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孩子的培养方面,我们应该尽到家长的职责,确保孩子的安全,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而不是丢给学校就完事儿。”“家长真的需要和学校沟通,和孩子同步成长……”5月7日上午,中村小学五(2)班学生家长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b></h3><h3><b> 相比上学年的家长会,这次家长参与率有所提高,部分班级达90%。家长们能够文明参会,安静听课,积极讨论。老师、家长互开“错题集”,相互指出问题,探讨策略,让家长会起到实质作用。</b></h3> <h1><b><i><font color="#ed2308"> 打预防针,拽紧生命“安全线” </font></i></b></h1><h3><b> “大禹治水,不在于堵而在于疏”。溺水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特别是事故出现时,一些不习水性的孩子盲目施救,造成群死,非常痛心。王校长指出了防溺水的形势,并向大家普及相关知识:“预防事故除了要加强管理、监护,还要让孩子做到警钟长鸣、自我提醒。我们无法时刻跟踪孩子,爱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可利用现有资源,让孩子学会游泳,这可以避免孩子们都成为“旱鸭子”,必要时刻能自护自救,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此外,王校长还强调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b></h3> <h1><b><font color="#ed2308"><i> 练组合拳,下好教学“先手棋” </i></font></b></h1><h3><b>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命脉。家长开放课堂后,一学生家长中肯地说到:“语文老师的课上得很好,语言优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就是比较严肃。”“老师,我家孩子太老实,不喜欢表现自己,很多时候知道都不举手,老师可以点他的名,多给他一些鼓励……”说起开放课堂,家长可有话说了,都希望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三(1)班的家长主动问老师要课堂反馈表,争先恐后地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 </b></h3><h3><b> 小学教育是整个学业生涯的“先手棋”,开局布阵是否巧妙,直接关系到后续走向。中村小学以抓教学质量为主线,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依托乡村少年宫,培养学生艺术兴趣,以撒网式铺开葫芦丝教学,把它作为特色项目。“我家的孩子很喜欢吹葫芦丝,周末在家都会自己练,学了一年多,现在能识谱,可以吹出好几首曲子。”四(1)班一学生家长说到这,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课间30分钟,各班为家长献上葫芦丝表演。</b></h3> <h1><b><font color="#ed2308"><i> 亮导航灯,争做灵魂“摆渡人” </i></font></b></h1><h3><b> “渡”是一个让人感到明亮与温暖的字,人生也许就在渡人与渡己中摇摆与平衡。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的导航灯,双方都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放低姿态,多和孩子交流,适时引导他们。家长委员会上,有家长代表提出:“学校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不以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有些学生虽然成绩差,但他们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特长,那就应该多发扬特长,学校要为这类学生搭建平台,为他们拓宽人生路。科任老师也应当发现、关注和鼓励这类学生。”如果这是渡人,那渡己也至关重要。老师们建议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独立自理能力,增强劳动技能。 </b></h3><h3><b> 阅读则是灵魂发现灵魂,是高贵对话高贵。王校长还提到:“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学校阅览室每周向学生开放,每天安排不同班级学生去阅读,“经典诵读”栏目每周更新古诗词、名言警句,要求孩子去积累。家长也要带头读书,舍得花钱买书,享受亲子共读时光。”</b></h3> <h1><font color="#ed2308"><b><i> 作攻坚战,勇当扶贫“排头兵”</i></b></font></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 教育扶贫,“精”字当头。 “档案信息模糊,核心信息没有统计”“宣传人对资助政策不熟悉,家长也不清楚收到了什么钱”“外出上学的学生是盲区,如何资助是个难题”……这些问题是扶贫中经常遇到的,家长会人群集中,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契机,本次家长会要实现扶贫全链条无缝衔接,确保“应统尽统”、“应知尽知”。同时,把今年的新政策宣传到位。即:教育扶贫由申请制改为确认制,建档立卡寄宿生生活补助名单只需学校确认,不需要家长在村委会、学校、乡政府之间来回跑;城镇低保户和建档立卡户同样可享受资助政策。</b></h3> <h3><b> 厚德强基育品质,智艺双馨美童年。一场朴实无华的交流会在家校平等对话中进行,双方直指问题导向,只为提交中村小学的“新答卷”。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留住生源,留住“乡愁”,办出山区学校的“乡土味儿”,为“乡村振兴”奉献一己之力。<br>撰稿:陈丽媛<br>审核:王四根</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