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个“五一”期间的台北之行,起意匆忙,也并未做详细的攻略,只是拿了地图看了看,查了下当地气候,就立马着手办理台通证和入台证,及至拿到所有PASS,刚刚好来得及赶在航班起飞之前 。 对于旅行,我已不在意去赶每一个景点。到一个目的地,住下来,看看风景,看看人,吃吃本地的美食,就觉得很美好。 台北之行,也是如此,八天时间,只去了台北、屏东的垦丁和绿岛三处。 三处的美食,捡一些有特色的记录下来,那些唇齿间的感受,图片也仅是管窥啰。</h3><div><h3><br></h3><h3><br></h3><h3><br></h3></div><h3></h3> <h3>美好旅程,干杯</h3> 台北篇 <h3><br></h3><h3>因为并未做功课,这次在台北寻找美食基本上都是跟着感觉走,或者临时在大众点评上找。不过这方法倒是也奏效,其中最值得存念的两处反而是一处街头小吃店的抄手和酒店附近人气爆棚的回转寿司店。</h3> <h3>来这家名为“青叶”的台菜店,纯出意外。本来在大众点评找了家口碑不错的台菜餐厅,及至赶到,发现是在一家综合性大MALL里面,顿时就失去了“台湾本地菜”的感觉,随即走出MALL来,不远处看到这家,独门独户,外观感觉不错,推门进去,内里格调尚可,恰好还有一个双人位,就决定在这里吃了。</h3> <h3>餐厅上下数层,每层面积不算大,我们去时座无虚席。</h3> <h3>关于三杯鸡是不是台湾菜,后来我也查过一些资料,有说三杯鸡原是江西菜,只是后来拿到台湾才被发扬光大。“青”的这道三杯鸡,味道其实只能算中可,比之以前吃的三杯鸡,它的切块偏大,表面味道不错,但内里就淡了一些,倒是里面的九层塔裹足了料位味,三下五除二就被两个吃货抢光了。</h3> <h3>这道盐酥虾,胜在个大,新鲜,外酥里嫩。海鲜这种食材,我更偏爱蒸煮或者白灼,但这个盐酥虾味道上乘,不错。</h3> <h3>点心炸芋泥,这餐中我的最爱。那一个外酥里嫩,那一个香糯软滑,大有余香留齿,三日不散的感觉。</h3> <h3>这道菜名我有点迷糊了,大概是香炒猪肝?猪肝厚切,和我们以往吃的猪肝薄切不同,“青叶”的这道炒肝,只到6分熟,咬开处还是红色,不过肝嫩味甘,一块香,两块就觉有点腻口了。</h3> <h3><b><font color="#808080"><u>“林东方”牛肉面</u></font></b></h3> <h3>“林东方”牛肉面,米其林推荐餐厅。这家我们是冲着“米其林”推荐去的。</h3> <h3>冷藏柜有五六样自取的开胃菜,吃完按碟数付款,我们两人取了两份。</h3> <h3>牛肉面上来了,我们都要了半筋半肉的,还有纯肉和牛杂等种类。</h3> <h3>肉和筋都是厚切,一碗面倒有一半是肉和筋,也正是这个肉和筋最为好吃,肉感好,味道好,软和得好。等把肉和筋吃完,面也就吃不下了,因为面的味道也确实一般了。</h3> <h3><u><font color="#333333">虾肉抄手</font></u></h3> <h3>晚上,路上走饿了,看到这家小吃铺子,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应该好吃,坚定地走进去,看看店里就一个老太太一个人又煮又端又收钱,不大的店里五六张小桌,每张小桌都坐着食客,各自西里呼噜地吃着不同的小吃(遗憾的是没有拍店里的情况),我们旁边一桌是对情侣,我看女的碗里是馄炖,再看一眼她正好一口咬出虾仁,那一眼我就决定要了虾肉抄手。要了一碗,以为足够,没想到那抄手简直好吃到哭,吃完又要了一碗,虽然撑到分了两个给孩子,但直到那晚躺到酒店床上还在回味!</h3> <h3>馅儿是一整只和对虾差不多大小的虾、混合着肉馅。一只抄手有半个巴掌大!汤料是紫菜汤,海鲜口味。</h3> <h3>抄手店付费的小菜:盐渍牛蒡,干香</h3> <h3><font color="#333333"><u>回转寿司</u></font></h3> <h3>这一家回转寿司开在我们住的酒店附近,从它门口路过几次,隔着玻璃看见天天客满。离开台北的头一天上午,睡了个懒觉,起来差不多11点了,就说干脆就去这家寿司店早午餐一块解决了。到餐厅门口,服务员说11点准时营业,我们等了几分钟服务员才让我们进入其内,进去才知道,餐厅其实是在地下一层,地面我们以为就餐的地方其实是等位的客人占满了,晃眼一看以为是在就餐呢。后来吃完饭出来,才是更为让人吃惊,原来等位的客人除了在地面一层排满了,就连地下一层前厅也在开门不到十分钟就排满了!</h3> <h3>餐厅</h3> <h3>格子间,保持就餐相对独立。回转道在格子间一头,食客自取所需食物。一旦从回转通道取出,就不能再放回去。</h3> <h3>开胃姜片</h3> <h3>酱料</h3> <h3>鱼籽寿司</h3> <h3>要说的是寿司还是那些寿司,我也只喜欢那几种吃惯的口味,但不一样的是食材新鲜,是我吃过寿司之最。(成都金牛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寿司店,店主从北海道回国,带回了做寿司的技术,他的寿司,也是一顶一的美味,做工强于这间台北寿司店,但食材还是略逊一筹的。)</h3> <h3>特点汤面</h3> <h3>整虾寿司</h3> <h3>虾仁刺身寿司</h3> <h3>抹茶</h3> <h3>天妇罗炸虾</h3> <h3>五花肉寿司</h3> <h3>抹茶冰激淋</h3> <h3>地下一层等位的客人—开门10分钟就坐满,还好我们提前了几分钟,免去排队之苦!</h3> <h3><font color="#333333"><u>海底捞</u></font></h3> <h3>离开台北的头一天晚上,台北的小姨给我们践行,吃的海鲜海底捞。这满满一桌菜,我最爱的是冷藏柜里的各种水果,孩子却更爱随意吃够的哈根达斯。台湾水果超级好吃,又香又甜,尤其是凤梨,在成都我极少吃菠萝或者凤梨,但台湾凤梨吃了就停不下口啊!</h3> <h3><font color="#333333"><u>台铁便当</u></font></h3> <h3>据说台铁便当是台湾便当一绝,侯车时间,买一盒试吃,果然不错,也算是盒饭中的上品了?!</h3> <h3><font color="#333333"><u>“鼎香郁”品茶</u></font></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台湾人爱喝茶,台湾人喝茶很讲究。在台北市区以及台北文创园区闲逛,惊奇的发现台湾人是把茶当饮料喝的。我对于茶是外行,只是大概分得出好坏,也只喝几种平时习惯口味的茶,对茶的冲泡等等就完全是外道了。朋友圈发图的时候有朋友建议到台湾抽空去品品茶。为了表示对台湾茶文化深入民间的尊重,特意在吃完米其林推荐牛肉面那个下午,抽了大半小时空,到这家看起来很台湾本地的茶坊品茶,听老板讲他家几种不同口味茶唇齿之间不同气息和感受——虽然我现在已经依稀仿佛记不起来每一种茶的不同感受,但那时那刻俨然是懂了,点点头,回回味,假吧意思真切感受。</h3> <h3>鼎香郁老板。</h3> <h3>前后品了四种茶,期间有茶客到“鼎香郁”买茶,我发现,有些茶客是专门来买“一泡”茶的:一泡就是一壶茶的量,由老板代为泡好打包在一个杯子或者瓶子中,买茶人像带饮料一样带走。也有预先存放在冷藏柜里用瓶子装好的,客人来了付款即可带走,鼎香郁的一泡茶从30到100新台币不等(柜子里价格高的茶叶不再之列,大概那些需要面议吧?大约相当于8到20元人民币。</h3> 垦丁篇 <h3>夜市是台湾各个城市特色,这次台湾八天三地,并没有每处都去感受夜市,因为胃实在是太小了,台湾夜市实在是太大了。第一次逛吃台湾夜市是在垦丁,一个台东南的沿海城市,因为是夜市,一开始也没意识到要系统拍拍,所以只拍了些吃过的小吃,相对于整整一条长街的夜市来讲,其实真的是很不能概括的。不过还是有几种算是台湾夜市名气犯吧。</h3> <h3>大肠包小肠(其实就是米饭其外,台湾香肠其内)</h3> <h3>大肠包小肠</h3><h3><br></h3> <h3>三味卤鸡爪(三种不同味道的卤爪子:辣的、甜的、原味的)</h3> <h3>厚切刺生</h3> <h3>烤鱼下巴(腥,被名字吸引了)</h3> <h3>一种烤饼,名字忘了、我也不知道孩子为啥非要吃这种木有特色的饼子。</h3> <h3>这个是内需,吃了半天小吃,总得配个蔬菜呗。</h3> <h3><font color="#333333"><u>“臭臭锅”</u></font></h3> <h3>垦丁恒春古城晚上觅食,发现这家“臭臭锅”,好奇、没吃过促使我们推开这家食店。推开门,扑面而来的是臭豆腐的味道,退出来,又跨进去,看看菜单,发现也不全是“臭臭锅”,我和孩子一人点了个“香香锅”,以久而不闻鲍鱼之臭的态度,泰然享受海鲜“香香锅”</h3> <h3>香辣海鲜香香锅</h3> 绿岛大排档 <h3>绿岛,台湾外岛之一,我们耳熟能详的《绿岛小夜曲》唱的就是这里。岛不大,方圆15平方公里而已,岛上居民也仅有几千人。绿岛靠近码头有一条商业街,是岛上“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也就是说吃饭问题如果不在岛上居住的民宿解决,一般都会来这条街吃饭。这条街也不长,短短的一条街上餐厅和大排档交错,网红无非就是“羊肉炉”和“台湾第一家盐酥鸡”</h3> <h3>“台湾第一家盐酥鸡”</h3> <h3>其实就是你选好摊在挡口的食材放一只样到篮子里,老板根据你拿的样用称称足一份然后先后放在油锅里炸,起锅混作一起撒上佐料OK啦。绿岛特色吧,身为成都人,这种烧烤就不能给高分啦。</h3> <h3>肥肠论串卖,炸出来已经脆了,我称之为炸脆肠。</h3> <h3>最好吃的是炸薯条,后来打包到纸袋忘记拍了—这个薯条在绿岛饮食中算是值得一提的。</h3> <h3>鱼丸汤</h3> <h3>卤肉饭</h3> <h3>海藻冰激凌,无论从形式还是口感,堪称好冰。</h3> <h3>小吃面线糊,这个是第一次吃,有点酸甜辣综合口味,一般。</h3> <h3>面线糊</h3> <h3>羊肉炉:就是一口锅子,分大份小份,我们要了小份,里面主料羊肉羊排,辅料油豆腐果蔬菜等,有些特色。</h3> <h3>羊肉炉蘸料</h3> 其他小吃 <h3>寿司便当,还是那句话,因为新鲜,所以好吃。</h3> <h3>寿司便当</h3> <h3>红薯都要做成蜜饯!甜,甜,甜!</h3> <h3>红薯蜜饯</h3> <h3>海鲜米线</h3> <h3>卤肉饭</h3><h3><br></h3> <h3>这个在台湾711买的烤红薯🍠,其貌不扬,却值得大书特书:去皮之后,其心软糯无筋,紧实蜜甜(甜度高于大陆吃过的所有红薯),入口即化。当时看见这种烤红薯在车站食摊、711连锁店现身,就觉得它的出现一定有它的道理。吃过之后,果然好吃,应该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烤红薯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