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4月28日10点10分,母亲黄宪芬因患病在省人民医院,经医治无效嗑然逝世,享年91岁。</h3><h3><br></h3> <h3>写下这个题目,我已经是泪水潸然。母亲走的时候,我没有来得及给她写点文字,主要是心中的痛苦冲毁了一切,不知从何处下笔才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h3><h3><br></h3><h3>母亲她带着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与不舍,走完了人生91个春秋的旅程,她离开我们已15天了,现仍然神情恍惚,夜不能寐。挥之不去的总浮现母亲生前的诸多往事,音容犹在,无法释怀。</h3><h3><br></h3><h3>今天是母亲节,再不为她老人家写点东西,就太对不起她老人家了,自己的良心也无法、无处安放!希望母亲您在天堂能听到儿女的呼喚和泣诉……</h3><h3><br></h3><h3>母亲走了,随之而去的是她那慈详的微笑,和她对亲人及所有生命的温情脉脉的爱,可仍留在人世间的人们,又如何面对生活中猝然出现令人惶恐无措的空缺?</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汝本洁来还洁去</font></h1><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一片冰心慰后人</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h3> <h3>母亲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h3><h3><br></h3><h3>1928年农历8月17日,母亲诞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天福山区西北岔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那战火动荡的岁月、贫脊的土地(仅有三亩薄山地)和穷困的家庭,注定了母亲的童年是凄苦不堪的,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穿过一件象样的衣和鞋。正是如此,亦养成了母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姥爷和姥姥养育了四个子女,母亲排行第二。她与姐姐过早就用稚嫩的肩膀,帮助家里承担了所有的苦累活。家里虽然贫穷潦倒,但姥姥姥爷却坚持让孩子们去上学堂,识字念书……</h3><h3><br></h3> <h3>1947年5月,母亲在家乡受党的宣传和进步思影响下,积极追求革命真理,毅然参加革命军队,投身于伟大的解放战争,在华东军区后勤部军工局和三野22军64师,勇敢战斗、忘我工作,数次荣立战功,并于1949年6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3><h3><br></h3> <h3>战争年代,她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奋勇作战,经受了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从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一名巾帼英雄战士,为新中国的解放,奉献了自己战火中的青春。</h3> <h3>1953年底,军委和国防部从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并为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做准备,要求全军作战部队女军人(除专业技术军种外)均退出现役转业至地方工作。</h3><h3><br></h3><h3>22军选派母亲在内的2名优秀女干部代表22军全体女军人,去南京华东军区参加了动员大会并接受军区首长的表彰。</h3><h3><br></h3> <h3>1954年12月,母亲服从组织安排,退出现役转业至浙江岱山县、定海县商业局工作;</h3><h3>1963年3月,调四机部第720厂工作至离休。</h3> <h3>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母亲在浙江和720厂工作期间,保持和发扬了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长期担任各级党的政治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多次"临危受命"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开拓新局面,完成新业绩!</h3><h3><br></h3> <h3>母亲在工作中,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平易近人、待人忠厚、关心同志、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联系群众并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受组织信任和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被干部职工亲切的称为"活菩萨般心肠"的大姐。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等奖励。</h3> <h3>母亲于1984年5月,享受厅局级医疗待遇,正式办理离休。离开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热爱的工作和事业!</h3> <h3>母亲在工作岗位中是敬业称职的好干部、好领导。在家庭中,亦是孝敬老人、相夫教子、生儿育女、关爱孙辈、帮助亲属,倾情奉献了她毕生的心血,而唯独从未想过去关心自己。</h3><h3><br></h3><h3>母亲总是象一炬焟烛,总是在照亮别人,而燃烧自己……</h3> <h3>母亲和父亲陈光华相识并订婚于山东老家。在战火纷飞的年月,父亲在野战部队,母亲在华东军区后勤,战事连连,根本无瑕顾及个人问题,部队南下后,两人曾一度失联,后几经辗转终于在1949年6月恢复了联系。经组织批准,父母亲于1951年11月23日举行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h3> <h3>母亲无论在部队或地方工作期间,全力支持父亲的工作,除了自身繁重的本职工作完成,挑起了照顾家庭、孝敬婆婆、生儿育女、辛勤持家的重担……</h3> <h3>母亲共养育我们姐弟三人。父亲因部队工作繁忙,三个孩子的降生,父亲沒有一次在她身边陪伴,照顾,母亲独自去默默承受这炼狱般的痛楚……</h3> <h3>我们姐弟三人都是喝着母亲的乳汁长大的,长期的辛劳和困难时期缺乏营养,母亲患上了贫血,人极度消瘦,却从不舍给自己加强点营养。</h3><h3><br></h3><h3>父亲每次从部队回来,母亲总是千方百计的改善生活,让婆婆、丈夫及孩子们吃好,而自己从不舍多吃一口……</h3><h3><br></h3><h3>母亲就象鲁迅笔下的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她含辛茹苦、默默奉献、毫无怨言。</h3> <h3>母亲转业至地方工作后,父母亲将奶奶从山东老家接到舟山定海生活。母亲全面担负起了孝敬婆婆,抚养子女的家庭重担,每日起早摸黑克俭持家,缝洗浆补、买菜烧饭、忙里忙外照顾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是守备区大院公认和赞道的贤惠好媳妇、好母亲。</h3><h3><br></h3><h3>期间,母亲又将在山东老家务农的小弟弟和小叔子接至舟山,落实户口、安排工作、学习,帮助他们成家立业。</h3> <h3>踏入人生,第一位老师,是最高尚、最慈祥的母亲。她教会我们发第一个音符,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做事。</h3><h3><br></h3><h3>她教诲和严格要求我们要光明磊落正直的做人,一切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做事,严于律己、善待他人。我们姐弟三人在母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起来,同时,在母亲的教诲下也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h3><h3><br></h3><h3>记得文革1971~73年间,父亲因莫须有的"5.16"分子罪名,被再次打倒,遭到关押审查。期间,母亲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负担,一如既往的坚持工作,抚慰老人并教育我们姐弟,要坚强挺住,坚信党,相信组织,相信父亲是清白的。</h3><h3><br></h3><h3>母亲的坚强和傲骨是我们莫大的心理支柱,终于等到父亲平反昭雪,恢复工作,我们从中亦经受考验,思想更趋成熟进步。</h3> <h3>母亲离休后,我们姐弟三人的孩子陆续降生。母亲为支持我们的工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看孙辈的责任。出于“隔辈疼”的原因,她将对儿女的爱转移到幼小的孙辈身上,给孩子以加倍的爱。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当然,也承担繁重的体力和精力。</h3> <h3>母亲除了精心照顾孙女、外孙、孙子的吃穿外,更是在德育方面言传身教,让他们相互友爱,相互谦让,从不过分溺爱,视为命根子般的呵护照料。</h3> <h3>母亲与父亲和姥爷、大姨、小舅合影。</h3> <h3>母亲的姐弟四人。</h3> <h3>母亲与姐弟合影</h3> <h3>母亲、大姨和弟媳合影</h3> <h3>母亲在石家庄与我们的伯伯、大妈、陈俨、陈夕、海明等合影。</h3> <h3>伯伯、大妈对母亲关爱有加,因放心不下其健康,1979年5月,致电母亲赴石家庄白求恩医院检查治疗,让母亲倍感亲切和温暖。<br></h3> <h3>老陈家妯娌合影</h3> <h3>父母亲与弟妹合影。</h3> <h3>母亲和父亲,相濡以沫近70年,他们既是恩爱夫妻,更是伉俪情深、志同道合的战友。</h3><h3><br></h3><h3>坚定的信念和爱情,支撑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路中,相互关爱、理解谦让,共同度过了多少次艰辛困苦,却始终不离不弃!给我们子女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h3><h3><br></h3><h3>父母离休后,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游遍了世界各地和美好山川……</h3> <h3>父母亲在杭州西子湖畔</h3> <h3>父母亲在欧洲各国旅游合影</h3> <h3>父母亲在北京、云南、三亚和三峡等地旅游合影</h3> <h3>2001年9月,父母亲金婚纪念留影</h3> <h3>2008年10月,子女们为父母亲80寿辰合影留念</h3> <h3>2015年陪伴父母亲在台湾故宫合影</h3> <h3>姐弟2016陪伴父母亲在韩国合影</h3> <h3>姐弟2016年陪伴父母亲在日本合影</h3> <h3>2017年10月,我们姐弟陪伴父母亲回到离别55年老部队,受到守备区首长的热情接待并合影留念。</h3> <h3>姐弟与父母亲合影</h3> <h3>志趣相投的老两口</h3> <h3>携手相伴到老的父母亲</h3> <h3>2018年5月,姐弟陪伴老父母亲在浙江旅游合影</h3> <h3>2018年5月,姐弟陪伴父母亲在安徽徽州牌坊群合影</h3> <h3>老母亲情趣盎然</h3> <h3>2018年10月,父母亲在孩孙四代同堂的祝福下,度过了90华诞的寿辰。</h3> <h3>第四代重孙子的诞生,让老人家内心溢出美美的欢笑</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汝本洁来还洁去</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片冰心慰后人</h1><h3></h3><h3></h3> <h3>2019年3月29日,母亲病重入院治疗,4月10日黄昏,最后一次与老父亲的合影留念。</h3> <h3>相濡以沫近70载的老兩口,静谧坐在窗前,默默的眺望远方……</h3><h3>这也是她老人家留给我们最后一张照片。</h3> <h3>母亲,永远的逝去了……</h3><h3>令我们做儿女的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给我们及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想和思念!</h3><h3><br></h3><h3>善良仁厚的高尚情操,令我们永远敬仰;</h3><h3>任劳任怨的坚轫品格,令我们永远敬佩;</h3><h3>诚实正派的优秀品质,令我们永远敬重;</h3><h3>宽容待人的可贵胸怀,令我们永远敬爱。</h3><h3><br></h3><h3>母亲,您生我时</h3><h3>剪断的是我血内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壮;</h3><h3>母亲,您升天时</h3><h3>剪断的是我情感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哀。一声长叹,叹不尽人间的母子情……</h3><h3><br></h3><h3>母亲,您为了儿女,一生一世。</h3><h3>我们不敢奢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母亲,能有这一世叫您为母亲的福份,我们已是侥天之幸了,如果真有来世的缘分,请让我们也来为您,一生一世以还!</h3><h3><br></h3><h3>母亲,请您放心,我们姐弟一定照顾安排好老父亲的生活,因为我们知道这也是您最不舍和惦挂的……</h3><h3><br></h3><h3>愿母亲在天之灵,得到安息!</h3><h3><br></h3><h3><br></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儿海平</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儿子海舟</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0512泣诉于南京</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