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寓言两则》。周一教研的时候,老师们都在讨论故事应该怎样教,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教他们复述故事?当时,我还没有上到这里,也没有怎么发言。昨天备课的时候,也没有很明确的思路。直到上课之前,我的脑子忽然灵犀一动,思路出来了。首先,寓言故事孩子们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经验中,已经接触了不少了。正式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明确了“什么是寓言故事”这个问题,然后又让孩子们列举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之后,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我把这两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就故事的题目的进行提问。针对《纪昌学射》,孩子们的问题有“纪昌为什么学射,跟谁学习,怎样学习以及学习的结果怎样”,我顺势将“原因、师傅、怎样、结果”写在黑板上。针对《扁鹊治病》,孩子们提问“扁鹊给谁治病,治病的过程,治病的结果怎么样”,我将“对象、过程、结果”写在黑板上。然后,给小组分任务,一至六组,负责《纪昌学射》的复述,七至十二组负责《扁鹊治病》的复述。小组在讨论时,由一人执笔,其他人根据黑板提示,各负责一个部分复述,最后由执笔人将故事整理完整。孩子们分工明确,讨论热烈。十分钟后,我将评判标准写在黑板上“1.全,2.精,3.启示”,我解释道:“全,就是故事在复述时,黑板上的要素要全;精,就是精炼,语言要围绕故事中心,去掉不重要的话;启示,就是寓言故事最后总会给我们一点启示,说出自己的观点。”我说完要求后,孩子们要求再准备一下,他们又准备了三分钟后,交流正式开始。一至六小组交流时,我从七至十二组找了三名评委,对这六组发言人进行现场打分,最后还有对发言人的评价,告诉发言人他们的分是怎么来的。同理,交流《扁鹊治病》时,我也从一至六组找了三名评委。这个环节结束后,根据评委的打分,每一轮交流分数在前三名的小组可以分到5颗糖,后三名的组分到2颗糖。
这个环节,我没有过多地进行内容指导,因为孩子们都能读懂故事,最后的启示即使有差异,通过孩子们内部讲解,一个寓言故事孩子们会读出角度、层次不同的道理。这样的语文课,对老师来说,环节简单不拖沓。对学生们来说,把学习的任务抛给他们,在课堂上真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其实,自己的这个想法也不是凭空来的,是借鉴了朱煜老师在周村上的《将相和》一课。他也是让学生先给课文三部分内容分别起小标题,然后让学生对小标题进行提问,归纳“谁、起因、经过、结果”这四个要素,让这四要素成为引领学生概括课文的思维支架,领着学生一步一步走,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今天一试,果然好用。我的这堂课算是学以致用!<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