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问茶

行者无疆

<h3>最美的杭州,不在西湖,不在钱塘江,而是在龙井山,以及龙井山的周边。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每年清明前后,都会来杭州小住几天,几乎都在龙井周围的茶山民宿下榻,住过龙井村,住过翁家山,住过杨梅岭,今年住在梅家坞。 &nbsp;&nbsp;&nbsp;&nbsp; 和很多去过杭州的朋友闲聊,无一例外的,都是在西湖打卡,至于龙井村,也是到此一游的看看,很少有人在那里住下来,爬上高高的狮峰山,或者从龙井村出发,步行七公里多,穿越九溪烟村,九溪十八涧,步行到钱塘江,如果你没去过,那你真是遗憾,那才是真正的杭州!<br></h3> <h3>今年的小住之地在梅家坞的176号,一个叫云廊小庐的民宿客栈,名字听着是不是就很文艺?店很小,但很好找,从梅家坞公交站下车,对面就是十里锒铛的石牌楼,上去就是。</h3><h3>&nbsp;&nbsp;&nbsp;&nbsp; 住的房间很小,但有一个小露台,放着一个小茶几和两把椅子,一套干净的茶具,正对着茶山,静静地等待一个懂它的人来品茗观山。</h3> <h3>无法形容此时的龙井山,花红柳绿,流芳滴翠,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黄了迎春,山上茶芽鹅黄嫩绿,山下竹影摇曳婆娑。从住的客栈出发,顺着十里锒铛的石径,一路竹林茶园,翻越狮峰山岭,来到了龙井问茶处。这里有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亲笔御题的十八棵茶树,正是龙井地带绵绵三百多公顷万亩茶园中的画龙点睛之处,龙井茶园也因三面倚山靠峦而被称为这龙脉圣地的御茶园。<br></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龙井”之名,最初见于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后来秦观在《游龙井记》中,则更详说:“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中之水泉也。每岁旱,祷雨辄应,故老相传,以为有龙居之。”后来高僧辩才大师住持上天竺前后近二十年,当时天竺寺僧开山种茶。辩才晚年退居到仅一岭之隔的狮峰山下寿圣院,到其去世,前后又十年,其时,寿圣院僧把茶移栽到这里,在狮峰山开垦种茶,从此这里成为龙井茶的发祥地。<br></h3> <h3>现在的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传统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生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 &nbsp;&nbsp;&nbsp;&nbsp;&nbsp; 龙井村里,瓦屋粉墙,花木掩映,流水小桥,画帘高卷,家家门口放着盛新鲜茶叶的竹匾,热情的茶娘不时地招呼游客进门吃茶,我想起了陈维崧的词句:“拍茶妇,绣裙如雨,携香茗,清笑浅语。”好一幅茶家风俗图。<br></h3> <h3>茶者,江南之嘉木也,唐代陆羽在茶经里这样说.时值三月之初,上好茶叶的最佳产出时段应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之前最为佳宜。明前茶,因为产量稀少,因而最贵,但不是最好喝的,据茶艺师说,最好喝的茶当属雨前茶,明前茶太稀淡,不耐泡,两泡后就没有味道了。雨前茶味道最佳,耐冲泡,茶汤清澈,口感最好。最名贵的龙井价值会高达十几万元人民币,堪称茶中之极品,因为这些极品只出产于固定区域中有限的几棵茶树上。<br></h3> <h3>峰峦叠翠,从十里琅裆沿着崎岖的山中小径走向龙井茶园的最深处,偶有茶农在路边炒茶,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的不疾不徐,只肖一口巨大的铁锅,用未带手套的终日于茶园劳作的双手,不停地翻动撑拌那些娇嫩的茶叶新芽儿,釜中的那一掊新绿一簇嫩芽,于加热烘烤之中,一片片一团团热气便从那不断抖动的双手的十指间蒸腾出来,那些新茶嫩叶便不断地变得干爽轻盈纯粹……原来,龙井,就是这样被完全由手工炒制而成的。</h3> <h3>此时此刻,随便在哪个茶农家的桌前饮一杯龙井,便是饮用了江南的春天了。只要走进任何一家茶农家的茶室,主人都会热情地摆上茶具,用龙井水煮开,茶碗中放上龙井茶,沏上,顿时碗边团团涨起洁白的蟹目、玉乳,此中的情形犹如汪曾祺先生的描述“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肺腑,真是好茶!”我们用鼻子贪婪地直嗅,茶香和着满院的青幽,直透到心田。</h3> <h3>在一户茶农的几案前,看着杯子里浮浮沉沉的茶叶,慢慢的,我的灵魂出窍了。尽管杯中的茶色已由碧绿褪为浅绿、变为淡绿、直到无绿……而满院的幽香、茶香、花香,一切都似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间弥漫着一股天地的清灵,一下去掉了每天置身闹市的浮躁之气,暂时获得了心的宁静。周作人先生说过一段颇为耐味的话:“喝茶以绿茶为正宗。”“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功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少。”是啊!此时,我仿佛置身在时光倒流到那一千多年前的龙井山道上,浴着龙井的茶香,披着满身的竹雨,我在听苏东坡谈诗,听辩才大师论佛,我体会到身边无处不在的禅意,佳茗生禅,禅茶之味,味外之味啊!寇丹老师说得好:“禅是一枝花,禅茶不分家。”让我们点亮心灯去吃茶罢!去听那红尘外的香,去品那淡淡的茶。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9.4.19写于家中<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