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之路

海中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常被身边的同事和孩子们感染着,影响着。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一对老人曾指引着我前进,曾激励着我奋进。他们是我的前辈,是我的亲人,是我的公公婆婆。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他们是早已退休的老教师。他们的故事也许平平常常,但却真真实实,毫无半点虚假的再现过。</p><p class="ql-block"> 公公是六十年代的师专生,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在那个饿的眼前冒金光,挖野菜根充饥的年代里,还要接受劳动教育,公公挺了过来,坚持完成了学业。毕业分配到了庆城县太白梁山里任教。随之,家人也迁到那山沟里。也是在那个时候,上过完小的婆婆也开始了教学生涯,当上了民办教师。没有受过师范生正规教育的婆婆,在公公的指导下,备好课踏上了讲台。讲台下只坐着公公,婆婆在台上讲,公公在台下听。讲台上的婆婆会向台下的公公提问题,公公一声声的回答。这样的练习方式发生在每天的放学后,经过许多次的练习,公公才允许婆婆给孩子们上课。</p><p class="ql-block"> 婆婆虽然没有受过专业教育,但音乐天赋极高,她能听着广播中的歌曲,谱出曲子。在那个没有乐器伴奏的年代里,跺脚拍手地打着节拍教孩子们唱歌、跳舞。每逢六一儿童节,她还担当着服装设计师,为孩子们缝制白衬衫、蓝裤子等演出服。</p><p class="ql-block"> 公公婆婆的工作地在学校,家也在学校。在那个山路崎岖、下雨后河水漫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还留下他们相互搀扶、相互背着过河的身影,一家五六口人的口粮要他们背过河去磨面。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凌晨三四点,因为赶天亮还要回来给孩子们上课。婆婆曾挺着大肚子在操场上集合放学,孩子们刚走出校门就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相互叫嚷着:“王老师生孩子啦!”</p><p class="ql-block"> 山里工作了十几年之久,随后一家人又迁回了老家显胜。公公从村学到高中,从数理化任课老师到乡教育专干、教委主任、检查员,工作是一步一个台阶,坚持走着他的乡村道路。</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乡村学校分散坐落,山里、平原上、沟边都有,每逢开会,公公要骑上自行车逐一去通知,随后又召集起来开会。检查工作也是如此,多数时间还要下乡蹲校。后来有了摩托车,每早四五点钟公公就骑着摩托车去八里以外的单位,晚上又披着星光归来。</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非师范生,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纯属门外汉。开始上课前,公公婆婆的叮嘱没少说,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一课时的教案写了几大张。至今还记得婆婆教给我怎样批阅大楷,哪个字可以持半圈,哪个字可以持全圈。我也是一名五音不全的人,农村的小学老师承担的是全科的教学任务,每天放学后会编排样板戏的婆婆又是我的音乐老师,她用尖锐的嗓音认真地唱着简谱,教我唱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我刚参加工作时,公公也是我的上级领导。记得有一次,他到我所在的学校检查工作,当翻看我用红色小楷笔批阅的作文时,躬下身在地上用手指写了一个“助”字,说“且”作为“助”的左半部分时应该把最后一笔横写成提。当时的我震撼到的是老一辈人对知识的严谨,对工作的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教育生涯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心理老师。当我工作上有困难时,对这份繁琐的工作抱怨时,他们又时常用亲身经历的往事来开导我,用他们对工作的那份执着,那份热情,那份坚守来感染我。</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他们已白发苍苍,年逾古稀,步履蹒跚。他们没有“教坛保尔”张学成那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他们也没有教育专家那渊博的学术理论。但老家墙上那一张张全乡统考第一的奖状,珍藏在锦盒的那两枚三十年教龄的勋章,印证着他们的教育历程,印证着他们那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他们的学生已成为小有名气的作家,并在他们的寿宴上回顾公公婆婆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的事迹时,他们饱含热泪;当他们的学生已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在正月里来看望他们,向他的老师们倾诉当年不学无术的他如何后悔,创业的历程有多艰难时,他们饱含热泪……此时的他们是欣慰的,是幸福的,他们无悔于他们的青春,无悔于他们的这份贡献。</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的慈父慈母,是我教育路上的导师。我将踏着他们的足迹,兢兢业业,执着而又热情,坚守这条教育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