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父亲</h3> <p> 我的父亲一九二七年六月初一,出生在山西省柳林县琵琶村。兄弟四人,父亲排行第三。从小容貌英俊,外貌富态,故起小名富态,按家族字辈属如或玉字辈。如富、如俊、玉炯。</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从小在祖父的严格家训和教育下,懂得了尊老爱幼,宽容博爱,善待他人,重礼谦让,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理念。从小酷爱读书。家境不富裕,全家靠祖宗留下的田地勉强度日,维持生计。在琵琶小学校上学,把树枝折断为笔,黄土装盘当纸(土盘盘),写字练字,上小学用的工具。练出一手好字。</p><p class="ql-block"> 1942年秋考入离石县长峪高小学校读书,老师王道洲,1944年日本占据山西,全家逃难到陕西省绥德县石岔村。在王老师的引荐,和同乡薛玉春(羊年)(后河底村)、薛邦荣(石西村)赵如彬(润锁)(琵琶村)经山西难民营(河防检查站)的介绍下,考入绥德师范学校29班,班主任李丁仙老师。1946年去延安抗大学校。一个延大财经会计班,一个延安联防司令部军事测绘班。父亲分到司令部学习军事测绘。毕业后回山西跟随宋全茂。</p> <p> 1947年1月父亲在中离人民自卫军指导员宋全茂(中阳县人民政府工作)和赵德奎(中阳县金罗县政府机关书店《公益号》工作)推介到中阳县人民政府工作,分配到财政科。在财政科当出纳、会计。</p><p> 1949年1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陈希元贾风祥。</p><p> 51年在县计委、财委分别任秘书、科长和主任。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足印。</p> <h3></h3> <h3>1955年4月一一1956年3月。中阳县人民委员会秘书</h3> <h3>1956年4月一一1956年10月。计划委员第一副主任</h3> <h3>1959年任命为中阳县副县长,1960年第四届人民表代大会选为中阳县副县长。分管计委、财贸。父亲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办事。热爱国家,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讲团结,讲原则,讲诚信,忠于职守。</h3><h3> 1959年祖父病重仙去。因要务在身,未能回家敬孝,没能见上祖父最后一面,没有为祖父吊孝送终。忠孝两难全,祖父当能谅解父亲。</h3><h3> 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大调整,精简职工压缩城镇市民,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我的父亲作为一县之长,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要我们母子三人离城返乡,由市民转变成了农民身份。父亲从不高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总把机会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h3> <h3>1960年6月中阳县第四届人民表代大会选为中阳县副县长。分管计委、财贸。</h3> <h3></h3> <p class="ql-block"> 1965年父亲再次被选为中阳县副县长,兼任财委政治部主任。196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和当权派。小会批大会斗,赶离政府,和炊事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喂猪、捣钱钱,劳动改造。在中阳县留下顺口留:“书记捻线线,县长捣钱钱”。</p><p class="ql-block"> 1967年中阳县两大造反派组织打斗的不可开交。有许多领导干部站出来公开表态支持其中一派。有不少领导和亲朋好友多次劝父亲站出来表个态,父亲纹丝不功。因此被说成不革命、逍遥派。父亲深知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内乱,如果支持一派,不但会火上烧油,而且会承担挑动群众的动乱的责任。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在大风大浪中父亲头脑清醒,政治敏锐,遇大事不糊涂,在那个年代是多么难得啊。</p> <p class="ql-block">1971年成立了吕梁地区,父亲从学习班调到吕梁地区工作,任地区物资局副局长。物资局负责全区物资的统筹和计划,分级管理,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计划模式和供应方针。物资局起着纽带、桥梁作用。为把握全区物资平衡,合理的分配做了大量工作。</p><p class="ql-block"> 1981年单位在山东拉回小麦,大米,改善生活。我家一年能分到五百斤小麦,基本上不用吃粗粮了,但父亲严厉对我们说:"庄户人家,那有每天吃白面、大米的,要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的,粗粮让谁吃呢?"言之有理,一家之主,只能服从,是对长辈的尊重,家规的传统。</p> <h3> 1982年父亲调到吕梁地区物价局,被任命为局长。宏观调控和平衡全区物价水平,审定商品的价格,服务价格,中介服务收费。平仰物价,建立价格信息制度,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h3><h3> 1985年6月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吕梁工作时,受到胡耀邦总书记的接见并合影留念。</h3><h3></h3><h3> 岁月流逝,年已花甲,1987年离休。此时的父亲仍然不忘学习,一直到去世床上放着收音机和一堆书,有《资治通签》、《中医学》和《百科全书》等。并经常教导我们读书有益,知识是精神食粮,读什么书都有收获的。</h3><h3> 1988年6月伯父病重,卧床不起,父亲得知后从离石往回赶。途中洪水冲毁了乡村公路,步行了30里,傍晚才回到村。长兄为父,手足情深。回村后一直守在伯父身边一月之久,直到伯父去世后才返回离石。身教胜于言教,父亲处处为我们树立着榜样。</h3><h3></h3><h3> </h3> <p>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言传身教的影响着我们,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儿子到正县处级干部,为党的事业奉献了47年。对外人宽容大度,对家人尖酸刻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为人正直,清清白白,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为其一生的座右铭,也是指引我们晚辈前进的航标。</p><p> 规范严谨的行为准则,公道正派的办事风格,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宝贵本质,包容仁厚的优秀品德。 </p><p> 一九九三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父亲突发脑溢血,坚持了六个小时,于晚上十二时离开了我们,平静地走完六十七个春秋,与世长辞。</p><p> 我的父亲英俊潇洒,十分帅气,平凡中透着刚毅,严肃中不乏温柔。</p><p> 我们继承了父辈们的秉性:刚直、善良、待人真诚,善待身边的每个人,是我做人的标准。我们将永远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家庭、社会尽到我的责任和义务。感谢父母赐予了我生命;也感谢父母给了我知识和自信;更感谢长辈们为我树立了做人的楷模。</p><p><br></p><p> 2017年</p> <h3></h3>