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撼动大世界——基于核心经验的语言教学思考

耿晓锟

<h3> 2019年5月10日下午,为期一个月的语言教研活动终于圆满落下帷幕。在这次活动中语言教研团队的老师们历经十余次的公开执教、团队研讨,对《西瓜船》《孤独的小熊》《放电影》这三个活动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反复的思考,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h3> <h3> 在活动的一开始,荆敏老师、王凤梅老师 、傅文学老师分别执教了《西瓜船》《孤独的小熊》《放电影》3个语言活动,接着耿晓锟老师、孙晓佳老师、 仲爽老师又对这三个活动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从现场执教的课堂效果和分析的有效性上能看出老师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虽然教研的道路百般曲折,但最终取得的优异成果让整个团队甘之如饴的去享受这份艰辛。</h3> <h3><br></h3> <h3>《西瓜船》这个活动是典型的看图说话活动,执教的现场我们能够看到荆老师用:都有谁——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有模式的步步追问充分的调动起了孩子们表达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想根据图片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最后孩子们合作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时,每个故事都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h3> <h3>通过耿晓锟老师的分析,我们能够听出这个活动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她们将这个活动最终落脚于单幅读图、观察画面重点细节上。为了能更有效的完成引导孩子单幅读图的目的,老师们将这六张图片读到了极致。在活动中,老师将每张图片所有的可能性都呈现给孩子,自主排列的时候也就出现了更多的变化。<br></h3> <h3>在整个教研磨课的过程中,孩子们向大家展现出了 这么多的可能性,比老师们的预设要多得多。每一种都能自圆其说,每一种都趣味盎然,每一个故事都有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清晰描述,这也是叙事性讲述所要求的核心经验。</h3> <h3>王老师是一位活力满满的老师,她生动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很容易的就吸引了小班的孩子,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充满趣味的故事世界。老师投入的状态带动了孩子想说的兴趣,他们的语言充满了童真童趣,想说就说,整个活动氛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h3> <h3>在活动后孙老师的分享中,我们也明确了这个活动每一步的调整都有着教研团队的反思与思考。通过孙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偏情感体验的语言活动,如何让孩子们体验故事中“孤独”的情感是教研团队面临的一个难题。最终通过设计问题链“会找到朋友吗——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心情会怎样——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将故事情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能够“感同身受”的同时进而发现微笑的神奇力量。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更是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可爱的笑脸,让他们稚嫩的脸上永远有灿烂的笑容也是作为一名幼教人最大的追求吧。</h3> <h3>傅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和蜕变。活动中的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活动现场孩子们积极的猜想,大胆的表述让《放电影》中四张简单的插图立体了起来,整个故事变得鲜活而生动。</h3> <h3>通过仲老师的分析,我们发现带有科学基调的讲述活动中前期经验的重要性。如果孩子都不了解自己的影子何谈去讲述并理解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呢。所以在正式进行活动之前,孩子们就首先和自己的影子进行了一段奇幻之旅。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孩子们讲述的准确性。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问题链的设计和追问同样重要。什么样的影子——谁的影子——它们是什么姿势,通过这样的追问,孩子们能够用“肩并着肩”“手拉着手”“背靠着背”来描述图片中小动物的动作和位置关系。以此图片中的重点内容已经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当孩子们进行完整讲述的时候就会跟随这些要点清晰的向大家描绘出整个画面。</h3> <h3>活动最后,李主任带领大家聚焦三个语言活动的核心经验,对接《指南》目标要求,进一步梳理了老师们在活动中有效的支持策略,呈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创意思维。感谢教研室巩主任每一次的教研指导,直击核心的引领,有专业高度,有理论依据,基于儿童的发展,基于活动的有效,基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h3> <h3>让我们用小故事去撼动孩子的大世界,通过语言来领略孩子世界中的五彩缤纷。</h3>

老师

孩子

活动

教研

故事

语言

讲述

影子

执教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