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妈妈

大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又是一年母亲节,</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明日祝福献给谁?</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童年往事依稀在,</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回首不见我慈亲。</i></b></h3><h3><br></h3> <h3></h3><h3></h3><h3></h3><h3> 妈妈,世界上最神圣的、温暖的称呼。但是,我对自己小时候的妈妈印象却记不清了。襁褓中的印象模糊,七岁前也是情景朦胧,真的是没有多少印象了。 我小时候,妈妈是什么样呢?努力回忆,记忆片段支离破碎。到了十几岁时,家里有一个棉猴,棉猴面子好像是天蓝色的,里子是粉底,还有一个个青青的苹果、红红的草莓,还有黄橙橙的橘子,妈说是我小时候冬天穿的。于是,妈妈的形象才慢慢浮现在脑海…… 小时候,在老家东房住,那时没有电灯,每天晚上,妈妈总是点着油灯纳鞋底,一直到很晚很晚,有时,我睡醒一觉,妈妈还是坐在被窝里,披着棉衣干活忙碌。沉沉睡去,不知妈妈何时入眠。 白天,妈妈除了负责一家十几口三餐外,不是找来旧布打夹织,就是用纺车纺线。有时还和其他婶子大妈们一起领活扎花。先说打夹织吧,她把穿剩的旧衣服撕成大大小小的布块,用黑面粉打一锅糨子,然后或摘下门板,或用面板背面,刷上一层糨子,粘上一层旧布头,再刷上一层糨子,再粘上一层旧布头,如此反复五六次,这样一版夹织就打好了。把打好的夹织放在当院晾干后,收起来压在炕底下,这样就可以做鞋底鞋面了。 纺线,可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活计,“手摇纺车:据推测,约出现在战国时期,也称軠车、纬车和繀车。常见由木架、锭子、绳轮和手柄四部分组成,另有一种,锭子装在绳轮上的手摇多锭纺车”——这是百度对纺车的解释,至今我也不知道纺车部件的名称,只知道至今仍挂在老屋东墙上的纺车有一个三角型木架、一个带手柄的大大的轮子。每到农闲或阴天下雨时,妈妈就会搬来纺车,放在里屋炕上,用事先压好的棉条,纺出一锭一锭雪白雪白的棉线,再用棉线合成一根一根粗细均匀的线绳,这样,就可以用它纳鞋底了。 扎花,当时好像是说国家作为工艺品出口的,妈妈从别人家领来五彩缤纷的花线、各种鲜花或仕女图案和大大小小的针,还有花绷子、小剪刀,就像现在绣十字绣一样,她起早贪黑,飞针走线,绣出一幅一幅美丽的图画。<br></h3><h3></h3><h3></h3><h3></h3> <h3>  这是2018年8月23日下午2点19分,妈妈生日次日,三弟离家的监控摄像,记录了父母送儿的场景,也留下了妈妈最后的声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