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育 创新思维——走进北京市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

Apple李💋

<h3>  5月8日上午,宁波市第二期名校长工作室小学四五七组联合考察之行第三站——走进北京市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h3><h3>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简称“一小”,创建于2003年10月,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市小学建立的第一所实验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139名教职工,1960名学生。学校提出了“开实验之风,育多元之才”的办学理念,开展了“实施发现教育”的特色实验,即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方向,以“科学研究”为动力,打造思维课堂,提升师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实际获得。</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漂亮的七色彩虹门🌈</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校园小书法家张颢怀题名,吸引考察团驻足欣赏。</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走进校园,与七色彩虹门同样显眼的是“嘉懿楼”和“博艺楼”两幢教学楼楼面上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图样,非常有特色!据介绍,这两处校园环境设计,同时也是学校两个现场教学点,真是兼具了美观与实用,忍不住点赞。👍</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潺潺的流水,为安静的校园增添一股流动的活力。</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水魔方,既是校园一景,又体现了学校课程特色。</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发现教育”的办学特色,醒目耀眼。</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彩虹大厅的“彩色乐章”,有学生即时弹奏乐曲,加上随行小导游的讲解,令我们更快了解校园。</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发现赋》</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很实用的班级走廊文化设计,方便更新。</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带一路”进校园。</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班级“小导游”为考察团介绍班级文化建设。</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教室门口的身高尺。</h3> <h3>  教室走廊的装饰风铃。</h3> <h3>  参观完校园之后,陈金香校长带领考察团到报告厅。</h3> <h3>  首先,陈校长简单介绍了学校办学历程以及这几年的成效。</h3> <h3>  接着,徐红主任作了北京名校长发展工程课题——《基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汇报,包括“质疑日记课堂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课堂教学策略”和“六顶思考帽课堂教学策略”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中着重介绍了“六顶思考帽的课堂教学策略”。</h3> <h3>  最后,通小阅读促进项目组向考察团分享了此项目研究的具体做法。</h3> <h3>  教学主任张春红老师带来《分层并举 协力推进》的经验分享。</h3> <h3>  汤静老师带来《团队合力 研发导读手册》的措施交流。</h3> <h3>  赵雅娟老师带来《打开班级阅读一扇窗》的班级阅读促进交流。</h3> <h3>  这样点、线、面立体阅读推进模式,给考察团的成员们带来对教师做科研的新思考。与此同时,同一个项目,分成点、线、面三层逐级的汇报交流,让我们看到在一个项目研究中,团队的分工与协作,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重视项目研究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为每位成员提供展示和锻炼的平台,研训合一、同步推进,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h3> <h3>  活动的最后,陈金香说:“学校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教师在设计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时,校长及学校班子作为核心人员要给予教师不同的项目研究,依托项目研究助力教师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和学生永远保有激情,永远有活力,这样的学校一直是动态的,一直是不断向前的。用心爱一个地方,才能产生更好的影响力!”</h3><h3><br></h3> <h3>  陈校长的话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朴实无华,但却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上。通小有这么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彩虹门里的七彩童年世界正在精彩绽放。</h3> <h3>考察金句1: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以思维训练为点,以发现教育为线,以教育科研为手,描绘了一幅学校发展的光明蓝图!(张海荣 镇海三公司学校)</h3><h3>考察金句2: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提出了“开实验之风&nbsp; 育多元人才”的办学理念,开展了“发现教育”的特色实验。构建起发现课程体系,营造发现育人环境,探索发现模式,总结发现原则与规律。无论从而宏观、中观还是微观中,展现出发现(思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用心爱这个地方,才能产生更好的影响力!”——陈校长的讲座结语。以此共勉!(王海虹 宁海第二实验小学)</h3> <h3>考察金句3:北京市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在陈金香校长带领下开展了“发现教育”的特色实验,学校借助多方平台打造思维课堂,创新学生思维模式,提升师生素养特质。全校教职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学校是需要用心爱的地方,这样教育才能产生更好的影响力的理念。(陈月波 余姚市郑巷小学)<br></h3><h3>考察金句4: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最初为12个班级的农村完小,在陈金香校长带领下,整个团队十五载风雨砥砺,探索创新下发展成今天的42个班级,139名教职工,1960名学生的特色实验学校。学校提出了“开实验之风 育多元人才”的办学理念,开展了“发现教育”的特色实验,即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打造思维课堂,提升师生素养。“用心爱这个地方,才能产生更好的影响力!”全国名校长、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陈金香校长的教育情怀让我们深深地敬佩!(鲍晓燕 象山县石浦镇昌国小学)<br></h3><h3><br></h3> <h3>考察金句5: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在现代“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校育人目标,提出了侧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现教育”,倡导师生个体、团队以及校外相关组织和个人的发现。学校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以科研为动力,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助推每一个学生的禀赋、特长和每一个教师的优势、潜能的发现。在学校精心打造的学习场里,师生自主、活跃、教学相长。学校成了有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质的通州区名校。(陈邦银 江北区费市小学)</h3><h3>考察金句6:通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和而不同”的校园环境布置,融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强调以生为本的生本观点;深入我心的是“强而有力”的教育教学培训和“实而有效”的科研项目,培育多元人才,打造高效团队,让“发现教育”的文化产生共生效应,福慧师生,福慧社会。(李萍 遂昌县大柘镇中心小学)</h3> <h3>考察金句7 :北京市教育科学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陈金香校长告诉我们,“用心爱一个地方,办好一所学校”“坚持理性办教育,做一个有思想,有想法,有激情的校长”,一句句平实的话语,流露出陈校长博大的教育情怀和精深的教育智慧。通州实验一小的“发现教育”以“思维课堂”与“项目+”为载体,通过深耕细作,让发现教育在教学中作深,在管理、德育、教育、生活等方面中做细,使“学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学会在聆听中发现;学会在探索中发现;学会在思考中发现;学会在历练中发现;学会在创新中发现”,最终使学生成为善于发现创新的英才,使教师成为善育发现的能师,使学校成为有生命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学校。(周建胜 余姚市马渚镇求实小学)</h3> <h3><font color="#ed2308">鸣谢</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全程策划:</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宁波市教育管理名家培训班沙培宁导师</font></h3><h3><font color="#ed2308">细致接待:</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北京市教科院丰台实验小学祁红校长</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小学徐学敏校长、王兰书记</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北京市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陈金香校长</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小学邵学良校长</font></h3><h3><font color="#ed2308">专心学习:</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工作室第四、五、七所有导师学员们</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全力支持:</font></h3><h3><font color="#ed2308">宁波市教育学院教育行政学院</font></h3>

教育

通州区

小学

发现

实验

校长

学校

教科院

思维

陈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