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历代诗人的吟诵的主题。爱国二字,更是神圣的,是一种崇高的感情,他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h3> <h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h3><h3><br></h3><h3>春望</h3><h3><br></h3><h3>唐·杜甫</h3><h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h3><h3><br></h3><h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h3><h3><br></h3><h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h3><h3><br></h3><h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h3><h3><br></h3><h3><br></h3><h3>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h3> <h3><h3>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岳飞的义举,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精神。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道德标准,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重要元素</h3></h3><h3><br></h3><h3><br></h3><h3>满江红·写怀 </h3><h3><br></h3><h3>宋 · 岳飞</h3><h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h3><h3><br></h3><h3>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br></h3> <h3><h3>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h3></h3><h3><br></h3><h3>沁园春·雪</h3><h3><br></h3><h3>毛泽东</h3><h3><br></h3><h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h3><h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h3> <h3>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br></h3><h3><h3>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h3></h3><h3><br></h3><h3>泊秦淮</h3><h3><br></h3><h3>唐·杜牧</h3><h3><br></h3><h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h3><h3><br></h3><h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h3><h3><br></h3><h3><br></h3><h3>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h3><h3><br></h3> <h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br></h3><h3>过零丁洋</h3><h3><br></h3><h3>文天祥 宋<br></h3><h3><br></h3><h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h3><h3><br></h3><h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h3><h3><br></h3><h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h3><h3><br></h3><h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h3><h3> </h3><h3><br></h3><h3>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h3> <h3>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br></h3><h3><br></h3><h3>石灰吟</h3><h3><br></h3><h3>明·于谦</h3><h3><br></h3><h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h3><h3><br></h3><h3>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h3><h3><br></h3><h3><br></h3><h3><br></h3><h3>石头是通过千万次击打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自己看做平平常常的事,即使身体粉碎了,也不畏惧,要把洁白的石灰留在人间。通过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爱国情怀很强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