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罗晓军</h3> <h3> 妈妈,您最喜爱的银杏树,已六次满树尽带黄金甲。前几天,我们这边已立夏。您那边的银杏树,也翠绿如滴了吗?</h3> <h3> 妈妈,明天,是2019年5月12号,母亲节。昨晚,儿子又梦见您了。没有母亲的母亲节,世界再大,心,也无处安放。梦醒之后,再不能眠。</h3> <h3> 在梦中的您,居然是十年前八十岁生日那天场景重现。妈,您还记得吗?在您和爸曾经居住过的院子里,有两棵并肩而立的银杏树;伟岸挺拔,端庄美观,树冠已达三层楼顶。那天下午,秋风轻拂,银杏树撒下一片片橙黄,在院子里宛如铺开一条金色的地毯。</h3> <h3> 我说,妈,双木成林,咱家的银杏林好美啊;您,是最漂亮的那一棵。您羞涩地说,不敢当,我哪有那么好。说完,您突然童心大发,一边哼唱着《我们在太行山上》、《志愿军军歌》等经典老歌,一边乐此不疲地追逐翩翩起舞的杏叶,每每接住,就是愉悦的欢呼;挑出最好的金黄,留做书签,再把落叶集中起来。</h3> <h3> 金色的夕阳,金色的秋叶,银发的您,在自己的80岁生日,欢歌于银杏林间。这美得让人沉醉的画面,让儿子的心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绽放。</h3> <h3> 妈,您还记得吗?我们对银杏树的了解,耳闻目染于您打小对银杏树的偏爱。您说,您之所以对银杏树情有独钟,是因为银杏树具有长达3500多年的顽强生命力;和水杉树一样,是植物界“活化石”,也是中国独有并走向世界的“东方圣者”。您告诉我们,小时候,您最独特的风景记忆,就是遍布成都大街小巷,银杏树那抹令人难以忘怀的金黄。</h3> <h3> 在成都济川中学(现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读书,您喜欢去四川大学和望江楼公园,看银杏树夏天的满目翠绿。</h3> <h3> 在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川大华西校区)上大学,您喜欢去华西坝著名的“钟楼映月”,看学校柯里斯钟楼旁,环绕荷花池的那18棵银杏树,在深秋金灿如盖,仿佛为池塘撑起一片金黄。现在这些银杏树,树龄应该有100岁,肯定更加古朴典雅。</h3> <h3> 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短暂工作期间,白桦树随处可见,您遗憾从未看到过银杏树,据说在当年,沈阳、抚顺一线是我国种植银杏树木的最北边缘。</h3> <h3> 调到湖北孝感工作后,听说附近不远处,有几万棵银杏树,您和同事专程赶去,尽情欣赏古银杏群落尽染成黄色的壮观景象。现在这个地方,叫中国千年银杏谷,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之一。</h3> <h3> 妈妈,您说,您喜欢银杏树,最重要的是,她的品德里具有真善美。银杏树朴实无华,智慧勇敢,善良崇高,奉献终身,值得我们引为楷模,做人当学银杏树。其实,您乐观坚毅、充满生命张力的一生,一直都在践行真善美。在儿子心中,妈妈您,就是那美轮美奂的银杏树!</h3> <h3> 妈妈,您是像银杏树一样,付出真爱、奉献终身的人。您在四川、吉林、河南、湖北等省,当过三十多年老师,教过多少学生,您早已忘记。但无论是温暖如春的天府之国,还是冰天雪地的北国之春;不管是地方教育系统还是军队子弟学校;您都以满腔的赤诚奉献,爱生如子,诲人不倦,诠释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师者风范。</h3> <h3> 在我的印象里,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您都做过经常性家访;课没备完作业没批改完,哪怕再晚,绝不休息。无论生活有多少坎坷和磨难,您都始终对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教出过许多具有正能量的优秀学生。您曾经骄傲地说,五十年代末,您教的一个女学生,十八岁当天就光荣入党。您在建南教过的学生,来家看您,年事已高的您忘记了许多往事,却从来没有忘记对学生的优秀,发自内心地高兴。</h3> <h3> 妈妈,有一种无以回报,叫妈妈的爱;这不求回报的爱,让儿子刻骨铭心。多年前,我曾偶遇一场疾病。从不迷信的您,走投无路之下,求得一偏方神药。为了儿子哪怕千万分之一的转机可能,在深秋冰凉的地上,您一动不动地捧药于掌,虔诚跪拜一个多小时,按要求致药自立于掌心方休。闻听此事,儿子潸然泪下,不顾科学理性,抓过“神药”大口吞下。妈妈,我读懂了您对子女爱得如此深沉,如此的真——尽其所能,倾其所有,奋不顾身。</h3> <h3> 妈,您是像银杏一样,善良崇高、至善若水的人。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造福于众人却不求回报。您从不过生日,也永远找各种理由拒绝晚辈为您过生日;但父亲每一年的生日,您都叮嘱我们过得别开生面。其实,这只不过是那个“母亲爱吃鱼头”故事的翻版,因为最风光最幸福的时刻留给丈夫,是您自己幸福的源泉。在您的心中,给予比索取更重要,付出比得到更幸福——您对至亲的爱是如此的善。</h3> <h3> 您对所有的人也都很友善。不管是家人还是来客,您总是奉上家中最好吃的东西。来抄水电的工人临出门,您一定给揣两个桔子;路上碰到捡破烂的老婆婆,您就会回家取了馒头包子让她吃。在您患阿尔兹海默症晚期的那几年,冷热不敏感,时光难分辨,但喜欢吃的小糕点,您一定会无数次地拿给到家的每一个人吃。因为您潜意识里永远知道,最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h3> <h3> 妈,您是像银杏一样,智慧勇敢、乐观坚强的人。您是儿女人生路上的好导师,以自己的美德美育,言传身教熏陶我们成长。您告诉我们“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教会我们善待他人, 乐于助人。您注意在生活的点滴中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儿女的良好品格。</h3> <h3> 我有一手拉锯绝活,那是您为了让我养成“坚忍不拔”毅力特训的童子功。70年代在建南气矿,家家户户都烧两三米长、 十公分左右粗的树枝棍,要锯成一截截的木棍才能用。11岁起,我就包下家里锯柴任务。每每胳膊酸痛想放弃之际,妈您总是面带微笑在一旁鼓励我,坚持就是胜利。5年下来,我的右胳膊比左胳膊明显粗壮了许多,更明白了“胜利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h3> <h3> 您常给我们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励志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面对坎坷,永远要乐观坚毅。以后不管是学习上的“高原现象”,还是工作上遇到瓶颈,坚忍不拔已成我无坚不摧的利器。您鼓励我博览群书,让我从书中汲取从容坚强的人格力量;当我读完建南气矿图书馆所有藏书,您又到处帮我从别人家借来新的精神食粮,帮我打开了看大千世界的一扇窗。您留给我最宝贵的闪光品质,是永远乐观向上、从不抱怨的生活态度。您一生充满坎坷和磨难,却一生乐观坚强满满正能量,给了我笑对坎坷的人生豪气和顽强生命力。</h3> <h3> 妈,您是像银杏一样,朴实无华、寓教于美的人。您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教给我们爱的能力和美的欣赏。有母亲在的地方,便是家。我永远也忘不了寒风中您守望的身影。无论是在湖北8199部队八一小学上一年级,还是在成都府河边上二年级,每每冬天黑得早,我和大姐、二姐放学回家时,都能看到您带着妹妹,在寒风中牵挂的守望,每次都能感受到被爱的幸福感和美感。我永远也忘不了,儿女们取得每一个小进步您幸福的表情。您一生都倡导赏识教育,给儿女永远是欣赏眼光的激励。上学时,儿女们每拿回一个奖状,都是你快乐的节日;工作后,儿女们每一个进步,都是您幸福的涌泉。</h3> <p class="ql-block"> 我有一道永远也吃不厌的菜——茄子。无论怎么做都喜欢吃。六岁的某一天,我随口说了一句“茄子真好吃”。从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茄子成了您烹制的家常菜。工作后每次回家,只要有卖的,餐桌上必有一道茄子。您在阿尔兹海默症晚期,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实际年龄甚至把自己的儿子误喊为“哥哥”。每当我们去买菜时,您依然不忘叮咛一句:“买点茄子,晓军喜欢吃。”张爱玲曾说过:“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的不知所措了而已”。妈妈,茄子这道菜,我却一直百吃不厌。您在的时候,我品味的是母爱的味道;您离开的日子,我寻觅的是思念的踪迹。</p> <h3> 我永远也忘不了您为儿子外出读书缝衣服的情景。16岁,我要离开父母到外地读书。并不精于女红的您,临行前两天,每天都忙到半夜,把我要带的衣裤全部缝了一遍,针针线线都是如此的细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您的一片深笃之情,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自然流露出来,已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h3> <h3> 妈,您最喜爱的银杏树,已六次夏日翠绿欲滴,秋日灿烂金黄,儿子依然能感到您从未离开的慈爱目光。我知道,即使有时空的阻挡,儿子也永远在妈妈的心上。谢谢您一生钟爱的银杏树,让儿子对您的思念,有处可栖。</h3> <h3> 妈妈,在儿子心中,银杏树的夏绿秋黄,就是您的母爱慈祥。当夏风摇曳银杏的满目翠绿,秋爽飞扬银杏的片片金黄,妈妈,您知道儿子也在想您吗?</h3><h3>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