作在各行各业常常忘记自己是女人的现代式中国女人们,让孩子们心里面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呢?杀母案件让这些女人们有几多需要深思的沉痛,不是何以报春辉的温情,而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残酷规律。</h3> <h3>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这是中国式孩子对母亲的爱吧,惟愿岁月静好。</h3> <h3> 人到中年了,所有童年、少年、青年中的自己好像有些远了,那些胆怯无助,不知所措,年少轻狂到踏实隐忍的成长过程里面心情感受常常想不起来了...那时候的父母亲从心里的无所不能到平凡的转变是怎样悄悄的过渡的呢?</h3><h3> 今天我只知道这是第一个没有母亲的母亲节,以前总是想老是唠叨太烦了,总是和自己说要耐心些再耐心些,我不要看到她伤心为难。从来没意识到她把我炒的菜连菜汤都说好吃要吃光,说我熬的粥好喝…让我多骄傲。这些纠缠不清的琐事里有多浓的依恋。每天给我打一个电话,总是让我不知所谓的老母亲不在了,原来也是如此的让我痛彻心扉。原来我一直希望有一株忘忧草送给我不管何时何地的父母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