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前言</h3><h3>今天的江苏张家港市杨舍镇是我的家乡。我的祖辈——太公太婆、祖父母、父母,都世代生活在这里。</h3><h3>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出生在这里,五、六十年代我就读于镇上的梁丰小学和梁丰中学,在这里度过了我的青少年时代,1961年高中毕业考上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同年9月10日我坐船到无锡,赴南京上学,从此离开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家乡。</h3><h3><br></h3><h3>楊舍镇原属江阴县,所以江阴是我的原籍,1961年我在江阴南箐中学参加高考,多年来我一直怀念这个城市,2018年9月22日,我们专程游览了江阴城中的“兴国公园”、江边的要塞黄山炮台。</h3><h3>下图为当时在兴国公园里拍摄的建于北宋时期的“兴国塔”。塔顶曾毁于战火。</h3> <h3>二、我就读的梁丰高中</h3><h3>梁丰小学、中学(初、高中),原是东门外的东岳庙,后由书院学堂逐渐发展成学校。</h3><h3>下图为学校的钟楼,当时为杨舍地标建筑,我高中毕业后不久就拆除了,甚为可惜。</h3> <p class="ql-block">三、、张家港市的来历</p><p class="ql-block">张家港这个名字和这座城市是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变迁和发展才逐渐成名起来的。</p><p class="ql-block">1962年前杨舍是是江阴县东边的一个大镇。1962年国务院把江阴的9个公社和常熟的14个公社划出,成立沙洲县(北靠长江边),县府设于杨舍镇,后因长江边的一个军港转为商用港,1986年撤县建张家港市(县级市),杨舍镇即为市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随港口的发展,城市逐渐兴旺发达,乞今市区包括杨舍、乘航、圹墅、泗港四个区,人口已达30多万。市府所在地的杨舍缜已是交通发达,沿江高速穿城而过,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沪通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港口码头一派繁忙景象。市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两旁店铺相连,并分别在市南市北开凿了二个湖泊(暨阳湖、沙洲湖),市东建了梁丰生态园。全市除了梁丰中学、沙洲中学、外国语学校等名校外,还有沙洲工学院。当今的张家港市已成为一座苏南的宜居城市。</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张家港市(杨舍)步行街——沙洲中路。</p> <p class="ql-block">四、杨舍镇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杨舍镇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大镇。</p><p class="ql-block">8000年前杨舍南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p><p class="ql-block">商末属勾吴之地:</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郡:</p><p class="ql-block">秦代属会稽郡:</p><p class="ql-block">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毗陵县暨阳乡:</p><p class="ql-block">晋代置暨阳县:</p><p class="ql-block">南朝梁代在暨阳之墟上建梁丰县:</p><p class="ql-block">弘治(江阴县志)记载,早在1700年前,古暨阳县治和梁丰县治就建在杨舍。</p><p class="ql-block">到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撤消梁丰县后,杨舍就一直成了江阴东部下属的一个镇。</p><p class="ql-block">民间有一传说:</p><p class="ql-block">杨舍建城时,要把城建成周边长三十三里,不知是建城人员是听错了还是另有其因,结果把城周边长建成了三里零三步,比原设想缩小了十倍,城周边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墙是用泥土堆积而成(土城)。因杨舍北面紧邻江海,明朝时期今天的斜桥曾是一个漁场,当时矮寇常上岸骚扰,这是杨舍筑土城防卫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土城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当地政府令“地、富、反、坏、右”担土拆除。</p><p class="ql-block">杨舍东街有一幢“顾(固)家楼”,据民间传说:先有“顾家楼”才有杨舍城。说明杨舍镇是在”顾(固)家楼“的周边建起来的。</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清光绪年间的杨舍镇全图。</p> <p class="ql-block">五、楊舍镇概况</p><p class="ql-block">杨舍镇地处江阴东部,处于江阴与常熟交界处,在江阴县内算不上大镇,城中仅东西一条大街,谷渎港穿镇而过,河上的青龙桥把杨舍分成东西两街。</p><p class="ql-block">1.东街</p><p class="ql-block">东街从梁丰小学至青龙桥,其实梁丰中小学、同善堂都在东门外。</p><p class="ql-block">东街上有杨三岐打铁铺、阿阿头燠腊店、张家客栈、柳家的米行、惠家的同康中药店、豆腐作坊、老典当、戴宝郎大饼店(做油石灰即油条、麻尖角即菱形状的大饼)、郭家茶馆店、丁家的香烛店、义盛庄、成家的粽棚店、沈家滕榻店(街中间还有一口井)、水龙宫(存放救火工具)、裁缝店、丝线店、理发店、糖果店、乔家的铜匠铺、李家饤秤店、赵家的照相馆、戴老四印刷工场(石印书画字)、丁家祠堂、缪仲明刻字店、汤季根水面店、王家酱园店、郭良铮报刋亭、王顺兴饭店(名莱红烧河豚),到青龙桥堍还有许家的中药店。东桥堍沿河两侧有南弄、北弄。北弄口有大生祥京货绸布庄、往里沿河有码头,码头边有叶家开的叶泰米行,南弄边有丁龙宝老虎灶、进去有雅南旅馆、涌丰糟坊、协大铁工厂,还有焦家的织布厂等。</p><p class="ql-block">2.西街</p><p class="ql-block">过青龙桥这段叫西街</p><p class="ql-block">桥堍旁有叶同丰文具店、西桥堍南面,有一块空地,叫三角街,是个露天的鱼虾及菜市场,夏秋午后农民捕捉到的鱼、虾就在这里叫卖,这些鱼虾,活崩鲜跳,真正天然的美味。夏秋两季瓜果飘香,农民在这里叫卖西瓜、香瓜、桃子、菱角、萝咀(当地土话即今甜萝嗦);番麦(当地土话即玉米),收获时期,农民常常把凌晨烧熟的嫩番麦放在垫有鲜荷叶的竹蓝里(荷叶清香、既不污染、又不沾水),装满后上面盖上荷叶,拿到缜上来卖,打开荷叶一股热气朴面,清香扑鼻,看到浆汁粘贰,买上一根,一口啃上,满口都是香糯甜的味道,久留于齿,回味无穷,是老小皆喜欢吃的时令食物。</p><p class="ql-block">沿河向南走即许关街,到底是南门,这里有轮船码头,坐船可直达无锡;西桥堍北面,沿河有卖毛竹的吳家竹行、丁益泰米行,旁边有部分土城,1958年拆除后这块场地叫山水碗场。</p><p class="ql-block">东街上的人到西街去,常常说到城里去。可见西街的房屋、商铺、道路等设施要比东街好。两旁商铺林立,有典当、有绸布店、文具店、杂货店、阜康药店、严仁兴饭店(春天有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黄鱼那时家家都吃,秋天供应肉馒头,冬天还有火锅,农历新年拖炉饼开市)、缪家棧房、糖果店、糕饼店(马蹄酥也是当地特色糕点)、冯家的照像馆、书店、邮局、铁皮铺、张永泰瓷器店、大昌蜡烛店、范家及殷家开纸马店(扎马或房子烧给逝者用祭品),荣盛熙制烟工场(把烟叶去茎脉加莱油压缩成大块,然后刨成烟丝,制成黄烟:潮烟差些,含有粉碎的茎脉,含油也少)。染坊(白布上染上图案),另有乡村医院,还有太平天国时期遗址——钟鼓楼,这里有南北二条幽深的弄堂,叫钟鼓弄。</p><p class="ql-block">西街北门还有一块阅兵场地,叫小校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上可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杨舍镇已具商贾云集,商业门类齐全的繁华集镇。其实杨舍所以成为当时的繁华集镇还得益于以下二个原因:</p><p class="ql-block">一是杨舍处于南北地理上的小分界处,因杨舍北面原是江海之滨,随着海陆变迁,江海逐渐向北向东推移,形成了大片沙质土地,移居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在这里开垦良田,种植棉花、大豆等杂粮:而杨舍以南都是粘质土,适合种植水稻、同时还从事蚕桑养殖业。</p><p class="ql-block">二是杨舍周边没有大的城镇(杨舍东边离常熟46公里,西边离江阴33公里,离西南无锡45公里),当时交通不便,所以周边的人们常到杨舍聚集交流。</p><p class="ql-block">杨舍北的农民需大米,而以南的先民所需棉花、豆类,这时杨舍就成了南北互补的交汇点,从而促进了杨舍的商贾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镇上有一所中学和二所小学。私立的梁丰小学和梁丰中学都在东门外,一所范贤小学靠近北门。紧邻梁丰小学的西面是同善堂,这是解放前民间创办的一个慈善机构,免费救济穷人看病,小孩上学。</p><p class="ql-block">杨舍解放初期,就有电厂供民用,当时叫杨明电灯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沙洲中路(步行街),願有些地段是土城,是1958年拆除后才开拓出的一条路,当时我们还参加了修路(那时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课余常参加劳动)。现在的沙洲影剧院,那时为杨舍公社礼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舍镇东街俯瞰全貌。</p> <h3>原沙洲县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杨舍西街</h3> <h3>原沙洲县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的杨舍全貌</h3> <h3>六、民国时期杨舍镇镇长夏一之其人其事</h3><h3>夏一之,女,浙江绍兴人,东吴大学毕业,国民党党员,信仰基督教,其夫郭调元是杨舍镇人。夏在1947年6月28日起任江阴县杨舍镇自治示范镇镇长。解放前夕去台湾。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二个女儿在美国旧金山,故晚年定居美国,1991年去世,享年九十六岁。</h3><h3>她青少年时就追求进步思想,1907年夏一之就读于绍兴大通学堂女子班,这年元月秋瑾从日本回国,以大通学堂督办的身份作掩护,和徐锡麟发展同盟会会员,谋划暴动事宜。夏一之的勤奋好学,肯吃苦,其桀骜不训的性格深得秋瑾喜欢,这时年轻的夏一之也非常敬仰这位鉴湖女侠,多次为秋瑾送情报。秋瑾就义后还到卧龙山老师坟地祭拜,敢于为一个被清政府处决的“叛逆”上坟,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h3><h3>抗战时期,宋美龄任命夏一之任战时儿童保育院直属七院首任院长,后调任贵州桐梓三院院长。在任其间十分廉洁、公正。在七院就任时获宋美龄题写“南州冠冕”四字。</h3><h3>因其夫郭调元年纪大了,有归乡之意,所以两人调到杨舍镇,按夏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和资历任杨舍镇长有些低就。</h3><h3>夏任杨舍镇长时期,当时的杨舍虽是个小地方,但镇上的上层人物均有钱有势,有文化,有根基,许多事很难开展。夏一之走南闯北经历丰富,且在重庆,南京有资深的上层背景,加上她泼辣大胆的性格,所以为地方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h3><h3>她夏天手拿一顶洋伞常下乡体察民情,张贴布告严禁赌博吸毒,违者罚做苦力。提倡文明卫生,对农民的光屁股车水习俗,下令禁止,不改者到抓到自卫团打屁股。族氏家族长辈犯法,也与民同罪同治。</h3><h3>在她任期,杨舍真正成了江阴县内的一个自治示范镇。</h3><h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自身的函养、以及阅历,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h3> <h3>七、杨舍镇的旧貌</h3><h3>杨舍的街道很狭窄仅3米宽,两边的房屋虽不高大(有些房屋有二层),但都是粉墙黛瓦,深宅大院,沿街面分布着参差错落的店铺,店铺后面是天井,一般都有三、四进房屋。街面铺着石板路面,长年累月,走的人多了,路面上的石板显得特别光亮,显示这条老街经历的沧桑岁月;空气里不时飘着柴米油盐的杂味,充满着人间烟火;街道两旁斑驳的砖墙、幽长的里弄、古老的院落,仿佛在诉说着这条杨舍老街悠久的历史。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上世纪八十代杨舍东街的老商店、老里弄、老宅院逝去的风貌。</h3><h3>下图为东街的街道(所有黑白图片均来自张家港档案)。</h3> <h3>(一)、杨舍的商店</h3><h3>这些店已是八十年代的气息了。当时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的年代,可其街道、房屋及一些基本的面貌还没有改变,从中还能窥视出四、五十年代的端倪。</h3><h3>很遗憾的是没有收集到西街的一些老照片。</h3> <h3>1.典当</h3><h3>杨舍典当最早开设在清乾隆年间,由常州赵翼父子开设的“赵源裕”典当,到道光年间歇业,人走了,但在杨舍留有许多房地产出租,后在太平天国作乱中被毁,其后人来杨重建,建后继续出租。</h3><h3>后有徽商在赵氐典当歇业后在东街开设“老典当”(下图),一直到清末。老典当的房屋有五进,解放后这里住多户居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东街改造时拆除,今天看来甚为婉惜。</h3><h3>还有浙江绍兴张姓老板于民国初在西街庙弄附近开设“兆兴典当”,这个地方比较隐蔽,便于经营。这个典当高墙大院,既有高高的更楼,还有两条狼狗护院,当时的“兆兴典当”已成为杨舍数一数二的富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8.13上海淞沪抗战开始,11月12日上海沦陷。11月下旬,兆兴典当遭土匪抡劫,因典当有地下金庫,所以损失不大,12月1日杨舍沦于日冠的铁蹄之下,典当业务也就终止。</h3><h3>八年抗战日本投降,杨舍人郭琦元受国民政府委托接收南京“伪中央医院”,1946年他回乡探亲,看到家乡只有中医没西医,萌生在家乡办医院的想法,最后选定在庙弄的“新典当”内设立诊所,取名“乡村医院”,院长由其弟媳镇长夏一之兼任。</h3><h3>医院从南京来了一些退役军医,他们吃惯了大城市的自来水,吃不惯井水,嫌水脏。院长夏一之就请来专业能人钩井,挖井内污泥、用生石灰消毒,解决水质问题。不料挖到井底发现有一块石板,报告夏院长,夏过去在重庆、南京工作过,是见过世面的人,她知道这里原是典当,说算了,马上停工,辞去二钩井人。当晚叫上知心人下井,吊起石板,底下全是脚炉,用绳吊起,存放她的办公宝,并要知心人保密,后送他们红枣桂园金戒脂等礼品。脚炉内都是金银首饰、珠宝玉器。不久,此事还是传开了,夏院长把物品变现后全用于公益事业,大家无话可说。</h3><h3>后来这事很快传到了在上海的张老板那里,据老板讲:战事临近,原想把这些金银珠宝押送上海,怕路上不安全,所以藏于井底。他聘请了律师和夏镇长商议这些金很珠宝的归属,夏镇长接待了律师,回答说:抗战结束了,杨舍人民欢迎他回来恢复典当业,至于井中的东西,我们已变现,充实到镇上的公益事业。律师回到上海后,向绍兴老板汇报情况后就没有下文。据说老板所以没有继续追究:一是老板财大气粗,这点损失也就无所谓,二是他得知夏一之的人脉背景很广很深,追究也没有希望,三是这些钱都已用于镇上的福利公益事业,真的打官司也可能白搭,还不如就此了结。</h3><h3>应该说,这位绍兴的典当老板也是非常明知的。</h3> <h3>2.电话亭</h3><h3>这就是当年街上的公用电话</h3> <h3>3.广式理发店</h3><h3>广式理发店,有点时髦了。</h3> <h3>4.体美时装店</h3><h3>实际上已有点时装的味道了。</h3> <h3>5.松盛糕团店</h3><h3>用糯米粉做的糕或团子,江南恃色,都是甜点,到阴历二月初二开卖豆沙猪油方块糕,这种糕松软可口,老少皆宜,非常好吃,人们常常排队购买。</h3> <h3>6.电动工具维修部</h3><h3>专门修理电动工具。</h3> <h3>7.茶馆店</h3><h3>茶馆店,清晨可来这里吃早茶,午后、晚上还可来听说书(苏州评弹),后来改为长春园书场。随时代发展又有放录象。</h3><h3>早年的茶馆店都是镇上的一些老者和杨舍近乡农民喝茶、聊天、聚会的地方。城乡农民凌晨四、五点钟就来到店内吃茶(当地把喝茶叫吃茶),也有些农民卖完了蔬菜进店吃茶的。有的三、五个知己坐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有的相互传递各种小道消息,也有的人坐在这里抽烟吃茶……,在这里还能听到一些家常里弄的新鲜事儿。</h3><h3>茶馆店用的茶水都是到青龙桥堍的谷渎港(当地人称潮河)担的,挑到茶馆店的大缸内用明矾消毒,沉淀后再放在铜壶内烧开,潮河水朝涨晚落俗称活水,口味甜醇(井水有咸味)。</h3> <h3>8.中草药医诊所</h3><h3>中医看病,配的是中草药。</h3> <h3>9.牙科诊所和达士钟表店</h3><h3>私人开的牙科诊所并可镶牙。</h3> <h3>(二)、杨舍东街的里弄</h3> <h3>1.老典当里</h3><h3>解放后,这里五进房屋居住孴近十户人家。</h3> <h3>2.石虎弄</h3><h3>幽深的巷子</h3> <h3>3.卫生里</h3><h3>居民居住小区。</h3> <h3>4.综合里</h3><h3>居民居住处。</h3> <h3>(三)、杨舍东街的老宅院。</h3> <h3>1.杨舍东街巴家楼门面。</h3> <h3>2.杨舍东街老式楼房。</h3> <h3>3.杨舍东街居民住宅区。</h3> <h3>4.1987年杨舍东街、青龙桥、谷渎港地区的面貌。</h3> <h3>(四)、谷渎港的故事</h3><h3>谷渎港原是暨阳古城入江海的港口,是唯一的一条南北纵向穿过杨舍镇中心的古老大港。据志书记载,北自江海口(今之汊港头处)引潮过马桥、斜桥迤逦而来,于滋生桥与松坟桥之间,和自西而来的另一条古老大运河东横河相会,并越流南下,穿城而过至青龙桥,再南下过塘市至北漍。南北袤延25里,养育着世世代代的杨舍人。</h3><h3>谷渎港是条古老的大港。</h3><h3>它的水面宽一般达四丈左右。有些河段之水面则宽达六、七丈,如斜桥至东横河段,明洪武年间(1368- 1398), 就有一次大疏浚。故至清代,谷渎港尚能保持其大港风貌。有趣的是,历届督办的官绅将东横河称为“官河”,把谷渎港则称为“私河”。私河者,民河也。故谷渎港的疏浚任务总是摊派给地方老百姓去承挑了。</h3><h3>昔日,谷渎港是江海与陆地之间的南北水路要冲,舟楫往来,商贾云集,使斜桥成了周围闻名的渔市。为此,在斜桥曾筑“冰池”,周七八丈,池外地稍洼,上架草棚,中储冰万石,冬藏夏出,以资贩鲜者用。可见昔日谷读港斜桥渔市之繁荣、兴旺。清诗人赵翼在《登杨舍城楼望海》</h3><h3>旭日扶桑影,</h3><h3>长风舶棹樯。</h3><h3>朝朝沙户集,</h3><h3>午市最喧忙。</h3><h3>一诗中就生动地记录了谷读港斜桥渔市的繁忙景像。</h3><h3>当海潮呼啸排来,谷渎港的潮峰如小山,潮声似雷鸣,且沿着谷渎港一路汹涌而来,如万马奔腾,涌向青龙桥时,因桥洞处水面狭小,故桥洞两边的水位落差较大,且宽阔的水面骤然被狭窄的月牙桥洞收拢,所发出的轰鸣潮声,更是惊天动地。这种壮观的“古渎潮声”已被明代绅士许庄列为“沧江八景”之一,当时文人的诗和杨舍人的俚语对谷渎潮声都有生动、形象的描绘:</h3><h3>海上潮生万马来,江东金鼓震楼台。</h3><h3>——许 铗</h3><h3>须臾浮涌三千尺,怒吼如喧十万兵。</h3><h3>——许 锠</h3><h3>谷读港口潮如牛,青龙桥下声如雷。</h3><h3>——杨舍人俚语</h3><h3>而杨舍人喜欢坐在青龙桥堍、沿河街边的茶馆店窗口旁,一边品茶,一边欣赏谷渎港潮峰之壮景,聆听“谷渎、谷渎”的潮水之声响,令许多老人谈起来冿津乐道。</h3><h3>随着海陆的变迁,大海东移,斜桥也不再为漁市,谷渎港潮水的涛声也早已逝去。</h3><h3>註:杨舍人把谷渎港称潮河。</h3> <h3>图1.行驶在谷渎港的船舶。</h3><h3>(位置青龙桥北)</h3><h3>(档案图片,摄于1987)</h3> <h3>图2.停泊在谷渎港里密密麻麻的船舶。</h3><h3>(位置青龙桥北)</h3><h3>(档案图片,摄于1987)</h3> <h3>(五)、青龙桥的来历</h3><h3>有人说,"一座桥,是一个城市的一段历史"。我觉得虽不全是,但確有它的一定道理。就楊舍镇的古桥"青龙桥"说,就有着它的历史根源。据《楊舍堡城志稿》记载,横垮谷渎港的青龙桥,宋代名楊舍桥,为木桥; 后易名暨阳桥。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里人郭彦荣出资改建为石桥。后郭姓人氏郭贞(真)考中进士,是为楊舍地区一大喜事,郭彦荣为纪念此事,特将此桥改名为"青龙桥"。这就是青龙桥的来历。</h3><h3>当年的青龙桥是一座环型石拱桥,桥面很高,行人只能拾级而上。</h3><h3>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青龙桥曾先后两次拆除重建,经重建后的青龙桥已完全失去了原貌。后为念及青龙桥的历史,在政府和民众重视下,青龙桥又先后孕育出了二座桥 : 一是2006年4月28日在梁丰生态园中建造的一座桥命名"青龙桥",二是2012年2月在原青龙桥南首百米远的河面上又建造起一桥,叫"青龙南桥",该桥还真有点怪。说它怪,因东西两头的桥脚有长、短,从桥的东首拾级而上到桥的顶层共23个台阶 ; 从西首而上,到桥的顶层共30个台阶,西首比东首多了7个台阶,实为罕见!这就是古桥——杨舍青龙桥的历史变迁。</h3><h3><br></h3><h3>其实在我读中小学时青龙桥上还有很多趣事,让我值得回忆:每年夏天总有一些胆大顽皮的人从古桥顶上跳入潮河中游泳,有的纵身而跳、有的是头先落水、不一会就浮出水面,在河里你追我赶地游,如有些机帆船从他身边驶过,他们就会抓住船尾上的舵,在水中跟船而行,俗称吊船,据说:远的能吊船到塘市,最近的是到慕家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痴”福生了,他常蹲在码头边的水里,摸人家落水的物品……。</h3><h3>随着岁月的逝去,今天古老的青龙桥已经消失,如今重建的新桥虽还称“青龙桥”,但已失去了历史的原貌。</h3><h3>註:杨舍人把谷渎港称潮河。</h3> <h3>图1.在原址上重建的今日的青龙桥。</h3> <h3>图2.青龙南桥的建桥记碑文</h3> <h3>图3.在原青龙桥南新建的青龙南桥</h3> <h3>图4.竖立在梁丰生态园内重建的青龙古桥旁的碑文</h3> <h3>图5.梁丰生态园内的青龙桥</h3> <h3>图6..梁丰生态园内青龙桥上桥的台阶</h3> <p class="ql-block">八、杨舍的交通</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杨舍的交通只有一条水路直通无锡,因杨舍的地势较高,到了冬季遇上枯水期轮船还只能停航。有一条澄阳公路,可能是抗战时造的沙石路,可到达县城江阴,但那时汽车也时有时无(因当时油气紧缺)。农民运输全靠肩挑或独轮车,非常艰辛。</p><p class="ql-block">到1958年时澄阳公路大修,当时我父亲在陶家桥下伸店工作,我假期里常去帮父亲照看商店,商店在公路旁,目睹千万民工从华墅沙山上开石、取砂,肩挑或用独轮车运砂石铺路,场面十分壮观。接着又建造了杨舍到鹿苑的公路,和常十线(常熟到长江边上的十一圩)连接,这一段公路是在原海坝的堤岸上建成的,从此杨舍的陆上交通又多了一条可直达常熟的公路。当时我已就读梁丰高中,学校曾多次组织学生参加这条公路的建造,去找砖石铺路。今天看来真有点不可思义。</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在明朝时代,这条海坝以北是大海,鉴真东渡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今天已在鹿苑西鉴真东渡出发地建了一座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为保障杨舍枯水期的水上运输,政府规划整修谷渎港,在冬季枯水期,截断河道,抽干河水,动员了千万民工开挖谷渎港,从杨舍到塘墅七、八公里河道两岸云集了密密麻麻的男女老少,日夜奋战,大家都肩挑装满泥土的萝筐,从河底爬上几十个台阶(因杨舍地势高),到岸上堆倒泥土,挖深拓宽河道,其劳动強度是今人难以承受的。</p> <h3>九、杨舍的年味</h3><h3>旧时的杨舍,年味还是很浓的,那时小孩总是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年糕,可以吃炒米糖。当时还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小孩盼过年,过年不蒸糕,罗卜吃一饱。这是对穷人的写照。</h3><h3>从阴历的十二月开始,人们就要忙着过年,年前还要对房屋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初八吃腊八粥;接着浸泡糯米,蒸糯米饭,饭蒸好后要凉晒干,保证仍是一粒粒米粒子(称冬米),然后在锅中用砂炒冬米,炒大青豆,使米粒及青豆松脆,再用麦芽糖把炒米及青豆分别粘结成挙头大小的炒米糖、糖豆,还有用芝麻做成芝麻片;做甜酒酿;浸泡糯米,然后沥干,凉晒后在石臼里樁糯米粉,准备大年夜做团子用;腊月二十五要放炮仗送灶老爷上天,到了年初五再接财神(杨舍人称接路头);</h3><h3>大年三十年夜饭必须烧一大锅年夜饭(吃到年初三或初五),而且还要烧出一大张半园型的饭除(锅巴),吃剩年夜饭盛在淘米萝内,用饭除盖上,上面再放上天竺(上面结有很多红籽果实)和万年青,寓意对新的一年寄于的美好愿望。</h3><h3>大年三十这一天是非常忙碌的,早上就得准备,年夜饭的菜肴:有红烧肉、红烧链魚、红烧油面筋、蛋饺、咸鸡、咸肉、菠菜等九、十个菜,下午四点右开始祭祖,方枱上摆好洒菜,给每位先祖一个小酒蛊、一双筷子,均放在东、西、北枱面上,小酒蛊内倒上黄酒或老白洒,南边枱面上放上香烛,点亮香烛后祭祖开始,香烛前地上放一个草垫,供全家人向祖宗阖头祭拜,中途还得给小酒盅内加酒,到香烛快熄灭时,祭祖接近尾声,在旁边的盆内烧钱纸、螟币和纸折的元宝等,让先祖带走使用,祭祖历时一小时左右。</h3><h3>祭祖结束后,重新加热菜肴,全家人开始吃年夜饭,除了上述菜外,通常还有一砂锅的鸡汤,全家可以尽情享受,但饭桌上的鱼是不能吃的(表示年年有鱼)。这也是一年中全家老小最高兴最丰盛的一顿晚歺。</h3><h3>商店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开始清理账目,发通知要欠账人到店结账还钱,到年三十还不还钱者,店铺的员工要提着灯笼上门讨账,直到晚上十二点才歇。有些欠款人实在还不出的这晚上就外出躲债(大多躲到浴室里去洗澡,俗称浮混堂),到十二点钟后再回家,因为新年里是不能讨债的。</h3><h3>吃过年夜饭后,晚上还要包馄饨、做团子,以示团园、进财;大年三十晚上有些人会守岁,直到天亮。年三十晚上一般都要忙到半夜,睡觉前还要在大门上贴上对联,典型的有:新春大发,开门喜庆;横幅是:春回大地;真是不胜枚举。忙完一切后,最后还要放砲仗,这叫关门炮仗,寓意年三十已经过好了。</h3><h3>年初一早上全家一起吃团园(或洒酿园子);开大门时家家户户都要放炮仗,这叫开门炮仗,一般年初一都不出门,新年里出门遇邻居或亲戚朋友,都要说声恭喜发财或新年好;年初一这一天不能扫地,据说会把财扫出去,也不能往外到水,认为这是财水,否则新的一年中钱财就不进门,这一天还不能动刀、炒菜;新年街上商店全都关门,直到年初五才开市;年初三开炉做拖炉饼,外皮是油酥面,心子是荠菜拌猪板油粒,做成园饼,烘烤而成,一口咬上,油汁外流,香甜软酥,十分可口,人们只要走过店铺前,就会闻到一股甜香的饼味,令人馋涎欲滴。一年之中只有新年才有,这是杨舍的特产;街上有挑着担子卖豆离花。</h3><h3>新年里最大的喜庆是调笼灯,一条龙十多丈长,有多人调摆,一般都在街上调,也有调到大户人家里,这家来年一定大吉大利,这户人家就要化费点钱财招待调笼灯的人。</h3><h3>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每家都吃园子,晚饭后到街上去看灯,猜灯迷,当时杨舍的灯会并不太热闹。有的年份也有大的游行(也可能是二月十九日庙会时举行),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礼服,手持扎彩灯,有的扮打渔杀家,有的扮梁祝等坐立在花桥内,有人抬着,前队都是穿着节日服饰的彪形大汉,手擘上吊着大铜锣(吊在臂肉上,人称扎肉香),一旁有敲锣的人跟着,边走边敲,走在最前面开道的人手持彩旗,场面十分壮观,街道两旁挤满了看游行的男女老少。游行队伍一般都在梁丰中小学的大操场集合出发,到西门结束。</h3><h3>过了正月十五,新年就算过完了。</h3> <h3>十、今日杨舍新貌</h3> <h3>1.沙洲中路步行街。</h3> <h3>2.步行街上雕塑一</h3><h3>卖豆腐花</h3> <h3>3.步行街上的雕塑二</h3><h3>推童车</h3> <h3>4.重建的青龙桥</h3> <h3>5.青龙南桥</h3> <h3>6.暨阳湖一景</h3> <h3>7.梁丰生态园</h3><h3><br></h3> <h3>8.城北的沙洲湖</h3> <h3>9.重建的杨舍老街</h3> <h3>10.当今的梁丰中学</h3><h3>梁丰中学——我的母校,感恩母校,感恩教导我的老师,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人才辈出!</h3><h3>今天的梁丰中学(高中部)已迁至城西的新址(重建),已是江苏省中。原梁丰中(小)学的旧址现为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初中)。</h3> <p class="ql-block">十一、建造中的沪通长江大桥及沪通铁路</p><p class="ql-block">沪通长江大桥南起张家港,北至南通,为什么不称张通长江大桥,不得而知,可能还是张家港这个县级市的缘故吧!</p><p class="ql-block">建造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地质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首先要对大桥的模型进行风洞试验,试验大桥的抗风抗震能力,其次还要对桥基的地质状态探測分析。一个主桥墩的沉井面积往往有十二个蓝球场那么大,沉井一直要深入到地层的岩石层。大桥建成后,在通车前,还要对桥梁进行静载、动载试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工程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及沪通铁路。</p><p class="ql-block">(照片摄于2018年9月23日)</p> <h3>十二、结束语</h3><h3>离开家乡巳经整整五十八年了,快一个甲子(60年)。青少年时期的家乡已经不存在了,但家乡的旧貌永远在我心中!</h3> <h3>主要参考资料:</h3><h3>杨舍历史研究文集 宋炳良著</h3><h3>(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4.10第一版笫一次印)</h3> <h3>后记</h3><h3>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南起张家港,北至南通市通州区。大桥全长11.072千米,大桥分上下二层,上层为公路桥双向六车道,下层为铁路桥四线(四轨道)。大桥于2014年3月1日动工建造,2020年7月1日建成通车。</h3><h3>沪通铁路,北起南通,南到上海安亭,全长137.5公里。2014年8月开工建设,2020年6月20日竣工。</h3><h3>(图片来自网络)</h3><h3><br></h3><h3>图1.沪通铁路与沪苏通长江大桥</h3> <h3>图2.2018年九月二十三日我们专程去观看建造中的沪苏通长江大桥,时隔不到二年,今年七月一日终于建成。</h3><h3>(光宇摄于2020.9.28)</h3> <h3>图3.2020年七月一日建成的沪通铁路。</h3><h3>(网络图片)</h3> <h3>图4.沪苏通长江大桥夜景。</h3><h3>(网络图片)</h3> <h3>图5.张家港火车站。</h3><h3>2020年七月一日沪通铁路通车,从此张家港开启了高铁时代。</h3><h3>图为张家港火车站。</h3><h3>(光宇摄于2020.9.28)</h3> <h3>2020.7.10增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