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h3> <h3>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h3> <h3>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h3> <h3>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 ),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 ,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h3> <h3>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 -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影响。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h3> <h3>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元平元年(前74年),刘弗陵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h3> <h3>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 ,又称“孝宣中兴” ,</h3> <h3>刘奭(前74年—前33年),即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 [4] ,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h3> <h3>刘骜(前51年—前7年),即汉成帝,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汉成帝竟宁元年至绥和二年(前33年—前7年)在位,共在位25年,终年44岁,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葬于延陵。</h3> <h3>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仅七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h3> <h3>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刘衎病逝,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h3> <h3>刘婴(公元5年―公元25年),即汉孺子,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国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h3> <h3>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 ,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 。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h3> <h3>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h3> <h3>刘炟(57年-88年4月9日),即汉章帝(75年—88年在位),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14年。章和二年二月三十壬辰(88年4月9日),刘炟崩于章德前殿,时年三十一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后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阳东南)。</h3> <h3>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 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 永元四年,刘肇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h3> <h3>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汉殇帝,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是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h3> <h3>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即汉安帝(106年—125年在位),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左小娥,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h3> <h3>汉安帝死后,阎皇后无子,便先废了安帝的独子济阴王刘保,然后找个幼儿刘懿为皇帝,想自己垂帘听政,掌握朝政大权。刘懿做了七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便发动宫廷政变,赶走阎太后,将时年十一岁的刘保拥立为帝,改元“永建”。</h3> <h3>刘炳(143年—145年2月15日),即汉冲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字明,汉顺帝刘保之子,母虞贵人,东汉第八位皇帝。</h3> <h3>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即汉质帝(145年—146年在位),一名刘续,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东汉第九位皇帝,在位时间1年。</h3> <h3>刘志(132年—167年),即汉桓帝(146~167年在位),字意 ,生于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明 ,翼卒,袭爵为侯。东汉第十位皇帝。</h3> <h3>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汉章帝刘炟的玄孙。</h3> <h3>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h3> <h3>一、汉皇朝(西汉)</h3><h3>001 高帝 刘邦 12</h3><h3>002 孝惠帝 刘盈 8</h3><h3>003 前少帝 刘恭 4</h3><h3>004 后少帝 刘弘 4</h3><h3>005 孝文帝 刘恒 23</h3><h3>006 孝景帝 刘启 16</h3><h3>孝武帝刘彻</h3><h3>007 孝武帝 刘彻 54</h3><h3>008 孝昭帝 刘弗陵 14</h3><h3>009 废帝 刘贺 1</h3><h3>010 孝宣帝 刘询 26</h3><h3>011 孝元帝 刘奭 16</h3><h3>012 孝成帝 刘骜 26</h3><h3>013 孝哀帝 刘欣 8</h3><h3>014 孝平帝 刘衎 5</h3><h3>015 汉末主 刘婴 4</h3><h3>更始帝刘玄</h3><h3>二、汉皇朝(玄汉)</h3><h3>016 更始帝 刘玄 3</h3><h3>三、汉皇朝(东汉)</h3><h3>017 光武帝 刘秀 34</h3><h3>光武帝刘秀</h3><h3>018 孝明帝 刘庄 18</h3><h3>019 孝章帝 刘炟 15</h3><h3>020 孝和帝 刘肇 18</h3><h3>021 孝殇帝 刘隆 1</h3><h3>022 孝安帝 刘祐 22</h3><h3>023 前少帝 刘懿 1</h3><h3>024 孝顺帝 刘保 21</h3><h3>025 孝冲帝 刘炳 1</h3><h3>026 孝质帝 刘缵 1</h3><h3>027 孝桓帝 刘志 24</h3><h3>028 孝灵帝 刘宏 22</h3><h3>029 后少帝 刘辩 2</h3><h3>孝献帝刘协</h3><h3>030 孝献帝 刘协 34</h3><h3>四、汉皇朝(蜀汉)</h3><h3>031 昭烈帝 刘备 3</h3><h3>昭烈帝刘备</h3><h3>032 孝怀帝 刘禅 42</h3><h3>五、汉赵皇朝</h3><h3>33 光文帝 刘渊 8</h3><h3>光文帝刘渊</h3><h3>34 废帝 刘和 1</h3><h3>35 昭武帝 刘聪 12</h3><h3>36 隐帝 刘粲 1</h3><h3>37 光初帝 刘曜 10</h3><h3>(37.5) 末帝 刘熙 2(不登基领导)</h3><h3>六、宋皇朝(刘宋)</h3><h3>38 武帝 刘裕 3</h3><h3>武帝刘裕</h3><h3>39 少帝 刘义符 2</h3><h3>40 文帝 刘义隆 30</h3><h3>41 太初帝 刘劭 1</h3><h3>42 建平帝 刘义宣 1</h3><h3>43 孝武帝 刘骏 11</h3><h3>44 前废帝 刘子业 2</h3><h3>前废帝刘子业</h3><h3>45 义嘉帝 刘子勋 1</h3><h3>46 明帝 刘彧 8</h3><h3>47 后废帝 刘昱 5</h3><h3>48 顺帝 刘凖 3</h3><h3>七、越汉皇朝(南汉)</h3><h3>(48.5) 南海王 刘隐 1</h3><h3>南海王刘隐</h3><h3>49 天皇大帝 刘龑 28</h3><h3>50 殇帝 刘玢 2</h3><h3>51 名孝帝 刘晟 17</h3><h3>52 后主 刘鋹 14</h3><h3>八、汉皇朝(后汉)</h3><h3>53 肃孝帝 刘知远 2(又名刘暠)</h3><h3>肃孝帝刘知远</h3><h3>54 隐帝 刘承祐 2</h3><h3>九、汉皇朝(北汉)</h3><h3>55 神武帝 刘旻 4</h3><h3>56 孝和帝 刘钧 15</h3><h3>57 少主 刘继恩 1</h3><h3>58 英武帝 刘继元 12</h3><h3>英武帝刘继元</h3><h3>【25史间接承认的皇帝】</h3><h3>十、夏皇朝(胡夏)</h3><h3>59 烈武帝 刘勃勃 22(又名刘屈孑)</h3><h3>烈武帝刘勃勃</h3><h3>60 德武帝 刘昌 4</h3><h3>61 平武帝 刘定 4</h3><h3>十一、辽皇朝</h3><h3>62 神烈天帝 刘亿 23</h3><h3>神烈天帝刘亿</h3><h3>63 惠文帝 刘德光 22</h3><h3>64 章肃帝 刘李胡 1</h3><h3>65 庄宪帝 刘阮 5</h3><h3>66 正敬帝 刘璟 19</h3><h3>67 康靖帝 刘贤 14</h3><h3>68 孝宣帝 刘隆绪 53</h3><h3>69 孝章帝 刘宗真 26</h3><h3>70 孝文帝 刘洪基 47</h3><h3>天祚帝刘延禧</h3><h3>71 天祚帝 刘延禧 25</h3><h3>十二、辽帝国(北辽)</h3><h3>72 孝章帝 刘淳 1</h3><h3>73 刘定 1</h3><h3>74 刘雅里 1</h3><h3>75 英宗 刘术烈 1</h3><h3>十三、辽帝国(西辽)</h3><h3>76 天佑帝 刘大石 20</h3><h3>天佑帝刘大石</h3><h3>77 正德帝 刘夷列 12</h3><h3>78 文颢帝 刘直鲁右 33</h3><h3>十四、辽帝国(后辽)</h3><h3>79 天威帝 刘律厮不 1</h3><h3>(79.5) 刘乞奴 1</h3><h3>(79.5) 刘金山 2</h3><h3>(79.5) 刘统古与 2</h3><h3>(79.5) 刘律喊舍 2</h3><h3>十五、东丹国(东辽)</h3><h3>80 钦义帝 刘倍 5</h3><h3>65 庄宪帝 刘阮 8(同辽皇朝庄宪帝)</h3><h3>(80.5) 明王 刘安端 6</h3><h3>【小割据皇帝】</h3><h3>十六、吴汉帝国</h3><h3>81 汉东帝 刘濞 1</h3><h3>汉东帝刘濞</h3><h3>十七、汉帝国(刘圣)</h3><h3>82 嗣元第 刘圣 1(又名刘望)</h3><h3>十七、赵汉帝国</h3><h3>83 汉兴帝 刘子舆 2</h3><h3>十八、建世皇朝(赤眉汉)</h3><h3>84 建世帝 刘盆子 3</h3><h3>十九、汉帝国(梁汉)</h3><h3>85 梁帝 刘永 2</h3><h3>(85.5) 梁王 刘纡 2</h3><h3>二十、汉帝国(刘文伯)</h3><h3>86 西平帝 刘文伯 13</h3><h3>二十一、汉帝国(刘尼)</h3><h3>87 神凤帝 刘尼 2</h3><h3>二十二、汉帝国(刘芒荡)</h3><h3>88 汉帝 刘芒荡 1</h3><h3>二十三、襄帝国</h3><h3>89 襄国帝 刘显 2</h3><h3>二十四、皇丘帝国</h3><h3>90 皇丘帝 刘黎 1</h3><h3>二十五、稽胡帝国</h3><h3>91 神嘉帝 刘蠡升 11</h3><h3>(91.5) 南海王 (姓名不详)</h3><h3>92 圣武帝 刘没铎 1</h3><h3>定杨帝刘武周</h3><h3>二十六、定杨帝国</h3><h3>93 定杨帝 刘武周 4</h3><h3>二十七、燕帝国(桀燕)</h3><h3>94 应天帝 刘守光 3</h3><h3>二十八、齐帝国(刘豫)</h3><h3>95 阜昌帝 刘豫 8</h3><h3>阜昌帝刘豫</h3><h3>二十九、天授帝国</h3><h3>96 天授帝 刘获 1</h3><h3>三十、刘敬躬国</h3><h3>97 永汉帝 刘敬躬 1</h3><h3>三十一、刘霸道国</h3><h3>98 天子 刘霸道 (不详)</h3><h3>三十二、刘元进国</h3><h3>99 天子 刘元进 1</h3><h3>三十三、离石胡国</h3><h3>100 天子 刘龙儿 (不详)(又名刘苗王)</h3><h3>(100.5)突利可汗 刘季真 (不详)</h3><h3>(100.5)拓定王 刘六儿 (不详)</h3><h3>三十四、刘永昌国</h3><h3>101 天赐帝 刘永昌 (不详)</h3><h3>三十五、尚明国</h3><h3>102 尚明帝 刘锦兰 18</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