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九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全面来袭,我们做好准备了吗?面对新教材而触发的新一轮课改,我们不禁思考:做为指导教材使用的顶层该如何让新教材、新理念落地生长呢?做为一线的教师又该如何在课堂中践行双轨并线,着眼语文要素,突显学科素养?而做为一名教研员又该如何打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新教材的有效使用的培训通道吗?带着困惑,今日,我们走进了宜昌市伍家岗教科所张继红老师的《有效达成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中,又一次咀英含华,充盈思想。</h3> <h3>张继红研究员,她是新教材实验的引领者,是一线教学的指导者,更是培训提升的设计者。张老师以丰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向我们诉说着语文新教材的故事。</h3><h3> 统编语文教材,其新在何处?张老师如是说。其新之一在于理念新。聚焦语文要素,关注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达成;其新在于结构新:组元灵活,双线并行,板块新颖,系统明晰;其新在于方法新:识字处立足多种方法,或是借助生活资源,或是依托工具,阅读时强调逻辑重音,方式上却又讲究多层次阅读,表达上又是多形式表达;其新在于篇目新:传统文化回归,古诗、对联、谚语民俗、汉字文化,处处飘荡中国魂,</h3><h3> 新教材,新教法,却又凝聚新目标。如何让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新教材这载体如何有机融合呢?</h3> <h3> 系统规划,统筹运行。新教材的使用与实践需要三观结合,融合交汇。</h3><h3> 宏观:系统思考 打造教学系统。教学系统在于教师要素,其必具备三点,一为本体知识,二为条件知识,三是信息素养四必会,会使用希沃白板、制作语文要素微课、调用资源平台、使用终端交互能力;教学系统在于学生要素,教师应以公平的起点,公正的规则,自主的安排,高容错率的设置而形成;系统在于教材要素,更在于教法要素,传承、创新、策略、分析;系统在于环境要素、信息要素和评价要素。七大要素紧密交融,方成整体。其功非在旦夕。</h3> <h3>中观:抓住要素,研究精进范式。作为教研员应唱响六子之歌。</h3><h3> 组班子:组织建队以学科主管为核心的中心组的骨干引领、新星组的青年探究、教研组的同伴助。</h3><h3> 扛旗子:以骨干领航,让主管、名师、骨干示范而引领。</h3><h3> 搭台子:以主题巡航,将专题进行到底。</h3><h3> 指路子:全程护航,从一而终。从制度、备课、策略、评价、跟进、检测入手,自成体系。</h3><h3> 送梯子:薄弱帮扶,以联片教研,联校教研,一课多轮,同课异构,均衡发展。</h3><h3> 享果子:物化成果,资源建设,集体分享,三步运用而资源共享。</h3> <h3>微观:把握细节,改进教学行为。培育学科意识,树立课型意识,讲究文体意识,强调目标意识,关注学情意识,而走向课例研究,提练模式。</h3> <h3> 风正扬帆,启航有时。谋定思动,教研必将繁花似锦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