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只是一个“痛”字了得

太行星雨

<h3><br></h3><h3><br></h3><h3> 当我听到弓总已经去世的消息时,心头一惊,一阵难过,惊愕与难以置信而心痛的感觉顿时袭遍全身。</h3><h3><br></h3><h3><br></h3><h3><br></h3><h3>五一节前夕,和长治几位新闻媒体朋友喝茶聊天,偶然说起弓总,原来听说他好像退休后住在南方女儿家,他们说弓总已经去世了。</h3><h3><br></h3><h3><br></h3><h3>人生无常,生死难测。几年前还是我的兄长和老师,突然间竟然阴阳两隔。</h3><h3><br></h3><h3><br></h3><h3><br></h3><h3>人生在世,相逢是缘份,握手是朋友。人生里的各种交集形成各种关系。同学、同事、朋友,或者某种工作关系、平行关系、上下级关系、交叉关系。</h3><h3><br></h3><h3><br></h3><h3>我和弓总的相识,纯粹是工作上的交往。当时弓总是《长治日报》社总编,我是长治供电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h3><h3><br></h3><h3><br></h3><h3><br></h3><h3>不同的岗位和共同的使命,弓总即是新闻界的领导,又是我的老师;相交的过程,我们又成为忘年之交,成为我尊敬的师长和朋友。</h3><h3><br></h3><h3><br></h3><h3>《长治日报》是一张在地方报纸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革命传统的党报。在弓总担任总编时期,日报有一个突出而特别的亮点,就是誉响全国的新闻舆论监督,积极助推长治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开放健康快速发展。</h3><h3><br></h3><h3><br></h3><h3><br></h3><h3>弓总的独到的文笔与政治嗅觉,真正切合当时上党地区对弓总“军中一干将、太行一支笔”的美誉。</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我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敬仰和学习的心情,走进长治日报社弓总的办公室,开始和弓总多年的合作与学习经历。我们公司每个时期的重要或重点工作对外宣传事宜,都得到了弓总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h3><h3><br></h3><h3><br></h3><h3><br></h3><h3>一个时期,山西和全国一样,缺电形势非常严重。我给报社写了一篇《2004:长治缺电形势解读报告》拿给弓总,弓总大笔一挥,指示放日报头版报道。</h3><h3><br></h3><h3><br></h3><h3><br></h3><h3>针对异常紧张的缺电形势和对生产、生活以及经济运行的影响,弓总同时还安排《上党晚报》对长治缺电情况和应对措施做了详尽的专题综合报道,让社会和企业对缺电状况的了解起到了比较好的解惑和释疑作用。</h3><h3><br></h3><h3><br></h3><h3><br></h3><h3>长治供电公司推出上党供电服务明星程国庆的先进事迹,弓总特别安排日报做出专题报道,及时向社会全面展示供电部门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良好形象。</h3><h3><br></h3><h3><br></h3><h3><br></h3><h3>全国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示范工程在长治建成,弓总热情帮协调新闻单位给予全方位宣传报道。</h3><h3><br></h3><h3><br></h3><h3><br></h3><h3>在我做供电公司党委宣传部长的六七年间,我们单位每年见诸日报头版或头条的大事、重点和专题宣传,在条管单位中,大概名列前茅、独占鰲头,应该说,这和弓总对供电部门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是分不开的。</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弓总退出工作岗位之后,拒绝了为他配备的小车等待遇。作为新闻从业专家和老师,弓总的廉洁、俭朴、和善、平易近人、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敬业态度和工作作风,都成为我学习的板样。</h3><h3><br></h3><h3><br></h3><h3>同时,弓总在严肃认真的同时,还是一个有趣、可亲可近的人。长治供电所有的重要宣传活动,弓总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辞。因而在同弓总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同时,我们之间还建立了很好的私宜。</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2004年,我将自己的一些文字,辑成一本幼稚、粗糙而又浮浅的小册子《铁塔红》,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恭请弓总作序。</h3><h3><br></h3><h3><br></h3><h3><br></h3><h3>作为报社总编,工作繁忙程度非一般人可以想像,但弓总很快就给我写成《情注铁塔写人生——连俊星新闻言论散文诗歌作品选》序,并全文刊登在《长治日报》。</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斯人已去,悲痛无限。想起弓总的音容笑貌,想起弓总那双就像拿锄头一样粗糙的但却是上党一支笔的大手,想起和弓总请教、学习的过往,想想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竟然早早撒手人寰,心中非常难过、心疼而愁怅。</h3><h3><br></h3><h3><br></h3><h3><br></h3><h3>但是,可以告慰弓总的是,日报和晚报都在前进,一大批优秀编辑、记者在成长,日报和晚报仍然是长治思想和新闻宣传的一块高地、一面旗帜、一个高峰。</h3><h3><br></h3><h3><br></h3><h3>冰壶总忆人如玉,悲歌当泣泪潸然。一生难以忘怀弓总的一片情谊;而不可谅解的是,我对弓总的去世竟然一无所知,作为他指导过的学生、作为他帮助过的同行、作为他相识相帮的朋友,而我却没能送他一程,在他的坟前献一朵白花;每想到此,总感觉深深的自责、心痛和歉意,同时还有无法挽回的懊悔。</h3><h3><br></h3><h3><br></h3><h3><br></h3><h3>真的,对弓总的怀念和敬仰,岂止只是一个“痛”字了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