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环线丝路行

Berta

<h3>“青海长云暗雪山,</h3><h3>孤城遥望玉门关”</h3><h3>—唐•王昌龄</h3><h3><br></h3><h3>三月下旬,春分过后。在江南,应当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来了,而在西北,最低气温仍徘徊在零度以下。</h3><h3><br></h3><h3>我们就在这样的季节,沿着甘肃与青海地区,做了一次3000公里的环线自驾旅游。穿越在气势磅礴的祁连山脉与深远寥廓的河西走廊,沿着丝绸之路逐一览过古长城、古驿站、古关口、古烽燧、古佛窟、古寺庙;丹霞与雅丹的奇特地貌,河谷与湖泊的美妙景色,戈壁与沙漠的恢弘气象。悠久的汉唐文化与古朴的大漠风光交织在一起,完全不同于内陆的人文与风情。</h3><h3><br></h3><h3>三四月交替的时节,虽然少了林木的葱郁,但多了大地的苍茫。对古代文人的诗词情怀,反而感受更深了。</h3><h3><br></h3><h3><b>卓尔山</b></h3><h3><br></h3><h3>卓尔山坐落在祁连山脉,海拔3100米。</h3><h3><br></h3><h3>祁连山脉跨越青海甘肃两省,山脉长约850公里,七条平行山脊线宽200~400公里。2016年6月经国家批准成立祁连山国家公园,园内设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可见祁连山脉在中国山川生态景观的地位。祁连山的风光,有巍峨,有壮美,有奇特,有秀丽,现在被旅游爱好者誉为“天境祁连,东方瑞士”。卓尔山则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内壮美秀丽风光的经典。</h3> <h3>卓尔山有丹霞地貌特征,背靠祁连山脉的雪山,对面是有情侣山之称的牛心山。登山远眺,山峦河谷景色纯美,360度风光尽收眼底。如果是夏天,山野为绿色植被覆盖,确有“东方瑞士”的风貌。不过这样的联想,反而缺少了自身文化的内涵。其实古代文人大都将祁连山视为疆场,并借此抒发悲壮的情怀。</h3> <h3>“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唐•陶翰</h3> <h3>“烽火照祁连,三军复驻边。寒笳悲汉月,塞草接胡烟”--明•李时行</h3> <h3>就连大诗人陆游年老时也念此豪情不已,“壮心自笑何时豁,梦遶祁连古战场”。<br></h3> <h3>山峦原野两苍茫的情景,更能让你体验一下当年诗人的心境与文采。</h3> <h3>山顶的西夏烽燧即烽火台是在原遗址新修建的。</h3><h3><br></h3><h3>按照景区的说明,相传西夏的都城中兴府(现银川)为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所围攻,末代皇帝李𪾢借假死之计,逃难到此处的祁连山腹地避难,在各山头建立了遥相呼应的烽火台。</h3><h3><br></h3><h3>据汉文史料,公元1227年,李𪾢坚守都城半年遭受地震,只好献城投降。一个月后成吉思汗去世,蒙古军恐李𪾢投降后又反悔,按照成吉思汗遗嘱将其杀死。不过据藏文史料,祁连县附近山上有一座多杰华(藏语:金刚的处所)城堡,相传是当年西夏皇帝避难到此所建。现在城堡早已坍塌了。</h3><h3><br></h3><h3>看来当年西夏的王族避难到此,似有一定依据。</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张掖丹霞</b></h3><h3>&nbsp;</h3><h3>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祁连山北麓,山岩地质奇特,由2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和侵蚀,形成了现在的丹霞地貌。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张掖丹霞评选为“中国最美的6处奇异地貌”之一。</h3><h3>&nbsp;</h3><h3>丹霞地貌的景色往往取决于天气和光照效果。景区对一些经典景观的命名确有神似,但也会因不同的视角和个人欣赏的喜好而不尽相同。有时过于具像反而约束了人们的想象力。</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七彩霞</h3> <h3>古长城</h3> <h3>小布达拉宫</h3> <h3>大扇贝</h3> <h3>刀山火海</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丝绸之路</b></h3><p style="text-align: left;">--穿越两千年历史,联接东西方文明</h3><h3>&nbsp;</h3><h3>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它不仅打开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通道,也开拓了东西方各国在政治科技和宗教文化诸方面交流与传播的渠道。所以,无论怎样评价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都不会过分。丝绸之路沿线也是我们最关注的一段旅程。</h3> <h3></h3><h3>除了张骞通使西域及玄奘西行求法这样著名的历史事件外,还了解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中国佛教文化早期交流的情况。</h3><h3><br></h3><h3>以前知道,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东汉初期的蔡愔受汉明帝之命,远征西域,在大月氏邀请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来汉地传播佛教。公元67年,两人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经丝绸之路来到洛阳。汉明帝专门为之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这一说法早前在佛教界比较广泛。</h3><h3><br></h3><h3>这次又知道,佛教首次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当更早一些。公元前2年即西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经丝绸之路来朝,在帝都长安向汉朝的博士(学者的官名)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这一历史标志称为“伊存授经”。有关这一佛教初传的时间,学术界讨论了较长时间。后来经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中国在1998年举行了各种形式的“中国佛教两千年纪念活动”。</h3> <h3>以前知道,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公元399年,65岁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丝绸之路至天竺寻求戒律,历时14年,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后经海上回国。</h3><h3>&nbsp;</h3><h3>这次又知道,较早时间的三国时代高僧朱士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公元260年,57岁的朱士行经丝绸之路来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用12年的时间抄写了60多万字的《大品经》梵本。他没有到过天竺,一直留在于阗国到去世。</h3><h3><br></h3><h3>有意思的是,他的法号“八戒”,被用在了小说《西游记》中。</h3> <h3>当年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商队,早已逝去,但是思想文化上的交流成果,却深深印在了欧亚文明的大地上。</h3> <h3>阳关,汉武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四郡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两关即是阳关和玉门关,分别是丝绸之路的南道和北道的关隘。</h3><h3><br></h3><h3>阳关遗址位于敦煌西南70公里,建有阳关景区博物馆和大片仿古城关建筑。阳关附近有十几座烽燧,其中景区内的墩墩山烽燧是最高的一座,也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h3> <h3>站在墩墩山举目四望,万里戈壁气势雄浑,塞外风光一览无遗。唐代王维脍炙人口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你不禁神交古人,遐思无限。</h3> <h3>“西出阳关万里行,弯弓走马自忘生”—宋•苏辙</h3> <h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h3> <h3>“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南北朝•庾信</h3> <h3>玉门关,又名小方盘城,位于敦煌西北100公里,是汉代长城最西端的关隘。遗址保存完整,残垣高9.7米,面积633平方米。它与阳关同为汉代的军事重地和丝路交通的必经之道。</h3> <h3>古代诗人描述西北时多会提到玉门关,摘录几句比较著名的唐诗在这里,可以感受一下玉门关的古风采。</h3><h3>&nbsp;</h3><h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h3><h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h3><h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h3><h3>“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唐彦谦</h3><h3>&nbsp;</h3><h3>东汉杰出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出使西域31年,收复西域50余国回归汉朝,因功绩卓著而官封定远侯。他年老思乡,曾上书要求“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可见玉门关的地理位置有多独特。</h3><h3><br></h3><h3>不过,唐朝的田园诗人戴叔伦一直在南方做官,从未到过西北,但也写诗说,“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字面显得豪壮,其实不够厚道。</h3> <h3>距玉门关东北11公里的河仓城,又名大方盘城,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军需仓库,仓城南100米处有一烽燧,名为“河仓燧”。</h3> <h3>距玉门关西11.5公里的汉代古长城遗址,名为马圈湾烽燧,保存最好的一段残垣长约400米。该地出土了大量汉代书简和文物。当年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了障塞烽燧。</h3> <h3>从古代诗人的诗句中也可以感受到当年苍凉的境界和悲壮的情怀。</h3><h3>&nbsp;</h3><h3>“秋草朔风惊,饮马出长城”—南北朝•张正见</h3><h3>“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h3><h3>“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唐•卢汝弼</h3><h3>&nbsp;</h3> <h3>悬泉置遗址距敦煌东64公里,是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上一处大型驿站遗址,曾接待过于阗王,康居国王、乌孙国公主等达官贵人。当年于阗王的随从达1060人,仅用坏的杯子就有300多个。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这样规模的接待量对驿站是很大的挑战。</h3><h3><br></h3><h3>驿站先后出土各种文物7万件,其中汉简3.5万枚,有文字的2.3万枚,纸张460多片,考古价值极高。依照简牍记载,长安到敦煌沿线有80个驿置,而发掘出的只有这一处,可见其珍贵。</h3><h3><br></h3><h3>2014年,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等遗址一并列入联合国《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h3> <h3>悬泉置遗址出土的460余件麻类古纸,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同时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都有,其中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这一发现将以前认为东汉蔡伦发明造纸的时间(公元105年)至少推前了一个多世纪。</h3> <h3>古驿站也是古代诗人常常引以怀旧的场所,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最有韵味:</h3><h3>&nbsp;</h3><h3>“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h3><h3>“断云零落江郊路,寿木轮囷古驿亭”。</h3><h3>“古驿萧萧独倚阑,角声催晚雨催寒”。</h3> <h3><p style="text-align: left;"><b>“干佛灵岩”莫高窟</b></h3></h3><h3><br></h3><h3>莫高窟位于敦煌西南的鸣沙山东麓,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兴建。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h3><h3><br></h3><h3>因为莫高窟地处戈壁沙漠腹地,空气乾燥,雨量稀少,温度变化剧烈,洞窟内的岩土盐分和空气氧化作用也都加大了文物保护的难度,所以现在只对外轮流开放几十个洞窟。</h3> <h3>莫高窟第96窟,是最高的一座洞窟,开凿于初唐时期。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与崖顶等高,窟内有高35.6米的弥勒佛坐像。佛像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也叫“北大像”,是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h3> <h3>莫高窟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年间,窟内有高26米的倚坐弥勒佛像,是仅次于“北大像”的第二大佛像,所以也称为“南大像”。</h3> <h3>我们正处在旅游淡季,景地清静,游览时间也宽松。</h3> <h3>莫高窟洞内不允许拍照。放上一张在敦煌市博物馆拍下的仿制佛窟,稍补缺憾。</h3> <h3>在敦煌西南35公里处还有一座西千佛洞,与莫高窟仅隔一道鸣沙山,是莫高窟的姊妹窟。西千佛洞现存洞窟16个,大都为北魏时所开凿。因为正值淡季,景区内几乎没有游人,非常宁静。</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怡性鸣沙山,洗心月牙泉</b></h3><h3>&nbsp;</h3><h3>鸣沙山已经形成3000多年,最高处有1715米。因为风吹震动和沙子滑落时会形成嗡鸣的响声,所以称为“沙岭晴鸣”。</h3><h3><br></h3><h3>游览鸣沙山最好安排早晚时间,可以避开天热时段,阳光照射不强,景色也柔美一些。</h3> <h3>“月泉晓彻” 和“沙岭晴鸣”自汉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和鸣沙山相映成辉,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的说法。</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敦煌雅丹魔鬼城</b></h3><h3>&nbsp;</h3><h3>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俗称敦煌雅丹魔鬼城,位于玉门关西北方向,距离敦煌市168公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h3><h3><br></h3><h3>雅丹地貌泛指极端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主要景观是规模宏大的垄岗状、墙状和塔柱状等雅丹土丘。每到夜晚,厉风发出巨大声响,令人惊悚,所以又称魔鬼城。</h3> <h3>金狮迎宾</h3> <h3>孔雀玉立</h3> <h3>狮身人面像</h3> <h3>西海舰队</h3> <h3><b>大柴旦翡翠湖</b></h3><h3>&nbsp;</h3><h3>大柴旦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侧。邻近的翡翠湖水面不大,但是皑皑雪山倒映在绿色的湖水中,相得益彰,意境极佳。</h3> <h3><b>穿行羌中古道</b></h3><h3>&nbsp;</h3><h3>从青海湖驾车到敦煌要经行柴达木盆地附近的德令哈和大柴旦,还要穿过阿尔金山脉与祁连山脉交界的当金山口,其间有数百公里的无人区。区域覆盖了部分古汉代的羌中道。羌中古道是当年张骞从西域返回长安的回程路线,后也成为丝绸之路的辅道。穿行其间,可以尽情享受难得的空旷与苍凉之美。</h3> <h3><b>塔尔寺</b></h3><h3>&nbsp;</h3><h3>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的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因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h3><h3><br></h3><h3>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他创建了一整套佛学体系,强调修行次第,“提倡苦行”,僧人不结婚,戒杀生,禁饮酒,断绝世俗交往等等。藏民认为宗喀巴大师是仅次于释迦牟尼佛祖的大宗师,是文殊菩萨的化身。</h3><h3>宗喀巴的两位大弟子,一位是根敦珠巴,后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传系观世音菩萨化身;另一位是克珠杰,后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传系无量光佛化身。</h3><h3><br></h3><h3>塔尔寺是格鲁派六大著名寺院之一,其它有四座在西藏,一座在甘南。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当地僧众资助,在宗喀巴诞生处修了一座“莲聚塔”,即今塔尔寺大金瓦殿内的大灵塔。塔尔寺也被誉为“第二蓝毗尼园”(位于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园是释迦摩尼的诞生地),多年来一直是藏民信众的朝拜圣地。</h3> <h3>如来八塔,建于1776年。这八座塔的名称分别是,莲聚塔,菩提塔,四谛塔,神变塔,降凡塔,息诤塔,胜利塔和涅槃塔,是赞颂释迦牟尼一生中的八大功德。</h3> <h3>左侧是小金瓦殿,又名为护法神殿,初建于1631年。殿内供奉有三世达赖喇嘛从拉萨乘骑来此的白马神像。</h3> <h3>大经堂正门。大经堂初建于1606年,是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能容纳3600名僧众同时修行。</h3> <h3>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殿内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是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地方,也是信众每日朝拜的地点。殿内上方悬挂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h3> <h3>弥勒佛殿后的转经筒</h3> <h3>随着藏民一起绕着大金瓦殿转塔。</h3> <h3>大金瓦殿的金顶</h3> <h3>大金瓦殿后院的石雕壁刻</h3> <h3>建于1604年的释迦佛殿和1594年的依怙殿(侧)</h3> <h3>释迦佛殿的壁画描述了佛祖从出生到涅槃一生中的重大事迹。</h3> <h3>遍知殿,也称三世达赖灵塔殿。建于1509年,主供三世达赖喇嘛的舍利塔。</h3> <h3>文殊菩萨殿,建于1592年。殿前的大院是举办露天佛事活动和辨经的场所。</h3> <h3>酥油花陈列馆。酥油花就是用酥油调上各色颜料制成的油塑艺术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灯节时,艺僧们将精心制作的酥油花在寺内展出,成为一年一度的寺内盛会。</h3> <h3>藏经楼,原是三世达赖喇嘛寝宫遗址。</h3><h3><br></h3><h3>2002年,李嘉诚基金会向塔尔寺捐款五百万元、寺院自筹一千万元经过五年时间新建塔尔寺藏经楼。殿内珍藏了《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以及印度、西藏两地高僧大德论著集。</h3> <h3>一览西北边陲风光,汲取丝路文化精华,大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这是在其它地方难以同时体验到的。一路走来,收获颇丰。</h3> <p>谢谢欣赏! 有兴趣请观注我的其他美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2tn2xdq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帕劳,花园般的海底世界</a><a href="https://www.meipian.cn/zonwlwg?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nbsp;震撼心灵的虔诚——走近西藏六大佛教圣地</a><a href="https://www.meipian.cn/1kmwtdhq?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nbsp;花式月饼做起来!</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cid68en?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秋意蔚然的墨尔本</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