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美在路上

风来翰墨香

<h3>国学大师南怀瑾言:三千年读史不过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h3><h3>今年五一小长假四天,天气颇好,不冷不热,微风不燥,阳光正好,适合出游。</h3><h3>没有专门去做什么攻略,可以说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虽然是临时起意,但心中还是有一个小小的规划,四天时间,既要内容丰富,也要优哉游哉。</h3><h3>旅行方式是自驾游,地点是县内加省内游,具体规划:</h3><h3>5月1日:龙瑶幽谷登高赏花吸负氧离子;</h3><h3>5月2日:会同炎帝故里寻宗问祖、粟裕故居瞻伟人探足迹、黔阳古城穿历史觅诗情;</h3><h3>5月3日:高椅古村前世今生的守望惊艳了时光、千年古镇寨市传统焕发新时代之魅力;</h3><h3>5月4日:洞口采桑观蚕赏田园风光。</h3><h3>计划赶不上变化,5月1日原计划因故取消,于是上午在家喝茶、看书、陪家人。下午约朋友去县郊采桑葚,摘得不多,用行动证明了:学会弯腰,才会有收获。</h3> <h3>5月2日,早餐后驱车前往会同,一路顺畅,心情也格外地美丽。</h3><h3>第一站:炎帝故里</h3><h3>华夏始祖,炎帝为尊。炎帝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祖先,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相传炎帝始种五谷以为民食,首创中华农耕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3><h3>炎帝故里“会同新说”是湖南怀化学者阳国胜先生2005年提出来的(会同是一个县的地名,在湘西怀化市)。由于在此之前炎帝生卒地已有陕西宝鸡、湖北随州、山西高平和湖南炎陵等多种说法,故阳国胜的炎帝故里在会同的说法称之为"会同新说" 近年来,阳国胜先生在《边城晚报》、《广州诗词报》、《船山学刊》等发表20多万字的文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震中、宫长为等一批学界高层专家认为,“会同新说成立”,“会同新说是炎黄文化研究的新突破”。</h3><h3>“华夏同始祖,天下共连山”,炎帝故里──位于连山乡大坪村,距县城南10公里左右处,地处连山盆地。是一个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景区古朴清灵、风光秀美、乡情浓郁、层峦叠嶂、古木参天。</h3> <h3>第二站:粟裕故居、纪念馆。</h3><h3>粟裕(1907-198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1907年8月10日生于湖南会同坪村乡枫木树脚村,侗族。粟裕故居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毗邻209国道。粟裕故居1984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会同县粟裕同志故居和纪念馆景区通过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h3><h3>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由前厅、正屋、横仓三栋两层木楼房组合成二进式的独立院落,占地面积450m2;房屋坐东南朝西北,房屋建筑均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极富有湘西民族特点。最有特色的为"品"字型客厅,前厅与正屋之间有一"一"字型天井,两者正好构成"一品" 之意,寓意深厚。</h3> <h3>更让人震撼的是,站在故居背后的古樟树下放眼望去,一列列山峦似千军万马列阵奔腾而来。</h3> <h3>粟裕纪念馆位于会同县城西南边沙梨界粟裕公园内,209国道旁。该馆建成于1987年4月,由北京建筑学院设计,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建筑结合地型特点,把现代建筑与传统民间建筑以及绘画手法融为一体。纪念馆馆名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h3> <h3>第三站:黔阳古城</h3><h3>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黔城镇。沅水干流上游的洪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故乡,是中国冰糖橙之乡,是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的谪贬地。黔阳古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就是王昌龄写就于该市芙蓉楼前。电影《恰同学少年》、《少年毛泽东》、《最后一战》等影视剧都是将黔阳古城作为主要的取景地。</h3><h3>赶到黔阳古城时已是下午5点30多了,同行的一个朋友其战友正好是洪江人,约我们过去喝酒,战友情深,喝完酒后返回古城时已是灯火璀璨,古城的人们生活闲淡,路上行人稀少,店铺多已打烊。拍下几许夜景即返回宾馆,我是第二次来了,因此也并不感到遗憾。</h3> <h3>第四站:高椅古村</h3><h3>中国十佳古村之一,是湖南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2002年5月,被正式批准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6月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省历史文化名村。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师椅而得名。整个村寨共有五百九十多户两千两百多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的村民为杨姓,系南宋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侗族。</h3><h3>在经历过中国节日无数人头攒动的著名景点的拥挤之后,我更喜欢独自徜徉在古村的青石小巷,在细雨中感受那种少有的“冷清”,可以设想自己穿越年代,回到了过去的岁月。</h3> <h3>第五站:寨市古镇</h3><h3>寨市位于绥宁县的西南部,是一座千年古镇(2010 年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秦、汉时期就有先人在此居住,三国时诸葛亮曾率大军在这里驻扎。唐、宋年间,为逃避战乱,大量苗、侗族人迁徙至此,在寨市周边以族(姓为主,依山傍水建造房屋,一姓一寨或一族一寨,寨子连成一片,寨内建交易市场,故名“寨市”,集居住和商贸功能于一体,是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h3><h3>我是第三次来这里了,连续参加了两次“四八姑娘节”,这次来是姑娘节前夕,虽然没有前两次来那样的热闹景象,但正好碰到了预演彩排和观众互动的场面,也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h3> <h3>两天时间,步履匆匆,漫步于古城、古镇、古村,穿梭于古意之中。虚无无所不在,人去楼空的旧宅,残垣断壁的古建,条石清癯的库门-------但我相信,这样单薄的后面,曾经一定有过丰满的往事,热烈的人间烟火。</h3><h3>—— 2019年5月9日深夜随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