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提高我园师幼及家长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御灾害的综合能力,我园开展幼儿园“5.12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b></h1> <h1><b>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在家中该如何自救与互救?</b></h1> <h3> 1、高层居民遇地震时,应尽快关闭电源、火源,立即躲避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家具旁或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地点。还可以迅速逃进卫生间、储存室等面积较小的场所,这些小开间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地点。不要躲避在阳台、窗边等不安全位置,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不要跟随人群向楼下拥挤逃生,不要跳楼逃生。</h3> <h3> 2、住平房的居民,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不要躲在窗户下面。</h3> <h3> 3、地震中,如果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不要轻举妄动,以免造成更大伤害。应该查清压在身上的是何物,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要检查自己是否受伤,若没有受伤,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若已受严重外伤,应尽力用衣服等物包扎好伤口。若发生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h3> <h1><b>当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如何避震?</b></h1><h3>
</h3><h3> 1、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该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要避开玻璃幕墙、塔吊、烟囱等高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杆、广告牌等物。避开危险品工厂、仓库以及狭窄的街道、破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堆等场所。避开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各种桥梁及隧道。在野外遇到地震,应避开山边危险地带,如山崖、陡峭的山坡、山脚等地方。
</h3><h3><br></h3> <h3> 2、地震引发海啸时,要远离海岸、沙滩,避开山涧、谷底或河流,这是海啸的必经之路。应在两侧的斜坡、山丘上避难。要避开狭窄的巷子及建筑物密集地带,躲避到高地上,若来不及时,可到坚固的高大建筑物上躲避。正处在船舶甲板上的人,应抓住船上牢固物体,以免被甩进海中。避开海啸的时间应在2小时以上。</h3> <h1><b>当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个人应当怎么办?
</b></h1><h3>
</h3><h3> 在群众集聚的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h3> <h3> 1、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h3><h3>
</h3><h3>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h3> <h3>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就近的开阔地带避震。</h3> <h3> 4、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h3> <h1><b>当地震发生时乘坐交通工具怎么办?</b>
</h1><h3></h3><h3>
</h3><h3> 1、在乘坐火车时发生地震,乘客应迅速趴到座椅下,抓住座椅的钢管。背朝行车方向坐时,应用双手护住后脑,将身体紧紧缩在一起;面朝行车方向坐时,应用双脚蹬住对面座椅,双手抱头、双臂护面,使身体固定。要等地震过后,车停下来再下车。
</h3><h3>
</h3><h3> 2、乘坐公共汽车时发生地震,司机应立刻停车,并关闭发动机。乘客应紧紧抓住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并用衣物护住头部。确定地震过后,乘客在司机指挥下有序从车门下车,否则容易受伤或被路过的车辆碰伤。</h3> <h3> 3、乘坐地铁时发生地震,如果由于地震而停电,乘客应在有关人员指挥下撤离,以免地铁隧道里架设的高压线破损而发生危险。当发出防水警报时,应立刻通过车站的排水道和防水堤进行防御。若出现火灾、有毒气体侵袭时,必须在有关人员正确指挥下进行处理。若乘客依然有序地坐在座椅上,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h3> <h1></h1><h1><b> 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关注防灾减灾,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逃生技巧,构筑起一道抵御灾害的坚实防线!</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