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艾前进的美篇

艾前进,传记作家

<h1><b>秣马临荒甸  尚思卧龙图</b></h1><h1>张立国</h1> <font color="#39b54a">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院组织长篇报告文学《踏遍山河绘丹青》研讨会</font> <h3>  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说:“报告文学要为国家说话;要为人民说话;要为不会说话的自然说话;要为不会说话的地球说话。”我认为艾前进、艾佳的长篇报告文学《踏遍山河绘丹青》做到了。他们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他们如实地反映了华东调查规划院 70 年艰苦卓绝的历史。那是一个可以称得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群体。冰天雪地的黑龙江;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高山峡谷的云南……林调人都用他们的双脚丈量过。深山老林、深沟险壑、悬崖峭壁、高原旷野、戈壁沙漠曾经让他们付出了青春与生命。那一双双拟订森林、草原、湿地保护规划的是左右民族命运的手,是仁慈、善良、博爱近乎上帝的手,读之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我坚信“寄情天地的赤子与天地存亡。”<br>  在专业的林草人范围内,“林调人”、“华东调查规划院”大家可能耳熟能详,但对于广大读者,对于门外汉们这都是陌生的概念。《踏遍山河绘丹青》使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不被人知的团体,作者让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们应该感谢两位作者,在报告文学题材领域又为我们开拓了一片炫然闪烁的新天地,展示了新角度,提供了新视点。<br>自然的文学书写能走多远,关键在于作家对自然认知的深度和广度。<br>  虽然我们摒弃了“人定胜天”的口号,其实在整个宇宙世界里,也只有人有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人能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改变自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中心主义是主导自然的唯一力量。然而任何个体的人虽然可以遵循真善美的路径去面对自然,但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个体都是渺小的,都是蚍蜉撼大树。大禹治水也不是大禹一个人治水,而是他寻找到了治水的方略,动用当时体制的力量来完成的。今天,无论是保护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湿地;还是建造海防林;建造国家公园都需要一帮聪明的、有见识的、有家国情怀的类似于诸葛亮似的有智慧的人物,拟制出科学的方略,再通过体制的力量去实施,方能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低碳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的“中国梦”。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样一群心中有着浩瀚的宇宙;有着赏心悦目的自然;也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华东院人。一次正确的规划制度选择,胜过几代人的代际更替,这是一群“兀立潮头唱大风”的人。<br>我们虽然看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但不可抗力就摆在那里:地震、陨石雨、山洪、泥石流、台风、龙卷风、冰雹、海啸、海雾……在这些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人们不知所措,目瞪口呆,望洋兴叹,显得那么无助和无奈,于是大家又把目光聚焦于自然中心主义。而华东院人在汶川地震后,余震尚未停息,便奔赴汶川、奔赴映秀镇去检验退耕还林的情况;“莫兰蒂”台风后,他们急忙奔赴厦门,去实地考察规划海防林的重建;还有湿地保护、矿区修复……一系列灾后重建工作使他们又将自然中心主义悄然转化为人类中心主义。这就是华东院人,他们无法抗拒无情的天灾,但也从来不会向自然低头,而是在自然肆虐之后,默默地修复自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而这些努力已初见成效,我们的海防林已逐渐发挥作用。<br>  在中国,对知识权威的消解与反叛是一个很复杂也很值得人玩味的现象。这让人不能不想起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不折腾”。“华东院人”这支队伍,70年里7易其址,12次更名,2次下放,1次撤销,可谓“三落三起”历尽风波。反复地组建、下放、重建、解散、再重组,每一次折腾都是人才的流失,资料的散遗,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支队伍才逐渐稳定下来,2011年4月才迁建杭州,一切步入正轨。得益于习近平同志的“两山论”,他们借东风乘势而上,现已迈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机已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中国的林草监测工作已进入现代化、智能化。大好形势来之不易,下一步还会折腾吗?我不敢说,但我们要切记:自然生态的任何失范都是由社会生态造成的!<br>  1952年,在辽宁营口成立林业部调查设计局林野调查总队算起,至今华东院走过了70年淬砺奋发的路程。70年的历史变迁,200多名干部职工的昭昭功业,要在一部20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充分表述出来绝非易事,这就突显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结构问题。作者认为“我们从华东院的发展理念为本书的‘经’,以几代华东院人70年的无私奋斗为‘纬’,看他们描‘图’布‘点’妆锦绣,写他们按‘图’落‘界’绘丹青,颂他们上‘天’控‘地’守山水……”这是作者作为作家的文学艺术语言表达。我们认为,该作是一部全景观式报告文学,间或流露出历史反思的味道。作者是以时间——历史变迁为经,以华东院广大职工的理想信念、人格力量、奉献与牺牲精神为纬,在物候变迁中显现今昔对比,全面展示了华东院的科研成就和精神面貌。这一结构方式是恰当的、合理的、正确的,它为此类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br>  作品从1950年初,东北人民政府根据中央指示,在沈阳筹建林业调查队起笔,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在辽宁省营口市成立“林业部调查设计局林野调查总队”(华东院的最早定名),直到“2021年5月21日”;“2022年1月21日”;“2022年春天投入使用”;“截至 2022年8月”……,作品在时间节点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新鲜性、当下性,这无疑是符合报告文学的文体要求的。现在有些历史反思型报告文学,不注意时间节点,不能很好地与现实发生联系,所以只能用“纪实文学”、“非虚构写作”的面目出现,其真实性与现实性便大打了折扣。<br>  历史正在源源不断地给出新的考题。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华东规划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加之林长制的考核监督;自然灾害的修复;临时性的援外任务,他们依然任重而道远,依然需要踔厉奋发,期盼他们“凄风苦雨从容过,无悔今生不自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国为民绘出更多的“卧龙图”。也期盼着二位作者“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有更多、更好的报告文学问世。<br><br></h3><h3><font color="#167efb">(此文系作者为艾前进、艾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踏遍山河绘丹青》(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序言。作者张立国系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执行副会长、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报告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