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早就想写一写我的母亲的故事,可是都因为文字匮乏不知道该怎么写,每每看到有关母亲的文章,我就激动不已,控制不住我的感情泪流不止,写母亲不需要文采,需要的是真情!</h3> <h3> </h3><h3> 母亲出生在日本鬼子进中国的年代,她的童年应该是很不幸的,年仅六岁就没了娘,迄今为止妈妈都不能忘却茄子泡饭,因为姥姥走的那天大人们哄妈妈就是给妈妈吃的茄子泡饭,所以每每提起这个事妈妈都会哭,我也跟着难过。但是妈妈也算幸运的,因为姥爷很疼她,后来的姥姥也还疼妈妈,小小年纪的妈妈就学会了看脸色行事,而且能帮着她的哥哥嫂子干活,舅妈的孩子多,干活又慢,这时的妈妈就会像个小大人一样,承担一些活。后来为了躲胡子,从山里就逃到了靠山屯,而且妈妈还参加了儿童团,在那个战争年代,妈妈也为了战争尽了自己的微小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又参加了妇女会,成为了妇女会的骨干,上了夜校,后来姥爷舅舅的封建思想,那个男尊女卑得年代,女人不能抛头露面的禁锢,妈妈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理想。</h3><h3> 在那个父母包办婚姻的年代,母亲也不能逃离这个命运,以免母亲总是抛头露面参加妇女会,年仅16岁的母亲就被找个婆家,据说是爷爷和媒人去姥爷家以买马的名义先相了妈妈,这个婚事就算定下啦。结婚的时候没什么钱,据说行李都是借的,爸爸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学生,结婚当天屯东头还枪毙人,大家都去刑场看热闹去啦。结婚当天还有同村的几个女子嫁到外村,但是只有妈妈和爸爸生活幸福,那几个都离了婚。从此妈妈就开始了这一传奇的一生。</h3><h3> 婚后没多久,爷爷就不想让爸爸读书啦,有长远眼光的妈妈知道读书的重要,所以就想一切办法让爷爷打消这个念头,但是那个年代儿媳是不可能和大家长表达想法,都是遵从,于是妈妈就让和爸爸一起上学的一个姓黄的叔叔劝爷爷,最终爷爷放弃了此想法,爸爸也很争气,考上了阿城师范,开启了求学生涯,家里没有钱,太奶奶,奶奶,妈妈也就是女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织草帽卖钱,妈妈把钱积攒起来都捎给了爸爸,妈妈自己省吃俭用,在家里任劳任怨的干活,毫无怨言的伺候老的,小的一大家子人,除了累就是累,因为妈妈的小叔子们包括爷爷的弟弟家的孩子他们都愿意什么事都找这个嫂子做,老唐家的人还都喜欢母亲,太爷太奶喜欢这个孙媳妇,爷爷奶奶器重这个儿媳妇,老爷老奶也尊重这个侄媳妇,地位还是有的。</h3><h3> 母亲不知道打了多少草帽子,也不知道给父亲捎了多少次钱,总之没有要家里一分钱,父亲终于毕业啦,那年才十九岁。母亲有了第一个孩子,因为抬水,用身体挡了一下,结果孩子早产,在那个医疗落后,生孩子根本不重视的年代,妈妈难产迟迟生不下来,后来等爷爷干完了活,才去拉林接大夫,这期间妈妈大出血不止,有人提出喝童子尿,于是妈妈喝了用自己流的血活着别人的所谓童子尿,喝到找不到童子尿,好不容易大夫来了,妈妈死里逃生,我的唯一姐姐也没能活几天就夭折了,从此妈妈落下腰疼病,因为在生产的一天里一直躺在血水里,当时的农村医疗和人们的愚昧无知害了多少生产的女人,孩子能不能保住,大人能不能活下来,全凭天意。</h3><h3> 再后来,四个哥哥相继来到这个家族里,再隔八年后有了我,妈妈担心我是个男孩,怀孕期间用了好多办法,但我还是顽强的活下来,出生的那天家人,邻居都为我爸妈高兴,还羡慕的说看人家老唐要盖房就盖房,要女儿就来女儿,那天大我十九岁的哥哥回来一再让妈妈确认我是女孩,而且据说还跟我讲老妹快长大,好帮妈妈干活。</h3><h3> 妈妈是个识大体,心胸开阔,家族意识及强的女人,不善妒。爸爸从师范毕业就成为了一名教员分配到了离家十多里的邻村,每天早出晚归,家里的活基本帮不上什么,而且每天还要给两位同村的女同事做伴一起上下班,但是妈妈和她们处的非常好,也从不怀疑爸爸,爸爸也挺帅的,而且据说教的也很好,他的学生当时有的和他一边大,开始不服后来也都听爸爸的啦。后来爸爸当上了校长,更是有很多的男同事女同事来来往往,妈妈都处理的非常妥当,他们都很愿意来家里,因为妈妈的大度,热情。在没有任何恋爱基础的婚姻里,爸爸妈妈的婚姻如此坚定如此牢固是我们现在的夫妻不能比拟的。</h3><h3> 因为爸爸是长子,所以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落到爸爸妈妈的头上,性格使然爸爸的好脾气但又有些倔强,于是妈妈就变成了老唐家的掌舵人,四叔和大哥一边大,老叔和二哥一边大,他们都吃过嫂子的奶,所以也格外的尊重这个老嫂子,妈妈就像一个老母鸡一样护着小叔小姑们,奶奶是个命苦的孩子,据说是童养媳,也是早早没妈的娃,又憨厚老实,所以在这个大家庭里常常受到妯娌的排挤,好在妈妈心疼奶奶,奶奶是个慢性子,她的孩子又不省事,所以好多活都由妈妈承担,爷爷的弟弟是一个铁路工人,常年不在家,后来老奶老爷强行分了家,搬家到市里,老奶奶和妈妈的关系也非常好,非常的关照这个侄媳妇,以后的日子里对我的叔叔姑姑关爱有加,她们都是善良人。</h3><h3> 后来老爷爷劝妈妈他们去市里生活,爷爷不同意,说什么吃口菜都得花钱,而且当时的市里的日子不比农村好过,死活不让走,二叔和唯一的姑姑被弄到市里,老爷托关系给找了工作,结果也没能坚持多久,说吃不饱嫌弃城里的生活,回家务农,一辈子成为了最勤劳最辛苦的农民,这都是命运!</h3><h3> 爷爷早早的撒手人寰,没有了顶梁柱的家里的日子不好过,奶奶又是个懦弱的性格,这时虽然年纪尚轻但却能理家有方又性格刚硬的妈充当了奶奶家的保护伞,当时的妈妈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还成为了妇女队长,所以有威望的妈妈更担起啦重任。</h3><h3> 爸爸妈妈一生操持了太爷太奶爷爷奶奶老爷爷的丧事,办了二叔二姑三叔四叔老叔我的四个哥哥和我的婚姻大事,操持着二叔四叔老叔盖房子事宜,老唐家的大小事宜没有妈妈不管的,两口子吵架啦,邻里不和啦都是妈妈协调,有一次二叔被一个人高马大的地头蛇欺负,妈妈没有任何犹豫,冲上去理论,妈妈用语言赢得了胜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在老唐家的地位越来越重了,可以说是老唐家的佘太君,贾老太太,德高望重。</h3><h3> 时光荏苒,叔叔们的生活再继续,我们的生活也再继续,家里要盖房子,生产队给出了两台马车,远去几百里的山里拉盖房用的木头,妈妈把家里最好的吃食都带上啦,因为是冬天,在那个吃糠咽菜的年代还能有冻饺子,帮工的人都非常开心,尽心尽力,拉回来的木头都是最粗的,最直的。回来盖了三间房还绰绰有余,那年也正是我出生的那年,妈妈不但没有坐月子浆养更是把大家给的鸡蛋,白面,豆油都用在招待盖房帮工上,休了俩三天就开始下地干活,因为爸妈的邻里关系相处的好,人缘好所以房子盖的顺利,三间大草房我的家。</h3><h3> 在那艰苦的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全民上下都在还债的年代,家家都很艰苦,记得妈妈说当时二哥还是小孩子呢,说:妈妈睡觉就不饿了。可想当时身为母亲的心该有多疼和不忍,心在流泪,心会碎。</h3><h3>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中国的诞生,家家的日子都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翻天覆地,因为农民的日子仍然不好过,工分制爸爸是教师没工分,家里的大哥二哥还上学,所以家里只有妈妈一人挣工分,到头来也没多少分,年终根据工分分粮食,柴和,每年都紧吧紧,所以每年深秋妈妈都要捡地,刨札子搂豆叶拔豆札,以备之需,妈妈从此也落下啦风流泪的毛病,严重的角膜炎,以至于现在的白内障都不能手术。农闲时妈妈就拼命的编席子卖钱,爸爸哥哥们回来的时候,负责撸高粱杆,破糜子,压滚子,刮糜子,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妈妈编席子,妈妈的手艺无人能比,快还好,还有花样,但是也做下很多病,因为编席子需要喷水,糜子才好用,我还记得有时候我睡醒啦发现妈妈还在编,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取消了高考,俩个哥哥都回家务农,大哥因为出色的领导能力成为了生产队队长,二哥找个木匠师傅学做了木匠,两个哥哥都很孝顺,妈妈到现在都觉得亏欠大哥,一是出力多,二是因为篮球打的好被公社选上当队员,但是因为家里活多妈妈不支持,后来大哥也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成为了一名供销社的销售员,这是因为有特长的缘故吧!再后来哥哥就成了供销社的经理,现在,承包了供销社一直经营着。</h3><h3> 相继几个哥哥都到了成家的年龄,于是妈妈爸爸又要张罗他们的婚事,每个哥哥的结婚彩礼都是妈妈省吃俭用,编席子换来的钱买下的,不够还要借钱,在那个来个客人都要借面借油的年代,借钱是常事但是能不能借来就得看人缘看诚信,大哥先结婚,把大哥结婚拉的外债刚刚还上,又得张罗二哥的婚事就这样重复着,好在大哥二哥俩人很争气,自己张罗着盖房子,婆媳妯娌之间的纷纷争争,在妈妈的调节下还是较和谐的。三哥四哥都赶上了好时候,可以上大学,因为家里也算书香家,所以爸爸妈妈非常希望他们俩好好读书,可偏偏三哥喜欢打架,不喜欢上学,小学没毕业就不念了,还记得从没打过我们的爸爸打了三哥,但也没打回那颗坚定的心。后来成为了一名炮兵,正好赶上越南自卫反击战,那年打的厉害,别人家都是欢天喜地的过年,我家我坐在妈妈的怀里陪着妈妈哭天抹泪,担心三哥去前线,担心安危,后来有消息传回部队没去越南,一家人悬着的心总算放到肚子里,后来三哥转业回家,邻居纷纷给三哥介绍对象,记得今天来提亲的,明天去相亲的,后来是一个亲属给介绍了一个比四哥还小的三嫂,结婚的时候是冬天,嘎嘎冷,他们俩的婚姻也是如此开始爱的死去活来,但是打起仗来惊天动地,俩个人经济条件是最好的,因为他们都有经济头脑,可是总打架谁也征服不了谁最后以离婚告终。四哥一直高中毕业,但是根本不愿意学习,一学习就睡觉,最后也没能求学成功,安心回家务农娶妻生子。</h3><h3> 母亲虽然没上过学,但是母亲远见卓识,通情达理,与人为善,没知识不等于没文化,母亲算是个文化人,经常和孩子们讲道理,小时候姑姑家的表姐表妹来我家,妈妈边干活边给我们讲一些民间的故事。傻子系列故事,秀才系列故事,出口成章,我们都特别乐意听,迄今为止我还都记忆犹新。但是母亲教育起人来那是有自己的独特方法,我们都很敬畏母亲,母亲从来不轻易收拾孩子,一般都是收拾我们一次就够我们受的,把我们的错误一一摆出来,说到我们承认错误为止,也就是服嘴为止。</h3><h3> 我是家里最小的,四个哥哥,因为是唯一的女孩,所以我在家还是很受宠爱的,从小就跟着爸爸去学校,求学的路上南转北转,小学我的母校古榆小学,中学念的稀碎,去了拉林六中,后来被清回来,再后来去了乡中学,因为当时的条件,只能是步行,每天都是风里雨里走上八九里路,中午带饭盒,妈妈都是想办法给我弄点好吃的,我最喜欢的就是炒茄片,每次炒都是单独给我做用的油等于一大家子人一顿菜的多,我的几个哥哥上学都享受了这样的待遇,邻家的孩子都很羡慕我们,爸爸很疼我,也很期待我能考上个大学,哥哥们都没能实现爸爸的愿望,爸爸平时非常爱学习,只要是有闲暇时间就开始看书,还做笔记,爸爸最愿意的就是买书,现在爸爸留下的好多书都被我收藏啦,三十年代的,四十年代等,书的类别也繁多,天文地理,文学名著,传记,毛主席语录等等,爸爸年轻时候的素描可惜被我小时候弄丢啦!我一直都很佩服爸爸的这个爱读书的习惯,而且爸爸平时还写毛笔字,钢笔字,每到春节一起和爸爸写对联,我只能写“大猪年年长,小猪月月生”横批:肥猪满圈。还有金鸡满架之类的,现在形容好事开心的事表达心情时常说像过年一样。当时的年真是孩子们最大的期盼,每当过年爸爸都会给我买头绳,绫子,做套新衣服,给我买糖球冻梨冻柿子,那心情无以言表。三十到十五天天追着秧歌队跑,大人小孩都一样。</h3><h3> 89年是我人生比较灰暗的一年,高考失礼。去听分的头一天,家里也不是办什么事,中午好多人吃饭,所以家里的猪喂晚了,等妈妈去开圈门的时候,猪急着吃食顶开了圈门,插棍撞到了妈妈的眼睛,满眼充血,于是家里人忙着把妈妈送往拉林医治,四哥开着四轮车快速的飞奔,当时我想到了路途的颠簸,会导致妈妈的眼睛出血更快更多所以使劲的抱着妈妈,但也于事无补,到了拉林妈妈满眼出血,根本没法医治得先溶血,后来转院去了市里。第二天我去五常取成绩,妈妈去市里看病。当时我非常渴望能取得好成绩回来让妈妈高兴,天真的想妈妈一高兴眼睛就好了,结果落榜。妈妈的左眼晶状体脱落,老天屁佑妈妈只是左眼视力下降。</h3><h3> 回到家里妈妈督促我复读,我哭妈妈哭,最后还是听爸妈的意见,现在想当初我就是假学习,如果重新来过,我会改变方法真学习!</h3><h3> 父爱如山,母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h3><h3> </h3><h3> </h3> <h3> 90年我成为了一名师专生,毕业跟随男友来到了异地,妈妈是及舍不得我的,现在回想当时的母亲倍受煎熬,女儿的婆家一般,又是异地,当时工作还没落实,如此每次来都要在米袋子里偷放一些钱,当时的家里也没什么钱,而且当时妈妈已经不在管事啦,交给了四哥四嫂打理,交通又不便,每次来往都是抹眼泪,就这样两年后我成为了母亲,工作也有了着落,爱人丢下我和孩子偏要离岗创业,妈妈再次又开始担心我,于是将我的女儿接到了四哥家,和四哥家的四个孩子一起成长。</h3><h3> 母亲的一生都是在服务在付出,年轻时候是为了家庭付出,为了子女付出,到了古稀之年为了孙女孙子付出,因为我是一名教师,妈妈总是盼着孙辈有出息,领着四哥的三个孩子来到了我待的县城陪读,我们让爸爸也来,结果妈妈担心爸爸好抽烟我们不习惯,又觉得娘家人来的多怕别人笑话,总之就是不让来,把爸爸扔在家里,好在爸爸天天和老同事一起,谈天说地,出行旅游,学习也不算孤单。在爸爸临终前的俩年,老公强行把岳父我的爸爸接来,老夫妻得以团圆,但是爸爸还是没能抵过病魔丢下啦妈妈和我们,妈妈到现在都愧疚陪爸爸的时间少,十来年始终都忘不了爸爸,想想就抹泪,我们怎么劝都无济于事!</h3><h3> 妈妈自从来了我家,我的一切家务都被妈妈承包,原来老公做菜高手变得懒了,我们和我的好邻居的嘴变得馋了,叼了。妈妈去市场买菜结交了好多朋友,家里的塑料袋攒着送给市场卖菜的,有不穿的衣服送给收废品的,做好吃的叫上邻居,竟然在菜市场上还抓小偷,都说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妈妈在教育陪读的几个孩子方面堪称典范,从不娇惯,在妈妈的培养下两个侄女都考上了大学,都有了自己的好前程。</h3><h3> 操劳了一生,去年三月初妈妈摔了一跤,因为我俩的工作性质,妈妈说啥也不在这待,非要回四哥家,躺了几个月,妈妈坚强的下地走路,但是身体年龄的问题总是摔跤,每次去妈妈都心疼哥嫂农活多还得照顾她,不忍。</h3><h3> 妈妈就像一棵不老松坚强,倔强的屹立着,虽然八十八高龄,思维敏捷,依然总为他人着想,操着孙辈曾孙辈的心。</h3><h3> 伟大的母亲!</h3><h3><br></h3> <h3> 妈妈和她的二姐。</h3><h3> 妈妈的姊妹少,只有一个哥哥俩个姐姐,大姐漂亮,三十年代大户人家都可以三妻四妾的,我的大姨给人家做小,后来去世了,二姨接着续亲,再后来丈夫去世了,二姨被接了回来,找了二姨夫。二姨夫当时被称作臭老九而且还被批斗,所以二姨家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妈妈一直心疼这个姐姐,大事尤其棘手的事拿主意的事妈妈都要走上几十里帮着解决。二姨对我们几个特别特别的好。</h3> <h3>坚强的妈妈真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