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有意艳亦校,亦校无意惹诗情——慧眼看亦校之三十六

木子王册

<h3>  今天和大家分享希贵校长在“年级这点事”群中和老师交流的一段话:“在学校工作中,仅仅把学生管住是很容易的事,也是最简单的事,我们有许多同行做的很到位,这似乎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不应该瞄着那个方向走。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帮助那些学生慢慢找到方向目标,竞合的同伴,拨动他的心弦,教给他们方法。这个办法很慢,但却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有效,也是真正的育人工程。我希望各个年级不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简单的管住学生上,而是用好老师的智慧,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对每一位学生内心的研究上,跟踪服务,一以贯之!”希贵校长的这段话真正揭示了十一学校体系与传统学校体系的区别,对于学生的培养不在于“堵”而在于“疏”,这才是真正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杨阳老师)</h3> <h3>  当你看到大雁在冬季排成V字形飞向南方时, 有没有想过鸟儿们为何要排成这个形状飞行?事实上,科学家做了研究,他们发现, 一只鸟儿在拍打翅膀时,可以为紧随其后的其他鸟儿创造出一股向上的动力。这样,鸟儿们排成“V”形后, 群体飞行会比单独飞行至少增加70%的飞行距离。也就是说,朝着同一方向努力并拥有集体意识的人们都懂得, 在旅途中成为彼此的助力才能更快捷、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h3><div> 最近,在良师的推荐下开始阅读约翰·麦克斯维尔博士的《中层领导力》一书。约翰·麦克斯维尔博士是全球最杰出的领导力问题解决专家、最受欢迎的激励演讲家。以往,我个人对"领导力"这个词的认识是非常狭窄和偏颇的。通过阅读约翰·麦克斯维尔博士的书,我开始对"领导力"有了新的认识。</div><div> 首先,从最浅层次上,我开始认识到“领导力是你对身边人的影响,而非只是领导下属的能力”。这正对应了我原本定势思维里的:"领导力是领导应该思考的事",现在反思一下,这种思维是多么的幼稚。其实,人人都会对身边人产生影响,那么,我们能给周围人什么影响?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正能量的影响还负能量的影响?既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他人,那么别人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我们影响呢?这些问题,是我们即使不当领导也值得考虑的。</div><div> 接着,慢慢深入,开始了解领导力动态变化的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不一定完全分离,有时候可能是交错或者共同出现,还要学会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层次的方法,以使团队中每个角色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div><div> 同时,我还学到了:影响力包括向上的影响,包括平层横向的同事影响,也包括向下的影响。影响上司最佳的方式是为上司增值。横向领导在于取得同事的尊敬,并能在此基础上帮助同事解决难题,取得成功,这不仅能帮助团队,可能也同时成就自己。向下领导要将每个人视为满分、培养每个团队成员、发挥下属的优势、以身作则、传递愿景、根据结果进行奖励。</div><div> 书还没有读完,学习还在继续,且学且成长,共勉。(杨爱君老师)</div> <h3>  在一所学校里,有两个动力系统就能够使这所学校走得很远、飞得更高:一个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个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br></h3><div>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靠选择激发,只有他选到他自己认为很重要、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时,他才会真正有内动力。不然的话,他永远是靠外力——考试的压力、家长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这种压力一旦失去,他就会感到迷茫。所以,只有经历过选择的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动力体系。这个动力体系会伴随孩子一生。</div><div> 教师的积极性来自哪里?有很多来源,但我们必须给他们提供成为自己CEO的这种可能性,让他们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自己能够看清自己的目标、自己能够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帮助他们走向这样的目标。(李珊老师)</div> <h3>  柳絮纷飞的季节,人人避之不及,亦小的老师却可以从这里发现教育契机,“今天老师带着口罩来的,为什么?”“柳絮怎么来的?什么样子?”短短两句话就把今日的学习任务引了出来。</h3><div> 所谓教书育人,前提是先育人,其次才能教书。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识别每一位学生身上隐藏的潜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发现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就像在森林里看到每一棵树的情况。针对每棵树不同的问题,是缺肥,缺水,还是有病虫害,来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因材施教,多措并举。让学生迸发出来的不同个性,在尊重的滋养下茁壮成长。</div><div> 教师只有将教育活动融入到生活里,真正实现“培养有想法的学生”这一目标,才能简化程序,快速影响学生,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在教育教学最需要的地方,让学生在点滴中获得成长,终生难忘。(沈晴老师)</div> <h3>  原亦庄小学李振村校长曾说:一个不断做加法、越弄越复杂的课程改革,一定不是符合教育本质规律的课程改革,因为真正符合规律的东西从来都是简洁和淳朴的。亦庄的“全课程”教育实验,在努力做“减法”。在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打通学科壁垒、实施项目学习,把一口一口的学科深井打通,汇成一片智慧和知识的湖。</h3><div> 以一年级拼音为例:在传统学校,小学生一入学,立刻就进入拼音的学习,拼音枯燥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六岁儿童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结果,这样的拼音学习持续一个多月后,就导致儿童普遍的恐惧、紧张、对学习的厌倦。</div><div> 亦庄小学把拼音的学习后置。一年级一开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概念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主题鲜明、饶有趣味的项目课程,不着痕迹地开启孩子们的小学生活,绘本、故事、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游戏……</div><div> 这是亦庄的孩子一入学就接触到的内容。老师们不再是单纯教学科知识,而是陪着孩子度过一天又一天愉快的生活,在师生共度的生活中,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浸润其中。(杜学文老师)</div><div>&nbs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