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一.巴特罗之家搬砖记</b>
到达巴塞罗那后,顺利与Airbnb的房主接上了头,房东阿姨热情拿出了城市地图:“哎呀我这个房子位置很好呀,附近有这个商店、那个超市blablabla…虽然圣周已经结束,但我们圣周假期还没结束呐,所以你们今天是买不到啥东西的哟!祝各位玩得愉快吧。”
果然,就连奢侈品店林立的Glacia大街都是家家大门紧闭,冷冷清清。甚至这一路曾为我们在圣周假期提供便利的吃饭、躲雨场所的良心救星------大型连锁百货公司El Corte Ingles此时都是关门谢客。看来巴塞罗那对于放假也是很认真的。
散步经过米拉之家时,领队Y阿姨的记忆内存条就自动连接上攻略云更新,开启了带团导游模式:“米拉之家到了,米拉之家到了!看嘛?看嘛?看嘛?要看我可去买票了。”可又据说巴特罗之家比米拉之家更漂亮,于是另三个人踌躇了一下,就稀里糊涂迈步往前去了。待行至巴特罗之家时,又傻了眼:整个建筑外立面正在围挡施工维修中。传说中的“呵欠阳台”和“公主阳台”呢?斑斓的“龙脊屋顶”呢?
第一轮排队买票只差一步时,领队被施工围挡上贴着的微信二维码忽悠:扫码订票每人立减4欧。退到旁边使用微信小程序订票,却发现没有一个日期和时段能订进去的。毕竟都已经是经历过一路上各种打击的资深观光客,剧组始终铭记中国大妈旅行攻略那四字箴言:“来都来了”,说啥也要进去打个卡再说。最后一招:现场二次排队吧!花了双倍时间,总算领上了中文讲解器,混入了参观队伍。
整个巴特罗之家以圣乔治屠龙的故事为主题,内部更像一个充满儿童想象力的梦幻海底世界。据说高迪在设计这栋建筑时,并没有绘制任何施工图。整个方案仅限于一张草图,和高迪亲手制作的一件石膏模型。不过也许对于建造工人们来说,这才是更容易理解的布置任务的方式:我捏个小的,你们照着做个大的。后来的圣家堂,采用的也是这种工作方法,并且一直延续到后代建筑师的施作。<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跟随者讲解器的指引一路来到圣剑十字架处,因封闭施工中,再想往前走,会有工作人员拦下游客,让你先签署一系列文件,还要登记护照号码(一个字也看不懂,大概是安全事故,责任自负的生死状?)。完成签名的游客,会被发放人手一个的蓝色安全帽,上去一层后,又有工作人员要你换一个黄色安全帽才能继续攀登。这可是戏精体质的阿姨们绝好的表现舞台啊:参观巴特罗之家不稀奇,你们修过巴特罗之家吗?如此特别的搬砖体验,可不是平时你想拥有就能拥有的。来吧,快活吧~<br></h3> <h3></h3><h3><b>二、未完待续之圣家堂</b>
在西班牙旅行的期间,正逢斯里兰卡的教堂与酒店连环爆炸案的新闻霸屏。在此前后,西班牙宗教极端分子也在网络上放话,号召兄弟们在天主教圣周期间发起“独狼”行动,瓦伦西亚与巴塞罗那都是袭击的重点目标。在我们旅行期间,西班牙的安保等级已上升至最高等级五级。
于是参观圣家堂时,过完X光机安检后,还要再进行细致的人工开包查验。安检仪前端滚轮皮带处为游客提供衣筐的小哥,先是机械性地问了一句Where are u from?当我们心不在焉随口答了句China时,小哥的冷漠脸忽然眉飞色舞起来,改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发出指令:“皮带,围巾,外套,包包!”说完指指塑料衣筐,狡黠而不失顽皮地一笑,大概是对自己这段中文秀感到洋洋得意。再听听,他不仅是问我们,也问其他人。目测这位年轻人起码会以六种以上的语言演绎各种版本的“皮带,围巾,外套,包包!”也可以说是很善于从无趣的重复劳动中自己找乐子的学霸型安检员了。
排队等待人工查验时,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如果你们打开我的包,你会发现一只猫,这样会不会不太好?果然,一打开包,人工安检的姐姐就乐开了花,还特别把猫揪出来用力捏了一把,不知是为了检查这是否为一个伪装成玩具猫的危险品,还是由于最近工作压力太大特别需要撸猫减压?过完安检,我们庆幸还好今天没带玩具鸡来,不然那个装着电池还会唱歌的鸡娃子,估计要被严阵以待的安检人员强行执行剖腹探查了。待全部安检程序完结,我们终于站在了这座经历了五代建筑师接棒,依然没有完成的新哥特式天主教堂门前。<br></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建造一座宏大的圣家族教堂,这是建筑师高迪毕生的梦想。在这里,你既能找到哥特式教堂的一切建筑元素,又能看到建筑师是如何以自己的语汇对建筑结构进行重新编织的。建筑师自己也知道在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教堂完工。正因如此,后来的岁月,他才全力以赴,火力全开地要设法完成教堂其中一个立面。这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为未来接手的后代建筑师提供的一个完整效果示范。
首先完成的这个「诞生立面」,表现的主题是耶稣降生的喜悦。第一眼的视觉冲击力,就让人眼花缭乱、心跳加速,必须要重新定一定心神,才能一处一处细细打量起这个立面上极为丰富生动的细节:柔软灵动人物群像仿佛都会呼吸(高迪喜欢从身边的真人当中挑选适合的模特儿),与圣经有关的标志性的动物分布在立面各处:代表受难的羔羊、代表忠诚的狗、代表欺骗的蛇、与耶稣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主有关的雄鸡等等。象征圣灵的白鸽,围绕着高处悬挂的一棵绿色圣诞树翩然起舞。大量春天特有的花叶植物元素,让整个立面显得生机勃勃。<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教堂内部,乃典型的拉丁十字型结构。十字交叉点的高处,高悬以书写福音书的四位圣徒,圣马太、圣马可、圣约翰、圣路加的代表元素:少年、狮子、鹰和牛的抽象主义图案徽章,粗线条简笔勾勒,不但不突兀,反而有一种非洲图腾般的神秘力量。
室外的自然光线,自两侧的花窗玻璃透入,折成一道道彩色光带。一侧为海水蓝与祖母绿的交替变奏;另一侧为从红橙到金黄的光之交响。当庄严的弥撒曲威临着所有人,仰望这部高迪构筑的宏大的「石头圣经」,你也会瞬间热泪盈眶。那一刻,一切人类的字词语言都显得软弱无力。<br></h3><h3></h3><h3></h3><h3></h3> <h3>主祭坛上,受难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像,被布置在一个以斜拉钢丝悬吊固定的巨型华盖下。这种让十字架从天而降,四面无依的凌空效果,有力强化了观众对耶稣四肢所承受着的自重垂坠感和疼痛拉力的感受。<br></h3> <h3></h3><h3>穿过与「诞生立面」相对着的铜门,你会看到背面圣家堂的「受难立面」。撑起这个立面的是一整排纤细却坚硬的石料侧方斜拉臂,每一根都充满着骨骼肌肉在承受剧烈疼痛时的紧绷感。该立面众多的人物群像,来自艺术家Josep María Subirachs的手笔,同样诠释了若干圣经故事。这些石像的表面均未经抛光,反而因此让忧愁而悲悯的荆冠基督和由于三次不认主而感到痛苦的圣彼得,更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表现力。据说雕塑家将高迪的面容也放进了受难立面其中一个人物,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建筑艺术家。在这个立面上出现的装饰,则都是一些秋冬才会出现的果实:橙、柿子、栗子等等,与受难主题的凄凉萧瑟气氛十分吻合。<br></h3><h3></h3> <h3></h3><h3></h3><h3></h3><h3>进入圣家堂时明明还是阴天,参观结束出来时,天却放了晴,于是有幸在同一天看到了灰色天空下教堂崇高阴郁、可惊可怖的一面,也看到了晴空下生机繁荣、美轮美奂的一面。据说高迪小时候是个内向不爱说话的人,尤其喜欢在大自然中发呆,有时候看蜗牛就能观察整整一天。成年后的高迪,甚至只和两个工作上的助手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仿佛只要同这两个人还有语言交流,便足以维持自己与整个外部世界的平衡联系。
后来,正当全城都在庆祝市内有轨电车首次通车时,这个不修边幅、衣着寒酸的老人,却不小心被新世代的电车怪物给撞死了。虽然高迪是一个脑子里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现代建筑艺术家,但我觉得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凝视教堂建筑立面上那些或精美或粗朴的雕塑十字架,与热火朝天的工地上那代表着当代机械文明的大型吊机十字钢架,你会感受到某种艺术与科技在共生之中的强烈冲突。目前巴塞罗那正在努力完成着高迪的梦想,期待2026年高迪去世100周年时,后来者能将他的作品面貌向世人完整无缺地呈现。或许有生之年,我们还有机会再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如今天这样沿着建筑外立面缓缓绕行一周,亲眼看看那时候的圣家堂,与现在的面貌有什么不一样。<br></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b>三.在博盖利亚市场吃撑</b>
去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博盖利亚市场(Mercat de Sant Josep-La Boqueria)是号称“欧洲规模最大、商品最多、人气最高的菜市场”,也是世界十大市场之一。不过随意进去逛逛就已经能感受到那种非同凡响的气势了:说是说菜市场,别说那些卖糕点、卖小食、卖海鲜的漂亮小哥哥小姐姐,哪怕就是个摆摊卖香肠跟火腿的爷爷,照样发型纹丝不乱,西装马甲配白衬衫,打扮得相当有派头。反正一看就是个高大上的豪华菜场。<br></h3><h3></h3><h3></h3> <h3></h3><h3>如果正在减肥的你还在努力保持对吃肉这件事的自制力,那么当看到夹道两排整排五彩缤纷的水果杯和果汁杯时,你一定无法再控制你自己。</h3><h3></h3> <h3></h3><h3></h3><h3>在外围先胡吃海塞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小东西后,那家我们一进来就瞄上的热门海鲜大排档吧台一侧,终于空出了四个位置。明知道吃不下,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爬上了高脚椅。一个戴耳钉,留胡子,自带店长气场的时髦小哥,热情招呼了我们,并主动拿出了中文菜单。<br></h3><h3></h3><h3></h3> <h3></h3><h3>终于离开了用散装英语都很难沟通的小城镇,来到经过奥运会洗礼,连出租车司机英文都很6的国际大都市,怎能错过让店主推荐招牌菜的机会?一阵你来我往的吧啦吧啦之后,我们得到了一盘新鲜多汁的烤章鱼配土豆。四个人一面嚷嚷着吃撑了,一面纷纷把叉子伸向了盘子。
这个时候,我们几乎同时察觉到背后有一个穿着厨师衣服的大叔,正很为难地瞧着我们。原来我们坐的高凳子脚下,有一个方便大排档员工们低调出入的“狗洞”小侧门。大叔充满歉意的一笑,就弯腰低头,圆润而灵活地钻回了厨房区,一面哼起小曲,一面继续他的工作。当我们看到工作台上出现了一个巨型海鲜拼盘时,心中都在默念:“不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刚才负责推荐的西班牙小哥,却带着佳洁士广告式的招牌笑容,把这一大盆带着现切柠檬角的综合海鲜端到了我们面前。从几位中国游客惊讶的目光中,他似乎有某种“皮了一下,更开心了”的成就感。小哥很自信地告诉我们,本店海鲜的优质程度可是这里别无二家的。那么减肥的事就明天再谈好了。鲜嫩多汁的蛏子、明虾与螯虾,怎么吃也吃不完的一大堆青口贝,无论搭配白葡萄酒、本地产气泡酒(Cava)还是色彩缤纷的桑格瑞亚(Sangria)都是极好的,一次性满足你有关于新鲜海产美妙滋味的各种欲望。在这里,你能够体会到摊主们自带音乐属性的工作节奏,和天生欢脱热情的国民气质,这也会让本来就很美味的食物变得更加诱人啦。<br></h3><h3></h3> <h3></h3><h3></h3><h3><b>四.拉布兰大街走九遍</b>
从住处一出门,就发现沿途街边到处都在卖玫瑰。听计程车司机介绍才知道,4月23日,是加泰罗尼亚地区传统的「圣乔治节」,全城都在庆祝传说中骑士圣乔治屠龙救出公主的故事。司机姐姐用英文告诉我们:“你们今天一路都会看到很多女孩子手里拿着玫瑰花,那是因为,这一天我们的男士要送女士玫瑰;女士要回赠男士一本书。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西班牙式的情人节吧。”
所谓无巧不成书,正当国内微信朋友圈的朋友在纷纷发圈打卡世界图书日时,我们就在图书日发源地城市举办年度书展的Rambla大街上闲逛。果然每个书摊前面都门庭若市、笑语欢声。
一路所见,有留着同款短发、戴着同款珍珠耳钉,挎着胳膊结伴逛书市的闺蜜老奶奶;有风衣围巾贝雷帽,捧着玫瑰夹着书,风度翩翩又有型的老年夫妇;也有书市上遛娃、遛狗的小夫妻、和许多捏着玫瑰花,在街角踮脚甜蜜亲吻的小情侣们。原以为看不懂西班牙文的我们,逛书市会很无趣,却不小心沉迷于摄影书与脑洞大开的儿童绘本无法自拔。在这里除了书商设展,还会有一些图书作者本人来设摊。<br></h3><h3></h3><h3></h3> <h3>领队Y阿姨还在这里帮我发现了一位卖自制文创的潇洒英伦风白胡子爷爷。当我一眼看中那幅以西方人特有的幽默视角制作的“高迪之死”时,爷爷迟疑地回头向太太求助:She knows Gaudi?(他心里想的大概是,中国人不是应该觉得这个主题不吉利吗?她是不是根本不知道我画的啥?)太太想都不想就给怼了回来:Yes,she knows him well!<br></h3> <h3>小摊文创的标价并不低,但其中所表现出的趣味与生动,比圣家堂楼下自带的文创商店里那些缺乏想象力的量产纪念品强太多了。故此,除了这幅画,我还另外买了一个印着高迪漫画像的环保购物袋。<br></h3> <h3>爷爷笑道:这下好了,你从此可以带着属于你自己的高迪(购物袋)到处走了!想必在巴塞罗那,整个城市都是以高迪为骄傲的吧。正如那幅《高迪之死》上,倒地高迪的那句台词:My art is immortal!<br></h3> <h3>中途休息喝咖啡时,领队竟然假借去洗手间,脱队偷跑去给我们买玫瑰!哇哇哇哇的尖叫都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情,那一瞬间的感动是真实的。<br></h3> <h3>也许是受到了大街尽头哥伦布的雕像的指引,又或是太想在好天气里与大海温柔的一面来一次亲密接触以弥补在加迪斯和瓦伦西亚遭受的心灵创伤。告别西班牙之前,被一股神秘力量吸引着,我们买了四张船票,出海去看日落。必须承认西班牙人民良好的国民审美,体现在日常的每一处细节里。就连船上吹奏萨克斯风的乐手编排曲目的次序,都是与航行中夕阳的光影色调渐变相互吻合的。直至船行至远方地平线处,当一切建筑物都消失,眼前只剩下绿宝石般的海水摇荡时,你会有时间再次暂时消失的错觉。待归程时天色已黯,渐渐强劲的海风既冷又硬,几个晕船的中国阿姨已经无心再看风景,纷纷用毯子裹紧了脑袋,上岸之后,边走脑中边快速回想着这一趟西班牙之行的点点滴滴,一切恍若一场梦。<br></h3> <h3>最后一天的夜晚,领队以带我们去看盛大的剧场版弗拉明戈秀,作为本次行程的终曲。只是当这虽无限精彩却终究是经过“人工驯化”的表演落幕时,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我忽然有些想念在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上那些跳着“野生”弗拉明戈的孤高女郎们。<br></h3> <h3></h3><h3></h3><h3></h3><h3></h3><h3><b>后记</b>
回想圣周期间漫游于西班牙的种种,总结起来也不过就是这两样:
在各种景点的外围来回徘徊;
在各种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
刚落地马德里就有摩天大楼炸弹威胁,中间一路行程都伴随着电视上斯里兰卡教堂、酒店连环爆炸的每日死亡人数更新,与西班牙圣周期间宗教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威胁,又有各种海滨城市难得一见的反常极端天气捣乱,才乘坐俄航回国没两天,又被同事和朋友推送了俄国机场某飞机起火的热点视频。原来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曾太平。
在最后一站的巴塞罗那,我们不止一次的看到了街边阳台和行人背包上的黄丝带。百度了一下,原来黄丝带正代表着“平安归来”。
平安归来就是最大的幸运。<br></h3><h3></h3><h3></h3><h3></h3><h3></h3> <h3>归国多日后,领队Y阿姨倒是依然对马德里一站,那个在博物馆里拉着小伙伴非要跟中文讲解器抢戏,吧啦吧啦各种讲故事的我念念不忘。大概是与平时一贯的沉默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反差吧。她说那一刻王阿姨的状态,是有光的。<br></h3> <h3></h3><h3>只能说无用之用,懂的才懂。Y阿姨,谢谢你。
最后,谨以那句用50种不同语言铭刻于圣家堂的圣经经文,结束这篇漫长的旅行笔记:“赐我今日之时,天天皆然”。<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