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前身为1918年创办的“培德中学”。百年来,一中人遵循“培德,修身,博学,增能”校训,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格作为育人的基础和先导,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修炼身心,丰富学识,增进才干,力争成为齐家兴邦的栋梁之才,从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培德”教育文化。 自贡一中初中部承担本校教育起始学段的教育任务,更加注重“培德”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先导性作用,坚定奉行“树人必先培德,德高方为良才”,即“培德树人”的教育主张。为此,初中部的主要建筑分别以德臻(寓意“修德立行,日臻完善”)、德泓(寓意“德行益增,深厚宽广”)、德远(寓意“广博之才,高远之志”)、德泽(寓意“德惠身心,泽及天下”)命名,校园文化建设也围绕“培德”这个主题展开。<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培德碑</font></b></h1> 矗立在校门右侧的这块巨石叫做“培德碑”。上面镌刻着著名剧作家廖时香先生撰写的《培德赋》。“育苗先育根,根正而苗壮;培人先培德,德正而业成”,文章以优美的文笔、磅礴的气势,热情颂扬了自贡一中百年培德树人的光辉业绩,精准诠释了“培德,修身,博学,增能”校训的思想内涵,是我校“培德”教育文化的点睛之笔。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升旗台</b></font></h1> 升旗台与学校大门遥遥相对,台上矗立着一根约10米高的旗杆,杆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br> 升旗台景墙由三部分组成:<br> <b>校训浮雕</b>:“培德,修身,博学,增能”校训、承载知识的书本、绵延不绝的天际线、放飞希望的少年,构成简洁画面,呈现出“立足当下,完善自我,拥抱美好明天”的意境,时刻激励我校学生牢记和践行校训,培德当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br> <b>校歌石刻</b>:由我校特级教师方展辉作词,校友缪永刚作曲,音乐教师陈勇将其译为五线谱。歌曲《自豪吧,自贡一中》以昂扬的旋律反复咏唱校训,激励教师“牢记校训教书育人,开拓进取当先锋”,激励学生“牢记校训求知上进,立志成才攀高峰”。<br> <b>校徽浮雕</b>:由我校美术教师田勇设计。校徽的整体造型仿佛一艘扬帆起航的帆船,“自贡”两字的首字母ZG抽象变形,构成船体;“G”字母夸张处理后代表学校近旁的母亲河——釜溪河;“一中”二字艺术组合后宛如迎风扬起的船帆;“一”和“Z”又似远方地平线。整个图形寓意是:我校是一艘高扬风帆的航船,从釜溪河畔出发,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培德文化墙及廊道小品</font></b></h1> 为将培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对学生的思想言行提出了十二条规范,铭刻在叠级花池立面,要求学生谨记力行。具体包括:正容、修身、仁爱、礼貌、勤俭、诚信、益公、乐学、自律、自省、恒志、担当。激励学生正仪容,修身心,心怀仁爱,礼貌文明,勤俭立身,诚信固本,利群益公,乐学博闻,自律杜渐,自省惟新,恒志恒力,担当责任。 <p> 为了让学生对上述“十二德”有更加深入的、内化于心的理解,学校组织学生自行撰写“十二德”诠释,然后悬挂在主要建筑的廊道墙壁上。这些廊道文化小品是学生亲身感悟培德文化的思想结晶,是学生品行不断发展完善的坚实足印,也是学生对母校教诲的积极回馈,学校将其视作最宝贵的教育成果,将长期珍藏在母校校园内。<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成长目标墙</font></b></h1> 为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实现全面、均衡和充分的发展,学校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对学生提出了五个层层递进的发展目标: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做一个富有知识与智慧的人,做一个有较高艺术文化品位的人,做一个有梦想与担当的人。<br> 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是承担学习和工作任务,担当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获得幸福生活的必备基础。<br> 基础之上是要盖房子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知识,增进智慧能为我们插上强劲的翅膀,能让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脱离必然王国的束缚,在自由王国的天空中尽情翱翔。这是一种更加积极有为的生存状态。<br> 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能让我们脱离低级趣味,陶冶高尚情操,进入更加美好的精神世界,助力我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br> 古今中外的杰出英才,都不是混天度日的庸碌之辈,他们必定是富有理想情怀,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责任的人。“有梦想与担当”,是我们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必备前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校友墙</font></b></h1> “百年培德,风华一中”。自贡一中在百年办学历程中,教书育人,英才辈出,先后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建设人才。他们中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杰出科学家,英雄人物,作家,艺术家,体育人才……如《人民日报》前社长、总编辑胡绩伟,中共中央宣传部前副部长曾德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胡海涛,著名核物理学家罗亦孝、江栋兴,著名激光微纳米技术专家姜澜,著名计算化学及材料模拟专家赵焱,烈火英雄梁强等。<br>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相信在杰出校友的示范激励下,我校在校学生能以杰出校友为标杆,明确目标,刻苦学习,争取学有所成,成为对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校友墙右侧的“优秀学子,虚位以待”,就是给你们预留的光荣席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校史墙</font></b></h1> 自贡一中的前身为“培德中学”,创办于1918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为激发师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学校修建了这个以“百年培德”为主题的校史墙。它包括“源起中塘”、“烽火颠沛”、“河川交汇”、“奔流向海”、“继往开来”等五个部分。<br> “源起中塘”介绍了自贡一中校史的起点(中塘井)、首任校长劳拉•汉正礼及“培德中学”名称的由来;“烽火颠沛”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迁往程家场(今成佳镇),后又迁回中塘井的经历,讴歌了培德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在烽火颠沛中求知探索的不屈精神;“河川交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至1968年,“自贡市中学校”(原“自贡市立师范学校”)与“培德女中”合并成为“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的过程;“奔流向海”介绍了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2014年间,学校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四川省重点中学”、“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光辉历程;“继往开来”部分则庄严承诺:过去,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辛勤耕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一中人将不忘初心,继续开拓前行,去拥抱美好明天。<br> 回望百年校史,一中人拥有无限骄傲;展望未来,一中人肩负光荣使命。当代一中师生有责任在前人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教书育人、求知上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