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中学聆听禹海麟老师《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讲座

石河子第十八中学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的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禹海麟老师如是说道。5月8日下午三节课后,我校八十多名教职工齐聚多功能厅,聆听石河子教育局教研室禹海麟老师带来的《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讲座。     自1999年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课堂的关注点已经由双基达成转移到三维目标达成上来,我们早已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课堂有效性还亟待提高。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自此,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标准由三维目标阶段正式进入到核心素养阶段。我们学校也开启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轰轰烈烈的课程建设模式。但一直以来,总觉得核心素养如空中楼阁,看得见,摸不着,更不知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为了解答大家的疑惑,禹海麟老师的讲座为大家解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导向,并探析了核心素养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我们的课堂上如何展开课堂教学改革,禹老师提出了我们课堂教学需要改革的两个入手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载体,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就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知识是强健的筋骨,在锻炼过程中培养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能力。禹老师通过详实的案例和亲身的感悟让全体老师们明白,在如今以核心素养达成为目标的新的改革大潮中,我们的课堂更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在思考中得到能力的升华,用学科文化去涵养品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十八中学全体教职工将不断探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生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素养

核心

课堂教学

学生

禹海麟

老师

改革

课堂

发展

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