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踏太湖之滨 聆听小语声音——洛龙三实小2019全国小语十大名师观摩课体会

郭青杰

<h3>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一曲《太湖美》使江南无锡令人神往,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2019年5月8日,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颁奖典礼及观摩课展示终于在小语人的期盼中,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揭开了面纱。记得第二届小语盛会上的专家和名师课堂展示以及各省教研员的评课给大家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以,这次洛龙区第三实验小学无锡四人组的老师们早早建了群,太久的期待,视觉盛宴,精彩无限。</h3> <h3>  第一天的开幕式上,无锡锡山区学校的民乐团以一曲《男儿当自强》为大会拉开了序幕。</h3> <h3> 无锡教育是江苏教育的重要板块,南滨太湖,北枕长江,崇文尚教,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一方教育的沃土。无论是开幕式上的经典诉说无锡教育发展,还是小朋友们的阳光自信,足够窥斑见豹,震撼的开场会让人情不自禁的记录下来,让我们通过视频和图片来感受下。</h3> <h3>  接下来就是最最期待的孙双金、吴忠豪教授及十大青年名师的课堂了。课程安排很满,中午一点就开始了,可是全场还是座无虚席,我们四个人也是瞪大双眼,始终不想错过课堂上的每一个瞬间……</h3> <h1><font color="#167efb"><i><b>先来看看十位青年名师的观摩课和我们几个小伙伴的笔记留存吧。每一节课都有值得我们慢慢琢磨和思考的东西,保留便于反复学习,防止趁热打铁、过眼云烟式的浅学习,悟和思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时间,观课观己,常思常悟。</b></i></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 徐俊 《两个名字》</font></b></h1><h5><b><font color="#010101"> 作为贾志敏老师的弟子,徐老师这堂课曾是贾老师上过的课。从字到词到句,再到背、演和举一反三的说,归根到童话的了解,步步深入,幽默风趣,扎扎实实。</font></b></h5><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 <h1><font color="#ed2308"><b> 牛筱琼 《司马光》</b></font></h1><h5><b>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已经出现了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惧怕,不排斥的心理很重要。牛老师的课堂润物无声,对比阅读行云流水。</b></h5><h3> </h3> <h1>  <b><font color="#ed2308">闫君燕 《总也倒不了的小屋》</font></b></h1><h3></h3><h5> <b>一条线一个面层层推进,闫老师这节课学习方法突出,预测猜想给语文课带来不一样的乐趣。</b></h5><h3><b></b></h3> <h1> <font color="#ed2308"><b>郑梨花《少年王冕》</b></font></h1><h5><font color="#010101" style=""><b> 外表如名字般美丽温婉,讲起课来如大海般排山倒海、妙语连珠,快速拉近了学生与儒林外史的距离,40分钟的课堂容量很大,抽丝剥茧、对比品词,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b></font></h5><h3></h3> <h1> <font color="#ed2308"><b>李文《小毛虫》</b></font></h1><h3></h3><h5><b> 小毛虫的破茧化蝶过程,处处充满力量和坚持,课堂也一样,尽心竭力吧。</b><b></b></h5> <h1> <font color="#ed2308"><b>陈飞《猫》</b></font></h1><h3></h3><h5> <b>老舍的猫写的精彩,陈老师的猫讲的精彩,虽没讲完,却看到了生命拔节、思维敞亮。多维角度深度解读文本,一直努力的方向。</b></h5> <h1> <font color="#ed2308"><b>俞霞《爱如茉莉》</b></font></h1><h3></h3><h5> <b>一节酷似清香茉莉的语文课堂,从头到尾抓细节,俞老师对文本细腻的梳理,是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做的。</b></h5> <h1> <font color="#ed2308"><b>曹海永《风筝》</b></font></h1><h3></h3><h5><font color="#010101"><b> 十位名师中极少“一支粉笔一本书”上课的老师,抓内容的线,理情感的路,让简单的课堂变得简约。</b></font></h5> <h1> <font color="#ed2308"><b>陈静《中国美食》</b></font></h1><h5><font color="#010101"> <b>色香俱全品美食,有声有色识汉字。来自我们河南的陈静老师始终带着灿烂的笑容,让课上的轻松,让识字变得形象,让中国文化变的伟大。</b></font></h5> <h1> <font color="#ed2308"><b>宋斌《神秘的猜测》</b></font></h1><h5> <b>一堂课,台下的听课的老师笑声不断,平均三分钟一次的笑声,足可以感受一堂作文课的有趣和生动,体验式作文让习作变得迫不及待。</b></h5> <h3><b> 一节江苏本地的特级教师展示课,很好的给我们做了一个现代诗歌教学的典范。用疑问诗的方式,从毫无关联的提问到有关联的想象,降低了孩子们对诗歌创作的难度,打开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作狂想。</b></h3> <h3>  十大名师小语盛会还有一个很期待的环节,就是每年都会邀请很多小语届的权威大咖们来为十大名师评课,来向参会者传递统编教材等最新的理念方向等,如全国特级教师武凤霞老师、张学伟老师,孟晓东老师,甘肃省、江苏省、河南省等小语理事会会长、教研员等。他们的评课分工明确、把握精准、开诚布公,每节课都是有缺憾的,专家对小遗憾的指出是毫不客气的,正是对语文教学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让评课变得比课更难得,有深度,真教研。我们用视频记录下了评课的环节,平时反复研读。视频太大上传不了,精彩揣兜里。</h3> <h3> 接下来的重头戏,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孙双金老师的诗歌教学——《走近李白》,出神入化的诗歌整合情景,六首诗歌串起李白一生的故事,出神入化的示范朗读,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人心,语文课堂修炼到这样的境界,是幸福的!</h3> <h3>《走近李白》详细教学设计</h3> <h3>孙老师对深度语文教学的解读。</h3> <h3>  最后是吴忠豪教授的专题讲座,实用、简约、目标明晰,三天的学习受益匪浅。一个美篇不足以表达四个小伙伴的感受,取其中一两点简之表述,更多的反思和消化我们会在实际行动中去摸索和尝试。</h3> <h1><font color="#b04fbb"><b> 抓语言 重实践 再创造</b></font></h1><h3><font color="#b04fbb"><b> 郭青杰</b></font></h3><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学名师课堂,学不来方法,学不来风格,更学不来他们对教材的解读。学什么呢?对课堂无尽的追求和渴望学习的态度,本次我们要学的是透过名师和孙双金等专家的课堂,学习当下小学语文的理念和走向,特别是统编教材刚刚运用不久时,大家都是新的起点,我们身边的名师是怎样上的,每一节课里都对应课程标准的哪些目标?语文素养怎样落地生根?</font></b></h5><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三天的学习满满的,课堂风格迥异,年级段涵盖广,学到最后,从所有的课堂上,让我感受最多的竟是最熟悉的那句课标中对语文的定义,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性课程。</font></b></h5><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1.讲语言还是讲内容?</font></b></h5><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有一种语文现象很普遍,我们身边总是有太多的时候走不出讲内容的圈。40分钟把内容讲的精彩极了,环节设计的美极了,下课后,你问学生学会了什么?似乎又找不到答案。课文是例子,每位作家的语言是有特点的,积累语言经验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如陈飞老师的《猫》感受老舍的用词生动,孙双金老师的《走近李白》感受李白的用词大胆,《爱如茉莉》感受作者的用词细腻,《小毛虫》感受用词的灵动,《风筝》感受贾平凹的用词简约……有足够的语言经验才会生动,走出内容讲语言,不教课文教语文,让阅读更高级更深度。</font></b></h5><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2.从阅读转化到习作?</font></b></h5><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实践性课程,顾名思义要体验。武凤霞老师说,我们的老师在设计上往往只是少了往前想半步,就戛然而止。如“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和后面一句“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李文老师很不简单,关注到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化,关注到了实践句子练习,而忘了体验小毛虫的孤独等。为何我们身边的老师和孩子读书多的也不少,下笔运用写时却掏不出来。我们的课堂还是缺乏有效的实践,稍纵即逝的点抓住了,一点一点实践下去就是不同的效果。</font></b></h5><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3.从设计到梳理?</font></b></h5><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我们的教学称为设计,以后我想更多的要称为梳理,也就是完成再创造。单单为了讲课而讲课是教案,梳理是一字字解读文本,读厚,读薄,都高。《爱如茉莉》抓爱的细节,《少年王冕》抓母子对比中的孝顺,《总也倒不了的小屋》抓想象预测下的语言规律等等,时刻注重课程的重建,如同零散的积木,怎样有效盖出美丽的城堡来。包括板书,画龙点睛式的课程构建,特别考验老师的功底,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像孙双金老师所说,我思故我在,将来不被淘汰的老师,一定是有创造、有思想、有艺术的老师。</font></b></h5><h5><b style=""><font color="#010101"> 还有很多个现象我们课堂上都会经常发生,在这里说也说不完,如低年级中间穿插游戏打乱课堂情感,如先学生字再读书是否符合认知规律,如作文教学中核心知识的体现等等,对文本的深度钻研,对教学的梯度设计,我们始终要静心钻研。上好一节课不容易,去追寻理念和行动的知行合一更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教材,新教研,新方向!</font></b></h5><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font color="#167efb" style=""><b>诗仙 仙课 仙人</b></font></h1><h5></h5><h3><b> <font color="#167efb">杨淋淋</font></b></h3><h5><b> 孙双金老师的《李白是仙》可谓惊艳四座!令人叫绝!个人感受绝妙之一:课题之绝。没有常规的教材依托,没有常规的课堂板块,没有常规的课题,自拟《李白是仙》为题,以《望庐山瀑布》为始,以李白的系列诗歌为线,阐述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心怀天下的气魄!整节课奔泻千里,驰骋唐宋,纵横古今!课题又凝炼地点出课堂主题。绝妙之二:点睛之绝。孙双金老师讲古诗擅长抓“诗眼”,他的课同样有灵魂有题眼。孙老师从开始就用李白的人生故事和跌宕起伏的情感发展来引导着学生去理解李白,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从一个时段的情感到另一个时段的情感,层层推进,慢慢让学生去理解到这位壮志未酬的诗人的情感。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泰山北斗,孙双金老师就根据这位诗人的本身的特色抓住一个“仙”字来展现李白诗歌宛若仙境、非凡夸张、奇妙想象的特点,使学生体会到这位浪漫诗人的浪漫情怀,并格外的添加书本上没有的小故事,使学生更加想知道这位诗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绝妙之三:穿越之绝;通过及时性的表扬学生,让学生有学习这位诗人的欲望,也使学生明白语文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而不是简单的故事,单单的一些文字和修辞的堆积!不知不觉,学生在孙老师的带领下跨越时空感知了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天子呼来不上船”中的文人傲骨;“缘愁似个长”的家国情怀。对于《清平词三首》的穿插更是鬼斧神功,戛然而止的故事既成功诱发了在座师生去了解诵读此诗的兴致,又不着痕迹地为后面“何处得秋霜”埋下伏笔!李白以鲲鹏之志常思入世,却只能“待诏翰林”,怎能不“霜染白发”绝妙之……碍于自己眼界有限,格局狭隘,虽有拍案之感,却难以领略。只觉得李白之于古诗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孙双金老师之于古诗教学的浪漫主义情怀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暂且搁笔,今后教学当不断学习、追寻……</b></h5><h3></h3> <h1><b> <font color="#ed2308">震撼 回归 求索<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陈楠</font></b></h1><h5><b> 五月,繁花似锦,绿荫如海,一切都显得那么热情洋溢,生机盎然,我们学习的热情更加澎湃。这次很荣幸跟着师傅一起到无锡参加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颁奖典礼暨现场观摩课活动。<br> 十大青年名师的颁奖典礼让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此时的我仿佛是一名“小粉丝”在为台上的偶像们加油、助威。这是神圣的时刻,这是期待的时刻,更是向往的时刻,舞台上的他们星光熠熠,但偶像们对课堂的深度、高度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十节名师课听下来,只能用“震撼”来表达我的心情,每一节课都不是我三五年能学的来,他们对课堂的驾驭、对文本的解读、教学情境的设置、文字功底、教学风格的特色在我的心中烙下了印记。张学伟老师在评课的过程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来学习名师,学习的应该是理念,而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的确如此,名师的课是经过过年的积累所练就的,我把这次学的过程中得到的几个观点总结如下:<br> 一、文本解读要到位。在挖掘文本的重难点集中发力时,一定要准确、到位,不能在课堂上“蜻蜓点水”式的指点,或者是没有明确的回应,甚至是误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变化性,感受母语的丰富性。<br> 二、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在这次展示课中,李文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通过朗读文本,把文本中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新鲜感的词语罗列出来,这些新鲜感的词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正是这陌生感带来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积累。<br> 三、寻找文本与学生语言的差异。对于孩子们来说写作是个难点,在写作过程中总是说一些大白话,究其原因还是孩子们语言积累不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挖掘孩子们对语言的敏感度,通过对比法,体会文本用词的精妙。<br> 四、在实践中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张学伟老师一直说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要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表达,那么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们创设情境去训练,去进行实践,回归生活。<br> 五、朗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朗读是积累语言的最直观方法,朗读是熟练默读技能,朗读可以很好的规范我们语言习惯,一定要留足时间,让课堂上响起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br> 理念的学习很重要,但是要把这些理念在自己的课堂具体实施起来绝非易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习的路上加快脚步,绝不停歇,终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刻。</b></h5><h3></h3> <h1><b> <font color="#ff8a00">勤学 实干 修远<br></font></b><b><font color="#ff8a00"> 田雪</font></b></h1><h5><b> 无锡为期三天的学习让我初见语文,初识新知,初感紧迫,顿觉高级。在语文教学殿堂中,我的紧迫来源于立于底层的仰视和颤栗。在学习中,我初见其冰山一角,感受颇丰。<br></b><b> 第一天下午的观摩课,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徐俊老师讲的《两个名字》和闫君燕老师的《总也倒不了的小屋》。教学重在学,老师更需明白怎么教。这两位老师向完美地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有效的师生互动。徐俊老师通过变换语言表达形式,让孩子跟着学说话,会说有品质的话。循序渐进,语言生动形象,通过示弱式的指导,孩子与老师之间就自然而然地架构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彼此有默契,心意互相通。一支粉笔,一方讲台,简单不过,却内容丰富。<br></b><b> 闫君燕老师课如其人,很惊艳,干练而不拖泥带水。我想要学习的是闫老师那环环相扣密不透风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推进。她的教学很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着重培养孩子们有依据地猜测推理能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学环节前后照应,以猜测为主线深入推进。以整合句式“当我读到……就想到……,于是就猜测……”为样本和平台,学完即练,练后总结。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建构,去不断地生成,不断探索,最终豁然明朗。以一条主线串起课堂,不去肢解文本却由面及点,完成了确实而具体的教学目标。<br></b><b> 本次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一直想要达到的一种高度就是老师们对语文教学实践性的把握。正如张永强老师所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老师要关注的是每一节课你让孩子带走了什么。李文老师在《小毛虫》这一课的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前后教学和实践的衔接和过度,比如在引导孩子关注“既……又……更……”句式时,先读后说,初步感知,接着又在下一环节的教学中穿插“它既不羡慕……又不羡慕……更不羡慕……”,这种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学而会用的目的。<br></b><b> 正如张学伟老师所说的:最近的距离是从别人的手到你的嘴,而最远的距离就是从自己的嘴到自己的手。这次的学习让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览群芳,但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路漫修远,勤耕实干,学以致用,其意方明。</b></h5> <h3> 落英缤纷好时节,相聚全因爱语文。活力锡山春景美,有朋远来襄盛会。</h3><h3> 我们爱你,语文!</h3>

老师

课堂

教学

语文

名师

李白

学习

孙双金

文本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