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

Mason

<h3><font color="#010101">到克拉科夫观光,还有一处重头戏,就是辛德勒的搪瓷厂( Oskar Schindler's Enamel Factory)。1993年斯皮尔伯格拍摄的《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风靡全球,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将这段过去鲜为人知的人道主义故事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font></h3> <h3>随着电影的热映,到克拉科夫旅游的人们开始按照这部电影的拍摄点,从卡奇米日,到对岸的犹太人隔离区,和不远处的搪瓷厂,寻找历史的遗迹。公众对辛德勒故事越来越大的兴趣促使克拉科夫市于2005年决定买下这个工厂,当时是一个勉强维持生产的电子厂,并着手将厂区改造成一个博物馆,挂靠在克拉科夫城市历史博物馆的名下,2010年6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内容并不局限于辛德勒的事迹,而是涵盖了1939年至1945年,在德军占领下的克拉科夫所发生的历史事件。<br></h3><div><br></div><div>图为工厂大门。</div> <p>工厂大门左侧的博物馆入口。由于限流,必须早去,或者网购门票,以避免因无票而白跑。绝大多数第一次去克拉科夫的游客都会到这里参观,一是因为它就在犹太区的附近,二是由于辛德勒的故事实在太感人,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三个多小时,实在太震撼。<br></p> <h3><font color="#010101">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于1908年出生在捷克,1936年受雇于纳粹德国军情局,1939年加入纳粹党。克拉科夫的这家搪瓷制品厂原来是由三位犹太人创办的,1939年德军入侵后被没收,之后被辛德勒接管,改名为“德国搪瓷制品厂”(Deutsche Emaillewaren-Fabrik,简称DEF),绰号“艾玛丽娅”(Emalia),来自德文搪瓷的谐音。图为博物馆的铭牌,上面的波兰文是:克拉科夫城市历史博物馆,奥斯卡·辛德勒艾玛丽娅工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辛德勒的初始动机是利用廉价的犹太劳力赚钱,但目睹了犹太人面临的悲剧之后,他决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他的社交能力、在军情局的人脉、和</font>对纳粹军官们的贿赂帮助他争取到了大批军需订单,也使他能够招收并保护约1000名犹太工人,包括他们的妻儿,以及残障者。而且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他不计成本地扩建和增加各种设施,甚至为了向纳粹证明他的人力需求,他从黑市上买产品来弥补产能的不足,到战争结束时,他已经一贫如洗了。</h3> <h3>1941年秋,纳粹开始执行最终解决方案,犹太隔离区开始被清空。事先得到消息的辛德勒让工人们都留在厂区,避免了更多惨剧的发生。亲眼目睹了德军在隔离区的暴行,为之震惊的辛德勒彻底改变了自己对纳粹的看法。为了避免犹太工人被送往集中营,辛德勒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加上屡试不爽的行贿,竟说服了党卫军,允许他在工厂里设立一个子集中营作为妥协,甚至还偷偷地多收容了450名犹太人,让他们免于饥饿,还可以在私下举行宗教仪式。</h3><h3><br></h3><h3>似乎嫌自己做得还不够,他甘冒生命危险,数次前往布达佩斯,向那里的犹太组织领导人讲述纳粹在波兰的暴行,并代为传递消息和资金。</h3> <p>1944年,苏联红军开始反攻,德军将工人们全部迁入集中营做最后处理,辛德勒急忙让秘书带着黑市上买来的商品、食品、和钻石前往60公里外的奥斯维辛捞人,几个星期后,这批心惊胆战的工人终于被运往了在捷克的新厂址,这里一共接收了1200名犹太人,这份名单就被称为辛德勒的名单,这批被抢救下来的犹太人也被称为辛德勒的犹太人。</p><p><br></p><p>在最后的时刻,辛德勒还设法将奥斯威辛里的三千名女工转移到了苏台德地区的一家纺织厂。另外250名奄奄一息的犹太人也被他从矿场上抢救下来,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医院里照料他们,直至解放。</p> <h3><font color="#010101"><p>作为纳粹党员和军情局雇员,辛德勒面临着被苏联红军处决的危险,他于是决定向美军占领区逃亡。犹太工人们集体签署了一份声明,证明他在战时为犹太人所做的一切。有位叫赛门·杰里特(Simon Jeret)的犹太人还专门拔掉了金牙,为辛德勒制作了一枚戒指留念,上面用希伯来文刻着犹太法典里的一句箴言: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 entire(救人一命,如救苍生)。</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一贫如洗的辛德勒曾经试图移民美国,但他的纳粹党员的污点使这一计划无法实现。他又到阿根廷创办农场,但也以破产告终。最后他抛下妻子,回到了德国,靠犹太组织的接济生活。1963年,以色列授予他国际义人称号,中华民国的乌克兰华工潘均顺和驻维也纳外交官何凤山也获得过这一称号。1966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授予他十字勋章。1974年10月9日,他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去世,享年67岁,按照他的遗愿,他被葬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的锡安山(Mount Zion),成为这里唯一一位前纳粹党员。正如他临终时所言:我的孩子们在这里。</p></font></h3> <p>辛德勒在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家庭长大,他儿时最好的玩伴是邻居的两个犹太孩子,这都使他对纳粹的恶意宣传产生了免疫力。</p><p><br></p><p>辛德勒在谈到自己的义举时解释道:“我觉得犹太民族正在遭到毁灭。我对此别无选择,必须帮助他们。”<br><br>“我憎恨野蛮、虐待、和纳粹思想的疯狂。我无法旁观生命遭受摧残。我做了我所能做的,和我的良心告诉我所必须做的。这就是全部,真的,就是这样。”</p><p><br></p><p>作为百万富翁,辛德勒完全可以去瑞士或美国躲避战乱,但是他选择了待在波兰。他告诉一位辛德勒的犹太人:“我没有选择。当你看见一条狗在车轮之下,你难道不会去帮助它?”<br><br>作家赫伯特·斯坦豪斯(Herbert Steinhouse)在1948年采访过辛德勒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辛德勒的卓越事迹只是源自于基本的礼仪和人性,只不过我们长大后就极少再真诚地相信这些礼仪和人性了。他是一个看到曙光而悔改的机会主义者,并从此背弃了周围的虐待狂和卑鄙的罪犯。”</p> 当年只有十岁的小姑娘后来在回忆辛德勒时说:“他是个赌徒,喜欢冒险和智斗党卫军。如果没有辛德勒,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他是我们的上帝、天父、和守护神。”<br><br>另一位当时的少年回忆说:“同看守不同,辛德勒会跟我们道早安。他还会将只吸了两口的香烟扔在地上,留给我们。他就像一个天使,让我们感到活的像个人。” “对辛德勒,人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个人的力量和意志,他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挽救犹太人。你能想象是什么力量使得他会去奥斯威辛营救那三百名犹太人吗?我们都说,在奥斯威辛,只有一条路可以出去,就是烟囱。你懂吗?没有人可以从奥斯威辛出去,但辛德勒救出了三百人。” <h3><font color="#010101">德军所到之处都会悬挂巨幅纳粹党旗,宣示所谓正能量和权威。在这种气氛和阴影下,很少有人能够冒着生命危险,向犹太人伸出援手。如果在1944年秋,当德军开始撤退时,辛德勒选择关闭工厂,任由纳粹将犹太工人们送进毒气室,那么他之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就会永远无人知晓,甚至其动机也会被质疑。但是,辛德勒做出了向捷克转移的决定,并且为此付出了大量财物和游说的努力,他为了挽救这些犹太人而不惜一切的心迹恐怕连那些被他行贿的纳粹军官们都已心知肚明了。</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collections.ushmm.org/oh_findingaids/RG-50.411.0001_trs_en.pdf"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辛德勒访谈,1970年4月22日</a><br></font></div> <h5></h5><h3>犹太工人们为辛德勒准备的证明信是这么写的:</h3><h3><br></h3><h5><font color="#b04fbb">兄弟们,</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r>签署这份证明的是自1942年起在辛德勒工厂里工作的普拉佐集中营的犹太人,我们来自克拉科夫。辛德勒从接管工厂开始就把保护我们免于被迁移,也就是最终被清除,作为他的唯一目标。这些年里,面对接收犹太人所要克服的巨大困难下,辛德勒尽了最大的努力,挽救了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r></font></h5><h5><font color="#b04fbb">他照顾我们的生活,整个就业期间,没有一例非自然死亡。总之,他从克拉科夫雇佣了一千多名犹太人。随着苏联红军的推进,有必要将我们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他于是将他的工厂也搬到了那里。</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r>实施辛德勒的计划困难重重,但他非常努力地试图实现它。最后他获准建立一个在帝国境内独一无二的子集中营,不仅仅男女工人,连家庭也能够团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是按照一个名单被搬迁到苏台德地区的,这份名单是在克拉科夫就起草的,并得到了这里所有集中营的认可,这也是独一无二的。当所有男性被关进格罗斯-罗森集中营和女性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时,若非辛德勒的搭救和善待,我们肯定都已丧生。他向我们提供额外的食物和衣物来保证我们的生活水平。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将我们的生命从不可避免的死亡中拯救出来的人道主义理想。</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r>感谢辛德勒的不懈努力和同权力机关的谈判,我们得以留在这里,虽然仍有风险,但否则都会被集中营的德军带走,这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在今天这个终战日,我们这1100名犹太人(800名男性,300名女性),在等待正式解放和返回家园的时候,宣布:所有格罗斯-罗森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工人衷心地感谢辛德勒。我们在此证明,完全是因为他的努力,我们才能够见证这一战争结束的时刻。</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r>关于辛德勒如何善待犹太人的情况,有一件事特别值得一提。今年一月,有一列从奥斯威辛集中营撤离的列车停在了我们附近,上面装载了一百多名犹太病人。这些病人有的已经冻僵了,其他人也是奄奄一息,没人愿意接收他们。是辛德勒把他们接到工厂里,尽管他们已经毫无做工的能力。他花了大笔个人的积蓄来为他们诊治,并为那些卧床不起的人设立了床位。正是因为他亲自关心,最后有80名犹太人存活了下来。</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r>我们真诚地恳求你们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帮助辛德勒,特别是帮助他建立新的生活,因为他已经在克拉科夫和在这里,为了我们散尽了所有的家财。</font></h5><h5><font color="#b04fbb"><br>1945年5月8日</font></h5> <h3><h3>上苍往往会将机会和责任授予一个等闲之辈,然后让人类见证一个普通人也能够做出非同寻常之举。辛德勒是一个德国间谍,纳粹党员,也是一个梦想着发战争财的商人,他更是一个花天酒地混迹社会的俗人。当绝大多数比他要高尚得多的德国人选择了沉默的时候,却出现了这么一位品行成疑的凡人,在大屠杀的泥泞血水中穿行,仍然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而他的所有缺点和污点,最后都被他用来在这一历史关头,完成救死扶伤的壮举。似乎对辛德勒而言,这个选择很自然,并不纠结,一个人物就是这样诞生的。他拯救了他自己,也多少让人们对人性的阴暗还不至于太绝望。</h3><div><br></div><div>辛德勒的情史和对家庭的遗弃让他的妻子艾米丽非常厌恶,但在回忆他的时候仍然夸到:“他有一颗包容的心,乐于助人。他和蔼、善良、极为慷慨好施,但同时一点也不成熟。”</div><div><br></div><div><span style="color: inherit;">历史将这一千多名犹太人和纳粹放在了克拉科夫,中间站立的是奥斯卡·辛德勒,上苍要一个凡人做出非凡的事迹,他做到了。</span><br></div><div><br></div><div>下面是《辛德勒的名单》25周年4K版的预告片。虽然斯皮尔伯格在讲述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时,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展现一个逻辑完整感人至深的人道主义奇迹,剧情里添加了一些属于艺术加工的片段,但并不影响影片主线对史实的尊重。《辛德勒的名单》经常被列入有史以来最佳电影的前十名,好莱坞不相信眼泪,这是一部极为罕见的催人泪下的制作。</div></h3> <h3>奥斯威辛集中营展示的是杀人,这里的主题是救人。正确的顺序是先看奥斯威辛,然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辛德勒奇迹。</h3><h3><br></h3><h3>(美篇音乐:Schindler's List soundtrack by John Williams)<br></h3><div><br></div><h3>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出生于1932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作曲家,拿奖拿到手软。斯皮尔伯格的片子用的基本上都是他的音乐。他创作的曲目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听。他的其它经典电影主题音乐有:《简爱》、《大白鲨》、《星球大战》、《超人》、《E.T.》、《夺宝奇兵》、《侏儒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哈利波特》等等,几乎染指所有大片,管弦乐就不提了。</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024oqcp" target="_blank">奥斯威辛集中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