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四小学科学组公开课活动——在交流中提升

梅子

<h3><ul><li>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师资力量需要不断地进行交流融合。5月8日上午,第四小学科学组进行了公开课研讨活动,展示公开课的是两位远道而来交流学习的老师,一位是来自贵州贞丰县沙坪镇民族小学的岑启香老师,另一位是来自贵州贞丰县沙坪镇第一小学的李昌鸿老师。同时参加这次研讨活动的还有胡滨老师的师徒结对工作室,陈晓龙老师与其徒弟们,以及第四小学科学组的全体教师。<br></li></ul></h3> 走进课堂 <h3><ul><li>岑启香老师给305班带来的“沉和浮”一课。教师演示各种在水中沉和浮的物体,引入课堂,学生用手指按压泡沫块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紧接着抛出疑问:沉在水底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带着这个疑问,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索,最后将学生的数据汇总,交流研讨得出: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整堂课循序渐进,各环节时间安排妥当。教师改进弹簧测力计,用格数代替力的读数,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li></ul></h3><h3></h3> <h3><ul><li>李昌鸿老师给401班带来的“制造平衡”一课。教师自我介绍家乡贵州,继而用走钢索这一活动作为引入,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保持平衡。接着教师介绍本次实验的装置,并抛出指向性问题:在杠杆尺左端10处挂三个钩码,寻找在钩码右端某处如何挂钩码能再次保证杠杆尺平衡?之后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研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并整理数据,分析得出:左边的钩码数乘以距离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距离,最后拓展讲解省力、费力。整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各环节联系紧密,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li></ul></h3> 走进学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究,测一测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究,寻找使杠杆尺平衡的条件</h3> 教师探讨 <h3><ul><li>展示结束,科学组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老师们各抒己见。上课的两位老师阐述自己的课堂设计,新教师吸取优秀之处并寻找不足之处,老教师发表自己的改进意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br></li></ul></h3> <h3><ul><li>针对这两节课,胡滨老师和陈晓龙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并与两位上课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两地域的教材和教师见解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br></li></ul></h3> <h3><ul><li>最后,感谢远道而来的老师们带来用心准备的课堂。此次活动,也为四小科学教学之路灌输了新的动力。<br></li></ul></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