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腊月。</h3><h3> 这是一次一拍即合,心有灵犀,仿佛相约很久的旅行,十三个人三部车说走就走。<br> 徐良——银河——光岩,对于我,这是一串完全陌生的地名,可那场景却能勾起每个人内心深处久远但却温润而熟悉的回忆。</h3><h3> </h3> <h3> 在水泥路的尽头,我们开始步行进入光岩古村落。</h3><h3> 泥泞的小路在村口恰到好处地转了个弯,转弯处恰到好处的立有一棵大树,增添无限美感。</h3><h3> 站在村口远眺,恰逢浓雾笼罩,隐约可见村里高低错落的房屋。因为已是隆冬,没有一丝艳丽的色彩,真真切切是一副绝美的水墨画,顿时不免心潮澎湃,仿佛真的踏进世外桃源,一片神圣的土地。</h3> <h3> 村庄里所有的房屋基本上都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没有一所年代更近的建筑,没有那种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因而清一色是用条石打的屋基,砖木结构,小灰瓦屋顶,大多两层少数三层的房子。现在看起来很古朴,很简陋,但在改革开放之初应该辉煌一时。</h3> <h3> 再看屋内的家居陈设,几乎家家都有带彩绘的木柜子、木箱子、大凉床(床上面有顶,前面有长长的踏板)和洗脸架,洗脸架边的土墙上挂着一面镜子。比较时髦的家具当数那种能放电视机📺的高低橱,放着棕垫的高低床了。</h3> <h3> 这里民风淳朴,久违的亲切使每个人的内心一阵阵温热!听到我们的到来,屋里的人走出大门和我们亲切的打招呼,那么自然,不生疏,当我们是稀客和贵客。一位大姐说:这个大雾,你们怎么上来啦——把我们当亲人般心疼。一位老奶奶把手里的火炉递过来让我们取暖,又颤巍巍坚持给我们加热水。一位老爷爷(常年一个人在家守着两厢房子),开心地陪我们参观房屋,见我们要离开,那么不舍,突然蹲下来,轻轻抱住和我们同去的小朋友,说:毛弟留下来(毛弟应该是方言小宝吧),或许他多么想念他的孙子孙女啦,他还很开心地告诉我们,有二十多人就要回到这房子里过年呢!</h3> <h3> 这里有鲁迅笔下碧绿的菜畦,用木头或竹子围起来,只有绑扎竹木的铁丝属于现代元素。</h3> <h3> 这里有碓房,碓臼盖得严严实实,随时可以启用。</h3> <h3> 这里有层层叠叠的石坝,砌功了得,乍一看如此庞大的工程,以为坝上是要建房屋的,结果仅仅是垒起坝上那一亩三分地,可见当年解决温饱何等艰难。</h3> <h3> 这里有用长长的石条搭起的小桥,有沧桑的老树。这里让人想起路遥小说里的高家林,让人念叨李春波歌中的小芳,这里有我们记忆中太多太多的童年往事。在这里,我们还情不自禁表演了一曲经典黄梅戏《夫妻观灯》。</h3> <h3> 这里没有商店,没有饭店,兴奋了一上午的我们饥肠辘辘。看到一位大婶在地里摘菜,我们花了不少嘴皮子,动员她烧饭给我们吃。</h3><h3> 大婶家土砖房屋非常干净。夫妻二人加上娘家兄弟赶紧忙活开来。没多久,碗筷汤匙酒盅和堂轩的八仙桌都洗的干干净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饭菜就端上桌——猪肉烧干辣椒丝,牛肉炖萝卜,大蒜炒鸡蛋,紫菜苔,青菜,可口的腌小菜!开吃!开喝!何其豪爽,何其尽兴!</h3><h3> 饭后我们13个人付费350元,大婶硬是坚持只收了250元。何其朴实,何其善良!深受感动,锦书大哥把随车带来的好酒送了两瓶给他们春节喝,聊表谢意!</h3><h3> 大婶大叔捧着饭碗在大门口目送我们走远,我们依依不舍离开,相约一个晴好的日子再游光岩。</h3> <h3> 2018年五一短假,和龙哥约上几个知己再游光岩。</h3><h3> 春天的光岩风光无限~~碧绿的田野,茂密的树林,诱人的野果。屋檐下燕子呢喃如吴侬软语,雨后的山泉依然那么清澈,却更加欢快。浅褐色的蝌蚪优雅地摆动肥肥的尾巴,勾起多少童年的回忆。</h3> <h3> 虽然回不到从前,可是还要坐在老屋前的石阶上,或者透过四方的天井,仰望天空,寻觅青春年少时向往飞到大山外面的感觉。</h3> <h3> 葡萄藤长出了新叶。</h3><h3> 姐妹倆拎着竹篮,戴上草帽,去园子里摘菜。</h3> <h3> 为数不多的几个留守村民也是满面春风,笑容可掬!</h3><h3> 这天,我们邂逅了采风的摄影爱好者,拍微电影的艺术家们,以及户外俱乐部的朋友,寂静的光岩一时喧闹起来。</h3> <h3> 午饭后我们陆续离开,还光岩那份安宁,任时光在这里停驻!!</h3> <h3> 五月十四号,陪外地的同学再次来到光岩。</h3><h3><br></h3> <h3> 我的家乡岳西,没有名山大川,是一个偏僻而且贫穷的山区,但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风土人情却让我们深深眷恋,铭记于心。</h3><h3> 请跟随岳西户外大咖的脚步,跟随芬姐的图文走近岳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