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数对对碰

<h3></h3><h3></h3><h3></h3><h3><b><font color="#333333">观察背景:</font></b> 数学区中投入了一种材料:点数配对,材料是一张九宫格绒布贴和三张点卡。幼儿已经有有看数字写点子的经验,教师预设了这份材料,既能够帮助幼儿巩固点数配对,又能丰富他们的游戏,具体孩子会玩得怎样呢,因此我进行了一些观察。<br></h3><h3></h3><h3></h3><h3></h3> <h3><b>镜头一:</b></h3><h3>人物:曦曦、小池 时间:4月9号</h3><h3> 15:09曦曦和小池一起玩点数配对的材料,小池左手拿着点卡,右手指着边看边说,接着报出一个数字“1”,曦曦就拿出数字“1”放在第一行的第一个。到第二排的第一个时,小池报出数字“6”,曦曦立刻找出数字“6”贴上。这时小池比划出一个手势说:“6是这样的。”“下面一个是这个。”小池边说边竖起四根手指。曦曦说:“我知道,是4。”就这样剩下的空格子两人配合,一人比划一人拿数字贴贴上,两分钟就全部完成了,两人又用第二张点卡交换玩了一次。</h3> <h3>  15:15,她们在桌面上排着数字,曦曦说:“我妈妈的手机号码是15952943527,可是这里就只有一个5和一个9,不够了。”小池也在摆弄着数字贴,她说:“是呀,我也要摆肯定不够。”两人思索着,小池将头撇向了左侧的材料台板,说:“我们到那边(手指变变乐的材料里也有数字贴)去找找。”两人一起找,但是发现数字仍然不够,曦曦说:“我有办法了,我们自己画一些数字不就好了嘛。”于是她俩来到艺术区,找到白纸,写上需要的数字,再用圆圈圈起来,最后用剪刀剪下来。曦曦边排边读起妈妈的号码来,排好后,她看着没有使用到的数字,说:“我妈妈的手机号码里没有6和8哎。”小池一看说:“我妈妈的号码也是159开头的呢。”她很快地排好了,说:“我妈妈的手机号码不要用到3、4、6、7、8。”</h3> <h3></h3><h3></h3><h3>我的思考: </h3><h3>1.小池和曦曦在游戏中分工明确,一人报数,一人贴数字,但报数时也是有变化的,从简单的听读数到看手势猜数,无形中无形之中将游戏的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 </h3><h3>2.在配对游戏之后,她们想到了新的游戏玩法即摆手机号码,她们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在发现数字不够时,他们又能尝试去别的材料里寻找,依然不能解决问题时,便自己开动脑筋制作数字贴,体现了幼儿能主动发起活动,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这些都是《指南》中社会领域具有自尊,自信,自主表现。 </h3><h3>3.她们通过对比发现两个妈妈的手机号码开头有同样的数字159,也能够发现手机号码不是所有的数字都能用到,而有的数字则需要重复使用,这也丰富了她们的经验。 </h3><h3><br></h3><h3>后续材料支持: </h3><h3> 利用旧台历制作11位手机号码翻翻册,让孩子在翻翻数字牌的同时识记家长的手机号码,以防在紧急时刻能用到,也能更加熟悉0——9的数字。</h3><h3></h3><h3></h3> <h3></h3><h3><b>镜头二:</b> </h3><h3>人物,小欣、彤彤、浩浩 时间:4月18日 </h3><h3> 9:26,小欣和彤彤两人一起玩点数配对材料,彤彤把数字在桌面一一铺开,小欣则随意拿取,按从左到右顺序贴上,贴满后又拿下。9:31,彤彤拿起一张点卡开始报数,小欣就按照报的数来贴,完成后,两人拿着数字贴玩起来,小欣将“5”贴在腰间,笑着说:“我是五号选手。”彤彤也拿起数字“3”贴在胸口,说:“我是三号选手。”9:45,&nbsp;她俩和正在玩夹弹珠的浩浩一起玩起来。小欣将数字“3”摆在浩浩的托盘前,浩浩说,浩浩说:“我就夹三颗弹珠。”接着小欣又放了数字“5”和数字“9”,浩浩忙着增添起弹珠来。</h3><h3></h3> <h3></h3><h3>我的思考: </h3><h3> 这两个女孩子在游戏时并没有将三张点卡都完成,她们自主地决定在第一张后就选择结束,转而玩起自己的游戏:利用数字贴把自己装扮成选手,但这个游戏也没有继续下去,很快又和旁边玩夹弹珠的浩浩合作起来,他们一个出示数字贴一个夹取对应数量的弹珠,边夹边数,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一一对应。一种材料在短短时间内的三种游戏切换让我们不禁感叹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表演家!</h3><h3></h3> <h3></h3><h3></h3><h3><b>镜头三:</b> </h3><h3>人物:小骞&nbsp;&nbsp;时间:4月19日第一时段 </h3><h3> 8:13,小骞独自一人玩点数配对的材料,他拿出一张点卡放在绒布贴的右边,边看边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一排一排贴上相应的数字,8:16完成了第一张,他拿起来展示给对面的小朋友看看。接着他按照第二张点卡开始贴数字,8:18完成,他拿着绒布贴检查起来。一分钟后以同样的方式贴好了第三张点卡,他拿在手上读起来。随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回,继续选择别的材料游戏。</h3><h3></h3><h3></h3> <h3></h3><h3>我的思考: </h3><h3> 小骞一人在玩时能专注地看点卡贴数字,当第一次完成后,他满意地展示给小朋友看,第二次较快地完成后他还细心地检查起来,第三次则是自己读数,他的三种不同表现,都是对自己操作结果的确认和认同,他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观察都也是他良好学习品质的表现。</h3><h3>材料支持: </h3><h3> 孩子在动手将点数配对上不存在困难了,我将提供些空白记录纸,看看孩子会有什么表征。</h3><h3></h3> <h3><b>镜头四:</b></h3><h3>人物:小骞、小楷 时间:4月19日第二时段</h3><h3> 9:48,小骞再次选择点数配对的材料,他在提供的白纸上,按照顺序将点子写成一个个带框框的数字。9:56,小骞在新的白纸上画上四条横线四条竖线,正准备写第二张点卡时,小楷凑过来看看,说:“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小骞同意了。小楷将所有数字贴放在托盘中,他一边贴一边对小骞说:“我来贴,你先写,下一张就换我来写。”小楷往上贴一个数字,小骞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点子,十点钟结束游戏。</h3> <h3></h3><h3><br></h3><h3></h3> <h3></h3><h3>我的思考: </h3><h3>1.之前孩子的游戏都是看点子贴数字贴,在提供记录纸之后,也可以看点子记录数字。两人在合作游戏时又有所创新,即先贴数字贴再记录点子,这样给了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更加自由自主。 </h3><h3>2.第二时段的游戏中,小骞首先选择将点卡上的点子在白纸上用数字表示,而且还模仿点卡用方框框起来,然后在和小楷的合作游戏时他改用先画出表格再记录的方式,这样从单个的方格子到直接画横纵线得来的方格子让孩子感知到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h3><h3>后续的支持策略: </h3><h3> 重新自制一份点卡,在横排、竖排分别加上颜色以示区别,配上两个相应颜色的骰子,写上数字,让孩子尝试通过掷骰子找到横排与竖排的交点,从而确定位置再记录数字,这样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而且也使孩子初步感知平面空间,将“行”与“列”的知识渗透在材料中,这也许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有困难,但期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使用例如“第2横排和第3竖排的相交的格子”这样的方位序数词来描述事物排列的顺序和位置。</h3><h3></h3> <h3></h3><h3><b>教师反思:</b> </h3><h3> 1.在以上的观察中,孩子们不论是在贴数字贴还是记录点子时,都遵循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把一排贴满了再贴第二排,这与在活动中养成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h3><h3> 2.面对教师提供的一种材料,孩子如果对材料本身预设的玩法玩得很熟了,那这种材料就失去了吸引力和挑战性,孩子们的兴趣就会转移,有的会“发明”自己的新游戏,有的就会放弃去玩别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发现其需求,并完善材料不断创新游戏的玩法,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提升。</h3><h3></h3>

数字

点卡

游戏

材料

小池

孩子

手机号码

小骞

点数

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