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印象

罗教益

<h3>柬埔寨金边王宫是一组金色屋顶、黄墙环绕的建筑,包括曾查雅殿、金殿、银殿、舞乐殿、宝物殿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回廊上是仿吴哥寺的浮雕。</h3> <h3>曾查雅殿雕梁画栋,琉璃瓦顶,同左侧金光闪烁的波列莫罗科特佛塔相呼应,景色壮观。</h3> <h3>金殿内有宝物殿,专门陈列珍宝。</h3> <h3>在王宫的所有建筑中,银宫最为华丽,地面用4700多块镂花银砖铺就。</h3> <h3>大殿内供奉着高约60厘米、由整块翡翠雕成的佛像,晶莹剔透,是柬埔寨的国宝。这里是历代国王礼佛的圣地。</h3> <h3>2019年4月13日至4月19日,中华大地上的10位湘西大爷大妈飞洋过海,来到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在皇宫大殿前留个影像。 你会说小编不识数;明明9个人说成10位,还有一位呢?........ 还有一位在摄影,没带三角架只能如此了。</h3> <h3>金边 西哈努克广场 注意到没有,西哈努克塑像头顶上原本停留了两只鸟,等我举起相机飞走了一只,正所谓皇冠只能是一顶。</h3> <h3>金边独立纪念碑</h3> <h3>金边市的塔仔山上建有佛塔和寺庙,上山的入口处有两个石刻的七头蛇神及怪鸟、狮子、佛像等。这里是金边市的制高点,登上山颠可以俯瞰整个金边。塔仔山脚下是一个圆形公园,公园里花木繁茂,空气清新,是人们休憩的好场所。</h3> <h3>柬埔寨传统谷物加工方式</h3> <h3>打谷 翻晒</h3> <h3>柬埔寨民间小屋,有点像我们湘西的吊脚楼。</h3> <h3>每年公历4月14日至16日一连三天为柬埔寨传统新年。连续三天的柬新年,柬埔寨人民通常会举行各式各样的迎新年庆祝活动,</h3> <h3>上市场买年货、到佛寺布施听和尚诵经、唱歌跳舞之外,大家还展开各种民间传统游戏。</h3> <h3>柬式过年法三步走</h3> <h3>根据柬埔寨佛教传统,新年仙女下凡瞬间,全国的家家户户会站在各家门前已准备好的供桌,点燃蜡烛、烧香、敲锣打鼓,迎接仙女下凡,希望来年盍家平安。</h3> <h3>宋干节节期3天,每年自公历4月13~15日举行,相当于我们的春节。这期间也是体验高棉文化的最佳时期,游客们可以参与泼水狂欢,感受柬埔寨举国欢庆的气氛,也能观看到各式各样的柬埔寨传统宗教活动。</h3> <h3>宋干节,最大的特色就是泼水狂欢了,四月又正是柬埔寨最热的时候,此时玩水打闹,又解暑又畅快!如今泼水节名声在外,参与其中的欧美面孔不少见,平时由于英语开口跪都要对这些人退避三舍,此时就可以用水战“热情”的招呼上去!</h3> <h3>宋干节,玩疯了的人群总有累的时候,皇家公园草地是人们休息交流最好的地方。 柬埔寨旱季,我沿6号公路从暹粒至金边360多公里沒有见到任何蔬菜种植和草地。</h3> <h3>崩密烈是一个彻底荒废了的寺庙,与它相比,同样荒废的塔布茏寺只能算是忘了给草坪割草的庭院。建造它的就是给世界留下吴哥窟的苏耶跋摩二世。其布局和它名气更大的孪生兄弟吴哥窟极其相似,但是今天的崩密烈已经变成了乱石堆,很难想象它和吴哥窟有何相似之处。</h3> <h3>有的地方先后因为排地雷和拍电影清理过丛林,但是这儿仍然有一种特殊的氛围。崩密烈在暹粒东北约70公里处,有一条土路通往那里,旱季这条路尚可行走,雨季里它就会泥泞难行。</h3> <h3>吴哥王朝于15世纪衰败后,古迹群也在不知不觉中淹没于茫茫丛林,直到400多年后的1861年才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并向欧洲和世界广为宣传介绍,才重现光辉。</h3> <h3>吴哥窟的树可以用参天大树来比喻一点不为过,树包屋树钻屋处处显现。</h3> <h3>吴哥城曾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之一的高棉王朝皇家中心。</h3> <h3>从9世纪的最后10年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迁都至吴哥直到13世纪初期,吴哥诸王统雨。治着南起中南半岛南端,北至云南,东自越南,西到孟加拉湾的大片土地。<br><br></h3> <h3>在此期间,他们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从事大规模建设,以为自己和国都增色。</h3> <h3>自闍耶跋摩七世后,国势逐渐衰落,1431年泰族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此后该城便被废弃。</h3> <h3>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h3> <h3>在几百年的建造过程中,吴哥三易中心。</h3> <h3>吴哥曾先后两次遭洗劫和破坏。第一次是在1177年占婆人侵入柬埔寨时,吴哥遭受了劫掠;第二次是1431年暹罗军队的入侵,攻陷了吴哥。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h3> <h3>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据说是一个名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了吴哥古迹。<br><br><br><br></h3> <h3>斗象坛<br>这一纪念碑式的祭坛中央阶梯两侧是饰有三头之象的阶梯和布满大象及主人狩猎场景的巨型浅浮雕的护墙。狮头怪物和garuda(神话中的人鸟)张开的双臂仿佛正将中央阶梯托起。</h3> <h3>长达300米的坛上原本矗立着带有金色框窗户的木制亭子。这里曾经是公共庆典和阅兵的巨大检阅台,也就是国王宏伟的观礼台。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想象,高棉王国鼎盛时期气吞万里的壮观景象。</h3> <h3>巴方寺坐落在巴戎寺西北200米处,和吴哥窟一样,它金字塔式的结构代表着须弥山。其建设可能开始于苏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后来由乌达亚迪亚巴尔曼二世(UdayadityavarmanII,1049~1065年在位)完成。它是吴哥城建设之前旧城的中心。</h3> <h3>巴方寺(Baphuon)<br>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拼图游戏。内战前夕,一队考古学家不辞劳苦地将建筑逐块拆散,他们小心翼翼创造的记录却毁于红色高棉之手。经过随后多年不辞劳苦的研究,这项吴哥最艰巨的修复工程之一正在进行中。</h3> <h3>巴戎寺(Bayon)<br>是否感觉有人凝视着你?</h3> <h3>在令人难忘的巴戎寺有216张四面佛的巨脸俯视着游客。</h3> <h3>该寺位于吴哥的正中心,由阉耶摩七世建成于公元1200年左右。</h3> <h3>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那些带着冰冷微笑而高深莫测的面容酷似伟大的国王本人。</h3> <h3>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注视你的子民呢?</h3> <h3>几乎同样不寻常的还有巴戎寺1200米长的浅浮雕,令人惊叹地刻画了多达11000个人物。</h3> <h3>第一重台阶墙壁上精致的雕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12世纪柬埔寨的生活场景,包括斗鸡和武术。</h3> <h3>参观这里的最佳时间是在日出或者日落时分,这时候光与影的变幻会使佛像显得更加奇特。</h3> <h3>远远望去,巴戎寺好似一推岩石,</h3> <h3>然而一旦身处其间,你就会发现这是吴哥最为惊艳的寺庙之一。</h3> <h3>吴哥被誉为“摄影者的天堂”,因为那里有拍不尽的风情,摄不完的残缺的美,更有诉说不完的神秘故事。</h3> <h3>这座建于800多年前的吴哥王朝全盛时期的建筑,以它精美的石雕、长长的回廊、恢弘的石塔诉说着当年的辉煌。</h3> <h3>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h3> <h3>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是吴哥古迹重要组成部分,又称吴哥寺,或小吴哥,梵语意为“寺之都”。</h3> <h3>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三十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h3> <h3>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h3> <h3>吴哥窟规模宏大,是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包括台基、回廊、蹬道、宝塔,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黏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h3> <h3>吴哥窟建筑庄严匀称,比例和谐,无论是建筑技巧,还是雕刻艺术,都达到极高水平。吴哥窟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有两重石砌墙。</h3> <h3>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h3> <h3>那里的台阶陡峭,需要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这寓意着人们到达天堂需要经历许多艰辛。</h3> <h3>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乘坐热气球就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br><br>。</h3> <h3>在最高一层的平台上,矗立象征着诸神之家和宇宙中心的5座尖顶宝塔,正中央一座宝塔最高,达42米,即高出地面65.5米,其余4塔较矮,分立于平台四角。第二层平台的四角也各有一座截顶宝塔。每一层平台的四周都绕以石砌回廊。廊内有庭院、藏经楼、壁龛、神座等。各层均有石雕门楼和连接上下层的阶梯,阶梯的栏杆上都有7头石雕巨蟒盘绕,阶梯两旁还饰有精美的石狮子。全部宝塔,门楼都饰以石雕莲花,约有1万个。</h3> <h3>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h3> <h3>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意为“巨大的淡水湖”或纯粹“大湖”, 有一种说法是说TonleSap是来自希腊文“海”的意思,元朝的周达观到达这里时,将洞里萨湖叫做“淡洋”。法国人称它为大湖。</h3> <h3>东南亚最大淡水湖。又称金边湖。位于中南半岛东南部,柬埔寨西部。</h3> <h3>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每年枯水季节,湖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湄公河,补充了湄公河水量的不足,这时湖面长150千米,宽30千米,面积2700~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h3> <h3>照片前排者为柬埔寨导游,中文名叫 江明弟,一口流利中国话说得我们怀疑他是否真是柬埔寨人。</h3> <h3>洞里萨湖的气候是很适合人们居住的,每年降水量也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适应生物的生存。由于洞里萨湖的气候分为旱季和雨季,在旱季时,也就是枯水季节,这里的湖水就会注入湄公河,补充湄公河水量的不足。</h3> <h3>来到这里,若是雨季,可以看到这湖边的美景了,大片大片的茂盛的草生长在这里,那绿色真的是让人垂涎!要是能够在这里的湖里泛舟那就更好了!</h3> <h3>碧波荡漾的水面,渐渐的视野就变得那么的宽阔,那宽广的水面让人总是那么的心旷神怡,感觉很好!我想,这里的一切与其它地方的独特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里的气候吧! </h3> <h3>居住在洞里萨湖的居民,都是住在高脚木屋内,随着雨季来临,湖水变化,房子可以“整间”用船拖走或是用卡车搬走。</h3> <h3>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街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h3> <h3>由于居民的滥砍滥伐和大肆的破坏和污染,让原属于这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海天一色”的景象不在了,就是这么的让人难过的残酷的现实使我们开始对这里的碧水蓝天失望了。</h3> <h3>洞里萨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仓库”,湖的周围有三百万以上人民直接或间接地以渔业为生,发酵及盐渍的鱼是柬埔寨人的主食。</h3> <h3>洞里萨湖是东南亚第一大淡水内陆湖,盛产的渔获千年前就滋养着吴哥王朝。近年则因上游国家纷纷在湄公河上筑起水库以利灌溉、防洪之需,面积有越来越小的趋势。</h3> <h3>然而有一群逐水而居的高棉人,几世纪以来家就浮在湖水上。不管水位多高、湖面多小,这个湖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h3> <h3>洞里萨湖的热带季风气候给我们带来了属于热带的美,规律而丰足的降水,充足的日照时间,还有足够的热量,让它具有丰富的物产和粮食,一方的水土,也养育了一方的人。</h3> <h3>就是这样的美,洞里萨湖的气候给这样的美增加了毫无疑问的感觉,来到这片土地,感受这里原生态的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