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现代概念普洱茶历史年表</h3><h3><br></h3><h3>1902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h3><h3>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开始在下关永昌祥、复春和等茶庄创制。</h3><h3><br></h3><h3>1912年(民国元年)</h3><h3>佛海将团茶改制成带把的“心脏形”,取名宝焰牌紧茶。</h3><h3><br></h3><h3>1916年(民国五年)</h3><h3>云南沱茶首次定型加工为现在的碗形沱茶。</h3><h3><br></h3><h3>1925年(民国十四年)</h3><h3>佛海成立“可以兴茶庄”。</h3><h3><br></h3><h3>1925年-1941年</h3><h3>周文卿在佛海(今勐海)正式成立“可以兴茶庄”,开始以家庭成员为主,只收购散茶,运出思茅销售。1927年制成圆茶、砖茶、沱茶,用笋叶和竹筐包装,销往藏族地区。</h3><h3>1928年试销香港。</h3><h3>1932年,加入“佛海茶业联合贸易公司”,公司年出口茶叶数量在2万多驮。</h3><h3><br></h3><h3>1941年,可以兴茶庄因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停产。</h3><h3><br></h3><h3>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h3><h3>民国政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前身),于12月16日正式成立。办公地址设在昆明威远街208号。缪嘉铭为董事长,郑鹤春为经理。</h3><h3><br></h3><h3>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h3><h3>3月8日,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顺宁(今凤庆)实验茶厂正式成立。厂长冯绍裘。1945年10月31日正式任命吴国英为厂长。</h3><h3>同年5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宜良县城近郊的下栗者村租用村民旧房设临时制茶所,何亦鲁任所长,为省办茶叶技术人员训练班实习场所。同年10月改为茶场。民国二十九年(1940)5月,改茶场为茶厂,童衣云任厂长。</h3><h3>10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建立复兴茶厂(昆明茶厂前身),厂址设在昆明金碧路478号(今342号),童衣云任厂长。主要任务是用勐库和凤山茶为原料加工名牌,复兴沱茶。</h3><h3><br></h3><h3>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h3><h3>4月1日,佛海(今勐海)茶厂正式成立,厂址在博爱路(今保健路)。厂区占地面积40亩,有厂房2160平方米,职工80人左右。主要生产紧茶销西藏。厂长范和钧。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茶厂停产。1952年正式恢复生产,唐庆阳任建国后首任厂长。</h3><h3>1953年3月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制茶厂;1954年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1959年更名为思茅专区勐海茶厂;1961年更名为勐海县茶厂;1963年更名为云南勐海茶厂;1970年复称勐海县茶厂;1982年更名为勐海茶厂。</h3><h3>现在的勐海茶厂是1958年由老厂搬至新茶路一号重建的厂。</h3><h3><br></h3><h3>1941年(民国三十年)</h3><h3>3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与康藏商人代表蒙藏委员会委员格桑泽仁订约,合出资15万元,在下关成立康藏茶厂,制造藏销紧茶、砖茶。任命周※昌为厂长。</h3><h3><br></h3><h3>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4月1日</h3><h3>云南省思普企业局成立。以茶叶为主要产品。种植场设于车里之南糯山。制茶厂设于南糯山之石头寨。</h3><h3><br></h3><h3>1950年9月</h3><h3>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是年,与下关茶厂共同熬制普洱茶膏2100千克供应西藏。</h3><h3><br></h3><h3>1950年</h3><h3>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在勐海县南糯山半坡寨发现栽培型古茶树。该树位于海拔1100米的茶树林中,树高9.55米,对幅10米,主干138厘米,树龄800余年。</h3><h3><br></h3><h3>1951年8月</h3><h3>云南省农林厅佛海(今勐海)茶叶试验场在接收民国时期思普企业局思普垦植场(勐海南糯山)的基础上成立。场部设在佛海县曼真,辖南糯山一厂和南糯山二场。1953年更名为云南省农林厅勐海茶叶试验站;1954年更名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区为州)勐海茶叶试验站;1959年更名为云南省思茅专区茶叶科学研究所。1963年更名为云南省勐海茶叶试验站;1972年更名为云南省茶叶研究所;1979年更名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蒋铨,第二任所长张顺高,第三任所长王海思,第四任所长王平盛,第五任(现任)所长张俊。</h3><h3><br></h3><h3>1951年12月</h3><h3>“中茶”商标注册。</h3><h3>中国茶业公司“中茶”商标(8个红色“中”字组成圆圈,中间是绿色“茶”字)经中央私营企业局核准,发给商标审定书,取得专利权。</h3><h3><br></h3><h3>1962年2月</h3><h3>发现巴达野生古茶树。</h3><h3>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张顺高和勐海茶厂刘宪荣在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小黑山原始森林里考察时发现,主干直径1米,树高32.12米,树龄在1700年左右。</h3><h3><br></h3><h3>1966年5月</h3><h3>在云南省园艺学会茶叶组的基础上,组织了茶叶学会的筹备委员会。经省科协同意,省人委办公厅批准,在勐海举行成立大会。斯元仁为理事长,金鸿祥为秘书长。</h3><h3><br></h3><h3>1967年</h3><h3>下关茶厂将心脏形紧茶改变成长方形砖片。每片净重250g,用中茶牌商标。</h3><h3><br></h3><h3>1973年</h3><h3>云南农业大学设立茶叶专修科,学制3年,校址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80年,迁至昆明市黑龙潭。1984年改为4年本科,隶属园艺系。1994年成立茶学系。</h3><h3>是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开始办理自营出口茶叶业务,并在昆明茶厂试制沤堆发酵普洱茶成功,当年出口普洱茶10.2吨。</h3><h3><br></h3><h3>1974年</h3><h3>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勐海、下关、普洱四个茶厂推广加工沤堆发酵普洱茶。</h3><h3><br></h3><h3>1979年</h3><h3>2月21日~25日,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召开普洱茶加工座谈会,拟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统一了九个标准样,确定了普洱茶茶号的编号办法。统一了普洱茶的质量标准和加工工艺。</h3><h3>4月1日,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以[79]云外茶调字第40/12号文件下发昆明、勐海、下关、普洱4个茶厂《关于普洱茶品质规格和制造要求的通知》。</h3><h3>9月,下关甲级沱茶荣获国家银质奖,并被评为省优产品。</h3><h3><br></h3><h3>1981年</h3><h3>10月19日,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以(81)云外茶技字第142/29号文件,给昆明、下关、勐海、普洱、澜沧、景谷茶厂发出《检发云南普洱茶品质规格试行技术标准的通知》,规定了普洱茶的感官司指标、理化指标、成品质量、包装材料等指标和要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