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全国中小学美术“现代儿童观”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商大豆

<h3> 2016年5我月初,我在中山路上淘到了这本《大师谈美》,从席勒的27封审美教育的书信和普列汉诺夫4封没有地址的信中,让我意识到审美和艺术的重要性,也因此对自己所学专业树立自信。</h3> <h3> 2019年4月底,在侯老师的带领下,一场名为核心素养背景下全国中小学美术“现代儿童观”的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树立了自信。三天,八节课例,九场报告,27个小时,每一分都干货满满,每一秒都激动人心。</h3> 有艺术素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h3> 第一个干货来自于著名的尹少淳教授,当我和侯老师还没有从见到偶像的激动情绪以及没有带偶像写的书的懊恼心情中走出来时,大佬已经开始讲课了,一个艺术素养和知识技能二者是否可兼的问题把我们给砸醒了。</h3> <h3>根据尹老的意思,这张图是他牺牲自己的色相所拍,美术和教育,重点应该落在哪?</h3> <h3>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以满足经济精神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养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力。通过尹教授的分析,学科目标是:核心素养和知识技能要两把抓,而艺术课程的现存状态是:存在是合理的,不存在也是合理的,这种微妙的状态也给艺术课程带来很大的困扰。</h3><h3> 尹教授提到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华教授的观点:理解学科比记忆学科更为重要,学科理解的重点在于参与学科实践,而知识的发展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而积累来源于生活情境,书本知识,现实情境。在此基础上,尹教授提出了他的学科综合的观点:美术是属“糯米”的,具有极强的粘性,可以参与到跨学科的综合性探索活动中去,要玩就玩大的,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不设限的跨学科综合。</h3> <h3> 有艺术素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既保持学科逻辑,又获得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艺术素养,是每一个美术老师努力研究的方向。正如尹教授的结束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天上的美术教育理想,落地为美术教育的成果,让学生全面发展,使社会文明进步。</h3> <h3>  为了跟尹教授合影,报告一结束,我们俩就把目光聚到尹教授身上,最终,抓住机会,在尹教授出去的通道上追上他并顺利合影。</h3> 有效的学习从一个好问题开始 <h3>  被尹教授满满的知识点绕晕后,再来听潘彬老师的课,无疑是在给大脑做放松按摩,潘老师的话语里,透着清爽的笑声,听起来格外舒服。现在想起潘老师,我都会不自觉的露出笑容,她那句:“想知道答案吗,做梦吧,我是不会高诉你们的,一个好问题,自己解答,才能更好的学习。”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h3> <h3>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潘老师花了二十分钟让学生提问题,我大概记了一下,有二十几个问题。提完问题,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了,潘老师又让孩子们给问题分类,等分类工作完成后,台下一千多名老师都等不急了,潘老师一句做梦吧,想知道答案自己去找,这么不按套路出牌的老师真的太有趣了。</h3> <h3> 有效的学习从一个好问题开始,这节以问题为主线引导的课堂,以少引多,充分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就像黄宏武老师对潘老师的课进行评价时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h3> 从做中学,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h3>  在听完潘老师的观摩课后,我还在努力的回忆和消化尹教授的知识点,和侯老师一起懊恼,平时书读的太少。早上为了抢位置只吃一块面包的我们互相盯着对方,完了,血槽已空,要撑不住了。</h3> <h3> 大根老师上场的一声吼,估计把不少人的魂给叫回来了。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课题组核心成员,王大根教授,满头白发,胖胖的,年纪应该挺大了,却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喊着给我们讲完了他的一小时报告。光是这有力的声音,就值得我们尊敬。</h3> <h3> 王教授强调核心素养本位下的教学重点在于创设情境,真实的情境。素养来自于实践,实践必须根植于情境。核心素养教学强调真实性学习。(前面尹教授的报告中,也提到要参与学科实践,知识的发展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情景,书本知识与现实情境)</h3> <h3> 除了创设真实情境,我们从王教授手上学到的第二个重要干货:像艺术家一样创作。核心素养强调“像专家一样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按“像艺术家一样去思考”的原则,通过艺术家的工作、思维和创作特点,提炼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五大核心素养。</h3> <h3> 非常开心的是王教授的观点我们已经开始实践,近一年,我们学校的美术课也以走近艺术,研究艺术,临摹艺术为主线,不同程度的像大师学习。当然,与王教授相比,我们的课程实践缺乏理论性的指导和系统性的规划,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的研究和探索,主题式,单元化,深入化的开展像大师学习的活动。</h3> 为生活而艺术 <h3>  再看到胡泊教授的照片,我还是能把他与道骨仙风联系到一起,虽然,照片里,他一点仙气都没有。但在讲台上,他能幽默的谈起地铁站追陌生白衣女子的事迹,也能潇洒的吟诵: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h3> <h3>  胡教授开篇就拿郑板桥说事,从郑板桥画竹子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到写竹子的诗,极其细致的讲述了同构力的相互关系。</h3> <h3>  从学习原理到如何教,短短一个小时的报告里,胡泊教授的料放的太多了。特别在对达芬奇的分析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渗透的强大能力,美术能与之交叉的学科太多了。</h3> <h3>  听到这,再想想尹教授的话,要玩就玩大的,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设限的跨学科。嗯,某些念头已经在我们脑海里蠢蠢欲动了。</h3> <h3>  而让我最受益的一块大料是胡教授提到的开放的艺术观念,美可以走向社会,是生活之美,是真善美。美术学科能与众学科交叉,美却是能覆盖众多学科,在《大师谈美》一书中,席勒给公爵奥古斯腾堡和伯爵史梅尔曼的第一封信里写道:“对美的感受和享受,以及对美带来的至乐的追求,是我们人类的基本嗜好。”把美术从“术”的教育提升到“美”的教育,让艺术走向社会,为生活而艺术,是艺术教育者的新的、艰难的、伟大的任务。</h3> 民间美术的大旗也要扛起来 <h3>  当道骨仙风的男子走后,迎面而来的是一位温婉的,撑着油纸伞的姑娘。陈敏老师从泸州分水油纸伞入手,带我们感受民间美术的内涵,生动的讲述了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h3><h3> 陈老师充满诗意的四部曲也让人印象深刻,从一夕风雨满城香——油纸伞的材质与工艺,亦俗亦雅亦张扬——油纸伞的审美与欣赏,梦里花落知多少——油纸伞的典故与民俗,到最后的桐香竹韵留清新——油纸伞的展示与设计,每一个步骤,把民间艺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深深沉浸在美的感悟中。</h3> <h3>  紧张的一天终于落下帷幕,而我们和侯老师紧绷的神经还没有放松,“元认知”“大概念”“学科渗透”“学科理解”等一系列我们刚刚认识的专业词汇,还有充刺在耳边的“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教育?”“孩子们为什么要学艺术”?“学习艺术的方法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审视。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胡泊教授说:“儿童启蒙美育关系着儿童艺术审美能力和人生价值观念的养成,需要从小濡染,从小启迪。”把美术变成美育,把教变成沁润,我们每一位美术老师,特别是少儿美术老师,责任重大。</h3> <h3>  晚上回到酒店,我与侯老师对今天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差不多凌晨一点,战斗力不行的我倒在一堆资料里睡着了,侯老师依然抗住了疲倦,把教授们报告中提到的书,一本一本的买下来。育人的路很长,学习的路,更长。</h3> 在中国水墨中,我们有先人的基因 <h3> 熬夜之后,还能早起,还能提前一个小时到会场啃面包,只能说今天上午的两位“老炮”魅力太大。</h3><h3> 打头的第一位“老炮”是去年被侯老师戏称为“神仙教法”的魏瑞江老师,今年的魏老师延续去年的风格,在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课已经讲完,孩子们已经动手画了。魏老师的课没有核心素养下示范课的花哨,有的是有心的课堂陪伴。他让我深刻的看到我无法企及的一个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和硬功夫,这种大道至简,“无招胜有招”的教学,既让我感叹武林高手不在意手上的兵器,却能将一草一木化为兵器的魔力,又让我为这达不到的功力和无法效仿的魔力深感失落。</h3> <h3>  在欣赏完魏老师的硬功夫后,我和侯老师也意思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儿童的审美水平与艺术欣赏能力。</h3><h3> 在魏老师的课上,尽管他不停的强调水墨表达的是自己的内心,大胆尽情的画吧,孩子们依然不自信,当魏老师展示孩子们的作品时,那些纯真松动韵味十足的作品赢得了台下一千多名老师的掌声。然而,小作者却低着头,貌似并不赞同老师们的赞美。</h3><h3> 面对以简笔画开端的中国少儿美术教育,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状:大多数人依然以像不像来给艺术作品打分。所以,改变少儿美术教育,要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开始。</h3> 中国美术是必须传承的 <h3>唤醒早起动力的第二位“老炮”,当然是我们最爱的李力加教授,看着李教授的身影,他去年的叮嘱还尤在耳畔,今年,他又为了中国美术的传承专程赶来。</h3> <h3> 能听到李教授的这一小时的报告,简直就是中了大奖。半个月前,我刚好在准备把中国美术史的内容融入课堂中,并且以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作为起始。在美术课上,我讲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印象派,波普艺术,等不同流派的西方艺术家,却一直不敢碰中国美术史,因为知识浅薄,境界太低,也因为高雅的中国艺术很难理解。</h3> <h3>  文人画学生看不懂,但传承必须要做。面对当下中国画教学的现状和儿童水墨现况,李教授提出了非常宝贵的观点:在动手机能上,孩子是无意识的,无法把控造型,审美上,老师要艺术,孩子要写实,这种情境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老师带着孩子走,孩子根本没有办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因此,孩子的鉴赏能力必须提高。</h3><h3> </h3> <h3>  李教授特别提到了文化断裂,图中展示的是日本大学教授在教学生欣赏中国画,焚香,净手,展卷,这些讲究,是中国古代文人对待艺术品的谦卑与尊敬,当日本的老师把这些一步一步的教给学生时,国内,还有多少人去传承这种对艺术的敬畏精神。</h3> 爱上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 <h3>  28年,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旅程,在林影萍的28年里,她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一件事情上,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台上成功的,幸福的,林影萍。</h3><h3> 林老师有很多很多的头衔,为她赢得这些荣誉的,是特色美术课程——软陶。林老师非常自豪的向我们介绍了她们的软陶特色课程,工作室的荣誉,学生的作品,这份来自于职业成就的自豪让我们羡慕,也让我们感动。</h3> <h3> 林老师说,是软陶终结了她的教育“情结”,这个“结”,是纠结的“结”。是软陶,让她对教育从“不得不爱”,到“欲罢不能”。她提到稻盛和夫观点,要想度过充实的一生,要么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要么把自己的事业变成自己热爱的事情。</h3> <h3>  在林老师的介绍中,我们也看到了文化在艺术教育和传承中的重要地位。版画家应天齐曾经说过:艺术创作都根植在民族文化的故土上。因此,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特色课程,做有民族情怀,有文化底蕴的课程内容,才是有意义的开设特色课程。</h3> <h3>  在羡慕的听完林老师前面的介绍后,她拿出一件陪了她十多年的软陶杯,深情的跟我们介绍了它的故事。这是一个自闭症学生的作品,每节课的课间,他都会在座位上捏粘土,粘土陪伴了他,也让他有了成就感。能给孩子带来乐趣和成就,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就。</h3> 创设真实情境 <h3>如果说听完李教授的报告激动的想哭,听完林老师的报告感动的想哭,那么,听完徐军老师的课,如果我还想哭,一定是因为太心疼。心疼一:徐老师的课例是朱仙镇木板年画,课堂上,他把印制精美的木版年画分给每个小组五张,四个小组,就是二十张呀!学生能够如此近距离的欣赏艺术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看着孩子们的手指到画上,手臂压在画上,对中国传统木刻万分仰慕的我,真的心疼。</h3> <h3>心疼二:除了发给孩子们欣赏的木版年画以外,徐老师手上还有很多多年前收藏的精美的年画作品,还展示了许多传统木刻的老工具。更重要的是,他拿出珍藏的一本清代小说《拍案惊奇》,小心的打开一页给学生看了一眼,这本书里的传统水印木刻插图非常的漂亮。心疼,我全都想要。</h3> <h3>  还有心疼三,徐军老师还向孩子们介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非遗传承人以及他的木版年画工作室,徐老师还亲自拜访并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印制了木版年画。心疼呀,我也好想去😭。</h3> <h3>  听完徐老师的课,我深感惭愧,仅仅为了一节课,徐老师能跑到非遗传承人那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这种在时间和精力上如此投入的精神,没有几个老师能做到。</h3> <h3>又是新的一天,但是面包,还是昨天早上没啃完的面包。</h3> 让艺术家走进课堂 <h3>  当所有老师遵从课本内容教学时,张帆老师却偷偷的给课本内容换了件漂亮的衣服。一节以透叠和重叠为知识点的《炊具与餐具》,张帆老师把俄罗斯近代最著名艺术家康定斯基引进课堂,通过康定斯基的作品构成,轻而易举的让学生理解了透叠与重叠,同时也渗透着现代艺术的审美欣赏。</h3> <h3>  有了艺术家的引导,孩子们的作品既生动又大胆。</h3><h3> 就像李力加教授说的,让艺术作品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欣赏水平,在美术教育中已经成为定局。要前进,就要不断学习,好了,《艺术的故事》看完,《加德纳艺术通史》可以走起来了。</h3> <h3>  当两天半的课程结束后,众多的信息塞满了我们的大脑,技能与素养,审美与欣赏,艺术与生活,思考过后,把所有的知识点放在一起,众览全局,唯一的指向是:审美。有史以降,哲学家和艺术家都一直在进行着把真和美注入到芸芸众生的心灵深处的工作。我又想到了胡泊教授的话:“我们要充分发挥美术的作用,扩大美术课程影响,让美走向社会,让真善美在生活中开花。”翻开手上的《大师谈美》,席勒的人生美学让我再一次陷入沉思,我们要把天上的教育理念,变成地上的教育成果。</h3><h3> 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里,聂老师带青年教师学习王雨教授先进事迹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的讲话:“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会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美育贡献力量。</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